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权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红尘贼子
兄弟们跟着你出生入死这么多年,不就是图个功名富贵的么
你不当皇帝兄弟怎么能做王侯将相
在很多情形之下,当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不是称王称帝其实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不得不考虑整个团体的感受和利益,这恰恰就是当年的朱元璋称帝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如今的张启阳,实力早已超越了当年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就算是有人“劝进”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
“如果我真的想那么做,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现如今的复隆皇帝和大半个江南朝廷就在京城,随随便便弄出一场“意外”,比如说“伪清余孽铤而走险”,刺杀了复隆皇帝,然后张启阳再打着“追查”的旗号行清洗之实,改朝换代不过是件顺理成章的事儿。
朱家天下立刻就会成为张氏王朝,这很困难吗
当着安宁公主的面,如此直白的说起这些话,比大逆不道还要大逆不道,但张启阳有这个资本,这是谁也无法回避的现实。∝八∝八∝读∝书,o+
安宁公主却一点都不恼,反而始终面带微笑,就好像那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儿:“张侍讲能如此开诚布公的说起这个,足以说明张侍讲是我大明的忠直之臣,绝不会辜负先皇之托付。”
“忠臣不忠臣的,还是别说了,连我自己都不敢保证永远都是忠臣。至于说先皇,希望殿下以后不要再拿先皇说事了。”
安宁公主口口声声说的“先皇”已经“寿终正寝”,现如今早已物是人非,还翻以前的老皇历有什么用。
若崇祯皇帝真的还活着,当然可以压制住做其他,毕竟先皇是大明共主,而现在却不是了。
这江山本就是张启阳打出来,连复隆皇帝都是他立起来的,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说实话,当皇帝的想法不是没有,但却不可行。”
安宁公主马上竖起耳朵仔细倾听,因为她知道这句话才是重点中的重点,他就是想知道真正让张启阳顾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到了张启阳的这个层次,说什么功名富贵说什么留名青史都是虚的,就算是封一个一字并肩王有什么用
哪有自己做皇帝而且开国皇帝来的畅快
携开国之威,什么样的舆论压制不下去
同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功劳,当年朱元璋曾经做过的事情凭什么张启阳就不能再做一遍
“以我现在的实力,直接返身打过长江去,我就不信朝廷真能挡得住我!”
若是张启阳真的想过一过当皇帝的瘾,直接打过去就是了,江南朝廷拿什么挡
黄得功挡得住毅勇军
还是说两浙的潞王与闽浙宗室
到时候恐怕他们不仅不会“勤王”,而是要忙着自己称帝了吧!
当年的多铎都能横扫中原平推淮扬,打的弘光帝弃城而逃,比多铎强大了很多倍的张启阳就做不到了
“我之所以安安分分的保持着和朝廷的君臣关系,不是因为我做不到,也不是我想留下一个忠臣的美名,而是因为我不想出现南北大战的局面,这天下纷争日久汹汹二十栽,早已元气大伤。若我为了争夺金銮殿上的那把椅子就再度挑起战火,就算是我真的做了皇帝,这天下的元气必然也会大伤,没有十几年的时间根本就恢复不过来,我等不了那么久。”
“而且,陛下准备大力推行的新政,让我对陛下另眼相看。我可以放一句话在这里,只要新政可以推行下去,这大明朝的江山就是铁打的,再有十个八个的李闯和多尔衮也掀不起什么风浪,再有多少个张启阳也不会产生任何威胁。”
“在这之前,我一直在犹豫,但这新政之事让我断了这个念头。”
“或许陛下和殿下还不是很明白新政的意义和影响,但有一个人懂,永王一定明白。”
“此新政,我乐见其成。我话已讲完,若是殿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回去好好的问问永王吧。不论如何,永王都是新华军校出来的,可以算是我的弟子,应该会明白我的心思,他应该也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张启阳的这一番话已经说的非常明白了,但安宁公主还是有些不懂,她始终弄不明白张启阳为什么就是不想做皇帝。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已经知道了张启阳对皇位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准备把朱氏天下改换成为张家王朝,这就足够了。
至于其他那些细节,就如同张启阳所言及的那样,直接去问永王岂不是更好
“只要天下一统,张侍讲之功就如同日月,我谨代先皇和陛下谢过张侍讲了。”
