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这些才是真正的精髓。”

    “好吧,好吧。”

    对于这些完全无法理解的问题和概念,复隆皇帝只能选择回避,只能开启了另外一个话题:“那你给朕好好的说说,张启阳为何如此看重新政”

    “我不知道。”永王的回答直截了当:“但我知道一点,新政必然是对民族有利的,这是根本中的根本。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一切对民族有利的事情,张启阳都会鼎力支持,反之则会竭力反对,甚至会不惜兵戎相见。”

    “虽然我不知道新政的好处,但我却看到了张启阳的雄心。”永王说道:“你们没有见识过那些学生的厉害,根本就无法想象那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以张启阳的实力,很不就不需要出动毅勇军的一兵一卒,仅仅只是那几千学生,就能击败任何对手。”

    “若是真到了兵戎相见的时候,官军不可能是学生们的对手,完全不可能,真的完全没有这种可能。”

    身为皇家血脉,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现在的新华军校,总共有期学生,人员近万,真要是放手一搏的话,尽起天下之兵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新华军校的学生们确实很厉害,这是天下共知的事实,但却想不到已经厉害到了这种程度,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

    “若是张启阳仅仅只是想改朝换代,他的实力早就够了,但新华军校却一直在招募更多学生,足以说明他所图者大。”

    如果学生们真的那么无敌,确实堪忧啊。

    唯一的办法就是赶紧兴建一所属于朝廷的军校,仿照张启阳的学生军建立一支禁卫军式的军队,才能与之抗衡,这也是当初让永王去军校学习的初衷和根本目的。

    “不,这根本不可能。”永王说的斩钉截铁:“用学生军式的禁卫军去对抗学生军,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为何”

    在复隆皇帝看来,自己身为大明之主,占据了天然的大义名份,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军队就是最可靠的武力,但永王却毫不客气的戳破了他的幻想。

    “学生军之所以无敌于天下,固然是因为火器犀利战法全新,最根本还是因为思想。”

    “他们不效忠于任何一个人,甚至不对张启阳效忠。同理,以此培养出来的禁卫军也必然不会效忠于皇帝,而是如学生军一样,一定会效忠于我族,并且只对我族负责。”

    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花费无数的时间和心血,培养出来的人才打造出来的军队却不效忠于皇帝,而是只对我族效忠,这和张启阳的学生军没有任何分别,根本就不可能成为拱卫大明的武力,反而会成为心腹大患。

    武力对抗是绝对走不通的,有样学样的培养自己的队伍,注定是一条死路。

    那应该怎么做

    “只有尽可能的做些于我族有利之事,让张启阳和他的学生们看到皇帝是有用的,这是唯一的办法。”永王无奈的说道:“其实我并不看好这个法子,但这已是唯一可行的方略了。从长远看,皇帝的存在很有可能已不再是一种必要了,也许,在我的有生之年,会看到一个没有皇帝的世道。”

    连永王都持这样的一种态度,确实是个莫大的悲哀。

    “事在人为罢了,当年太祖洪武皇帝起于微寒之中,扛nb蒙元缔造大明天下,同样成就无法想象之伟业,我辈自当奋发图强,绵延大明国祚。”

    复隆皇帝已打定了发愤图强的主意,立志要成为雄才伟略的中兴之主:“此番回到江南之后,朕就着手准备,富国强兵再现我大明盛世。”

    “你们回去吧,我不打算回去了。”

    永王竟然不打算回到江南去,这句话让复隆皇帝和安宁公主深感震惊,同时更加的无法理解。

    “你必须回去,我们兄弟同心携手共创伟业,朕还要倚重你编练新军。”

    “不,我不回去了,我要留在这里。”永王说道:“军校北迁已基本完成,会精选一部分人员进行高等训做,我就在精选之列,还有更多东西可学。”

    以前,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军校内部严苛的制度,永王哭着喊着的要退学。

    现在却颠倒了过来,说什么也不想再回到江南做王爷了,而是要继续以学生的身份接受更高等级的培训。

    “父皇只有你我兄弟二人,朕的江山还不是就是你的江山”

    这句话还真不是一句空洞的客套话,当年的崇祯皇帝的因为兄终弟及的缘故登上了皇位。

    虽然复隆皇帝现在已经有了儿子,但兄弟之间的却感情甚笃,还想着兄弟二人齐心合力的执掌大明江山呢。

    在复隆皇帝的心中,作为弟弟的永王已经有了行伍经验,并且深知新华军校的精髓,就应该回去执掌江南军马,但他却不想回去了。

    “真不知张启阳到底给你灌了多少汤,竟然让你如此的神魂颠倒。”

    皇帝正要发怒,安宁公主却摆了摆手,做出一副苦口婆心的姿态,语气柔和的对永王说道:“二弟,你为什么不想回去有什么原因么”

    “其实也没什么,只是我越来越不习惯江南的生活,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我觉得以前在江南的时候,完全就是浑浑噩噩的虚度光阴。只要在军校中,和我的同学们在一起,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许你们不懂什么叫做人生价值,但我懂。我觉得你们是在虚度此生,而我不是!”

