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见董明看向自己,刘宏又道:“月初的时候,南单于起兵了,跟白波贼一道进攻河东。渔阳贼张纯也借机起事。如今朝廷正在处理这件事,所以委屈你了。”

    “陛下不必如此。”董明回道:“下官本身也不在意这些。倒是南单于之事,较为紧要。不知道朝廷有何安排”

    “正要问你。”刘宏道:“如今已经派遣中郎将孟益,骑都尉公孙瓒前去讨伐张纯,河东这边还没定下来。本来左将军可以的,可是他前月才刚从益州回军,怕是来不及了。”

    董明闻言点点头,然后道:“此事易耳,以都乡候为帅,典军校尉为辅,率军征讨即可。”

    都乡候就是皇甫嵩,典军校尉则是曹操。

    刘宏闻言眯着眼睛,道:“都乡候自中平元年以来,战功赫赫乃是大汉朝当时名将。由他率军前往,朕自是放心,只不过都乡候连年征战,如今年事已高”

    董明闻言了然,年事已高是假,功高震主是真。若是他刘宏身体倍儿棒,自然不担心皇甫嵩功高震主,但是眼下他身子骨越来越差,日后刘辩登基,朝中有皇甫嵩这种人,实在是不好掌控。

    “既然如此,那就钱塘候领军如何”董明又推荐了朱儁。

    刘宏闻言点点头,道:“钱塘候也是当世名将,却是好人选。”

    董明闻言呵呵一笑,没有说话。

    朱儁貌似比皇甫嵩年龄还大吧

    说完了这件事,董明又跟刘宏聊了一会儿,然后便离开了南宫。出了宫门,董明行走在洛阳的街上。

    下午的时候,会有人给董明送来朝服,明日一早,他就将出现在朝堂之上。一路走回了驿馆,董明俺坐了一会儿之后,徐庶回来了。

    与他一同过来的还有荀璦、戏志才、刘威、王韦四人。

    “都来了”董明见到四个学生,脸上露出了笑容。

    四人见礼,落座。

    “老师,接下来如何打算”荀璦坐下之后开口问道。

    董明看着自己的五个学生,其中最差的王韦也是当世俊杰,心里对未来要做的事情,愈发的充满信心。

    “十四博士都是何人”董明没有说如何打算,反而先问了一个问题。

    他作为太常,下属有十四个经学博士。比方说诗经博士、礼博士等。这些人虽然官职不高,只不过是六百石的小官。但是却掌握着解释儒家经典的话语权。

    也就是说,这些人掌控着这个国家在思量领域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其他人不了解思想控制的厉害,董明能不了解吗

    他接受太常这个官职,就是为了将博士全都换成自己的人,或者好掌控的人,这样就能让他先一步在思想和意识形态上完成大一统。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搞改革,要方便快捷的多,风险也会小很多。

    “这”几个学生互相看了一眼,然后荀璦开口道:“因为党锢的原因,眼下的经博士都是一些腐儒罢了。真正的经学大师还是北海孔融孔文举、郑玄正康成、涿郡卢植卢子干等当世大儒。”

    董明闻言笑了笑道:“情况比为师想象的要好多了。”

    学生们不明就里,不知道董明什么意思。

    “明日早朝为师会提议对太学做出一些修改,琢之,志才你二人位列朝班,到时候支持为师就。”董明笑着说道。

    “学生知道了。”两个人应了下来。

    “太学将改成明德书院的模式,陛下做院长,某家任副院长。”董明解释道:“只要通过了,某家就可以接改革的机会,将五经博士十四人全都踢开,由书院来解释儒家经典。”

    董明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若是朝臣不同意呢”戏志才问道。

    董明笑了笑道:“放心吧,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看到董明如此自信,戏志才和荀璦互相看了一眼,知道董明已经有了法子,因此也不再多说。




183章 朝堂上的争锋
    翌日,大朝会。

    刘宏应该已经跟何进、蔡邕等人商量好了。朝会刚开始的时候就提到了南单于zaofan的事情,并且火速安排了平叛的人员。

    稍微有些变动的就是,除了朱儁、曹操之外,随行的人员当中还多了一个叫范章的人。董明看了看,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

