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小书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沐晨夜
郑辰和李秀儿回到了四合院,郑辰和李秀儿打了个招呼,便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李秀儿站在原地顿了顿,她看着郑辰的背影,马上道:“少,少爷,今天晚上,我能去帮你暖床吗”
郑辰扶了扶额,转过来看着李秀儿道:“傻丫头,天气这么热,要暖床,你也得冬天暖,赶紧回屋休息吧,好吗”
李秀儿看了看郑辰,点了点头道:“好,那我们一言为定,冬天天冷了,我就帮你暖床。”
郑辰满脸的黑线,这丫头,脑袋里面不知道都装着什么。
郑辰笑了笑道:“好,一言为定。”
“嗯!”
李秀儿应了一声,便回到了房间前,她开了门,转过身来,还朝郑辰挥了挥手。
郑辰也挥了挥手,李秀儿才关上了房门。
郑辰走到自己的房间前,打开了门,走了进去。他关上大门以后,又走到了床边,脱了鞋子之后,直接盘坐在床上,开始运转生生不息神功修炼起来。
虽然郑辰已经修炼成功了那半部生生不息神功,内力的雄厚程度并不算特别厉害,所以在胡地虎战斗的时候,虽然自己占优势,却不能灭了对方。
所以,现在郑辰还必须加强内力的积累和修炼,毕竟这个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
……
……
次日,农历八月十六。
今天郑辰那都没有去,就在家里等福伯一家的到来。
才巳时时分,福伯一家是全部都来了。
郑辰亲自去开了门,只见福伯一家全部都换上了新衣裳,站在大门口。
郑辰赶紧道:“快进来。”
福伯道:“嗯,好的。”
等人都进来了以后,李秀儿去关了大门。
这时,郑辰看了看福伯他们道:“先休息一下,在做事吧!”
刘玉华连忙道:“少爷,我们又不累,你带我们去做事吧!”
郑辰笑道:“不急,先休息休息。”
福伯也连忙道:“少爷,我们真没事。”
看着似乎还有些期盼的福伯一家,郑辰笑道:“那好吧!你们先跟我来。”
“好的。”
郑辰带着福伯他们来到了四合院的厢房里,厢房内,制作好的香水并不多了。剩余的香皂什么的也不多了。
郑辰指着那些东西道:“先把这些东西搬到另一个房间吧!”
“好的。”
福伯他们赶紧去搬东西,郑辰也跟着上前去,准备搬东西。
此刻,刘婶儿连忙道:“少爷,我们来吧!你看着我们干活。”
郑辰笑道:“没事,又不多,我跟你们搬完了,还有很多东西要交给你们呢!”
福伯又道:“少爷,你是千金之躯,我们多做一点也没事的。”
旁边的李秀儿看了看福伯等人道:“福伯,你们就别管少爷了,少爷决定的事情,无论你们怎么劝他都是没用的。”
“哎!”
福伯叹了一口气,看了看郑辰,如今的少爷,真的变了。
郑辰抱起一部分香水和香皂,走在最前面,带着福伯他们穿过了院子里的门,走到了另一边的加工作坊。
来到这里,福伯他们好奇的四下打量,郑辰带福伯他们把香水和香皂放到了专门设置的库房里面。
放好东西以后,郑辰又带着他们把四合院那边的酒坛子等物品全部都搬到了这加工作坊来。
搬完东西以后,郑辰他们来到了加工作坊这边。
这时,刘玉华看了看郑辰道:“少爷,这里是干什么的”
郑辰道:“这里啊!是加工香水,香皂还有烧酒的作坊。那些东西,我会一样一样的教你们,你们到时候可要好好学。”
香水香皂经过郑辰的宣传,在整个永州城早就名声在外了。
自家少爷能够发明出那种赚钱的东西,也让福伯他们是十分佩服。
听完郑辰的话,福伯刘婶儿刘玉华还有小圆纷纷点头,几乎同声道:“好的,少爷。”
郑辰拍了拍手道:“那我现在就教你们怎么制作烧酒吧!哦,对了,还有酒精,这酒精可是制作香水香皂必不可少的。”
福伯他们同声应道:“好的,少爷。”
随后,郑辰便手把手的开始教导起福伯一家制作烧酒等。
……
……
永州贡院。
度过了中秋佳节,考官们又回到了贡院开始批阅考卷。
经过前两场的考核,淘汰了绝大多数的考生,现在这些剩下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考官们批阅考卷的数量自然就少了许多。
压力小了,他们批阅起来,那可就更加的认真了。虽然才两道题,他们思考和批阅的时间可是更长了。所以,虽然中秋之前就考完了策论,却到现在还没有全部修改完毕!
