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明经比较简单,就是考的儒家经典的背诵默写能力,这玩意只要是个刻苦用功的人,都能答出个不离十。

    常识其实就是新学的内容,包括天文地理、算学等等内容。不过董明却没有让蔡邕随意出题,而是建议他以算学为主,其他的为辅即可。

    最后一道是策问,没什么好说的。

    整体看下来,董明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便对着众人说道“倒是没什么问题,就让太尉大人这么出题吧”

    赵岐闻言摇了摇头道“太常大人此言差矣!”

    “你说。”董旻笑着看向赵岐,示意他发表自己的意见。

    “圣朝自世宗以降,独尊儒术,如今国朝开历代之先河,设科考之制,为国选材,自然当以儒家经典为科考题目才是。仅仅一明经,不过稚童用心即可通过的考试,又有何意义”

    赵岐很不满,作为一个儒家卫道士,他不能接受科考这件事上,跟儒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这时间久了,不是要绝了他儒家的道统

    董明闻言笑了笑,解释道“整张试卷,不都是依托儒家学说出的题目吗”

    赵岐闻言嘴角抽了抽,梗着脖子道“太常大人这常识一科,也是儒学”

    “怎么不是了”董明笑了,道“新学,也是儒家之新学,为什么不是儒学呢。”

    “这”赵岐本身就不是雄辩之人,虽然他知道董明说的不对,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毕竟董明一直标榜自己是儒家弟子,新学也不过是儒家的一种新的形态罢了。

    儒家学说早年间为了独霸思想领域,兼收并蓄本身就是个大杂烩。董明将自己的新学接到入学上面,方方面面都能够自圆其说,赵岐的确是找不到可以反驳的点。

    “行了,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董明没给赵岐再说话的机会,直接拍板定了下来。

    众人离去之后,赵岐还在那里耿耿于怀,最后一咬牙,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匆匆写了两封信,让下面的文书给寄了出去。

    当晚,董明就收到了两封信的副本。他不是傻子,科考在准备阶段的时候,他就已经将太常衙门上下所有文书小吏都买通了。

    赵岐前脚刚将信给小吏,后脚小吏就誊抄了一份给董明送了过去。

    信是寄到北海的,收信的人分别是郑玄、孔融。

    这两位能力怎么样,董明不知道,但是这名声,他是真的惹不起。惹不起归惹不起,正事儿还是得办。这两封信寄出去,郑玄和孔融两个人决定北上,再到洛阳。少说也得是明年开春的时候了,到时候科考都已经开始了,他们来了也影响不了第一次科考。

    至于之后的,董明也不想跟这两个人扯皮,做一些退让便是了。政治写起来是“政治”两个字,但是读出来的时候却是“妥协”发音。

    就是这么狗屁倒灶的东西,但谁也没办法去改变什么。

    时间轮转,到了十二月,洛阳下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董明的家里,大家都聚在了一起,连一只没有露面的周福都赶了过来。

    是夜,屋子里面烧着炉火,暖融融的。一群人也没有什么整形,或斜倚着,或者平躺着,或个人围在一起,说着闲话。

    白日里落了雪,院子里堆积的雪,在月光的照耀下干干净净的煞是好看。冬日的白天总是极为短暂的,就像是林间小鹿,刚刚瞥见一眼,它就猛地消失了,一个扭头的功夫,一天的时光便悄然溜走。

    但是冬日的夜晚却不一样,漫长且恬静,甜美且温馨。雪花簌簌的落着,寒风也为雪花让道,安静的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像是婴孩一般横卧在洛阳城宽厚的臂弯里。

    房间里,炉火正旺。

    董明斜靠在软榻上,腿上盖着一个毯子,端着一杯热茶一口接一口的抿着。因为是十二月了,他让所有人回来就是为了让大家能热闹一下,然后商量一下来年的计划。

    一个人带着月色,踩着积雪,伴随着咯吱咯吱的声音,走了过来。将门打开,一股寒意进来了,离门口最近的徐庶回过头看了一眼,笑着道“快把门关上,都等你呢。”

    来人带着一个斗笠,闻言将斗笠放下,抖了抖身上的雪,走进房间,将门带上,跟众人见礼之后,坐在了角落里。

    却是王韦。

    董明见王韦来了,便坐了起来,其他人也都正襟危坐,看着他。

    扫视一眼,下面坐着的都是书院的班底,荀璦、戏志才、刘威、徐庶、高尚、李植、许能、武敬、王韦、飞虹道人等人全都在座。

    “也来了一段时间了,大家说一说这些日子里都做了些什么吧咱们做一个总结,然后安排一下明年的工作。”董明喝一口茶水,轻声说道。

    下面的众人互相看了看,然后都等着飞虹道人先开口。毕竟他年龄最大,又做过众人的老师。理应让他先开口。

    飞虹道人也不客气,轻咳一声之后,开始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工作。他说完之后,从荀璦开始,依次往后,大家都交代了一番。

