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陈乐是蔡邕的弟子,算是自己人。周文的亲近之意董明能够感受到,知道这也可以当成自己人。王鹏嘛,阴恻恻的,看不出喜好,实在不好说。不过也可以先接触一段时间看看,能争取就尽量争取了。
第一天,没什么工作。这个时候不年不节的,也没有告官上任,刘宏更是因为身体不适,这些年也不瞎折腾。太常的日常工作已经变成了维持太学的运作和听几个博士吹牛啵依。
到了下午的时候,蔡邕有请,董明径直去了他坐班的地方。到了地方,董明跟蔡邕的属官打了招呼,然后来到蔡邕办公的地方。
进去之后,蔡邕示意了一下,随侍的小吏和帮忙的文书们,知趣的走了出去,并且将门带上。
“伯照,请坐。”蔡邕笑着说道。
董明点点头,走到蔡邕对面的软榻上,跪坐下来,道:“这跪坐实在是不方便,改明儿某家发明一个新式坐具来,也让大家轻松一下。”
蔡邕闻言笑了笑:“哈哈哈,某家倒是相信,你董伯照可以做出来新式坐具。”
董明摆摆手道:“不说这些,伯喈兄找某家来,是为了科考的事情吧”
“没错。”蔡邕表情变得严肃起来道:“这件事百官的反应很大。关键是很多同僚并不想配合。”
董明笑了笑道:“钱还是人”
蔡邕叹了一口气:“没钱也没人。”
“早就料到了。”董明笑眯眯的说道:“天子让你来做这件事,就是给那些人机会使绊子呢。别看咱们陛下每天跟玩似的,这平衡之道,可是稔熟于胸啊。”
“噤声!”蔡邕脸色变了变道:“伯照,你还是如此,直言不讳。”
董明摇摇头道:“你是太尉,再怎么也不可能去管太常的事情。让你去做,就是让他们有借口阻挠嘛。不过陛下肯定是想做这件事的,不然朝堂上也不会快刀斩乱麻似的定了下来。所以”
“所以什么”蔡邕连忙问道:“伯照是不是有什么好计策如果有的还请告知某家。”
董明摊了摊手道:“什么也不用做,没钱没人,啥也做不成啊。你这些日子,就如此即可。”
说着董明挥挥手,蔡邕低着头靠近了董明。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交代了一番之后,董明笑着道:“如此,可明白了”
蔡邕脸色有些怪异,半晌之后才摇着头说道:“这样做真的好吗是不是有些”
他想说的是,是不是有些阴损了。转念一想,董明是在帮他,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董明笑着摇摇头道:“当官嘛,正人君子死的早,也做不成事儿。想要做成事儿,一定要狠,对别人狠,对自己也要狠。”
“这”董明的这一番鬼话实在是颠覆了他的三观。
“照我说的做就行。”董明笑着道:“这件事势在必行,还要借机打压一下那些人的气焰。他们不消停一会儿,咱们以后还有的忙。万一事情办砸了,说不定就要丢官了。命说不定也没了。”
“不至于吧”蔡邕觉得很难相信:“大臣的体面还是要有的。”
董明看了一眼蔡邕,然后道:“以前是党争,是大家争夺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这事儿谁也不能保证稳赢,所以各留一点儿余地,大家都不会死。眼下咱们要干的事情,不亚于刨人家祖坟,等世家都反应过来了,咱们如果没有做好准备的话”
蔡邕沉默了
董明笑着道:“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某家就护着伯喈先生你,杀出这洛阳城,将这些蝇营狗苟杀他个干干净净。”
董明说这话的时候虽然面带笑容,但是蔡邕却明显感觉得到,他是认真的。
“伯照”蔡邕想说些什么,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知道,像董明这种人,平日里是个好好先生,但是有些事情一旦认定了,那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伯喈兄,依计行事即可。”董明劝道:“如今我等既然想要改变大汉朝,就必须主动出击。坐以待毙就真的死了啊。”
“既然如此那好吧!”蔡邕下定了决心,他也豁出去了。政治这玩意他不懂,这些年磨练出来的那一点儿政治智慧,让他很清楚自己走到了三公之位,想要安安稳稳的下来,就落在董明身上了。
