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就着酒,师徒二人边吃边聊。倒也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情,就是闲着没事儿聊些家长里短的东西。

    “你出来了,幼娥怎么办”董明喝了一口酒,问了徐庶一个问题。

    徐庶闻言挠挠头道:“已经安顿好了,倒也不用担心些什么。”

    “挺好的。”董明点点头:“为师听说,幼娥有了”

    “嗯啊。”徐庶说到这个,兴奋了起来:“仲景先生和元化先生都看过了。肯定是个大胖小子!”

    董明笑了笑,道:“不该让你跟来的。”

    “无妨。”徐庶笑着说道:“等到了洛阳,都安顿好了,学生就把她们都接过来。”

    “如此也好。”

    两人正聊着呢,旁边忽然变得吵闹起来。董明转过头去,就看到十来个穿着下人服饰的人,护着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

    少年郎应该是出来逛街的,一双眼睛很是明亮,看起来不是凡品。

    护卫着他的下人们,也仅仅只是挡住了周围的百姓,不让他们靠近,倒也没有什么过于粗鲁的行为。看得出来,这家人的家教不错,连下人都不是那种张牙舞爪耀武扬威的废物。

    “哎哟,杨家小郎君又来做什么市场调查了。”酒铺的小娘子出来给隔壁桌添酒,看到那少年郎之后,笑着道:“这是个俊俏的小子,也不知道日后便宜了哪儿家的姑娘。”

    “自然不会便宜你的!”那桌的酒客,哄笑道。

    “啐!”小娘子也是个泼辣的性子,对着那人就催了一口气:“吃酒还堵不住你的嘴。”

    董明和徐庶互看一眼,对那少年郎很是感兴趣。

    市场调查这四个字,只能出自一个人,一个地方。

    董明,明德书院。

    也就是说,这杨家小郎君肯定接触过新学门人,或者自己学习过新学,不然肯定不会知道什么叫市场调查的。

    “知行合一”董明笑了笑,道:“有点儿意思,看来我新学,声势不小啊。”

    “兴许只是一时好奇也说不定。”徐庶猜测道:“一路上走来,老师不也看到了吗,很多人对于新学,都只知道一个皮毛,就出来招摇撞骗了。”

    “跟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董明忽然对这杨家小郎君,来了兴趣。

    付了酒钱,董明带着徐庶跟在了杨小郎君身后不远处。他二人虽然标榜自己是读书人,但是手上功夫也都是一等一,盯梢一个半大小子和几个家丁,还不是手到擒来

    跟了一会儿,董明对着杨家小郎君越来越感兴趣。

    一路上,这小子每一个摊位,每一种商品都会上前问价。问完之后还会记载随身携带白纸上。整条街,这么多商贩,无数种商品,他竟然一个都没有落下。不但全问了,还全都记录了下来。

    这让董明想起了高尚那个数据狂魔。

    发动,对着杨家小郎君,就是一发。

    杨修,杨德祖!

    “原来是他!”董明心中一乐,这又是见到了还在成长期的历史名人啊。

    此时,已经是坊市的最后一家铺面,杨修走了进去之后,并没有询问什么,而是照了一张桌子安静的坐了下来。

    旁边有下人背过来一个木箱子,打开之后,里面满满当当的,全都是记录着各种商品价格的纸张。

    董明怀着好奇,带着徐庶走进了这家店。自有两个活计面带笑容的迎了上来。

    “两位爷,要买成衣,还是做衣服”

    董明进了铺面,环顾一圈,却是个成衣铺。铺子的边角,有一个窗户,窗户下面有一张书桌,杨修正伏案奋笔疾书,不知道在写什么。

    “做两件衣服。”董明笑道。

    两个活计闻言脸上一乐,连忙拿着尺子,给两人量衣服。

    “等会儿。”董明叫停,将活计手上的木尺拿到了手里。木尺大概一米长,上面有着刻度。在董明看来,这跟木尺的精确度实在是可怜,但却很意外。

    “这木尺是哪里来的”董明问了一嘴。

    活计闻言楞了一下,然后看向了杨修,道:“是我们家公子做的,用起来倒也方便。”

    “那位”

    “正是。”

    董明笑了笑,道:“某家能跟你家公子聊几句吗”

