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老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野怪逆袭
董访闻言摇摇头道“大兄你是做过地方官的。推广过曲辕犁吗”
“自然。”董昭点点头。他是个能吏,这种有助于百姓还能提高政绩的事情,他肯定会做的。
“百姓喜欢吗”董访又问了一句。
董昭点点头,然后才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新学在百姓中很受欢迎”
“荆北、徐州、青州、汉中郡等地,新学已经是一等一的学问。”董访回了一句。
董昭沉默了。
“大兄。伯照推行新政,不是一时冲动。有新学作为理论支撑,有新学门人为爪牙,有陛下的新人,他自己也有谋略有手段。若是再有董家的帮助,成功的可能性绝对超过五成。”董访顿了顿道“五成的成功率,值得搏一搏了。”
董昭听完,沉默了半晌之后,缓缓点头“把家里几个不成器的小子都送去太学。”
“大兄,这么说你是打算支持伯照了”董访很是开心的问道。
“再看看。”董昭道“不过按照董家嫡子的待遇,先给他应有的支持再说!”
“也好。”董访点点头。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儿各自离开。董访出了家门之后,直奔自己的别院。到了门口,就可以听到里面朗朗的读书声。
董访笑了笑,推开门进去,就看到自己儿子正在院子中读书。纸质的书,明德书院编纂,明德印刷坊印刷的经济学教材。
事实上,不管董昭如何决定,他董访都已经决定跟着董明一条路走到黑了。去了几次明德书院,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已经全被董明折服。
当他得知董明要来洛阳就官的时候,是整个洛阳城除了戏志才等人,最兴奋的人。
“伯照,正是你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为兄愿意为君前驱。”
198章 要开始了
白玉京,十二楼四层。5∞八5∞八5∞读5∞书,←o≈
入眼是两章桌子,桌子上面有铜炉,冒着袅袅青烟,散发着一股子清香。桌子后面是一张太师椅,上面铺着貂皮。桌子的左右两边是两排高高的书架,书架用不同的颜色分成了五个区域,每个区域上用木牌标注了分类名称。
依次是经典、志怪、新学、天文、地理。
门口,袁绍和袁术两兄弟有些懵,四下打量了一番,确定只有这些东西之后,两兄弟对视一眼。
“看书”
袁术的表情变得有些奇怪,不确定的问道“难道这一层就是让我等读书的”
“有意思,有意思。”袁绍笑了“先看看再说”
袁术点点头。
兄弟俩进了房间,各自找了一个分类,寻找着自己可能感兴趣的书籍。两人搜寻了一会之后,都找到了心仪的书,然后各自坐好。
“大兄,你看的是什么”袁术举了举手上的书,厚厚的一册,上面写着书名《大汉剑侠图》。
袁绍抬起头笑着道“某家这本书,是伯照先生写的。”
“伯照的书,某家都看过啦,倒是这本大汉剑侠图有些意思。”袁术笑着道“讲的是一个叫龙宝山的郡守与江湖游侠的故事,倒是新奇的紧。”
“哦”袁绍也来了兴趣“还有其他的吗”
“有啊,就在志怪下面,某家刚刚看到,还有一本七侠五义。”
“某家去找来看看。”
这两本,都是董明从系统那里搞来,然后修改成了符合大汉朝情况的话本小说。是打算卖出去的,先放到白玉京,打一打名气再说。
毕竟这年头识字率太低了,普通人肯定不会花钱买这种闲书。只能走高端路线。说起来也是好笑,这种市井文学,到了这里反而要走高端路线了。
不过董明本身也不认为这些能消费起的人,会对小说感兴趣。毕竟任何时代,这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都不会花时间在这种东西上面。
董明之所以把这些东西搞出来,一来是是因为自己挺喜欢的,前世的时候别人开车听广播,他就听评书相声,很有滋味。二一个,则是借由小说,在里面穿插自己的思想,从而通过小说的普及度,让众人了解到新学最终想要构建出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也就是说,被董明改良的这些话本评书,除了符合大汉朝的实际情况之外,还多了很多他自己的私活。∟八∟八∟读∟书,23o︾时间线基本上都被他挪到了五十年后,一个在新学影响下,蒸蒸日上,国泰民安的新汉朝。
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只看了一会儿就入了迷,看的津津有味起来。毕竟这个时代的娱乐实在是太单调了,董明本来想搞出来麻将、扑克牌之类的东西的。可是想一想,又放弃了。这种东西只要做出来,不出三个月,大汉朝就得赌博成风。
一直到了月上柳梢头的时候,白玉京的下人们进来换灯,袁绍和袁术才从书中回过味来。两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笑。
“天色已晚,还上去不”袁绍指了指楼上。
袁术闻言点点头道“既然都已经来了,肯定要一窥全貌才是!”