    安排了这件事之后,朝会开始正常的流程。

    董明站在百官前列,他前面就是蔡邕。大概是这些年劳心劳力的缘故,蔡伯喈已经不复往日那样风流倜傥,鬓角已经出现了白发,多了几丝老态。

    但是让董明意外的是,蔡邕的内政和谋略属性,从之前的不及格,一路飙升到七十多。

    “看来实践出真知啊,蔡伯喈都成长了。”董明颇为感慨的在心里说了一句。

    张让例行喊了一嗓子,然后百官开始蠢蠢欲动。先是何进上前,以连年征战,士卒苦不堪言为由,申请扩军。

    说实在的,对于掌握更多的兵力,刘宏还是很有兴趣的,但是现实情况是朝廷没有钱。如果答应扩军的话,就要从他的内帑中出钱。

    这可是卖官鬻爵得来的钱,名声都糟透了,钱还没留住,他刘宏可不会干这种赔本儿的生意。要不说刘宏是个昏君呢一遇到钱财上的事情,就变成了个守财奴。

    毫无疑问,何进的提议被否决了。

    紧接着又是一些死刑复核,如今已经入秋了,这些死囚犯如果被朝廷认定该执行死刑,下发到地方,就真的没希望了。若是发回重审,那就有机会熬到来年。

    刘宏朝这些年,啥也不多,就是大赦天下比较多。只要熬过了这个秋天,来年肯定能等到大赦天下的时候。

    很快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董明正了正衣冠,迈步出列。

    “臣,有本奏!”

    董明朗声说道。

    文武百官见状,全都绷紧了神经,暗道一声:“来了!”

    这些年,董明的名头越来越大,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官场都拥有无数的拥趸。如今他接受征辟,成一介白丁,一跃成为大汉中公之一,所有人都等着他新官上任,烧一烧那三把火呢。

    “哦”刘宏来了兴趣,坐直了身子,看着董明问道:“爱卿所奏何事”

    董明也不打官腔,直接说道:“改建太学。”

    “改建太学”刘宏本以为董明要干什么大事儿,一听是改建太学,立刻没了兴趣:“随便吧,需要多少钱,你上报即可。”

    董明闻言笑了笑道:“还有”

    刘宏精神又来了。

    “如今五经博士十四人,皆是当世经学大家,留在太学里实在是太屈才了。臣有意让他们坐镇四方,天下各州部建立一所太学分院,讲授儒家经典。”

    “还是建书院上课那一套”刘宏又没了兴趣,挥了挥手,不等其他朝臣说话,就道:“准了准了!”

    董明闻言笑了笑,继续道:“臣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说吧。”

    刘宏也是看着董明是被自己征辟之后第一次上朝,因此才这么给面子。

    “太学改建之后,将是为国育才,因此这书院的院长之位只能是陛下担任!日后太学的学生出来了,也可以自称一声天子门生,岂不是光宗耀祖之事”

    光宗耀祖也许吧。但是这一点绝对符合刘宏的胃口,若是这天下的官员都是他刘宏的学生,那还不是天下太平,歌舞升平

    刘宏笑了,他就知道,董明肯定不会让他失望的。但是这个时候,他反而开始假惺惺了:“这朕可当不了什么院长啊,是不是不太合适”

    “天下还有谁比陛下更合适的吗臣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来更合适的人选了。”董明拍了一个正大光明的马屁。

    刘宏闻言脸色一正道:“董太常,你这说的哪里话!”

    还让人怪高兴的。

    “臣不敢!”董明知道进退。剩下的就看刘宏怎么选择了。

    刘宏还能怎么选当然是选择接受了啊。

    “既然如此,这院长支职,朕就却之不恭了啊。”刘宏笑眯眯的应了下来。

    “陛下圣明!”董明又吹了一句。

    蔡邕见状立刻跟了一句:“陛下圣明。”

    这无疑是给了百官一个信号,他蔡邕是跟董明站在同一个战线上的。

    百官齐声喊道:“陛下圣明。”

    刘宏飘飘欲仙。

    但,董明话还没说完。他继续道:“臣,还请开科考!”

