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范章听到和连的名字,心脏都漏跳了一拍。
和连是谁檀石槐的儿子,如今鲜卑族的大单于。魁头作为他的侄子,在鲜卑族的地位可想而知。
可是这么一个鲜卑族的贵族,窝在洛阳,如果说没有鬼,打死范章都不相信。他也没兴趣去大草原跟鲜卑族放牛。一开始他就打定了主意,说不定做这里是什么胡人的暗桩之类的,他探查一番,带人给拔掉也是个功绩不是
省的那荀璦一跟他辩论,就拿他只会空言而无实绩说事儿。谁曾想竟然让他逮到了一条大鱼。也不能这么说吧,应该说是现在他离抓到这条大鱼的距离,只有从皮货店到洛阳令衙门的距离。
“和连”范章故作紧张的说道“不知道阁下找某家所为何事”
“自然是送先生一场富贵了。”魁头笑着道“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那刘宏识人不明,可是我那叔父却是非常欣赏先生的。”
“和连怎么派了个蠢货过来”范章心里有些看不起魁头“就这样大喇喇的露面,直不楞登的招揽,魁头是怎么活到现在没被人告发的”
虽然心里很看不起魁头,但是表面上还是做出了一副感激涕零的表情来“大单于真的这么觉得”
魁头见状点点头,笑着道“那是自然。”
不过心里面却也对范章很是不屑“一个破议郎,屁大点儿的官,大单于怎么可能知道你,心里一点儿数都没有。某家来这里窝着也不知道干啥。”
两个人都心怀鬼胎,明面上却熟络的紧。
两人聊了一会儿之后,范章借故说要回家安排一下,想要脱身。魁头也不真的是个铁憨憨,连忙表示范章可以先行去大草原,他的家眷他鲜卑会安排妥当的。
范章闻言,怕魁头看出来什么,也没有强求,笑呵呵的应了下来。心里却一点儿都不慌。
任你奸诈似鬼,还不是要喝老子的洗脚水
原来范章来之前,已经通知了相熟的官员,若是明天一早他还没回来,就直接去找洛阳令,兵围皮货店就成。
魁头也不傻,他其实压根就不相信汉人,只不过自从檀石槐老单于用汉人用上瘾了之后,每年都会有不少像他这样的人,跑到大汉朝招揽这些失意的汉人知识分子。只不过他魁头心大,直接就冲着六百石的议郎去了。
当然了,风险是有,但是魁头相信不会有问题。进了皮货店,连夜送走就完事了。更何况他也仔细研究过范章,一个臭脾气,本事不大脾气不小。最关键的是,这范章心比天高,总觉得自己有点儿本事。区区一个六百石给他,他屈才了。
最近更是被一个火速升官的同僚搞的非常狼狈,经常说一些怨怼之言。
“今晚就把你送走。”魁头笑呵呵跟范章闲聊,心里暗暗安排了范章。
范章也乐呵呵的跟他扯淡,心里却想着“明天你就得进大狱。”
当晚,范章被魁头连夜送出了洛阳城。范章在有些担心的同时,还大骂洛阳守城的将领是废物。
出了洛阳,一路北,范章在马车内有点儿慌了。
不过更慌的是魁头。翌日下午,洛阳令就带兵围住了皮货店,魁头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按在了皮货店里。
十一月十五,魁头被证实了身份。搞的洛阳令很是尴尬,这种人物已经不是他可以随意拿捏的,只好上报廷尉。
廷尉直接转呈刘宏,而是奏折却被十常侍压了下来。但是这件事儿却是传开了,已经升任中军校尉的袁绍实在气不过,找到了何进,疯狂的倒苦水。后者正在为汉军取得的巨大战果而兴奋不已呢,没太搭理这件事。
无奈之下,廷尉只好将魁头下狱,好吃好喝的供着。说起来魁头也是倒霉,按照原本的命运,很快他就会回到鲜卑族,然后捡漏成了和连之后的下一任鲜卑大单于。眼下,却成了阶下囚。
十一月二十,卢植、朱儁大军回转洛阳。刘宏强撑着身子,来到了城门楼迎接将士们凯旋归来。随行的官员中,有不少都面露无奈之色。荀攸和荀璦看在眼里,对视一眼,都觉得很是有趣。
随着大军回来的,还有范章。他也是命好,半路上被卢植大军遇到,解救了下来。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之后,被两人带上。
大军在洛阳驻扎,卢植、朱儁两人带着麾下众将入城受赏。卢植封侯,朱儁加了食邑。同时卢植还被任命为骠骑将军,朱儁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位在何进之下。董卓则升任抚军大将军,只比卢、朱二人稍低。余者也各有封赏。
到了十一月末的时候,鲜卑以大汉朝扣留魁头为借口,进攻幽州、并州、凉州三地。与此同时,凉州本地东羌也趁势而起,与鲜卑族遥相呼应。