186章 宗正刘焉打算搞事情了
从蔡邕那里回来,董明坐了班,到了晚上的时候,徐庶过来说家里来人了,让他回去一趟。左右也无数,他就跟着徐庶回去了。
一路上,徐庶在前,挑着灯,董明跟在后面。
“你今年多大了”董明忽然问了一句。
徐庶轻声回道:“过了今年学生就二十了。”
董明点点头,道:“明年开春,我给你行冠礼吧”
“谢谢先生。”
“没什么。”
两人边说边走,走到半当间的时候,董明才想起来,问了一句:“家里是谁来了”
徐庶顿了一下,然后四下看了看道:“是槽校尉。”
“孟德”董明皱了皱眉头,眼下曹操应该在整军备战,出征南匈奴才是,怎么会来找他的。而且两人一个是九卿之首,一个是掌握洛阳一部分兵权的典军校尉,怎么看都不应该深夜到访才是。
董明停下了脚步,思索着要不要回去见曹操。
“老师”徐庶停下来,疑惑的看着董明。
“曹孟德不是莽撞之人,既然敢冒这么大的风险,一定有他的道理。”最终,董明还是决定相信曹操。
这是对曹操能力的信任,他可以肯定曹操此来,一定准备好了万全之策。
“没什么,走吧。”董明摆摆手,示意徐庶继续往前走。
到了府上,已经是晚上了,便走了后门。进来就是后院,曹操就在董明特意准备好的会客厅等着。徐庶送董明到门口,然后自己在大门前十步左右站着,意思是要为董明看门了。
董明没有拒绝。他对徐庶笑了笑,然后推开门,走了进去。
厅内,曹操正在喝茶,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听到响动,转身一看,看到了董明,脸上露出了笑容:“伯照先生,经年不见,风采依旧啊。”
“哎又是这八个字,搞什么啊。”董明心里吐槽了一句,脸上却展露笑容,走到曹老板身侧道:“寒暄就不用了,你我二人,有什么事直说即可。孟德此来不会是跟我道贺的吧”
曹操闻言朗声笑道:“却是要为先生恭贺,恭喜太常了。”
董明摆摆手道:“好啦,这种事情就不用再说啦。先说正事吧!这么晚过来,还让徐庶去找某家,所谓何事”
董明一直都是不拖沓的性子,曹操倒也习惯了。听到董明催促,便直接说了起来。
曹操一屁股坐在软塌上,皱着眉头,道:“操,之所以过来是想拜托先生一件事。”
“请说。”董明等着下文。
曹操长叹一口气,道:“操有耳闻,宗正打算向陛下提请,废除刺史,在各州设置州牧衙门,以宗亲执掌军政,镇守各州。”
宗正,是刘焉。
董明闻言眉头一挑,他还好奇呢,来到汉末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奇怪为什么没有州牧。各州只有一个六百石的州刺史,负责监察百官。现在他才明白,这州牧制度是刘焉搞出来的。
刘焉,他上朝的时候也见到了。
老帅哥一个,长得人高马大,器宇轩昂的。老头的履历也很漂亮。
先汉鲁恭王刘馀之后,汉章帝元和年间,刘馀徙封竟陵,刘焉既是竟陵人。刘焉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职。延熹三年,因老师祝恬,汉桓帝时的司徒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教授。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
照这么看,刘焉下一步必然是九卿,在九卿磨练两年,就能在刘宏临死前,坐上三公之位。不过听曹操这么一说,再加上日后这糟老头子跑到了益州当土皇帝,董明意识到,刘焉已经不打算陪着刘宏继续驾驶大汉朝这艘破船了。
“孟德的意思是”董明其实已经猜到了。眼下的曹老板虽然枭雄本色已经显露,但是对大汉还是抱有期望的,很显然以曹操的智慧自然能看出州牧制度的弊端。
当然了,这有脑子的都能看出来。州牧长官一州之地的军政财三权,这跟封国有什么区别地方势力做大,洛阳这边就只能打出gg,双手离开键盘了。
然后大汉朝就会变成群雄逐鹿,天下大乱的局面。
曹操自然不愿意,他还要做大汉朝的征西将军呢,不对,眼下看到何进这种沙雕都能成为大将军,曹操的心思火热了起来。他也想成为大将军!
到时候也能霸气四溢的喊一句:“谁能横刀立马,唯我曹大将军!”
