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但事实证明,有时候你不努力一下,你都不知道你自己不行。
蔡邕现在知道了,自己真的不行。于是乎立刻派出了手下,直奔新野求助董明。而蔡邕派出来的手下,却是董明的熟人,何风。当初在宫门前静坐的人中,他是领头人之人。
何风是何进的远房侄子,在刘辩的事情上,两人是盟友。何风会帮助蔡邕也在情理之中。更关键的是,何风这个家伙要比谦谦君子的蔡邕有能力多了。
仅从数据上来看,何风的内政和谋略值都达到了七十以上。反观蔡邕呢特性一大堆、特技也有。但是具体数值嘛也就内政刚刚及格,还是靠接近满值的文化和教化两个小属性拉起来的。而蔡邕的特技,竟然是奏乐
效果是在行军中可以提升士气
董明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了何风。上来就是一发眼力,看完了之后才笑着问道“原来是你啊伯喈先生还好吗”
何风闻言,面色有些不太好,回道“伯喈先生身体很是硬朗,不过最近事务繁忙,添了一些白发”
“倒是苦了伯喈先生了。”董明摇了摇头,叹息道“不知道伯喈先生此次派你过来,有何要事”
何风正色道“却有要事要麻烦伯照先生。”
“请说。”
“伯喈先生想向先生寻一个增加耕牛的方法。”何风回道“先生想必也清楚,眼下少府令正在推行曲辕犁,曲辕犁好做,但是耕牛难得。少府令素知伯照先生学究天人,因此派在下来求一个增加耕牛的方法。”
董明闻言楞了一下,他又不是种牛,也不能帮忙生牛啊。不过耕牛数量这个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
莫说汉末了,就是后世耕牛数量的减少也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担忧。在这个时代,耕牛绝对是农业生产最为强有力的生产工具。
“伯喈先生想要增加多少耕牛”董明反问了一句。
“越多越好!”
“多久呢”
“越快越好。”
“蔡伯喈的要求有些不可理喻啊。”董明笑道“某家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耕牛,不过办法也不是没有,但效果肯定不能如他所愿了。”
“什么办法!”何风眼睛一亮。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蔡邕的要求有多奇葩。也只有蔡邕这种谦谦君子,不沾染实事的人才会提出这种要求。本来他都做好被董明骂一顿的准备了,没成想董明还真有办法。
“一者开源,二者节流。”董明笑道。
122章 抢!抢!抢!
“开源节流”何风不太明白董明什么意思。要说银钱粮食开源节流他能理解,但是这耕牛如何开源节流
董明闻言点点头,道“没错就是开源节流。先说节流!”
“如何节流”
“节流的意思不是减少耕牛的使用,这跟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董明解释道“但是我们可以合理的利用耕牛!十头牛分开耕地和十头牛一起同耕地。这中间的差距可是非常的大。除此之外,减少耕牛生病、延长耕牛的寿命等。”
何风听的频频点头。
董明见他听得认真,就继续说了下去。其实也不是很难,系统那里搜索到后世如何做的文献,直接修修改改念给何风听就行了。
何风听了一会儿之后发现内容太多,便拿了一叠纸一边听一边记。董明所说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后世人只需要在某宝花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到相关的书籍。包括什么《兽医攻略牛病》、《繁殖与养护》等等。
但对何风来说,这些都是董明的独门学问。董明就这么说了出来,还让他记述。这让何风内心充满了对董明的敬意。反正何风很清楚,如果是自己的话,肯定会藏着掖着。
董明说了约莫一个时辰,才说完。他刚说完,董琬就走了进来,给两个人添了茶。董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咱们接着所开源的事情。节流并不是重点。”
何风正襟危坐,执笔等着。
董明看了他一眼道“没必要记下来,东西不多,脑子就能记住。”
何风闻言有些尴尬的将笔放下,道“抱歉在下还以为”他觉得董明是不想让他再记了。
董明见状知道他误会了,摇了摇头“你想太多了。开源的方法太简单了。大汉朝没有,就去抢其他人的啊。”
“啊”
“去抢啊!北方大草原、大西北、去大食,哪儿没有耕牛杀将过去,抢就是了。”董明说的理所当然。
“这先生说笑了。”何风没想到董明给了这么一个办法。
董明摇摇头道“某家没有开玩笑!”