刘宏接到消息之后,直接被气的口吐鲜血,指着张让等人说不出话来。好在何进还算顶用,稳住了朝中局势。在袁绍和曹操的建议下,以卢植为帅,前往幽州;以朱儁为帅,前往并州,董卓则率军回西凉,那是他的基本盘。
三河五校连年征战,几乎都快打吐了,军心不振。不过军情紧急,卢植和朱儁只能匆忙出发。两人为了增加胜算,分别将曹操、袁绍带上。与此同时,朝廷还将军令送到了汉中,让刘备火速出兵,奔赴凉州,帮助董卓平定东羌叛乱,好让后者能够安心的应对鲜卑。
十一月最后一天,董明站在明德书院大门前,有些怅然若失的望向了洛阳的方向。
“明年就是中平四年了,距离刘宏去世还剩下两年某家得想个法子让我那学生能够坐稳帝位。曹老板眼下还是大汉忠臣,手里还有兵,可以为援助。袁本初、袁公路两兄弟也可以壮一壮声势。剩下的玄德可以在地方摇旗呐喊不过得等孙挺被送过来才行。”
孙挺太危险了,董明甚至都觉得,一旦洛阳有变,孙挺都敢忽悠着刘备直接拿下巴蜀之地,割地称王。
这家伙天生就是个危险分子。
“说不得某家要亲自走一趟洛阳了!”董明暗自思索着。
138章 十一月,风云变幻 下
同样是十一月份的最后一天,荀里,陈登来访,荀彧接待了他。
“文若,这次的事情你怎么看”
荀彧的书房,两个人相对而坐。荀彧是延熹六年人,眼下是中平三年,也就是说荀彧已经二十三岁了。不过让人意外的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如今还在荀里读书学习,并没有出仕。
“什么怎么看”荀彧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模样,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看起来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陈登闻言笑了笑道“白马羌。”
荀彧仍然保持着笑容,摇摇头“这件事,是公达在做的。你知道的,他现在在洛阳,更方便去做。而且某家也不想插手这件事。”
“公达”陈登面色平静的说道“公达这件事做得可不怎么漂亮啊”
“陈家的后手也不太好看。”荀彧意有所指的说道。
陈登没有说话,白马羌这一战,他陈家的后手有些不择手段了。不过陈登本身没觉得有什么,在他看来,只要他老陈家能够延绵万世,他陈元龙做什么都行。
“不说这些,接下来怎么做眼下荀家,以你为主”陈登看着眼前年轻的荀彧,笑着问道。
荀彧收敛了笑容,微微皱着眉头,道“等。”
“等什么”陈登下意识的问道。
荀彧看了一眼陈登,然后非常诚恳的说道“元龙兄,有些话某家觉得不太合适,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陈登点点头,想听听荀彧能说出什么来。毕竟这可是被称为王佐之才的荀彧所给的忠言,哪怕逆耳,也可以一听。更不要说,陈登本身也非常的佩服荀彧的才学和远见卓识。
“元龙兄,天下逸材,智谋过人,为什么一定要将自己固步自封在陈家上呢”荀彧这话说出来真的有些不合适,不过这就是荀彧。哪怕这话再不好听,他出于好心,也会去提醒别人。
陈登听到荀彧的话之后沉默不语,半晌之后摇了摇头“某家生平所愿,就是我陈家万世延绵。”
“可没有一家一姓能够福泽万代。”荀彧觉得陈登的想法很不现实,继续道“而且福泽万代的方式有很多,比方说再一次中兴大汉。
“然后沦落成南阳邓家、朱家那样吗”陈登讥笑一声道“我陈家虽然没有袁家、杨家心气高,但也不想像南阳邓家、朱家那样,这么短的时间就衰落。”
荀彧知道不能再说下去了。他摇了摇头道“以后这件事,荀家由其他人跟你们对接。”
“文若你呢”陈登其实更想跟荀彧合作。
荀彧闻言笑了笑“读书。”
“读书”陈登愣住了。
“读书!”荀彧说的很肯定。
陈登觉得自己有些搞不明白荀彧的想法,不过他知道荀彧是个极有主见的人。见他如此,也就不再强求,转而问道“跟谁对接公达吗”
“公达”荀彧轻笑一声“元龙兄觉得白马羌一事之后,荀家还会让他参与这件事吗”
“那是”
“友若。”
荀谌,荀友若。如今也已经及冠了,若为荀家着力培养出世的精英弟子,真要说起来,还真不比荀彧差多了。就拿谋略值来说,荀彧如今的谋略值九十五点,荀谌比他还高一点,九十六点。当然了,荀彧还有高达九十九的内政和高达九十五的军略值。
荀谌嘛,内政和军略都只是刚刚过了八十点而已。
