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大秦王座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笔洛惊风

    嬴政闻言遗憾道:“可恶,居然让他们跑了!”

    李斯拱手继续说道:“陛下勿扰,他们逃走也是一件好事。明qiang易躲暗箭难防!之前六国的叛逆分子躲藏在天下各处,帝国想要对付他们根本无处下手。如今他们齐聚墨家正好将他们一网打尽!而且他们的行踪一直被卫庄的流沙所追踪,据卫庄传递的消息为了给盖聂疗伤,楚国项氏一族的叛逆如今带着盖聂前去墨家的镜湖医庄疗伤去了。这些叛逆分子的行踪尽在掌握,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墨家机关城今后将不复存在!不过,”

    “不过什么”

    “墨家机关城设计精妙,固若金汤。想要攻破防守,必须要有一个精通机关术的人!”

    “精通机关术的人”

    “陛下可还记得三百年前为了让楚国取消攻打宋国的计划,那一场惊世骇俗的决斗!”

    “你说的是公输家族”

    “正是!公输家族乃是墨家的死对头。他们所擅长的是霸道机关术,”

    “你想让公输家族出动对付墨家朕允了!”

    李斯闻言躬身道:“如此,臣定不辱使命拿下墨家机关城!”

    ……

    韩国旧都新郑城外的一座深山中,墨家的大本营。

    加入流沙跟在卫庄身边代号赤练的红莲拿着白凤送回的密报来到卫庄身边,“白凤传回消息,盖聂已经察觉到了他的碟赤鸟!离开镜湖医庄撤往墨家机关城了!”

    卫庄面无表情的问道:“墨家机关城的位置确定了吗”

    赤练见卫庄对盖聂穷追不舍出言提醒道:“传说墨家机关城里遍布无数机关陷阱,很多机关一旦发动,环环相扣。无论哪一个陷阱,都足以致人于死地。普通人进入,如果没有墨家弟子的引导,只怕寸步难行!”

    卫庄并没有因为墨家机关城的危险而打消寻找盖聂的念头,“传说终归只是传说,如果机关城真有那么可怕,墨家又何必将它隐蔽在深山之中,怕被人找到!”

    就在这时,二人身后出现了一个罗网的刺客。

    “卫庄大人!”来人拱手道。

    “李斯又有什么事情找我”看着来人手臂上的蜘蛛印记卫庄冷冷的询问道。

    “相国大人派我传达,公输家族已经出动,请卫庄大人做好攻打墨家机关城的准备!”

    “明白了!”

    罗网的刺客得到卫庄的回复后飞身离开。

    看着刺客离开后,赤练询问道:“这次派谁过去”

    沉吟片刻后,卫庄说道:“让隐蝠和麟儿过去!”

    听了卫庄的话,赤练惊讶道:“他们两个都过去”

    卫庄抬头道:“网已经撒开很久,也该到了收拢的时候了!”

    ……

    掌握着罗网消息源的秦子戈在罗网的刺客去给卫庄报过信后的时候也得知了帝国要对墨家机关城下手的消息,得知这一消息后秦子戈找到了忙忙碌碌的紫女。

    “找我什么事”看到秦子戈登门紫女开门见山的问道。

    “没事就不能找你吗”秦子戈看着忙的腾不出手来的紫女戏言道。

    紫女赏了秦子戈一记白眼,继续去做自己的事了。

    秦子戈见状连忙转会正题说道:“我们的据点有着落了!”

    听到这里,紫女放下手中的活计询问道:“哪里”

    秦子戈神神秘秘的说道:“墨家机关城!”

    紫女眼神一转说道:“秦国要对墨家下手了”

    原本还想买关子的秦子戈被紫女的聪慧打败,“不错,等那些墨家弟子离开后,我们就鸠占鹊巢!”