    其中以荀璦、戏志才、刘威、王韦四人的工作最为重要。因为其他人都来的比较晚,很多事情都只是刚刚开始做。

    董明听完了之后,道“月中的时候,科学司就要建立了。飞虹,你入科学司,任司正。这件事,某家已经跟天子说过了。过些日子应该就会征辟你了。”

    飞虹闻言点点头,道“某家省得了。”

    “嗯。”董明点点头又道“对了,换回你的俗家名字吧,总是叫道号也不是个事儿。”

    飞虹道人闻言楞了一下,然后道“也好。”

    他本姓李,单名一个虹字。

    安排完了飞虹道人的事情,董明又看向了荀璦,后者见他目光看了过来,立刻坐直了身子。董明见状笑了笑。

    从荀璦开始,每一个人都被董明做了安排。有人需要升官,有人需要搭建情报系统,有人需要尽可能的掌握军权,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个以董明为核心,以新学弟子为骨架的有生命力有活力有能力的政治团体就在这一夜,正式形成了。

    新学也终于算是从有活力的民间组织,上岸成为了东汉末年一支独特而又充满了希望的政治力量。

    众人当夜都没有离开,而是各自回房间休息。董明则一个人漫步在雪夜中,踩着厚厚的积雪,听着脚下咯吱咯吱的声音,思绪却不断的飘远。

    从明年开始,他就要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带领着自己的弟子们,在东汉末年这个大染缸里,走一遭。

    雪花消融之后,谁才那个散发着幽香的寒梅呢11




200章 皆大欢喜
    雪花飘落,在天空中随着微风摇摆,落在了地上,还没彻底死去,行人踩上一脚,沾了灰尘之后,才叹息一声,化作一滩水,默默地照应着天空和偶尔行过的车轮。

    一辆看起来就知道走了很长时间的马车摇摇晃晃的入了南市,在人声鼎沸中缓慢前行这。马车的左右有数个少年郎,前面开路的则是一个昂藏大汉。

    “洛阳也太冷了吧,在新野的时候,虽然也会下雪,但是从未这么寒冷过。”诸葛瑾搓了搓手,哈了一口气,白色的雾气飘了一会儿才消散在半空中“看看,水气都凝结成雾气了。”

    一旁的郭嘉翻了一个白眼,道“水气凝结成雾气,你可真是老师的好学生啊。”

    “呵呵,不觉得很有意思吗简单的现象,变得可以解释。”诸葛瑾笑着回道,狭长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郭嘉摇摇头道“一会儿到了洛阳,咱们去哪儿找老师”

    “老师名望,海内皆知,随便问一下肯定能寻到住处的。”诸葛瑾回道“不过我们还是想一下,我们见到老师之后,我们该怎么解释才对。”

    “哎呀,老师个待我等极为温厚,想来不会怪罪我等。”郭嘉笑眯眯的说道。

    “某家能跟你们一起去见伯照先生吗”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旁边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郎忽然开口说道。这人确实被杨彪赶回了老家的杨修。那日诸葛瑾等人拜访的就是他的别院,一群人相见之后,留了一夜,第二天一早他就跟着众人一起出发了。

    为了新学,头铁一些怕什么。

    诸葛瑾回头看着杨修,笑着说道“当然可以!”

    “那太好了!”杨修很是高兴。他已经做好打算了,等见了董就赖在他家里,也不跟家里人说,能多待几天是几天。

    大不了再被父亲大人打一顿,接着回老家窝着呗。

    一行人往前走,车帘子被拉开,露出了个一张俊脸,却是诸葛亮。大概是这一个多月餐风饮露,担惊受怕的缘故,诸葛亮整个人瘦了两圈,从小胖子变成了小正太。

    因为年龄小的缘故,他、王粲、法正三个人从华阴来的时候,就坐在了马车上。虽然几个人都觉得有些丢人,不愿意上马车。但是架不住董琬拉着一张脸吓唬了他们几句。三个小家伙乖乖的上了马车。

    王粲这小鬼是中途加入的,本来他已经被家里人给接走了。谁成想离开华阴的时候,又遇上了。他乐呵呵的就加入了一行人的队伍当中。

    王家人也跟在了一行人后面,也算是护卫了这些人一段。

    王粲也是名门之后,曾祖王龚,顺帝朝时期,当过太尉;祖父王畅,当过刘宏的司空,他父亲王谦,眼下则何进的佐官。也就是说,王粲这一家,四世两公,也就是袁、杨两家差一些。但也是大汉朝的顶级豪门。

    按照道理来说,王粲作为王家的嫡子,不可能去明德书院的。但是因为王谦本人要去洛阳给何进打工,儿子本来是交托给家里人照看的。

    同县的刘表多嘴,说了一句自己儿子在新野明德书院求学,给董明胡吹一通。王谦又觉得有刘表作担保,董明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把儿子给送来了。