“友若”陈登闻言笑了,点点头道“也好。既然如此,某家就不打扰文若你了。自去寻友若就好了。”
“元龙兄,请便。”
陈登离开之后,荀彧仍然跪坐在原位,脸上再也没了笑容,而是变得有些忧虑起来。他站起来,踱步到窗户前,忽然发现院子中的老树,树叶已经发黄,随风而逝。
清冷的秋季,站在窗前,看着在秋风中摇曳的老树,发黄的树叶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的趴在地上。那片片掉落的枯叶,忽然让荀彧觉得像是一个个耳朵一样,仿佛在倾听着土地的呼唤,闻着它所熟悉的土壤声息。那还顽固的挂在枝头的枯叶,就像是一张张眼睛一样。
努力的张开,深情的凝望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像极了如今风雨飘摇的大汉朝,令人惆怅。
“唉”
荀彧低声轻叹,复又返回案几前,跪坐下来。
“某家,还差得远呢,差得远”
只有他自己知道到底是什么,还差得远。
陈登从荀彧的房间出来,缓缓的在荀里走着,看着远处,云卷云舒,回望荀彧庭前,花开花落,枯叶飘零。他的内心变得无比平静,就好像依萍对书桓彻底死心那一天一样。
荀谌住的院子离荀彧并不远,陈登很快就走到了。此时夕阳西下,月儿轻轻攀上了枝头,可仍然躲在云层后面。
陈登上前轻扣荀谌院子的木门。
“叩叩!”声音很轻,陈登也很平静。
“吱呀”
木门轻轻打开,荀谌衣着整齐的站在门口,笑道“某家等你很久了。元龙兄。”
陈登脸上闪过一丝意外,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原因,也笑道“某家应该直接来寻友若的。”
“还是先见过文若的好。”荀谌笑道,然后后退一步,道“请进。”
“请了。”
两人走进院子里,却也没有进房间。
“马上就要月上中天了,不如我等就在月夜下小酌一杯如何”荀谌建议道。
“如此甚好。”陈登笑着应下来。
月下对酌,人生一乐。
两人这一夜聊了很多,可是除了他们俩,并没有人知道,到底聊了什么。
十一月过去了,中平三年的最后一个月在寒风中匆匆而来,带着冷意让烦躁了一年的大汉朝冷静了下来。当然,还在跟鲜卑打仗的地方除外。
明德书院在这个月,进入了考试月。对于董明来说,就相当于是放假了。他趁着有这段空闲的时间,去了一趟山下的小镇子,给小镇挂上了名字。
明德镇,镇子隶属于新野县。镇子里的工匠们,都在新野县,拥有了新的户籍。也趁着找个机会,董明给高尚和许能安排了两个假的身份。这么说也不对,身份肯定是真的,只不过他们有两个身份罢了。
为了将身份坐实,董明还专门找了一批人扮作他们的家人,生活在明德镇上。这些人则是董明专门从汉中死士中挑选出来的,一共十几个人,刘备还是很大方的就送给了董明。
“中平三年,要结束了啊。”董明站在明德镇的一处院子前,轻声的说道。
一旁陪着他的,是刘威。大概是因为从小吃得不好的缘故,刘威眼下只有一米七八的样子。在明德书院同年龄段里,他是最矮的。虽然长得是挺帅的,但是皮肤有些黑,说实话,换一身衣服,就是一个帅气的农夫。
“老师,天凉了。”刘威轻声提示道。
董明笑了笑道“威哥儿明年就及冠了啊当初还是一个孩子,如今已经成了大人了。”
“全赖老师教导,学生铭感五内。”刘威是真真的打从心眼里感谢董明。
董明拜拜手道“你我师徒二人,不用说这些话。为师且问你,你的志向是什么”
刘威听完之后有些迷茫,这个问题早在光和五年的第一天,董明就问过了。他到现在还能记得,那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他小心翼翼的说着自己志向的情景。
再一问,时光匆匆,小草长成了大树,正准备舒展自己的枝条。
“学生的志向”刘威犹豫了,他想到了戏志才、郭嘉、诸葛瑾、徐庶等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模样。
也许,他也可以这样。
他抬起头,想要说出一个宏伟大愿,可是抬起头,却发现自己的老师正目光灼灼的盯着不远处仔细打量着。他随着老师的目光看了过去,却是一户人家门口,一个荆钗布裙的女子正在教育自己家的孩子。
那女子没读过书,翻来覆去就那么两句话。
“一定要好好报答伯照先生的大恩大德。”
“等你长大了,就送你去伯照先生的书院读书去,可不能再这样淘气了。”
“老师”刘威轻轻叫了一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