    大秦王座

    大秦王座9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天意在秦
    相比起攻陷墨家机关城,李斯更注重文字改制。¥♀八¥♀八¥♀读¥♀书,2≠3o将攻陷墨家机关城的任务交给手下去办后,李斯一头扎进了茫茫字海中。

    小朝会之后,胡毋敬所在的奉常府立即忙碌了起来。

    李斯吩咐下来的两件事各有繁难。

    全面勘定七国文字,相互参补而最后确定华夏总字数,这件事难处在数量大活路细,稍不留神便有脱漏。胡毋敬原是太史令,几乎熟悉所有的才具文吏,当即从下辖各府遴选出一百三十余人,组成了一个堪称庞大的勘字署,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劳作。

    而确定文字基准,其难处则在于梳理文字的历史脉络,参以现行七国文字各自的数量多寡、表意丰薄、形制繁简、书写是否清晰等等方面,最终方能确定。可以说,这件事实际是一次浩繁的文字考据工程,比勘字更见治学功底。

    反覆思忖后,胡毋敬从博士学宫遴选出了六位儒家博士,并亲自主持,立了个名目叫文字春秋署,此名获得博士们的一致喝采。毕竟,战国之诸子百家,论治学的功力还是数儒家最厚。

    孔子作过《春秋》,编过《诗经》,给《周易》补写过爻辞,件件都做得缜密仔细无可挑剔,成为天下公认的经典。自孔子之后,儒家治学蔚为风气,及至子思、孟子师徒二人更是将其发扬光大。若非儒家大部分人始终坚持复辟周道分封,眼下定然是另外一番气象了。

    一个月后,“临危受命”的六位博士一致认为:华夏文字的正统传承,乃是秦国文字,而不是山东六国文字。∈八∈八∈读∈书,≦o≧

    胡毋敬听后大是惊喜,但却丝毫未显于形色,反而黑着脸道:“文字基准要让天下之信服,诸位且说说其理何在”

    这六位博士分别是李克、伏胜、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用里先生,后四人后来更是成为西汉初年的“商山四皓”。六人皆不善言谈论战而学问扎实,在七十余博士中别具一格,治学正当其任。

    面对胡毋敬的质疑,六位博士人各自阐发各自的论据,整整说了两日。六位博士的论证被全数整理出来后,胡毋敬参以自家见解,写成了长长一卷《华夏文字流变考》,然后带着它来到丞相府。

    李斯浏览一遍,不禁拍案感喟:“华夏正字居然在秦,天意也!”

    史籀文,是西周中后期与东周前期{春秋早期}的文字。周宣王时,叫做籀的太史奉命整理出大约九千字的官方制式文字,是以世称史籀文。史籀文的实际意义在于:这是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字整理,在华夏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形式公布标准文字。应该说,周室太史令的九千余字便是当时的正统文字。

    西周末期,秦人救周于镐京之乱,被封为大诸侯国,合法继承了周人故地。久居边陲而半农半牧的秦人,忠实地秉承了周文明的基本框架,在文字上则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周王朝的史籀文。春秋时期的秦国,将史籀文奉为标准教材,童稚发蒙学字,学的就是这种华夏正统文字。学童如此,官府公文民间纪事自然也是以史籀文为国家文字。直到战国之世,秦国使用的始终都是周王室整理颁行的史籀文。

    但是,自春秋开始,山东六国的文字却有了另外一番变化。由于周天子威权松弛,再加上诸侯自治不断扩大,整个天下变的日渐活跃!而且由于文字书写材料的不断丰富,蓬勃的商旅使社会生活日渐丰富,还有战争的逐渐增多,人们对文字形式的交流需求日益迫切,原因不一而足。但总归是,在中央周王室已经无力统筹的情形下,各国的文字都开始自行其是地发展起来了。

    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两方面:一是各国各自增加文字量,造出了许多符合实际需求且符合华夏文字特质的新字,使文字表意功能惊人地丰富起来;二是各国文字书写形式多样化,书写材料多样化让国与国之间的文字,原本已经有了差异。在不同材料上以不同工具书写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字,其间生发的种种流变,远远超出了任何一国的控制。