    “这”

    就在伙计们犹豫的时候,杨修自己走了过来,笑着问道:“修,见过先生,先生莫非见过这种带有厘米刻度的木尺”

    董明笑了笑,点点头道:“自然是见过,还自己动手做过。”

    “真的!”杨修眼睛一亮,道:“听先生口音像是徐州人,莫非是新学门下董先生的弟子不成”

    “却是新学门下。”董明闻言笑着说道。

    “真是太好了!”杨修一脸兴奋的说道:“正好修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解惑。”

    “哦”董明笑着问道:“何事”

    “修曾在伯照先生的文稿中看到过,说任何一件商品,在没有人为干涉和官府强制定价的情况下,其在市面上出售的价格,会以其本身的价值为基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的产生波动。”

    “修不明白的是,这市场需求是什么”杨修皱着眉头问道。

    董明听到杨修这个问题,乐了。这杨修还真不是赶时髦学着玩的,他这明显是下了苦功夫。

    “市场需求,直白点来说,就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董明笑着解释道:“某家举一个例子啊,假如此时此刻,你需要急需一杆笔,没有这杆笔,你就会身家性命不保。而某家恰好有这么一杆笔。那么就是所谓的卖方市场了,你必须得买某家的笔,这价格自然是某家说了算,相应的某家也会卖一个高价。”

    董明举了一个不太准确的例子,留下了很多的破绽。他想看看杨修是否真的认真学习研究过新学。

    尤其是经济学这一部分,可以说是新学的基础。

    “假如修还是很急需这么一杆笔,但是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卖给某家。那么这个时候,是大家都涨价,还是为了卖给某家,大家竞相压价呢”杨修很快就发现了董明解释中的漏洞。虽然不全面,但董明也很满意了。

    “你很不错。”

    董明笑了笑道:“那某家也就不藏私了!”

    “所谓市场需求,指的是一个时期内,某一个地方对某种商品的购买力度。比方说华阴县一个冬天要消耗的火炭数量,就是火炭在冬天的时候,在华阴县找个地方的市场需求。当然了,市场需求是个大概的数据。”

    “影响市场需求的东西有很多,季节变化、百姓的收入水平、商品本身的价值等等。但是有一点,不管市场需求如何变动,在大的方向上,价值才是决定商品价格的基础。最简单的,一碗粥再贵,也不会贵过一匹马。因为两者所蕴含的价值不一样。”

    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问题,董明大概说了十几分钟才给杨修解释清楚。

    杨修听完了之后,拉着董明的双手道:“先生大才,修还有一个疑惑!不知道可否解答一二”

    “说说看。”

    “是关于货币的,先生曾说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职能,俄开始某家都不太明白,还请先生解释一二。”杨修拉着董明的手,来到了自己的书桌前,两人相对而坐。

    “哦对了,还未请教先生大名,还有这位兄长!”坐下之后,杨修一拍脑袋,才想起来问两人名字。

    “颍川徐庶!”

    “彭城董明!”

    “吓!”杨修直接站了起来,桌子都差一点给掀翻了:“原来是先生当面!”




182章 太常董明
    杨修的别院。

    董明带着徐庶,跟杨修去了他的别院。一个三进的大院子,三十多个下人,全都围着杨修一个人转。

    锦衣玉食四个字,按在杨修头上,都有些寒碜他了。

    “你家挺趁钱啊。”董明调侃了一句道:“平日里就你自己住在这里”

    杨修闻言笑着道:“是啊,这别院里就学生自己一人,平日里也方便学生做一些研究。”

    “研究”董明来了兴趣。

    在他的印象中,杨修就是个有小聪明的家伙。但是从这一会儿的接触上来看,实实在在是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

    想来也是,毕竟是老杨家培养出来的下一代的门面人物,怎么也不会是个只会耍小聪明的蠢货。

    杨修听到董明对他的研究感兴趣,整个人也兴奋了起来,拉着董明就朝里走。过了两道门,进入最后一个院子里。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材料,看的董明眼花缭乱的。甚至于董明还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矿石,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

