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想挨张启阳的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随便什么阿猫阿狗的角色就有这个资格!
张启阳都已经亲自动手了,再也没有一个人敢开口讲话,全都直挺挺的站着,哪怕是被张启阳一棍子打倒,也会飞快的重新站立起来,再次将身体挺的笔直!
“不成器的东西。”一个人打几十个人,就算那些人全都摆出一副老老实实挨揍的样子,也把张启阳累的够呛,很快就气喘吁吁了。
“大帅,保重身体”
“啪”的一棍子下去,身体顿时一矮,旋即又站的标n一般笔直。
似乎已经打的累了,但张启阳依旧余怒未消继续大发雷霆:“打,每人一百,给我打!狠狠的打!”
不管这些个军官们有多么骄横跋扈,见到张启阳就好像耗子见了猫,全都恭顺的如同老绵羊,根本就不等士兵前来拖拽,很配合的摆出了受刑的姿势。
于是乎,新华军校成立以来最为盛大的一次“打军棍”的场面就出现了。
七十多号人全都趴的整整齐齐,甚至连军棍打在屁股上的声音都整齐划一,还有人旁边计算数字。
这一百军棍下来,就算是铁打的汉子也支撑不住了,屁股和大腿被打的稀烂那都算是轻的,有些人根本连爬到爬不起来了。
打完了军棍之后,按照惯例给这些人涂抹药剂,然后就应该拉下去修养了,但却没有。
随着张启阳的一声令下,士兵们又把这些被打的惨兮兮的军官全都拖回到了课堂之上。
“不管是谁,也不论他是什么样的老资格,更不论是什么样的军职,到了这里就全都是学生,谁要是不服自然有校规治他。”张启阳的目光极是凶狠,显然动了真火:“都给我坐好,哪个要是坐的歪斜了,拉出去继续打。”
屁股早就被打烂了,却不敢违抗张启阳的军令,强忍着剧痛,双手死死抓住桌子角,摆出有正襟危坐的姿势来。
“王教官。”
“在!”
“讲到哪一篇了”
“报告校长,已讲到民族论之兴衰篇。”
“好,王教官先休息一下,我来替你讲完这堂课。”
“是!”
张启阳走上讲台,看都不看那七十多个军官一眼,而是直接开讲:“任何一个民族,能够生存于世,都不是上天注定,而是经历过无数次生死争斗的结果。没有那个民族是天然就应该生存于世界的,生存权不是民族理所当然的东西,而是用血和火争取来的。所有那些已经消亡的民族,虽然各有不同,但却存在一个绝对的共同点弱小。”
“弱小的民族就应该灭亡,不论正邪善恶,都应该灭亡,这个世界不存在弱小民族的生存空空间,他们没有生存的机会。我族若要长久的存在下去,就必须变得既强且大。有朝一日,如果我族灭亡了,杀死我们灭绝我们的敌人一定不会有丝毫的怜悯和同情,他们还会指着我们的尸体对他们的后世子孙说道看,这就是弱小者的下场。”
“民族必因强而存因弱而亡,若是不想灭亡,就必须强大起来,而武力则是民族强大的最直接体现。我辈之使命就是消灭其他的民族,然后指着他们的尸体对我们的子孙说:看看吧,弱小者就是这样的下场,他们就应该灭亡。”
“这无关善恶,仅仅只是为了生存,因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角斗场,只有不停的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才有资格存活下去。失败者就得死,就活该灭亡”
“作为民族之一员,民族兴则我辈兴,民族衰则我辈亡。满人只衰落,不是因为天命不眷,因为从来就没有什么天命,而是以为他们战败了。”
“如果他们战胜的话,那么,我则就得灭亡,我辈以及后世子孙,就会成为奴才,而他们根本就不会有任何怜悯,而是会把自己当成主子,压榨我们欺辱我们,这样的情形你们全都知道,就不必我多说了。前有五胡乱华之祸,后有蒙元灭宋之灾,强分天下四等,我族则为最末一等。蒙元这么做本身并没有错,以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第一族,而我们则成为最低贱之族,就算是打死了最多也只是赔偿一头驴子。”
“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我辈子努力奋斗,成为至高无上的民族”
“好,这一堂课就讲到这里。四日之后,关于民族论之兴衰篇,会有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继续学习,不合格者五十军棍然后补考,三考不过者革除军籍。”11
第460章:杀光他们
在军伍当中,犯下过错或者是立功受赏都是很常见的事儿,被打军棍也没有多么稀奇,尤其是被张启阳亲自打军棍,真的不丢脸,反而隐隐是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证明:能被张大帅擎着打棍子打一顿,寻常人没有这个资格,除非是嫡系。
但是这一次却不相同,大伙儿是真的怕了。
革除军籍可比打军棍要厉害的多,也可怕的多,那就意味着再也不是毅勇军的人了,这绝对是不可承受的惩罚。
为了避免这样的惩罚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骄横跋扈的军官们全都变成了乖巧顺从的“小学生”,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并且很快就迎来了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考试。
所谓的考试,不过是一次例行的小考,每人一张纸,纸上有五十道考题,而且全都是选择题,每道题目之下都有甲乙丙丁四个选项,勾选一下也就可以了。
对于这些军官而言,这次考试就是一次考验,那五十道选择题比五十个敌人还要难对付。