    春秋早期,各大诸侯国的文字尚大体遵循着周王室颁行的史籀文规则。然经过五百余年的激荡生发,战国七雄的文字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以至与“言语异声”一样,“文字异形”也成为一种最为普遍的分治表征。

    基于上述流变,到了始皇帝推行文字改制之时,与秦国奉行的正统文字相比,山东六国文字的最大特异之处在于两处:一是中原文明长期兴盛,名士学人灿若群星,以至文字量之增加程度远远大于秦国文字;二是书写形式大为简约,体现出极大的书法艺术性与族群地域的个性特质,许多字的写法,几乎已经脱离了早起象形文字的基本形制。

    就文字表意的丰富性、文字形制的简约优美性而言,秦国的文字相较起山东六国的文字显然是凝滞了一些。

    “若以秦文字为准,表意缺憾能否弥补”

    嬴政备细看完了李斯带来的《华夏文字流变考》,又听完了胡毋敬与六博士的禀报,第一句话便不遮不掩直奔要害:“若天下士人文不能表意,秦字岂非遗祸天下哉!”

    “陛下毋忧,断无此理。”嬴政的反应让在场众人心中敬服,胡毋敬慷慨道:“六国新造文字而秦国文字所无者,勘字署现已一一列出,全部补入秦文字。经勘字署反覆计数勘合,七国文字情形是:魏国常用字两千一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六千一百余个;赵国常用字一千三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三百余个;韩国常用字两千一百六十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三千九百余个;燕国常用字一千八百多个,总共有字一万八千余个;楚国常用字一千九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余个;齐国常用字两千一百余个,总共有字两万一千余个。”

    “秦国如何”

    “经勘字署详查:自孝公时期商君变法之后,秦字亦渐渐增多,常用字增至一千三百五十个上下,总共有字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二个。”

    “秦无他有之新字,大体几多”

    “合六国新字,总计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余个。”

    “两方互补,华夏文字总计近三万!”博士夏黄公慨然补充。

    “书文表意,足堪天地四海之宏论也!”博士李克也奋然呼应。

    “好!以秦补新,而成天下一统文字,不失为既承文明大统,又保文明创新之最佳应对!”嬴政拍案决断,七国文字的勘验结果让嬴政很是高兴。11



第二百三十二章 怪人有怪才
    尽管七国文字勘验的结果让嬴政很是欢喜,不过嬴政并没有得意忘形,“秦字形制繁复,六国文字简约。繁简失衡,必不能流传久远。此间要害,必要创制出一种新书体,不致多生歧义。否则,依然无法通用。”

    “陛下明断!”胡毋敬与前来的六位博士们再次被嬴政的眼光和胸襟所折服。

    文字基准一定,程邈顿时吃重了。

    所谓文字改制,便是要书同文。而所谓书同文,就是要给所有的文字定一个统一明确的写法,以利辨认。

    在狱中十年,程邈潜心于写字,消磨之余也从自身坎坷中悟透了其中奥秘。大凡天下文字,难写不打紧,关键是要好认,而好认的关键,则是要有统一的公认的写法。只要写法有公认法度,再难认的字,也会有确定不移的所指。届时,除非你不认识那个字,否则便只有写错的字,而没有认错的字。

    譬如那个“南阳”与“宜阳”,假如当初有官定的写法,送粮的那个将军又何至于错认自春秋战国以来,天下书写形式各以方便为要,已经生成了八种写法:一曰大篆,这是秦国的史籀文的正统写法;二曰小篆,这是秦国官府在战国时期对史籀文的实用写法,相对简约;三曰刻符,这是刀刻竹简的书法;四曰虫书,也便是鸟书,是诸多好古文士书写传信喜欢用的一种书法,字头多为虫鸟状,是名;五曰摹印,是各国用于官印的一种刻划书法;六曰署书,这是各国官府相对通行的一种公文书法,相对规整,并得配以特殊印记;七日殳书,殳者,兵器也,殳书便是刻在兵器上的文字书法,笔画相对简约;八日隶书,是胥吏为书写快捷而创出的一种书法,因有“佐隶(吏)之书”的效用,被天下称为隶书。

