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微微一瞄,胳膊肘稍微用力一撞,撞开了顺治小皇帝的那只手,免得皇上的手指被弓弦割伤。

    与此同时猛然松开了弓弦,嗡嗡的弓弦颤动声中,箭已离弦射出,前面已跑脱了力气的山猪顿时应声而倒。

    多尔衮哈哈大笑着高声呼喊“皇上亲猎,猎获山猪一头。”

    众人纷纷围拢上来,在欢呼“万岁”的同事,录事的官员赶紧把“皇上于某年某月某日猎获山猪一头”的事迹记录下来。

    皇上的身子骨终究是太过于孱弱,这一番跃马奔腾折腾的他几乎当场呕吐,要不是多尔衮保护着,早就从战马上摔下来不知多少回了。

    不住的咳嗽声中,皇帝的眼泪都下来了,哪有丝毫英明神武的君王气度

    在一片“万岁”的欢呼声中,多尔衮愈发志得意满,只有老太监海富躬着身子走上前去,似乎想要把已经被颠簸了个半死不活的皇帝从马背上抱下来。

    似有意似无意,他手掌如同闪电一般触碰到了多尔衮的手腕。

    在多尔衮的感觉当中,似乎被蝎子狠狠的蛰了一下,从手腕处传来的剧痛让他猛然缩手“你……”

    借着搀扶福林小皇帝的机会,用皇帝的身体作为掩护,手掌一翻,就好像是在搀扶多尔衮似的,在他的肋下摸了一下。

    更加剧烈的疼痛刚刚传来,瞬间就有种麻痹的感觉,那种疼痛和刀砍斧剁完全不同,更加尖锐也更难以忍受,就好像是有一根烧红了的钢针猛然此进了脏腑之中。

    多尔衮是何等精明之人,顿时就明白了眼前的情形这个老太监是太后派来的刺客,要对自己下毒手了!

    虽然多尔衮对太后的戒备之心极重,但却多是忌惮太后在宫中或者是上朝的路上埋伏了刀斧手,或者是在饮食中下毒,怎么也没有想都她竟然会在这样的场合,在众目睽睽之下对自己动手。

    下意识的推了这个老太监一把,伸手就去摸腰里的佩刀,但这个动作却好像被定格了一样,多尔衮的右手保持着拔刀的动作,却再也都过不了。

    因为他的整个又半边身子已完全失去了知觉,就好像是失去了半个身体一样。半身麻痹的多尔衮就好像是一座被推倒的雕像,以一个非常诡异的姿势从马背上直挺挺的摔了下来。

    近在咫尺的老太监海富再也顾不得搀扶小皇帝,而是改为顺势去托扶多尔衮,再次出手如电,在多尔衮的颈项之间狠狠的刺了两下,然后手掌一翻,把手心里那枚三寸多长的毒针藏进袖中。

    就是这个简简单单的突刺动作,老太监已经苦苦练习了一年多,不仅快如闪电而且稳准狠,绝对一击致命。

    对此,老太监有绝对的信心。

    那根针已经淬过剧毒,哪怕仅仅只是轻轻一次,也能放倒一头牛,海富已经实验过无数次了。

    “摄政王,摄政王,你怎么了”在别人还没有反映过来的时候,老太监海富已经用带着哭腔的声音高喊起来“摄政王这是怎么了你说话呀,来人,来人,御医,快传御医!”

    摄政王突然坠马,早已把那么多的宗室和八旗子弟给吓坏了。

    万一摄政王有什么三长两短,就是撇不清的责任,人们乱糟糟的涌了上来,场面顿时一片大乱!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还是很清醒的,他知道眼前的这个老太监就是刺客,这一切都是太后早就安排好的。

    他想大声的呼喊,但脖子上中的那两下,却让他根本喊不出来。

    虽然多尔衮极力的大张着嘴巴,却只能发出“呼哧”“呼哧”的声响,而不能发出任何一个有意义的音节。

    他已不能讲话了。毒手,这是一击致命的毒手,那个女人竟如此狠辣,这是要取自己的命啊!

    多尔衮知道自己已经没救了,他大睁着眼睛,怒视着这个弱不禁风的老太监,左手慢慢的举了起来,用尽全身的力气戟指着这个凶手。

    纷乱当中,老太监急的都要哭了“御医,有御医没有快来,摄政王摔的不轻啊!”

    似乎完全就是一个无意的举动,老太监轻轻一按,就按下了多尔衮指向自己的那只手,还在焦急的大喊着“别乱,都别乱,快想法子送摄政王回去,快!若是耽搁了时辰,你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谁也别想好过。”

    就好像最贴心的仆役那样,老太监很是周到的按着多尔衮的左手,不住的安慰着“摄政王莫慌,奴才们这就送您回去。”

    这个时候的多尔衮眼珠儿已经不动了,瞳孔正在慢慢扩散,脸色白的吓人!