礼部尚书杨庭云看着其中一位考生的考卷,不由摇了摇头,他叹息道:“还真是可惜了,本以为这永州刺史王仁涛之子王铭,时常跟随在他父亲身边,对这治世之道应该独有见解,结果,写的都是一些什么狗屁道理。”
那陆恒陆大儒听说是王铭的考卷,他不由拿了过去看了看,这一看,他也是摇头道:“这王铭,前两场考得还可以,这一场可就差得太多了。”
“嘿!我宁国,一直以来那可是很注重策论的,他前两场考得再好,这第三场不行,那肯定会拖了后腿。”又一位考官说道。
杨庭云摇了摇头,把王铭的考卷丢到了一边,继续批阅起其他考卷来。经过昨天晚上陈慕瑶传来的消息,杨庭云对这王铭并没有什么好感。
若是能够抓到这王铭和野虎寨有任何勾结的事实,此子的未来绝对废了。
经过批阅,这策论的第一道题,回答得最好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寒门学子。毕竟他们很多人都吃过苦,更贴近农业发展,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更有用了。
至于像王铭那种官家子弟,或者一些纨绔子弟,整天衣食无忧,那里写得出来多好的策论。
在批阅中,一位考官有些惊讶的看了看手中那份考卷,他有些拿捏不准,把那份考卷拿到了杨庭云的身边道:“杨大人。这位叫樊同的考生,提的几点建议不错啊!”
199、策论之辩(上)
杨庭云拿过考卷看了看,也有些惊讶,因为这位考生答的策论题,提的几点都特别好。
杨庭云沉思了片刻,想了想道:“还不错,你批阅得没有也问题。”
那位考官笑眯眯的摸了摸头,他拿着樊同的考卷,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放到了自己的案台旁边。
在场的考官们继续批阅考卷,要是他们有什么拿捏不准的,基本上都拿给陆恒和杨庭云看,最终由两人核实。
当陆恒修改到就周灯的考卷的时候,他看着周灯答的策论,写得也特别务实。
最关键是一首行书,写得那是相当的漂亮。
这永州第一大才子,今年的解试前三名,必将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最关键这周灯虽然也是富家子弟,却不纨绔,文采学识都不是王铭能比的。
往后的策论,并没有几个是让考官们特别惊艳的,更是有一个人的考卷,看得批阅的考官气得大骂:“这写得是什么东西,字迹杂乱,内容都看不清楚,太差了。”
而就在这个考官不爽的同时,角落里的另一位考官也是摇了摇头,他看着那密密麻麻的考卷,连看得心情都没有了。
“这写得是什么啊!做为一个书生,居然连文章都写不好,虽然字写得特别好,但是通篇白话文,密密麻麻的,直接不过。”
说罢,那考官把那张考卷卷成了一团,然后直接丢入了一旁的纸屑筒中。
陆恒见那位考官把考卷丢到了纸屑筒中,他远远的看了一眼。却看见在试卷的抬头上,可是写了一个他特别期待的名字——郑辰!
陆恒站起身来,走到了那纸屑筒处,拿起郑辰的那张考卷,然后问那位批阅的考官道:“木大人,这是怎么回事”
那位木大人连忙朝陆恒拱了拱手道:“陆老,这份考卷,用的全是白话文,写得密密麻麻的,根本就不符合我们考试的要求。”
“哦,是吗”
陆恒带着好奇,把那份考卷拿了起来。那位木大人奇怪的看了看陆恒道:“陆老,这……。”
陆恒并没有理会那木大人,他拿着考卷走到自己的案台前,把郑辰的那张考卷铺开了。
陆恒认真的看了看,果然写的全都是白话文,密密麻麻的一大篇,不过仔细一看,这上面虽然写得很多,但是却并不凌乱,每一点每一条都例得十分清楚。
而且,单看字,这一张考卷,真正懂得欣赏的人,都知道这就如同一篇书法大作。
陆恒仔细的开始看了起来,这一看,他反而有些愣住了。
“开垦田地,通过土地承包的形式,分发给农户,让他们种植成农作物以后,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粮食。降低农户的赋税,鼓励农户积极种粮,加强农户的农田管理,研发新的农产品……”
这第一题,陆恒越看越是心惊。
这上面提到的很多东西,都是特别专业性的东西,但是这郑辰用白话文,把那些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人一看就懂。
陆恒贵为永州大儒,才华学识非凡,见识多广,但是他却彻底被震惊到了,郑辰列举出来的建议实在是太好了。
他马上把那张考卷拿到了杨庭云的身边,递给杨庭云道:“杨大人,你来看看。”
杨庭云拿起考卷,奇怪的看了陆恒一眼道:“怎么了”
陆恒道:“这位考生,提出了许多新的农业发展提议,说得头头是道,句句是理。你看看,怎么样”
杨庭云疑惑的拿起郑辰的考卷小声的阅读了起来,杨庭云这一看,他也同样特别的震惊。
太好了,写得实在是太好了!