考试比战阵厮杀还要艰难,面对这五十道选择题,一个个急的满头大汗,把笔头子都咬烂了,也不知道到底那个选项才是正确的。
因为拿不准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在做出选择之后又反悔,于是乎就反复涂改,把试卷弄的一片狼藉,全都是黑漆漆的墨疙瘩,几无法辨认。
好不容易等到考试结束,监考的王教官把试卷收走之后,每一位“考生”都怀着听天由命的忐忑心情,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公布。
按照规矩,五十个题目全部答对即为优,答对四十题者为良,对三十题目为中,以下为差。
至少要取得一个“中级”以上的考试成绩,也就是说最少要答对五十道题目中的三十道题,才算是勉强合格。
在成绩公布的那一天,场面极是热闹。
“哈哈,哈哈,天照应,果然是天照应。”有人答对了三十一道题,刚好在及格线之上,顿时如蒙大赦欢天喜地:“今年是老子的本命年,运气好的出奇,逢赌必赢,果然就考试过了,也不亏我在考试前的那一晚专门给菩萨烧了一炉子高香,哈哈,果然就考过了,老子考过了,哈哈”
把考试成绩寄托于给菩萨烧高香,这简直可笑,也只有这些老旧的毅勇军军官们才做的出来,军校的正式学生们当然不会这么干,他们也不需要这么干。,
对于那些正式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考试绝对属于“小儿科”,那五十道选择题简单到家了。
但是,对于这些前来“进修”的毅勇军军官而言,那五十道选择题堪比五十只穷凶极恶的拦路虎,真是太难对付了。
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通过初考者自然欢喜万分,没有通过的则是一片愁云惨雾唉声叹气,不得不面临更加险恶的局面:补考。
三考不过,那是要革除军籍的呀,可不是开玩笑。
与此同时,同在新华军校之中,赵苞同样面临一场考试。
和那些前来军校“轮训”的军官们相比,赵苞他们这些正式的军校生所面对的考题则要艰深的多,他们的考卷除了少量的选择题和考试题之外,更多的则是论述题和实际应用题,尤其是占分很重的论述题,不仅理论难度更高,而且篇幅更大,虽不能媲美朝廷的科举大考,估计也相差不多了。
“昔蒙古帝国衰亡论,拓地万里灭国无数,东灭宋室西霸胡国,骑射之功天下无双,何以崩亡之尝以蒙古立场论之!”
这是一道附加题,如果答的好会有很大的加分,打错了也不影响最终成绩。
这道题的题目就是:当年的蒙古帝国何等强大,屠西夏灭金国终于颠覆赵宋,更是西边灭国百余,将冷兵器时代的骑射之功发挥到了极致。
如此强大的武力,最终却迅速走向衰亡。
如果你是一个蒙古的统治者,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
关于蒙古帝国的兴起和衰败,一度作为重要的历史依据进行反复讲解。
兴起的过程和原因就不必说了,关于衰亡,则众说纷纭。
即便那是在新华军校内部,也存在很多种观点。
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是:在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之后,黄金家族没有能够吸收中原王朝大一统的思想精髓,而是采取分封制,为以后的相互攻伐埋下了祸根,这是出于大局和政治层面的考虑。
更加具体一点来说,比如强分天下四等,比如对征服地区的横征暴敛和残酷压制,比如说对于色目人的重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最终的衰亡成为一种必然。
面对这一道很常见的题目,赵苞却沉思良久,既没有如同其他的同学那样旁征博引奋笔疾书,罗列出许许多多的篇幅,更没有在重重早已盖棺定论的细节上做无意义的纠缠,甚至没有按照考试格式先立论,然后用一条条论据做出具体的分析和解释,而是把所有的答案都归结为四个字。
在新华军校内部,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状况:越是入学比较晚的学生,思想就愈发的激进。
就好像军校生们把毅勇军当做是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老人那样,这些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而且完全由教官们培养出来的六期生、七期生,期生,比张启阳亲手带出来的前四期学生要激进的多,而且越来越激进,他们甚至已经把有意无意当中把前四期的学长们视为老旧且又传统的那一批人了。
也许冥冥之中真的有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命运之手在操纵着这一切,为赵苞阅卷的教官恰恰是陈茂。
赵苞的考卷只能算是中规中矩,说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坏,这个学生甚至没有怎么引起过陈茂的注意。
但是,看到那道附加题的答案,连陈茂都犹豫了。
别人的答案都是长篇大论,立论清晰论断严密,层层递进符合逻辑,但赵苞的答案却只有四个字。
这四个字非常非常的扎眼,却那四个字却如同四柄尖锐无比锋利万分的大扎n,刺的人眼睛都疼了。
这样的答案和答题方式,仿佛江南的东林人物,很是有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不仅立意模糊而且任何论据支撑,看起来完全就是为了追求一种眼球效果。