“希望先生阻止宗正大人,不要让州牧制度成为定局。”曹操一脸郑重的说道:“某家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可是明日某家就要率军出征,无奈之下,只好来求先生了。”
董明闻言点了点头。这件事就算曹操没有提前说,到时候刘焉就是突然袭击,董明也会拼命阻止的。这玩意就是给大汉朝埋下祸根的,他要改革,除了统一意识形态之外,还得维稳。
国家都不稳定,你搞什么改革,直接掀桌子,杀他个干干净净,再造乾坤算了。
眼下大汉朝还有得救,等州牧制度成型了,大汉朝就只能凉了。
“孟德放心吧,这件事,某家会阻止的。”董明一脸郑重的答应下来。
“如此,操就放心了。”曹操长舒了一口气,然后道:“在下也不好就待,既然已经说完了,便告辞了。”
董明点点头,知道不是跟曹操闲聊的时候,边站起来道:“孟德此去还请小心!战场职场,刀qiang无眼,万万小心。”
曹操闻言洒然一笑道:“不碍事的。”
“如此,某家不耽搁孟德你的时间了。”
“告辞!”
曹操说完,转身大踏步走过去。走到门外的时候,看着站的笔直的徐庶,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他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个人物,以后要搞到自己手下来。
徐庶听到声音,回头看了一眼,正好与曹操眼神相遇。
“见过曹校尉。”徐庶躬身行了一礼。
曹操大笑道:“不必多礼,今日没有事件了,待某家凯旋而归在跟小兄弟你痛饮一杯。”
说完便直接走了。
留在原地的徐庶,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之后,没弄明白曹操为什么要跟他痛饮一杯。
这个时候董明走了出来,徐庶迎了上去,道:“老师,回去吗”
董明摇摇头道:“就在家里休息一夜吧,明日一早,为师再去坐班。”
“好!”
一夜无书,翌日清晨,董明带着困意来到了府衙,进了自己办公的地方之后,躺在软塌上就睡了起来。
没办法,太常就是这么闲,就是这么有尿性。
迷迷糊糊之间,董明感觉到有人在喊自己,从睡梦中醒来,睁眼就看到了张枢的一对死鱼眼。
“有事儿”董明好奇的问了一声。
张枢点点头,然后道:“太尉那边送来了科考各种准备的章程。那边的意思是让您给看一下,修改一下。”
董明点点头坐起来,接过张枢手中的竹简,然后道:“不对啊,怎么是你喊某其他人呢文书呢小吏呢”
张枢闻言板着脸解释道:“他们都在外面,说是不敢打扰您休息。”
董明闻言有些尴尬,挠了挠头,然后站了起来,对着张枢行了一礼:“是明,孟浪了。”
张枢的脸色缓和了不少,有些婆婆妈妈的说道:“太常大人,您可知道,您入朝可是背负着天下人的希望呢。怎能在这里蹉跎岁月要让下官来说,做这太常,您还不如去做一郡之守,至少能够让一郡只地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也好过在这里哎。”
董明脸上火辣辣的,主要是人家年龄大,又是太史令,说他两句,他还没办法反驳。他也不能反驳了,难不成说自己跟蔡邕已经商量好了,要给世家来一发狠得
他只能苦笑一声,也不辩解。
好在张枢也是个识趣的人,说了一两句之后,摇摇头便离开了。
在张枢离开之后,董明摊开竹简,开始看蔡邕做的关于科考准备的一些章程。内容不太多,董明两刻钟的时间就看完了。
看完之后,他轻轻点了点头。蔡邕这些年还是有进步的,至少这科考的相关计划做的有模有样的。只是
董明叹了一口气:“蔡伯喈啊蔡伯喈,某家才刚刚跟你说过,做官,做改革派,做xdang就得心更黑,手更辣才行。不说故意使坏,至少要能够自保啊。”
蔡邕做的计划很完备,可以拿过去就施行。唯独少了一点,那就是如何保证这么多考生的安全和考试的公正性。
这两点才是科考的生命线,至于考题、考试安排、如何安排考场、如何阅卷、评分标准等都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董明要的是科考顺利的进行下去,至于哪些人考试,哪些人通过了,他并不在意。只需要开一个口子,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便是了。
有他在一旁护着,只要他不垮台,科考就能一直进行下去,不断地晚上,不断的拓宽普通百姓的上升渠道。
相反,只要科考还存在,他董明就不会垮台。这是相辅相成的。
187章 董明升级了
翌日,董明继续在官署坐班。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他随意吃了一些,便去寻蔡邕。到了地头,在蔡邕那些又蹭了一些饭之后才开始说正事儿。
“伯喈先生,你给的章程某家已经看过了。”董明喝着茶笑着说道:“章程很是完备,各项安排也是极好的。只是某家有一些不成熟的小建议,不知道伯喈先生要不要听一听呢”
蔡邕闻言点点头,他很清楚董明既然来了,肯定是他昨天做好的关于科考的章程有问题。而且还是很大的问题,不然董明不至于亲自过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