    “科考”刘宏懵了一下,没明白董明啥意思。

    董明解释道:“察举制中,是有考试吗臣想改一下,只留下考试,考试通过者可以根据成绩,入选为官。”

    他话音一落,朝堂之上瞬间热闹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在跟相熟的人交换着意见。这些人也许能力不行,但是嗅觉很是敏锐。

    一旦董明所说的科考通过的廷议,那么对于如今大汉的官场来说,一定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肃静!”刘宏拍了桌子:“董太常,你继续说。”

    “嗯。”董明点点头,慢条斯理的解释着。

    跟科举制还是不太一样的。董明所说的科考,并没有那么多的流程,考试时间直接定在每年的三月初一即可。到时候天下的士子都可以直接齐聚洛阳,连考三场即可。

    第一场,全靠儒家经典,也就是背诵能力,算是默写题。这一关基本上也刷不掉多少人。第二场则是通识,用董明的话来说,就是各种常识,天文地理之类的东西。他虽然含糊而过,但是下面的荀璦和戏志才却听了出来。

    这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一定是新学为主。

    第三场,则是策论。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懂。

    董明详细解释了一遍之后,刘宏沉默了一下。他也许不聪明,但是当皇帝这么多年的政治智慧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政策,尤其是对于皇帝来说。

    天下英雄进入瓮中,也不过如此了!

    再一个,董明所说的科考,避开了察举制裙带关系的弊端。最关键的是,科考一旦实行,对世家大族来说绝对是一个打击。

    也许一两代人以内,世家大族的精英弟子做官将更加容易。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寒门士子甚至普通百姓将凭借庞大的人口基础,成为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人。

    那个时候,世家就可以消亡了,或者换个方式苟延残喘。

    对刘宏来说,世家就是毒瘤,只要能让世家不痛快,他就痛快!

    他当时就要拍板同意了!

    “臣反对!”

    还没等刘宏同意,就有一个老头子越众而出。这人站在蔡邕前面,由此而建是个高官。董明搭眼看了过去,发现并不认识。

    但有人反对,这在董明的意料之中。

    “临晋侯”刘宏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说道:“说说看吧。”

    临晋侯,杨赐。

    光和元年,因屡现灾异,杨赐与议郎蔡邕等入金商门,陈述时事。后为国三老,转任少府、光禄勋、太常等职。光和五年,也就是董明来到这个世界鸠占鹊巢的第二年,他升任太尉。黄巾之乱爆发之后,杨赐跟刘宏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朝堂之上,气的刘宏差点破口大骂。也因此,杨赐被罢免。

    再后来,刘宏移居南,得到杨赐在事前关于防范起义的上书。说起来,在那之前董明也上书提醒过刘宏。不过刘宏是个铁憨憨,压根就没在意。而杨赐的上书则被张让给截留了。等刘宏看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刘宏后悔之下,封杨赐临晋侯。你看,大汉朝军功封侯的传统,几乎烂成了筛子。

    之后,刘宏又拜他为尚书令、廷尉,杨赐全都推辞了,回华阴老家养老。今年,又被刘宏征辟,成了司空。

    “察举制乃是祖制,岂能随意更改再者说,科考只看才能,不看出身于品德,那么选出来的人,真的能够为陛下分忧解难,牧守百姓吗”杨赐显然是老了,虽然声音很大,但是这口才是真不行了。

    董明摇摇头,上前一步道:“见过临晋侯。”

    “太常!”杨赐很是冷淡,搁以前,他还是挺喜欢董明的。但是眼下董明一个科考,要挖世家的墙根了,他怎么可能还喜欢呢。

    “临晋侯所言,下官觉得都没什么。其一,为官者,能力才是一位。至于品德有才能人,岂会没有品德呢朝上诸公皆是天下一等一的人物,才情俱佳。不是各个都有才能,且品德上佳吗。”

    “其二,察举制虽然是祖制,但是谁说祖制不能改如今大汉的察举制,跟高祖朝时一样吗时移世易,这制度自然也要变一变。”

    董明笑眯眯的说道。

    杨赐闻言脸色变得黢黑,继续道:“荒谬!那也不用改用科考!察举制如今有什么问题吗朝中诸公哪一个不是察举制选出来的。莫非他们都是一个过时的制度选出来的过时之人不成”

    “哟,老头这是现学现卖啊。”董明没想到自己拉了一群人上车,转手杨赐就学会了。

    “自然不是,只是一时之策,一时之选而已。眼下就到了变革的时候。”董明笑着说道:“再者,只是变革而已,察举制又没有取消。只不过加了一个科考罢了。为国选材,渠道和方式越多,对大汉朝越好不是吗”

    杨赐能说什么呢难道说不好吗科考的优势一眼就能看出来,细枝末节的问题,全都是可以接受可以解决的。

    他只能闷声不吭。

    刘宏看着直乐,不过脸上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疑虑”

    杨赐败下阵来,但不代表百官就认了。

    “臣,反对!”

    董明回头一看,这人他不认识,但是猜得出来。小老头长得跟袁术太像了,是个老帅哥。
1...7879808182...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