“东西就这么多,咱们没有就去抢别人的呗。你担心什么呢”
何风闻言咽了咽唾沫“可是这轻启战端,实在是”
“算了,就算蔡邕估计也劝不动现在的刘那个陛下。”董明摇了摇头“去买吧,去大食买。”
“大食在哪儿”何风问了一个直击董明灵魂的问题。
“算了算了。”董明拜拜手“这样,你等我一下。”
董明在系统中整理出了符合这个时代使用的增加耕牛受孕率和成活率的所有办法。然后编订成册,又花了一些声望兑换了出来。
“这个你拿走,带给蔡伯喈就行了。”董明将书丢给何风。
何风低着头快速的翻阅,看到了一半之后,就满脸的欢喜。相较于董明刚才那个去抢的方法,眼下的书籍显然更符合何风的心理预期。
“多谢伯照先生!”
何风站起来,对着董明就是一礼。董明摆摆手,说道“你把那个去抢不对,去大草原用勤劳的双手牵来耕牛的方法给蔡伯喈也说一下。”
“用勤劳的双手去牵”何风有些结结巴巴的重复着董明的话“在下一定会原话告知少府令的。”
“某家寻思,蔡伯喈肯定喜欢我这个说法。”董明笑眯眯的回道。
“”
何风打算赶紧离开这里。
何风离开了。董明赶往新野,他的讲学还在继续,宛城第一站之后,新野是第二站。讲学的内容都差不多,主要目的还是宣扬他的格物学。
时间来到了六月末,董明在周边数郡打了一波广告之后,回到了书院。不过此时已经入夏,三伏天里,上课有点儿太过分了。董明也就给学生们放了暑假。
不过学生们都没有离开,而是留在书院自由学习,或者去汉中、新野等地做一些实事。最常见的就是去田间地头指导百姓们如何精耕细作、制作肥料、使用曲辕犁和筒车等等。
也有些关系户,会到官府工作,做一些处理文书的小事情,提前接触一些政务。为日后做官打下基础。
而董明则忙着之前跟高尚商量的那个山脚下小镇子的事情。月初在宛城那里,已经获得了秦颉的同意,并且他还打算工匠、材料等。董明只需要出设计图就行了。
设计图
系统那里换一张就行了。绝对比董明自己瞎鸡儿画的强。小镇子的面积也不是太大,毕竟还要修建城墙不是
秦颉支持的工匠和劳役,基本上都是囚徒以及黄巾之乱的败兵。大概三千多人。如何统领和管理这三千多人,是董明要面临的问题。
也不对,是董明学生要面临的问题。
刘威打头,其他几十个没有事情做的学生一起,组成了小镇工程监督团队。他们负责制定施工计划、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董明只需要一旁看着,偶尔指点一二就行。
七月,气温越来越高,好在月初的时候,下了一场大暴雨,浇了一个通透。汉中那边刘备干了一件大事儿。
刘备不知道从哪里收编了一万多名黄巾军,加上他自己麾下的士兵,整个汉中一下坐拥三万大军。要知道当初黄巾之乱的时候,大汉朝一共也就出动了三十来万士兵。眼下刘备一郡只地就有三万大军。
这三万人分成六军。分别由刘备、关羽、张飞、徐暖、李良、廖化率领。其中李良是刘备的小舅子,廖化则是当初被擒之后归顺了刘备。不过一直深居简出,今年才开始在刘备小团伙中活跃,并且以优秀的军事才能获得了独领一军的机会。
不过徐暖率领的是亲卫军,只有一千人。李良率领的虽然名义上也是一军,但主要任务是郡内巡逻,战时重做辅兵,一共一万人。
剩下的,刘关张三人各领五千,廖化独领四千人。这一万九千人是实打实的战兵。除此之外关羽麾下还有廖化的好基友,周仓。刘备和张飞麾下,也有汉中本地豪族精通武艺之辈,作为爪牙。
刘备这一番操作,董明稍微有些看不懂了。眼下大汉朝还算清平,他猛然间搞了这么多部队,是打算当出头鸟吗
可是还没等董明写信去劝刘备呢,刘备忽然出兵,借道阴平,杀向了白马羌。这一个操作,直接把董明整懵了。
他立刻反应过来,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发生了。刘备不是莽撞人,他又不是张飞和徐暖那两个铁憨憨,满脑子都是“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董明也顾不得小镇建设的事情了,单人独骑,拍马直取汉中。刘备可是他预备好的备胎,他可不想刘备自己作死,把自己玩死了。
而此时,刘备一行人,已经杀到了阴平。随军出征的还有孙挺、张飞、廖化、徐暖。留下了关羽坐镇汉中。
而关羽也没闲着,直接将屠刀对准了汉中境内的五斗米道。
刘备小团伙的一顿操作,让刚到汉中的董明越来越心惊。他实在不明白,刘备是怎么了同时他脑海中闪现了孙挺有些阴冷的面容。
“不会是季直在搞事情吧我尼玛,难道刘备注定要成为刘跑跑,蹉跎半生才能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董明心里胡乱的吐槽着,进了南郑郡府的衙门,见到了盔甲还没脱掉的关羽。
“先生怎么来了”二爷看到了董明之后,很是高兴,笑着迎了上来。
走到跟前,董明还闻得到他身上的血腥味。
“云长,到底发生了什么玄德怎么就贸然出兵白马羌了还有为什么云长要对郡内的五斗米教下手”董明也不跟关羽客气,直接问道。
“先生不要着急。”关羽抚须笑道“这事儿,汉中是得了洛阳的命令才如此行事。”
“洛阳的命令”董明楞了一下,忽然想到了一句话。
“用勤劳的双手去牵耕牛”
“我尼玛!”董明没想到蔡邕竟然信了,也没想到刘宏竟然就这么干了“这不科学!”