    说起来,刘琦已经被刘表接回去了,走的时候还是有些依依不舍的。不过眼下他倒是无所谓了,因为他比诸葛瑾等人还要先到洛阳。

    因为刘表如今是北军中侯,算起来算是何进的手下。只不过这些日子,刘琦一直没得空去拜见董明。

    过了南市,入了洛阳,当先的汉子下马问了一下守门的士卒,得知了董明的住处,便回来如此这般的交代了一番。

    然后一行人继续往前走,转过几条街道,复行约莫一刻钟的时候,来到了董明的家门口。

    “可算到了。”诸葛瑾长舒一口气,翻身下马,走上前敲了敲门。过了一会儿一个小厮将门打开。

    “不知道这位小郎君有何要事”小厮很明显被徐庶培养的很好,不卑不亢,有礼有节。

    “在下诸葛瑾、后面则是在下的几位师兄弟,我等皆是老师的学生。车里面的则是老师的女儿,还请小哥通报一下。”

    诸葛瑾笑着解释了一句。

    那小厮闻言点点头,将门关上,转身快走几步,找到了徐庶“先生,门外有一群人说主人的学生。”

    “嗯”徐庶楞了一下,然后道“某家去看看。”

    走到门口,将门打开,入眼就看到了诸葛瑾的长脸,以及郭嘉瘦弱的身子骨,不远处还有几个小子,一个个的都风尘仆仆的。

    “你们怎么来了!”徐庶都懵了“快快进来。”

    先不管其他,将众人引了进来,又安排了下人准备食物热水。一通忙乱之后,才将众人安顿好。

    不过董明这会儿不在,徐庶便板着脸,打算教训一下这些人。可是董琬也端坐在末端,他又不好开口,只能拿眼睛恶狠狠的盯着郭嘉。

    在他看来,这事儿郭嘉肯定是主谋!毕竟诸葛瑾老成持重,黄叙是个耙耳朵,董琬又很听话。只有郭嘉,整天搞事情。

    郭嘉眼徐庶一脸不善的看着他,连忙陪着笑脸,他是谁都不怕,就怕徐庶。玩脑子,徐庶不比他差多少,玩肌肉,徐庶能打他十几个。

    郭嘉觉得自己太难了。

    晚上时候,董明回来,看到端坐在正厅,穿着貂绒,看着雪景,端着暖炉的董琬时,愣了有十几秒才反应过来。

    “琬儿!”董明很是意外。

    董琬见董明来了,连忙将暖炉放下,站起来,伸手拿了一件厚外套,跑了上来,给董明披上,然后走到董明身侧,笑着说道“父亲大人,好久不见了。”

    董明还没说话呢,就看到正厅又走出来一个人,定睛一看,却是诸葛亮。一身的肥膘都没了,显然一路过来受了不少苦。

    诸葛亮也小跑过来,来到董明身前约一米处,停了下来,然后对着董明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

    “老师!”

    董明上前一步,摸着诸葛亮的脑袋道“你们怎么来的”

    诸葛亮带起头,眸子里闪闪发光,忽然展颜一笑“老师,学生长大了!”

    学生长大了!

    这五个字从今年不过七八岁的诸葛亮嘴里说出来,一下子就让董明的鼻子有些发酸。哪怕是他哭一场也好过说这五个字。

    鬼知道要经历了什么,才会让一个七八岁的小孩子说出这句话来。

    “辛苦了。”董明柔声说道。

    领着董琬和诸葛亮回到了正厅,其他的孩子也都被徐庶叫了过来。看着一屋子的猴孩子,董明有些无奈的摇摇头,然后看向徐庶,颇有些抱歉的说道“这些日子,就辛苦你了。”

    徐庶闻言笑了笑道“无妨,都是学生的师弟。”

    “对了,让武敬过来帮你吧。”董明忽然说道“毕竟是咱们明德书院的大管家,做这些事儿也顺手。”

    “好。”徐庶闻言笑了起来。

    翌日,董明起来的时候,诸葛瑾带着一个昂藏的汉子找了过来。那汉子见到董明之后,推金山倒玉柱的跪了下去,双手伏地,大声道“泰山臧霸臧宣高,见过伯照先生,太常大人!”

    董明闻言一愣,上前一步将臧霸扶起来,仔细打量了一番。

    只见他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方面阔耳,蓄着刚髯,一双眼睛大如铜铃,端的是炯炯有神。

    一发入魂!

    臧宣告,武力八十五,军略八十八!

    说起来,臧霸的命运也被董明间接的改变了。早年间,臧霸为了救父亲,劫了狱。随后四处逃亡,抽空回家弄死了仇人,然后继续跑路。后来跟随了陶潜,成了陶谦麾下的骑都尉。
1...96979899100...1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