这考卷上面提到的农业发展的方案,简直是太精妙了。如果要是真能够实现,那绝对能够增强农户的收入,加强国家的国库,对国家的发展太有利了。
看完这第一题,杨庭云才看了看抬头的名字,他惊讶道:“居然是他。这小子真是太厉害了,才华,学识,诗词歌赋,策论,无所不精啊!”
陆恒也是叹了一声道:“是啊!真是太妖孽了。”
其他考官听到杨庭云和陆恒的议论声,都纷纷围了过来。
之前那位把郑辰的考卷丢在纸屑筒里面的木大人,有些心虚的问道:“杨大人,陆老,可是这位考生的答卷用的是白话文啊!这完全不符合要求啊。”
听到木大人的话,杨修杰气得指着那木大人道:“木大人啊木大人,你贵为我礼部的员外郎,你可知道,你差点就错过了一些好的提议,这郑辰提的建议那绝对是有建设性的建议。”
木大人疑惑的看着杨庭云道:“杨大人,有这么严重吗”
陆老板着脸马上道:“木大人,那是自然。虽然这位考生用的是白话文,但是他的理论那是条条都说到了点上。再说,我们宁国律法可是没有规定,科举策论考试必须用文言文吧!”
木大人顿了顿,继续为自己狡辩道:“但是自有科举以来,可是从未有一位考生用的是白话文来写策论的。”
杨庭云看着那木大人,有些失望的说道:“木大人,国家为重啊,栋梁之才,怎可埋没。“
说罢,杨庭云又把郑辰的考卷递给了木大人道:“木大人啊木大人,请你认认真真的看一看,这张考卷所提到的建议。”
木大人的心底有些不爽,想不到为了一张考卷,自己居然被杨庭云给骂了。两人本就属于同一个部门,而且杨庭云更是礼部尚书,他的直属领导,官比他大,狠狠的压了他一头,被骂了,有怨言也只能憋在心里不敢说出来。
木大人拿过考卷,开始在那认真的看了起来,而他这一看,他自己都有些吃惊了。
他贵为礼部官员,他自然知道这位考卷上提到的那些建议,是多么的重要,这简直会让无数人重新认识农业。
而且,这张考卷虽然用的是白话文,并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歌颂宁国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啊,官员是如何如何的辛苦啊之类的那些废话。
眼前这张考卷,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写的可都是真正适用的东西。
其中更有新的词汇出现,这位考生太特别注明说明了。
这一看,木大人不由叹了一口气,他苦笑着看了看在场的所有人道:“差点就错过了一位如此优秀的考生了。”
200、策论之辩(下)
杨庭云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看着木大人道:“还好没有酿成大错,若是真的埋没了,那真的实在是太可惜了。”
陆恒也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宁国最缺的还是真正厉害的栋梁之才。木大人,接下来的那些考卷,你可都要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好了,这可是你的职责所在,别再犯错了。”
木大人连忙拱了拱手道:“陆老教训得是,学生一定谨记陆老教诲。”
陆恒点了点头道:“记住就好。”
木大人连忙道:“是,是,是。”
此刻,其中一位围过来的考官有些好奇的问道:“杨大人,那这郑辰的第二题,是如何答的。”
这第二道,谈的是朝廷征收筹备饷银的策论。
听了那位考官的话,杨庭云这才看了郑辰提的第二题的第一条,他这一看,心里就有些不舒服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