这样的答案,陈茂本可以直接给他一个零分,但陈茂却没有那么做,而是恰恰相反,给出了一个满分,并且将赵苞的答案作为这道题的标准答案公之于众。
第二日,课堂之上,陈茂将赵苞的考卷给所有的同班同学传阅:“这道题目,你的答案就是最好的,上前来讲述一下吧。”
赵苞的答案已经被陈茂列为标准,如同往常一样,作为分数最高的人,赵苞走上讲台,面对全班同学讲述起了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想法。
这个时候的赵苞,还显得有些害羞,或者可以说是腼腆吧,尤其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儿,完全放不开,不仅当场弄了一个大红脸,连说话之时显得有些结结巴巴语无伦次:“蒙古人的骑射之功,在当时是最厉害也最先进的武力,军事征服的一连串胜利原本没什么可说的,无论是平西夏还是灭金国,甚而至于倾覆赵宋,以及在西域灭国无数拓地千里,兵威骑射已至极限。”
“蒙古人屠灭了无数城市,灭亡了无数国家,但民族终不消亡。”
“只要民族主体还在,就算城市被摧毁依旧可以重建,就算国家灭亡仍然可以再起,世间之众多民族无不经历几起几落,无论是还是低估都是很正常的。”
“蒙古之崛起也忽焉,灭亡也速焉,和其他民族的兴衰起落没有本质的分别。强分天下四等、残酷压榨其他民族,不过是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没有讨论之必要。”
在赵苞心中,所有那些曾经深刻影响历史的大政方针完全就是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根本就不值得拿出来正式讨论,而是直接抛出了自己的核心论点:“世间所有民族,无不经历起伏兴衰的过程,若我是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民族长兴的目标,只有一条路可走。”
“为了避免其他民族日后的崛起,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彻底将之消灭,只要民族主体不存在了,就再也不会崛起,再也不会威胁到本民族的生存。”
“弱肉强食本就是生存法则,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是狼与羊的关系,而是狼与狼的关系。为了生存,必须不顾一切的撕咬,而消除威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将竞争对手彻底毁灭。”
“横征暴敛和残酷压榨,固然是为了自我的利益,但却做的远远不够,没有触及根本。”
“如果当初的草原帝国不是征服,而是将对手彻底毁灭,就不会有日后的消亡,以为视野范围之内已不存在对手了。蒙古帝国有没有这个能力那是另外一回事,从一开始他们就错了。”
“蒙古帝国的最终衰亡,不是因为他的残暴,而是因为还不够残暴,如果他们能够早早的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他们能够杀光所有人,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他们犯下的错误,给自己埋下来了祸根,同时也给了世间其他民族崛起的机会。我辈绝不可重蹈其覆辙,更不能有任何妇人之仁,应该充分认识到民族竞争本身就是一个血淋淋的过程,没有丝毫温情可言,对竞争对手的任何软弱都是对我族的最大残忍。只有杀光他们,才是确保我们生存下去的最优选择。”
赵苞说的这些话,完全符合他在试卷上留下的答案。
他的答案简明扼要直接了当,只有四个字:杀光他们。11
第461章:拉燃式手雷
作为军校的创建者和精神偶像,其实张启阳本人已很少参与军校的具体管理,而是尽可能的放手放权,把军校的建设和培养工作交给那些个教官们去做。
现在的张启阳,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对毅勇军的改造方向,让各地的军官来军校进行“进修和轮训”就是最主要的手段。
统一老派毅勇军的思想,觉醒他们的民族意识,这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和那些如同浑金璞玉般的学生不同,这些军官大多经历复杂思想也不那么单纯,对于他们的思想改造进展缓慢,让张启阳并不是很满意,却又无可奈何。
现在的新华军校本身就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已分出了四个大的分支,另外还有一个“广济医学院”。
刚刚成立不久的“广济医学院”,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医科学校,光是正式在编的老师现在就有三百多人,全都是经过薛广济薛神医亲自考试亲自挑选出来的世之名医。
和后世越来越细化的医学不同,这个时候的医科还只是很简单的分为“内”“外”两个大的学科。
这个时代还不存在细分出来的专属门类,眼耳口鼻喉等等,其实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疙瘩瘤子疮”,和骨、创等全部化为外科。
其他的全部划入内科,除此之外,而且还存在“医药不分”的现象。
虽然这个广济医学院本身就有很多不足之处,但那多是因为历史的天然局限,不可能出现跨越历史的巨大进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