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这个责任在我……”
“我的高老大人,你说的倒是轻省,一句话就完了反正被撸的是我不是你……”
眼看着就要打进北京城了,这光复旧都可不仅仅只是一场天大,注定还是要名垂青史的,却因为当初高起潜执意要接受左梦庚的投降,断送了李绍名垂青史的机会,说不得还有其他的处罚,这事落在谁的脑袋上也会气个死去活来。
“李大哥莫要火大……”
前任的中路军总指挥和监军大人弄的相当不愉快,作为现任终于总指挥的莫田基想要劝解几句,但李绍却没有给他这个面子,而是直接拂袖而去了。
为了这个事情,不仅李绍和高起潜的干系弄的很紧张,连莫田基都觉得万分尴尬,就好像他是在抢李绍的功劳似的,原本的一对至交好友弄成了这个样子,莫田基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把目光投向了高起潜。
弄到了这种地步,再闹下去就是将帅失和了。
作为监军高起潜很清楚的知道那会引起多么严重的后果。
“这事需由我去找大帅分说。”高起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大帅那边若是真的无法交代,便是有天大的责任我也一肩膀子扛了,绝不会连累你们。”
两日之后,高起潜去到西路,见到了张启阳,并且对此事做出了解释“张帅,接受左部投降,是我的首尾,与李绍等人无关。”
“我就知道是你,若是没有你高监军,李绍不敢违抗我的命令。”
“李指挥……李营官也挺难的,一面是你的命令,一面是我的压制。”
李绍有什么难处,张启阳能不知道吗
他当然知道,若是李绍直接和高起潜翻脸,完全执行张启阳的命令,就等于是公然和朝廷撕破脸皮了。
虽然毅勇军早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但这种事只有张启阳才能做得出来。
“左梦庚是什么样的人,高监军不是不知道,若是就此受降饶过了他们,天下的汉奸aiguo贼必然生出侥幸之心。”
“我知道,我知道,左梦庚的罪行就是死一百次都不算多,但我是监军啊。”高起潜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最关键的东西“我代表的是朝廷,得处处为朝廷考虑。”
这话说的,相当的诛心,将朝廷对毅勇军的防范之心毫不遮掩的说了出来。
击败了吴三桂之后,从江北到京城,就都是毅勇军的人了。
朝廷对这些地方的实际控制能力几乎为零!
张启阳和高起潜都是聪明人,“为了减少士卒伤亡”“避免生灵涂炭”这话冠冕堂皇的客套话完全不必讲,而是单刀直入直指核心。
接受左梦庚的投降,就是朝廷为了扩大在北地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为了制衡毅勇军和他张启阳。
高起潜如此开诚布公的说出最真实的想法,却一点都没有让张启阳感到意外。
因为左梦庚的投降,根本就不是军事事件,而是政治事件。
对于现在的局势而言,左部人马是不是会抵抗到底,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儿,张启阳一点都不在呼再付出一点伤亡将其彻底消灭。
“张帅,我相信你是大明朝的忠臣,相信万岁也是相信的。”高起潜的话好像绕口令,却非常容易理解,而且他说的十分直接“只要光复了故都,这收复河山中兴大明的功劳就全都是你的,任谁也抢不去。到时候你想要什么样的封赏都不过分,哪怕你想封王,若是朝廷不给你一个王爵的话,我老高第一个就不答应。金银美女,田产爵位,这些个东西你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只是这裂土一事,却是万万做不得啊!”