    人们七手八脚的把多尔衮抬上马车,在一片混乱当中,老太监悄无声息的退了回来,小心翼翼的牵着马缰绳,对马背上已经吓的面无人色的顺治小皇帝说道“万岁爷,咱们回去吧,别让太后等急了。”




第360章:风雨将至
    布木布泰本是蒙古女子,棋艺相当粗浅,最多也就算是入门级别,平日里用做消遣还行,若真是遇到国手大家,一定会败的相当狼狈。八八读书,o≥

    虽然吴三桂是个军汉,但却一点都不粗鄙,虽不敢说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年轻的时候也算是个“风流才子”,棋艺一道还是有些功底的,但他却不敢真的赢了布木布泰。

    一盘棋下了很久,虽落子甚多,棋盘上的局面却杂乱无章,完全就是随手应付。

    好在执黑的吴三桂和执白的布木布泰心思都不在棋盘之上,各有各的算盘,也就无所谓了。

    反正有的是时间,那就慢慢的耗呗。

    当老太监海富带着顺治小皇帝回来的时候,布木布泰顿时心中雪亮,却明知故问:“怎回来的这般个早法”

    “回太后,原说是要晚些才能回来的,也不知怎的,摄政王突然从马上跌了下来,场面有些乱,唯恐出什么差错,就先带着万岁爷回宫来了。”

    “摄政王坠马了”布木布泰手捻棋子,故作平静的“随口”问道:“摄政王有没有受伤伤势如何”

    “摄政王体魄强健,想来应无大碍。”

    “嗯!”布木布泰发出一个很随意的声音,就好像她真的很关心似的:“摄政王是我大清柱石,身系家国天下,纵有微恙也是大事,让太医院去帮忙瞧瞧。哦,对了,我这里还有半支没有用完的百年老山参,再取一副熊胆,一并给摄政王送过去。”

    “嗻!”老太监躬着身子应道:“奴才这就去办。”

    多尔衮好端端的怎么会从马上跌下来

    若仅仅只是寻常的坠马,又何至于急急慌慌的把皇帝带回来

    肯定是出大事儿了!

    吴三桂心中雪亮:一定是布木布泰抢先动手了,唯一不清楚的就是现在的多尔衮到底怎么样了,他的伤势到底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八+∧八+∧读+∧书,o

    就在吴三桂心思电转之时,布木布泰继续说道:“礼亲王、庄亲王他们知道消息了么”

    老太监还是那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估计还不知道吧要不要奴才去通知他们”

    “告知两位亲王一声也好,若真有什么事儿也好帮衬一下。”

    “嗻!”

    此时吴三桂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毫不犹豫的投子认输:“太后技艺无双,臣甘拜下风。”

    太后微微一笑,气度从容的看了看那盘残棋:“哀家素知平西王是当世国手,怎么如此轻易就投子认输了呢看来你这心思不在棋局之上吧。不过这样也好,身为国家重臣,就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朝廷大事之上,这棋艺手谈不过是做个消遣,万不可沉迷其中。”

    “臣铭记太后教诲。”

    “哀家也乏了,你告退吧,回去之后好好的思一思想一想,哀家还想着能和你平西王同始同终呢。”

    “太后恩宠之隆,纵臣肝脑涂地粉身碎骨难报万一。”

    当布木布泰端起面前的茶盏之时,吴三桂赶紧躬身告退。

    吴三桂刚一离去,布木布泰马上站起身来问那老太监:“多尔衮到底怎么样了”

    似乎永远都是那副畏畏缩缩的样子,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老太监海富笼着双手说道:“已死。”

    “他……他……真的……真的死了你确定吗”刚刚还从容不迫的布木布泰紧紧抓住老太监的胳膊,似乎只要一松开他就会溜走似的,活像是个闯了大祸的孩子:“你真的确定他已经死了吗”

    “千真万确。”

    “那就好,那就好。”布木布泰的双手在不停的微微颤抖,脸色有些苍白,仿佛大病初愈:“你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吧”

    “奴才做事素来滴水不漏,太后还并不放心吗”

    “放心,放心,你做事我最放心。”

    “不要再纠缠这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了,接下来才是真正艰难的时刻。”

    以刺杀暗算的形式杀掉多尔衮,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最要紧的是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狂风暴雨。

    多尔衮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独的人,而是一个集团一个体系。

    多尔衮已死的消息一旦传播开来,必然掀起滔天巨浪,这才是真正的决战时刻。

    在经历了最初的慌乱之后,布木布泰很快就镇定下来,脸上透着一抹病态的潮红:“委任大贝勒吴克善暂代九门提督之职,接管京城防务,隔绝内外交通,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

    “诏苏克萨哈进宫!”