“哈哈哈哈!”张启阳大笑起来:“我说殿下呀,你呀……可让臣说你什么好别总是把家国天下放在自己的肩膀头子上,那个担子太重,你扛不起来。还是回归本真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吧。在我眼中,你就是一个小姑娘,早就应该嫁人了,相夫教子才是你的归宿。”
“身为天家血脉,就应有天家的觉悟,一己之私已顾不得了。”
天家,天家,多么高贵的身份,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光环罢了,而不是她自己。
真实的安宁公主其实就是一个小姑娘而已,至少张启阳就是这么看待她的。
“将生死存亡之事托于一女子之手,指望用联姻来化解难题,当年我可没有这样教导过陛下。”
这话虽然说的有些狂妄,却也不无道理,毕竟张启阳是大行崇祯皇帝亲自给当今皇帝找的“老师”,用“教导”一次也不算过分。
“虽然我没有听过张侍讲的课程,却也知道张侍讲的一句话。”安宁公主笑道:“实力决定一切。”
“对,就是这句话,希望陛下还能记着这句话。”张启阳说道:“新政是唯一可以增强实力的方法,是万世基业的基础,这个基础要是扎牢了,就什么都不怕了。”
张启阳反反复复的提起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新政,安宁公主却不知道这个新政到底意味着什么,但她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影影绰绰的概念:新政极端重要,而且事关生死。
“还有个事儿,我估摸着陛下不会在京城久留,应该很快就回去了吧或者说已经做好了回到江南的打算。”
虽说这北京城是大明朝的故都,而金陵宁城则是临时的“驻跸”之地,但整个北方都在他张启阳的马足之下,朝廷肯定不会搬回来,是一定要回去的,而且是越快越好,免得夜长梦多横生枝节。
安宁公主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沉默了,这等于是默认。
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就在张启阳起身告退之时,安宁公主却又喊了一句:“张侍讲留步。”
“殿下还有什么吩咐”
“我只是想问问,张侍讲对于自己的终身大事是怎么看的”
张启阳又笑了,那种笑容就好像是在看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这才是殿下应该问的问题,被我拒绝之后就应该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才女孩子应有的模样。”
“娶妻生子绵延血脉,这是人伦根本,我肯定会娶妻生子,并且已经有了打算。”
“也不知是什么样的女子才能匹配张侍讲这般人物”安宁公主的话语之中竟然有些酸溜溜的意思:“我想,那女子必然风华绝代倾国倾城,或者是英姿飒爽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哈哈,没那么复杂。只要彼此之间能看上眼就行。”张启阳笑着说道:“娶妻娶妻吃饭穿衣,只要能过日子也就可以了,婚姻就是婚姻,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越单纯越好。臣希望殿下也能更单纯一点,日后才好觅一良配。”11
第457章:无法理解的浪漫
“你们你们竟然这怎么可以”永王的脸色涨的通红:“皇兄啊,万岁,你怎么会想出把皇姐嫁给张启阳的念头”
“若是事先能和我商议一下,也就不会碰一鼻子灰了。”
张启阳竟然拒绝了这桩婚姻,确实是碰了一鼻子灰,搞的整个皇室很没有面子,但却不是没有收获。
毕竟张启阳已经做出了承诺:不会n,也没有染指江南的意思。
至于说他不想娶一个公主做老婆,落了皇帝的面子,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二弟,那张启阳说过,若是有什么不明白的,就问问你,他说你一定会明白。那你就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们竟然担心张启阳想n做皇帝”永王真不知道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了,在他的心中,自己的皇帝哥哥和公主姐姐简直就是个没有见识的乡巴佬,始终把自己家里的那点坛坛罐罐当做是宝贝,却浑不知天下之大也。
“若我是张启阳,也一样不稀罕做什么劳什子的皇帝。”
在皇帝这个特有的称谓面前加上“劳什子”这三个字,显得极不恭敬,好在他是永王,是皇帝的嫡亲兄弟,而且是曾经共患难的一奶同胞。
要不然的话,就凭这三个字,就可以治他一个大不敬的罪名。
“既然你明白,那就好好说。”安宁公主又摆出一副“我是大姐我就是大家长”的神态。
但是现如今的永王,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也不是那个被安宁公主用家法打的鬼哭狼嚎的小孩子了。
他曾在新华军校受训,并且接受过张启阳的教导,是所有皇室成员当中唯一一个可以理解张启阳,可以看清楚天下大势的人。
连张启阳都对永王另眼相看,足以说明他知道的更多,至少比复隆皇帝和安宁公主要懂的多,而且是多的多。
“好吧,好吧,那我就给你们说道说道。”
“什么是天下你们知道吗你们懂吗”
什么是天下,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个大问题,但是他面对的是当今天子,对着皇帝问出这个问题,就显得非常荒诞了。
但永王却一点都不觉得荒诞,而是感觉到了可悲,为他的这位皇兄而可悲。