“”
关羽有些纳闷的看着董明,解释道“大将军下了一道军令,让我等拿下白马羌。”
“何进”董明眉头一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没有陛下的旨意,就贸然挑起战争,这”
“事出有名即可。”关羽笑道“汉中一个商队在白马羌失踪了。”
“商队失踪了”董明嘴角抽了抽“是季直的办法”
“真失踪了。”关羽肯定的回道。
董明点点头,心里却清楚,肯定是孙挺的手笔,那所谓的商队肯定也是被失踪的。但是他还是不明白,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进怎么会突然下了这么一道命令。
“难不成是洛阳真接受了我想的那个去抢耕牛的办法”董明摸着下巴思考着“可是白马羌虽然是个菜鸡,但是羌族可是百羌啊一个白马羌不咋样,一百多个羌族嗯感觉要擦屁股了。”
董明还在这瞎研究的时候,他不知道的是,董卓、丁原等人全都出兵,直扑羌族。
时间倒回到何风回到洛阳的时候。
他站在大将军何进的门前,纠结了半天,一咬牙走了进去。一路上他也想明白了,重症需要猛药,抢就抢吧!
123章 缘由
何风很容易就见到了何进。他眼下可以说是何进最信任的亲族。不但是自家人还挺有能力,非常的被何进器重。
进了大将军府,在下人的带领下,七拐八拐,来到一处偏厅。何进大踏步走进去,偏厅内除了何进之外,还有何苗、何咸两人。
何苗是何进的弟弟,但是他跟何进没啥血缘关系。真要说的话,何苗是何进异父异母的弟弟他本来是姓朱,因此也被叫做朱苗。但是何苗跟何皇后是异父同母的兄妹。
这关系,乱糟糟的,但是在汉末却是很正常的现象。
而且何苗跟何进向来不同心,说实话,他有点儿看不起何进这个大兄。所以虽然也出现在了何进的将军府上,但是冷着一张脸,坐的远远的。
何进则笑眯眯的跟他搭话,毕竟这个没啥血缘关系的弟弟,可是越骑校尉还兼领着河南尹的位置。一个两千石的大员,值得他何进笑脸相迎。
这两兄弟,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何风都习惯了。
至于何咸,是何进的儿子。如今才十几岁,长相不错继承了老何家的优良基因,但是这家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是个二世祖罢了。
“风儿,你不是在少府令那里当差吗怎么有时间来叔叔这里”何进张嘴就说了一句废话,何风心想,我肯定是有要事才会过来啊,直入主题不行吗
对于何进这个远房叔叔,何风是觉得有些无奈的。有的时候真的很聪明,但是大多数时候跟那些黔首愚民又没什么区别。
“唉”心里微微叹了一口气,何风笑道“叔叔,风却有要事需要叔叔定夺。”
“何事”何进摸了摸下巴来了兴趣,连何苗也转过头看向了何风。对何风,何苗还是没意见的,毕竟这位不像何进何苗父子,只长身子,不长脑子。
何风闻言挺直了身子,将董明所言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
“那个伯照先生的意思是,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去获得想要的东西。”何风有些尴尬的说出了这句话。
在场的其他三人全都听的目瞪狗呆。
“这个董伯照倒是个倒是个妙人。”何进干巴巴的说了一句,想再说些什么,却不知道该怎么说。
“叔父可否与少府令一同将此事上报给陛下”何风问了一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