    很多董明自己都没有见过。

    院子正中间,有一个巨大的棚子,棚子四周用铁栅栏围住,当间开了一个小门。杨修拉着董明走进棚子。

    进了棚子董明才发现,上面的顶棚是用泥瓦砌成的,很是结实。

    “看,这就是学生做的研究。”杨修兴奋的走到棚子靠边的一个地方,那里用红布盖着一个看起来有些臃肿的东西。

    杨修将红布掀开,露出了里面的机器

    纯铜打直,一人多高。

    “这是”董明眼睛一亮,认了出来。

    杨修笑着道:“这就是老师曾经画过的蒸汽机啊!不过学生不太理解具体的原理,只找工匠做了一个样子货来。”

    董明闻言楞了一下,走到跟前,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摇了摇头道:“只做了一个外壳啊,吓我一跳。你这也太浪费了。估计也就你们家,平常谁舍得融这么多铜钱,打制这么个玩意。”

    “那是因为学生不知道内部构造!若是知道的话,肯定会让工匠打制出来的。”杨修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兴奋的看着董明。

    董明摆摆手道:“还不是时候。”

    开玩笑,这个时代吃饭都成问题呢,你搞机械化生产,意义的不大。因为市场太小了,你能生产一百件商品也没用,市场只需要十件。当然了,蒸汽动力的出现肯定也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但,还是太早了。

    杨修不知道为什么还不是时候,但是他也不着急,拉着董明又到另外一边。

    是一个池子,上面盖着木板,离得近了可以闻到一股腐臭的味道。

    “这是”董明问道。

    杨修将木板掀开,露出了池子里的东西。

    一个一丈长,三尺宽的池子,不知道有多深。池子里堆满了各种腐烂的植物,混合在一起散发着奇怪的味道。

    “这是新式制肥法弄出来的肥料,不过学生还没试验过作用如何。”杨修笑着解释道。

    董明点点头,蹲在池子旁边,也不嫌脏臭,伸手捞了一把池子里还没完全孵化的植物。放在地上,对徐庶道:“分拣一下,看看都有什么。”

    徐庶点点头,蹲下来,跟着董明一起辨认。

    “紫云英”

    “苕子”

    “豌豆、豇豆”

    “唔都是含氮的”

    杨修这个时候蹲了下来,捏着鼻子问道:“怎么样”

    “还不错。”董明笑着夸了他一句,然后又道:“但是成本太高了。”

    “这样啊。”杨修挠了挠头。

    “还有别的吗”董明笑着问道。

    杨修点点头:“有有有!”

    大概是有钱又有时间吧,杨修做了很多东西,甚至还自己尝试了要做云彩,不过却失败了。在杨修在家待了一整天,到了晚上也没有回驿站,杨修在别院里招待了两人。

    第二天一早,董明和徐庶回驿站拿了行李,便要出发去洛阳。走到出门口的时候,杨修追了出来,说要同去。

    董明自然答应了下来。不过带着杨修之后,一行人的速度慢了下来。毕竟杨修还是少年郎,虽然能骑马,但是不可能像他们二人那样长时间的策马狂奔。

    九月初十,一行人来到洛阳。

    入了洛阳,徐庶去寻荀璦等人,董明则要进宫面圣。

    刘宏大概是倦了,在寝宫见的董明。

    入了寝宫,董明肃立在宫殿中。前面,刘宏横卧在软塌上,张让肃立一旁。除此之外,房间内还有刘辩。

    “见过陛下,见过太子。”董明向两人行礼。

    刘宏半眯着眼,他这段日子身体好多了,不过没到季节变换的时候,仍然会觉得身子骨比较疲乏。

    “来了”刘宏就像是在聊家常一样:“一晃这么些年过去了,伯照还是风采依旧啊。”

    “托陛下的洪福。”董明回了一句。

    刘宏抬手,一旁的张让自然的将他扶起来。

    “你如今贵为太常,朕也没有准备相应的礼仪规程,你不会怪罪于朕吧”

    董明听到这句话,心里忽然觉得有些酸。刘宏应该是意识到自己没几年好活了,所以语气上不如前些年那样的生硬和高高在上了。

    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刘宏。

    原本圆润的身子骨,已经瘦削的不成样子,整个脸颊都凹陷下去了。坐在榻上,虽然竭力维持着自己的威严,可是再也不像往日那样,能够唬住人了。
1...7778798081...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