光复故都中兴大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而且一定在这几天出现。
真到了那个时候,哪怕是张启阳想要打破大明朝的惯例,直接要一个王位,朝廷都必须给。
到了张启阳这样的地步,所谓的爵位、封赏、金钱美女之类的东西,真是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地盘儿,是对大明朝的掌控能力。
这才是高起潜最担心的。
毅勇军打下的地盘就是你李吴山的,不再归还给朝廷,这等于是在事实上把大明朝给分裂成了南北两个部分。
“现如今是什么样的局面,张帅你比我更清楚,我也知道你想的是什么,但我希望你不要那么做。”高起潜忽然就哈哈大笑起来“你要是真的那么做了,凭我一个六根不起的阉人又怎能挡得住你只不过我已是这般年纪,不打算再改换门庭了。你若是愿意砍了我的脑袋祭大旗,或者是如同对付许文才那样对付我,也随便你。”
高起潜的这一番,直接就说出了张启阳内心的想法。
你要是真的倚仗天大的军功和毅勇军的军威要分裂这大明朝,我高起潜知道自己挡不住你,但我也不想投靠你,大不了被你一刀砍死。
或者是如同前一任的毅勇军监军许文才那样,被你用软手段排挤出去。
许文才是个君子,对于这一点张启阳从不否认。
正因为他是个君子,所以才主动承担起了责任,“引咎辞职”辞去了毅勇军监军的职务。
高起潜不是路恭行那样的传统君子,但他也绝对不是见风使舵的势力小人,真要是到了那一步,他一定不会aishen投靠张启阳。
以张启阳现在的权势和影响力,也就只有名义上给他做副手的高起潜可以这么和他讲话了。
张启阳沉默良久,过了好半天才说道“老高啊,我要是真的想做皇帝,想篡夺这大明朝的江山,我早就做了,你信吗”
“我信,你有这个能力。哪怕是你现在就竖起反旗,我相信绝大多数毅勇军士卒都会听你的,他们返过身就会朝着江南杀回去。”
“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做一个封疆裂土的诸侯王,你信吗”
“我也信。”高起潜说道“但我是监军,不得不这么做。我也希望张帅能更明白一点,江南、闽浙、云贵、两广之地还是朝廷的,若你真要挑起战火,就算是你有六成胜算,到时候必然是会是一个生灵涂炭山河破碎的局面。”
“三思啊张帅,千万三思,想想先皇的托付之重,想想天下苍生的福乐安康,我老高求你了,若真是迈了这一步出去,你张帅就是千古罪人,是名垂千古还是遗臭万年,全在张帅一念之间,千万三思。”
高起潜已说的声泪俱下“只要张帅应了这个,旁的什么事情,我都应你。不管你想讨要什么样的封赏,都行,就算是你真的想要这个天下,也要等到我老高闭眼之后,求你了我的张大帅。”
“woni娘!”张启阳突然就破口大骂起来,活像是个市井无赖一般的骂着粗话“当初你是怎么说的这行军打仗是我的事,上下通达是你的事儿。你忘记了么”
“我没忘。”
“不接受任何人的投降,这是朝廷给我的权利吧”
“是。”
“那你这老阉贼凭什么越俎代庖凭什么越过我去做这是你该做的事儿吗”
“我不该做!”耳听着满口污言秽语的大骂着,高起潜不仅没有恼,反而带着笑,完全就是一副心满意足的样子“是我错了,我一定会自行向朝廷请罪!”
“我也会给朝廷上折子,还会让朝廷砍了你这老阉贼的脑袋,以正军法。”
“我就知道你张大帅不是那目光短浅之辈,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明白我老高的良苦用心。我代先皇代万岁,代天下苍生谢过李帅。就凭你张帅这份纯直之心,就对得起先皇的重托,对得起朝廷的信赖。”
不再说那些大局上的事情,而是纠结于高起潜个人的“越权”,这就说明张启阳不打算做最让高起潜担心的事,而是要追求他个人的责任。
对此,高起潜万分欣慰。
到了张启阳和高起潜二人的这种境界,很多事情不会明说,就已经能够领会了。
只要能把张启阳暂时安抚下来,就已是高起潜所能够做到的极限,至于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高起潜有信心,毕竟江南的朝廷是大明正统,又有君君臣臣的千年铁门坎,他张启阳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跨过这一步的。
只要先把张启阳稳住了,朝廷就可以用水磨功夫一点一点的收拾局面,虽然其中必然会有争斗,却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只要张启阳还是大明朝的勇毅公,朝廷就占据了大义的天然优势,逐渐消除张启阳的影响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能做到这一步,高起潜就是朝廷的第一功臣。
“行了,老高,你先别忙着得意,这事还不算完呢。我一定会上奏朝廷,让朝廷狠狠的办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还有一事,我想还是告诉你一声比较好。”张启阳说道“据刚才的军报,鳌拜已带着清廷的逃离了京城,伪太后及伪酋顺治,并文武大臣宗室人等,跑了个干干净净。”
局势已经崩坏成了这个样子,清廷来了就卷堂大散直接退出了京城,本就是预料当中的事情,高起潜并不觉得有多么意外。
若是清廷不顾一切的死守京城,那才真是活见鬼了呢。
吴三桂已经朝着西北方向败退,左梦庚已经降了,清廷跑路,京畿已成权利真空。
除了确实一个辉煌隆重的入城仪式之外,这大明朝的故都其实已经算是光复了。现在,只要张启阳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八面的走进城去,这一番光复北地收复故都的功劳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我已给李绍和莫田基他们下了令,不许他们进城。”
高起潜笑道“这第一个步入京城故都之人自然应该是你张大帅,应该由你……”
“我也不会进城。”张启阳说道“我还要忙着追剿aiguo的奸贼吴三桂,哪有时间进城去”
“我给李绍、莫田基他们下的是死命令,七日之内,谁要是敢进城的话,我砍了他的脑袋!”