    反覆思谋后,程邈确定了一个书同文方略,将其呈给了李斯。

    程邈的方略是:小篆为本,隶书为辅;其余各书,民人自便。对此程邈对李斯的解释是:“小篆为公文,为书文,为契约文,效用在便于确认。隶书为辅,效用在快捷便事。至于民人士子人各互书,则听任自便。”

    “好!老夫认同!”李斯欣然拍案了。

    三日之后,程邈的方略呈到了皇帝案头。由于始皇帝嬴政对书法不甚了解,李斯亲自带着程邈觐见了皇帝嬴政,程邈对各种字形分别做了一番详细说明。嬴政听得兴致勃勃,问程邈的书同文策略如何实施

    程邈禀报说:“小篆乃官制文字,非功力深厚者不能成其章法。臣拟请丞相、奉常、太仆三人大笔,各作一篇颁行天下,以为规范,如同度量衡之法定器量,请陛下定夺。”

    嬴政闻言欣然拍案道:“好!届时多刻一幅,朕要挂在书房好好揣摩,也学他一手书法!”

    李斯与程邈不禁大笑起来。

    接着,程邈又禀报说:“隶书的创制,臣需要特请一人襄助,敢请陛下允准。”

    嬴政笑道:“延揽书家本是御史职责所在,还要朕说话同意吗”

    程邈说:“此人虽然才具赫赫,但秉性乖张,对秦政多有非议,故此先行禀报。”

    嬴政一阵大笑:“怪人有怪才,骂几句秦政有何要紧!只要他愿为天下做事,便是朕亲自站到他面前听他骂又有何妨!”

    ……

    红日升上了涿鹿山的峰峦,程邈口中那个秉性乖张之人王次仲开始了自己日复一日的晨书。

    山崖下,一个壮实的少年一边费力地搅和着石坑里的红色物事,一边高喊着:“老师,朱墨好了”喊声回荡在整座山谷之中,山崖旁的小道上走来了一个须发雪白的老人,布衣竹杖步履轻健。老人大步走到石坑前,竹杖在大石啪嗒一磕,只见老丈手中的竹杖陡然一变,杖头鬃毛飘飞,好像被绑缚的马尾忽然散开到空中。

    看了看石坑中亮汪汪的汁液,老人嘉许地一点头:“小子有长进,墨色越发的纯正了。”说吧老丈又抬头看了看颇为光洁的玉白石崖:“小子石工本事尚可,没白费工夫,这石崖打磨得好。”

    被老丈连连夸奖的少年高声笑道:“老师要留奇文于天下,能没有一方好山么!”一边说一边搬来一只陶盆,利落地用大木勺将石坑中的物事舀满了一盆,快步端到了山崖旁边的木架下,又摇晃敲打了一阵丈余高的木架,转身一拱手道:“老师,梯架稳当无误!”

    老人闻言一点头,将杖头伸入石坑,那劲直飘飞的一大片散乱鬃毛立即团成了一个油亮鼓荡的红包。趁势一提一甩,石坑中一片涟漪荡开,老人也大步走到了山崖下。

    少年见状兴冲冲问道:“老师,今日写甚”

    老人道:“小子想学甚”

    “八分书!”少年毫不犹豫地回答。老人悠然一笑:“也好,今日写八分书,给天下留一篇檄文。”

    少年顶起了陶盆。老人走上了梯架。长大沉重的竹杖大笔伸出,却平稳得没有一丝晃动。老人大笔在玉白石崖上横空一划,一道平直舒展的朱红色立即在石崖展开。崖下少年一直盯着老人的杖头,见老者落笔不禁高声喊道:“燕头雉尾!简略径直,八分即止!好!”
1...8889909192...1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