    “命索尼即刻返回,不得有误。”

    “八百里加急,命鳌拜立刻率兵回京。”

    布木布泰不停的调兵遣将,一道道命令发布下去,将自己所能够调动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

    片刻之后,礼亲王代善和庄亲王济尔哈朗紧急进宫,也不知和太后商议了些什么,就又急匆匆的离去了。

    “刚刚得知”摄政王多尔衮“病情危急”的布木布泰亲临王府去“探望病情”,亲眼看到多尔衮早已僵硬的尸体之后放声大哭。

    老成持重的礼亲王代善在悲痛之余,本着“稳定局面”的考虑,严密fengsuoxiao息,只是对外界说摄政王多尔衮“偶染微恙”“并无大碍”。

    与此同时,驻守西大营的岳托已经赶回来,带着上千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连夜搜捕,据说是在缉拿“乱党”。

    一直过了十几天,真正稳住局面之后,才公布了多尔衮的死讯。

    按照朝廷的说法,多尔衮是因为“积劳成疾”“暴卒而崩”。

    顺治小皇帝一身缟素亲往吊唁,太后抚棺材痛哭几度晕厥。

    又经过几日的紧急商讨,有感于多尔衮的“固基柱石”之功,在布木布泰和礼亲王等人的一再要求之下,朝廷给了他极大的哀荣:追尊摄政王多尔衮为义皇帝,多尔衮的大福晋为义皇后,配享太庙,治丧规格按照帝王之礼筹备举行。

    同时由多尔衮的继子承袭亲王爵位,俸禄和一应的供给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三倍,举国哀悼之。

    国丧其间,吴三桂和他的手下始终驻守在城外,一动都没有动过。

    因为他很清楚的知道,多尔衮的死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虽然看似布木布泰等人稳住了京城的局面,但真正的狂风暴雨才刚刚开始。11



第361章:思想觉悟
    多尔衮死了这个消息,一点都没有让张启阳感到惊讶,就好像这件事完全在他的预料当中,甚至缺乏应有的关注。

    虽然清廷一再宣称多尔衮是“暴卒而崩”,不仅张启阳不相信,就连民间市井的升斗小民愚夫愚妇都不相信,一时间众说纷纭谣言四起。

    有人说多尔衮是在狩猎之时中了埋伏,被一对扮作盗贼的蒙面士兵当场格杀,身中几十箭又被砍了几十刀,最后用铲子才把破碎的尸块收拾起来。

    还有人说是太后在慈宁宫中埋伏下刀斧手,然后深夜召多尔衮进宫议事,“摔杯为号”唤出刀斧手,当场砍下了多尔衮的脑袋。

    谣言这个东西本就不靠谱儿,而且越传越夸张越来越邪乎,尤其是社稷到宫闱秘事朝廷争斗,更是引得老百姓们分外关注,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多所谓的“知"qg ren"士”都言之凿凿,甚至有人说自己亲眼看到了多尔衮的尸体,一个个说的有鼻子有眼儿,比真的还要真。

    虽然这些传言和事实相距甚远差距极大,而且绝大部分谣言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甚至不符合常理,但是老百姓却津津乐道,总是在私下里偷偷摸摸的谈论着。

    乱七八糟的谣言非常离谱,而起衍生出很多个“版本”,说法各有不同,观点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所有造谣者和传谣者的“共识”。

    多尔衮之死一定和太后有关。

    几乎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布木布泰!

    时至今日,张启阳依旧用不惯毛笔,还是使用他最习惯使用的炭笔给金丝雀回信:“多尔衮之死,必是遭了伪清太后的毒手,你自行想办法以此事为基础推波助澜,掀起风潮扩大影响为要。”

    “另,刘乾龙之言行不必再报我知道。”

    作为张启阳的“内务大总管”兼“贴身秘书”,金丝雀不仅仅只是负责汇总江南的消息,同时还把刘乾龙、叶黥、钱谦益等人的言行举动事无巨细的给张启阳打“小报告”。

    在金丝雀的报告中,着重提到了刘乾龙的言行。

    “刘乾龙对朝廷不恭,言谈之间不做任何掩饰,恐有赵普之心。”

    刘乾龙这个老家伙对大明朝没有丝毫忠诚可言,对于张启阳而言本就不是什么秘密,金丝雀也是很清楚的。

    之所以很郑重的专门提起这个事儿,就是希望引起张启阳的注意,因为她觉得刘乾龙会打乱张启阳的步骤和盘算。

    不论张启阳本人对大明朝有没有忠诚之心,也不管他是不是想做大明朝的忠臣,至少现在还是一副“赤胆忠心”的样子。

    金丝雀最担心的事情就是:刘乾龙会像当年的赵普那样,强行给张启阳披上一件龙袍,玩儿一出陈桥兵变的老旧戏码。

    刘乾龙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

    张启阳心中有数。

    要是刘乾龙真这么干的话,一定会把张启阳的全盘计划打乱。

    但刘乾龙终究不是赵普,陈桥兵变的大戏不是独角戏,在没有张启阳支持或者默许的情况下,光凭老东西一个人,就算他有天大的本事也唱不起来。
1...194195196197198...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