只有尽快进城才能在第一时间稳定局势,但张启阳却让已经到了京城边上的中路军驻守在外,而且还有一个七天的时间限制,这是什么意思
当高起潜反应过来的时候,竟然有种毛骨悚然的惊惧,他呆呆的看着张启阳,下意识的问了一句“真的……真的要这样么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了些”
“残忍吗我不这么认为,只不过是他应该付出的代价而已。”张启阳面无表情的说道“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多少仁人志士战死沙场。毁我衣冠坏我宗庙,想要一走了之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凡内外六夷,敢称兵仗者,这就是他们下场,欠下的债总是要还的,岂能一走了之”
回到明朝做权臣
回到明朝做权臣24
第430章:灾难
今年的天气还真是邪性,明明才刚刚交了九,天气就已经冷的很厉害了,水缸都冻裂了,偏偏老天爷就是不肯下雪,只是不停的抽冷风。
尤其是清晨时分,嗖嗖的冷风好像小刀子一样,穿两层棉衣都不济事,不停的往骨头缝里钻,真让人招架不住。
清晨中的京城好像被整个的冻住了,所有的生灵都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就连街边的癞皮狗都懒得动弹一下,只是尽可能的蜷缩成一团。
从屋檐上垂下来的冰溜子有一尺多长,尖锐如锥,看一眼都会觉得冷,忍不住的想要打个寒战。
不知谁家的大公鸡发出有气无力的啼叫之声,在这个宁静的造成传出去很远,在空空荡荡的低空中反复回响,就好似是这个城市唯一的活物,其他的一切都已经死透了似的。
总昨天早上开始,最后一波清军带着很多人和很多车辆紧急撤出了京城,一直到了晌午前后,老百姓们才终于知道了确切的消息。
太后,还有大清国的皇上,在鳌拜的护卫下撤离了,随同一起离开的还有不少朝廷重臣和皇亲国戚。
鳌拜带着皇上和太后跑了
这大清国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之后,人们纷纷涌向了皇宫,幻想着能够从宫里拿点金银珠宝或者是别的生命稀罕物件儿,毕竟是从宫里出来的东西,就算是粗鄙一些也能值很多钱呢。
但是,这些发财心切的家伙们很快就被随后赶到的衙役们给驱散了,当场还见了血,据说被打死十来个人。
在京的大官们逃的逃散的散,只剩下些中下级的官员和胥吏。
这些曾经为清廷卖命的人无处可去,只能尽可能的保住皇宫,到时候把一座基本完整的皇宫献给毅勇军,也算是一桩功劳,不仅可以洗白自身,说不准还能因此得到富贵荣华。
哄抢皇宫的算盘落空之后,人们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城中的富户和名门大族。
开始的时候,多是些市井无赖纠集在一起,趁着没有官府约束的机会敲诈勒索或者是小偷小摸,并不敢做的很过分。
但是,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毅勇军并没有进城,而是始终驻扎在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上。
京城里的局势本就沉闷枯燥,大家都在无助的等待着战火的降临。
随着清廷的主动撤离,想象中惨烈的攻城大战并没有出现,毅勇军也没有进城。
整个京城,顿时成了无法之地。
如同一潭死水的京城瞬间就沸腾起来,压抑在平静、沉闷表象之下的暗流顿时喷薄而出,就好像是一座蓄力良久的火山,猛然喷发出强大的破坏力。
官府已经没有了,法律随之失去作用,除了最起码的一点道德之外,所有的约束瞬间消失,社会秩序顿时荡然无存。
在开始的时候,仅仅只是哄抢富户打砸店铺,能拿到什么就拿什么,能抢到什么就抢什么,充满了末日般的混乱。
但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进一步升级了。
混乱的哄抢变得有组织有目的,已不再是单纯的抢掠财物,而是出现了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目的复仇。
这几年来,旗人骑在大家的头上拉屎撒尿作威作福,他们跑马圈地,他们抓人为奴,当街打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
更是勾结官府诬良为盗,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复仇。
有仇的报仇有怨的舒怨,新仇旧恨刚刚可以趁机一笔一笔的算个清楚。
一双双满怀着仇恨的眼睛已经通红,一张张脸庞因为兴奋而变得扭曲狰狞,人们自发的组织成为或大或小的队伍,各自朝着心目当中的目标而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