“大明朝的三万里河山就是天下了不,不是那个样子,你们错了,而且错的很厉害。”永王说道:“青天之下厚土之上才是天下,大明不是天下,仅仅只是天下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这天下有四海五洲,我大明不过是一洲之地的四分之一罢了,连全天下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以整个天下之比大明,就如同以大明之比州县,何其之小”
泱泱天朝巍巍上国,是很多人的固有思维,只有从新华军校出来的人才知道天下之大。
按照新华军校的说法,天下即世界,那是一个广义上的天下,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从京北到广南那一片区域。
张启阳心中的天下,是整个世界。
他已把这个“大”的概念灌输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张启阳之志,在于大天下,而不是区区大明一隅之地。”
素来就是“煌煌大明”,复隆皇帝和安宁公主还是第一次听到“区区大明”这个说法,而且这个概念还是出自永王之口。
大明朝并不是完全的闭关锁国,对于世界之大有着一个比较朦胧的概念,至少他们知道荷兰人和佛郎机人,而佛郎机则是大明的重要贸易对象,但也仅此而已,但永王显然知道的更多。
“那张启阳的志向便如当年的蒙古人一般么”
要太阳照耀之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这是黄金家族的志向,并且曾经灭国无数拓地万里,建立起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称雄一时。
“倚仗兵马之盛逞一时之强,蒙古人就是下场。”
“不,你们错了。”永王没有使用“陛下”或者是“皇兄”这样的称呼,而是直言你我:“张启阳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建立帝国,至少在我知道的范围之内根本没有这个说法,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我族长兴。”
“我不知道他会怎么做,但我知道这是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从未改变而且永不改变。”
“我族”的概念第一次在皇帝面前提起,但是,复隆皇帝显然不明白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
“我族的利益凌驾一切,高于一切。国家只兴废,王朝之更替,不过是我族为了适应局势变化之变而变,唯有我族长存”
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系统化的民族启蒙,不管是复隆皇帝还是安宁公主,都不明白蕴含在这一番话当中的深刻含义,而且他们也不关心这些。
“是不是说,张启阳对皇位没有兴趣”
“当然,不仅是他,任何一个军校生都是完全相同的想法。”
原来如此,复隆皇帝终于放心了。
但永王却不放心,很不放心,并且表示出了极大的担忧:“所谓皇帝与大臣,不过是统治阶级建立起来的统治秩序,他们代表着一个阶层。从来就没有永世长存的阶层,只有万古不亘的民族。”
对于复隆皇帝而言,这几句话就更加的难以理解了,但永王接下来的那句话他却听懂了:“当皇帝与官僚不能为我族之繁盛而出力的时候,甚至变成了民族发展的阻力,那么,就一定会被推翻。”
推翻皇帝和官僚,这不就是n吗不就是第二个李自成了么
“不,这不一样,李自成推翻的是我大明,而民族的需要不是推翻哪一个皇帝,也不是哪一个王朝,而是改变成为另外一种形式。至于那种形式究竟是什么,完全取决于民族的需要。或者是另外一个帝国,更大的可能是则是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皇帝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话早已深入人心,而且非常容易理解。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一句话也不难懂,反正就是实力至上呗,谁的拳头大谁就是皇帝。
但是,没有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若不是为了做皇帝,干嘛还要n那不是吃饱了撑的又是什么
“有没有皇帝,完全取决于民族之所需,也就是说,皇帝并非天命,而是出于民族的需要。当皇帝的存在不再是一种必要的时候,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存在下去了。”
这句话好像是绕口令,复隆皇帝听的似懂非懂,他觉得自己好像明白了点什么,但却抓不住要点,显得有些虚无缥缈。
“好吧,朕问你一个问题,若是没有了皇帝,这天下是谁的”
“天下属于我族。”
“那总要有个当家做主之人吧总要有个说话算数的人吧”
“那个人是谁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属性,他必须是民族利益的代言人,仅此而已。”
“你说的这些朕听不明白,难道新华军校里边就传授给你们这些东西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