    “我们这一代人,就应该为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就如同飞蛾扑火,焚身乃止!”

    张启阳不仅觉醒了永王的民族意识,还给他树立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

    身为先皇嫡血,放着好端端的王爷不做,却要去当一个学生,然后成为一名战士,简直无法理解。

    连永王都这样了,其他那些军校的学生是什么样子,也就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了。

    对于永王个人而言,这是一种浪漫,只属于觉醒者的浪漫,外人无法理解,也不需要他们的理解。




第458章:招生
    对于北京城的百姓而言,一年到头似乎只有冬夏两个季节,春天比兔子的尾巴还要短暂。,

    先皇的殡仪过后,家里的春饼子还没有吃完,就急匆匆的溜走了,紧接着就是炎炎盛夏。

    还来不及体会春暖花开的惬意,夏天就又一次如约而至!

    “休正月,赖二月,迷迷糊糊到三月”素来就是京城的传统,就好像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似的,夏天就已经来了。

    似乎是在一夜时间,垄上的红石榴花就开了,水塘里的野荷顶着花骨朵含苞待放,田里的麦子已经开始发黄,有些人家已经挂上了凉帘子和蚊帐。

    农人们则开始忙碌起来,用石头碌碌在地头上反复碾压,将松软的土地平整、夯实,准备作为打谷场使用。

    城里的风流才子们纷纷换上轻薄的绫子衫,拿着描金的折扇,约上三五好友高谈阔论诗词往还,煞是热闹。

    郑肃郑头儿身穿官袍腰胯单刀,迈步走进“水月轩”。

    擎着大铜壶的伙计随即小跑着过来,殷勤的打着招呼:“郑大官人清闲,今儿个如何安排还是老规矩么”

    “老规矩。”

    “好嘞!”提壶伙计殷勤的递上手巾把子,给郑头儿抹了把脸,旋即朝着里边高唱了一嗓子:“烧饼三通,福盛酱菜一叠,小份儿的卤煮一份儿喽。”

    水月轩,从名字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是一处茶馆。

    如同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茶馆一样,水月轩虽然也卖茶水,但茶水从来都不是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在很多时候甚至完全就是免费的。

    江南的茶馆除了供应茶水之外,更多的则是各色细致点心,还有说书唱曲儿的消遣,所谓的茶馆其实就是休闲场所。

    北京城的茶馆则更进一步,更加的象是饭馆了。

    小龙包子、吊炉烧饼,双味蒸糕是必备的品种,而烧饼配卤煮,再搭上一碟子店家自制的免费酱菜才是真正的主打“品牌”,也是最主要的赢利点。

    除了不办酒席不做花式繁多的菜式之外,如“水月轩”这样的茶馆其实和饭馆没有多大的区别,基本上就是一家大明版的“快餐店”。

    而郑头儿则是水月轩的老主顾!

    只是今日和往常有了些许的不同,烧饼还是以前的烧饼,卤煮还是以前的卤煮,伺候的人却换了,不是以前的那个伙计,而是水月轩的掌柜。

    水月轩的掌柜比伙计还要殷勤,伺候的愈发体贴周到:“郑爷,这碗油焖锅贴是小店专一孝敬给爷的,爷一直都照顾鄙号的生意,权做小小的心意。”

    掌柜亲自端茶倒水,还专门奉送了一份油焖锅贴,按照行业内部的潜规则,这就是表示“有事情”了。

    郑头儿最熟悉市井民间的世道,登时就明白了水月轩掌柜的意思,摸出一锭二十五两的中元宝,轻轻的放在桌角,笑呵呵的说道:“这眼瞅着就要到五月节了,也该给你们结账了,得亏是掌柜的提醒,要不然我还真的要忘记了呢。”

    郑头儿虽然是水月轩的老主顾,但他吃饭从来不掏钱,这倒不是说吃霸王餐,而是当时一种很正常的社会状况,按照后世的说法,就是“签单”。

    无论所有的生意字号商铺买卖,都是允许赊欠的,而赊欠者多是相熟已久的老主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熟客”,平时吃饭不必支付现钱,挂账即可。

    这个时代还没有“财政年度”的说法,也不是说只有到了年末岁尾的结算一次。事实上,这个时代每年有三次结算的机会:端午、中秋和年关。

    眼看着就要到端午节了,按照生意人的传统,是要做一次大账的,会尽可能的把“应有款项”收回来,以利于盘活资金清理账目。

    当然,对于郑头儿这样的老客户,绝对不会直眉白眼的说:“您的欠账已经不少,应该给我们结算了”这种得罪人的话,而是采取一种很委婉的手法。,

    掌柜的亲自端菜伺候,还专门奉送了些菜式,其实就是在提醒郑头儿:您应该给我们结算了。

    郑头儿这样的市井中人,最是明白这一番举动的含义,也知道端午前结算是例行的规矩,所以他才毫不犹豫的掏出了一锭元宝。

    郑头儿直接就把钱放在桌子上,掌柜的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但却故作不知的客套着:“郑爷这是做甚是嫌小号伺候的不够周全么”

    “我在你们水月轩吃了好几个月的白食,镚仔没有拿过,这眼瞅着就要过节了,也应该给你们算一算账目。”

    “郑爷这是在打小人的脸呢,郑爷是何等英雄,能到我们水月轩来吃饭,就是给了小人天大的面子,别家请都请不去呢,说什么银钱”

    京城里的爷们儿就是会说活,尤其是生意人,这一口生意口诀说的滴水不漏,不仅和清晰的表达出了“要账”的意思,还能顾全郑头儿的脸面,怪不得生意能做的这么好。

    “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把账目给我结一结,要不然我以后还怎么过来吃”

    “那小人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掌柜的赶紧取出账本:“郑爷在我们这总共吃过九十七顿,另加送四十六次。”

    郑头儿笑道:“你就不必对我说这些细账了,直接说多少钱吧,一个元宝够不够”

    “瞧郑爷说的,鄙号是打开门做生意的,又不是拦路抢劫的贼匪,哪敢胡乱开价总是十两四钱五分银子,郑爷体恤小人,给十两四也就清了账目了,您这一个元宝,还有不少找头呢!”

    这一个二十五两的中元宝,在市井民间就是一笔巨款,差不多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四年的家庭收入。

    郑头儿再怎么能吃,几个月之内肯定也吃不了这么多,那是他和手下兄弟们的总账。

    一个中元宝肯定是够了,根本就花不完。

    郑头儿笑道:“也甭管多少了,就这一个元宝吧。”

    “那剩下的银两是存在柜上还是”

    “剩下的都是赏钱。”

    所谓的赏钱其实就是小费,一下子就打赏了好几两银子,在这样的小店之中堪称豪富阔绰了。

    那掌柜的早已欢天喜地,却还是说着客套话:“这不是小人急着要账,郑爷是何等样人,怎么会在乎小店的这点饭钱实在是”

    郑肃郑头儿笑道:“甭说了,我都明白,这样吧,你再给在座的爷们每人上弄一碗卤煮,也就是了。”

    “谢郑爷的赏!”

    既然郑头儿要请在场的诸人吃一碗卤煮,他自然愿意做这个顺水的人情,眉开眼笑的吆喝起来:“前堂后厨的都听真了,郑爷请的卤煮,每位都有喽。”

    郑肃郑头儿请水月轩所有客人吃卤煮,不仅带动了水月轩的生意,还收获了一大片叫好之声。

    “谢郑头儿的赏。”

    “沾郑爷的光了”

    “郑爷好手面,当真是个敞亮的人儿”

    这位郑肃郑头儿,原本是宣武门的一个城门守,绝对是个芝麻绿豆般的基层小吏。

    但那毕竟是前朝老皇历,再也翻不得了。

    现如今的郑肃早已今非昔比,已是从六品的副提举。

    京城之中,素来就是“勋贵满地走,紫衣多如狗”,三品大员满大街都是,根本就不足为奇。

    一个区区的六品税官,而且是从六品,确实算不了什么。

    但郑肃郑头儿这个从六品的官职却含金量极高。

    据说,郑头儿是有大功的,所以才连升sn,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吏成为从六品的税官。

    最为难得的是,因为郑头儿在“雷霆行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毅勇军特意颁下赏赐,据某些“消息灵通人氏”说,光是毅勇军赏给郑头儿的元宝就有满满的一大箱子,另有宝石珠玉无数。

    现如今的郑头儿,虽然不敢说是豪富,也绝对是正经的有钱人了,这辈子都衣食不愁逍遥快活了。

    虽然郑头儿升官了,却还是以前的那副老样子,整日里嘻嘻哈哈,一点官老爷的架子都没有,反而愈发的亲近了。

    “郑大人”

    “滚!”郑头儿笑骂道:“谁要是喊大人,就是打我的脸,我郑肃不过是个看城门收厘金的,四九城的爷们都知道我的底细,我怎么好充大人”

    “哈哈,还是郑头儿爽快!”

    众人纷纷凑上前来攀起了交情,无非就是一些“恭贺高升”之类的客套话,说着说着就开始说起了眼下的时政:“我听说朝廷马上就要离京南返了,有没有这回事啊郑头儿你是官面儿上的人物,能不能给我们一个准信儿”
1...263264265266267...32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