“正合我意。”
两兄弟放下书,出了门,直奔五楼。
五楼只有一个顶棚,四周用围栏拦着,站在上面几乎可以俯瞰整个金市。往远处还能看看莽莽原野和黑夜中群山的身影,抬起头则是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中间坐着一个石桌,石桌围着四个石凳子。他们上来之后几个下人上来快速的置办上了酒菜。两人相对座下,都默默无言。
夜晚的风有些冷,下人已经提前备好了厚褥子,放在两人跟前。石桌下面是空的,里面暖融融的,大概是点了火。两人将腿伸进去,披着褥子,倒是不觉得冷,反而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月夜登高楼,赏景温黄酒。
且不说其他,光是这份逼格就让袁家兄弟很是满意!尤其是袁术,这位浪漫主义的官n代,此刻大为满意。
“好好好,好一个神仙去处!”袁术连连叫好“这最高层果然才是精髓所在!倚楼听风月,温酒话平生,快哉快哉!”
袁绍听了摇摇头,笑着道“此地的确不错,倒是个相聚的好地方。待孟德回来了,某家就请他过来。”
“哈哈哈,明日把大兄喊来,他惯喜欢这种情调。若是他开心了,下次再惹到叔父,有大兄帮忙说项,你我兄弟二人也能少挨骂。”
袁术口中的大兄,指的是袁基,也是眼下的袁家嫡长子。是一个身高八尺有余,风神俊秀,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无论是待人接物还是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
袁绍、袁术两人之所以经常被袁隗骂,主要还是因为袁基表现的太好了,显得他们俩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儿。
“大兄恐怕不会来这里。”袁绍摇摇头道“他若是来了,他就不是大兄了。”
袁术闻言摆摆手道“那可不好说啊。”
“你又打什么主意”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袁绍对袁术太了解了。一看他的模样就知道这家伙又要搞事情了“可别打大兄的注意,若是叔父知道了,仔细你的皮。”
“嗨,某家都多大了,他总不能打我吧”袁术笑着道“这事儿得试试,把大兄劝来,然后咱们跟他说说好话,让他帮衬一二。”
“希望能成吧。”
袁绍不太抱希望。
跟他和袁术不同,袁基是一个很规矩的人。袁基跟他俩从小也尿不到一壶去。相反,还不如曹操、淳于琼等人跟他们关系好呢。
兄弟俩喝着酒,吃着小菜,看着夜景,硬生生坐到了天亮。东方既白,有下人引着两人到了二楼,那里有客房,两人可以休息。
十二楼一层,红袖端坐在一层的休息区,大冬天的穿着一身绸缎的衣服,轻飘飘的看起来仙气十足,就是有些冷了。
好在一楼的地板下面经由董明的提示,跑了水管,天冷的时候,二十四小时走热水,屋内可以说是温暖如春天。
“那两人睡下了”红袖看着下来的下人,笑着问道。
“嗯,已经睡下了。”
她点点头,吩咐了一声好生照看,便出了门。走到正当间的时候,戏台正在更换布景,今天要唱的这出戏,是窦娥冤。
“窦娥冤”董明皱着眉头,看着徐庶,道“唱窦娥冤就唱呗,有什么说道吗”
徐庶拿着一个纸团递给董明,低声道“志才兄那边传来的消息,窦娥冤的戏子里,有一个人应该是探子。”
“探子”董明眉头一皱,眉尖似乎能够夹死一个河蟹“哪里的探子”
董明将纸团摊开,上面是戏志才刚劲有力的笔触。
“窦娥冤,张二驴,鬼。”
“不知道,大概是还没探查明白。”徐庶回道“眼下志才兄那边也抽不出人手,很多情报都探查不到,或者进度很慢。”
董明闻言理解的点点头,然后道“等过些日子科学司衙门建立起来,会成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表面上是去四处搜集科研材料,实际上会成为情报部门。到时候,就会好很多了。”
“学生知道,会转告志才兄的。”徐庶点点头。
“嗯,对了,你出城一趟,去西池村,找王大郎。某家会给他某个出身,让他在西池村开始收养孤儿。”董明又吩咐了一句。
徐庶闻言,在脑海中一转,联系科学司的事情,就知道董明打算干什么。
培养死士。
这事儿有些犯忌讳,徐庶也不多嘴,直接答应下来。反正他只要知道,自家老师肯定不会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就行了。
“行,没什么事情你去吧。”
徐庶点点头离去。
徐庶离开之后,董明坐在椅子上屈指敲着桌子。白玉京那边有探子,这让他很是意外。要知道白玉京计划是他准备了大半年的。
演张二驴这个角色的演员,是半年前在新野选定的,没成想竟然会是个探子。
“是一开始就是探子,还是后来被策反的呢”董明眯着眼睛思索着。若是一开始就是个探子,那么很可能就是刘宏的暗旗,就跟王韦一样。若是被策反的那董明就得好好思量一下,是什么人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下人走到门口,敲了敲门。
“主人,有人投了拜帖。”
董明闻言睁开眼睛,挥挥手让下人进来“某家看看。”
下人走进来,将拜帖递给董明。
董明接过来打开,看了一眼,将拜帖放在桌子上,道“跟那人说一声,明日某家在府上等着他家主人。”
“喏。”
下人离开。
董明则盯着拜帖,思索起来。
拜帖上,落款是冀州崔钧。前太尉崔烈之子,也是后世“铜臭”这个词的发明者。
中平二年的时候,崔烈花五百万钱买了一个三公之位,成为司徒。中平四年,迁任太尉,后来被刘宏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
说起来,崔烈买三公这件事,刘宏本身就觉得有些可惜。
拜官之日,刘宏亲自参加百官聚会,刘宏回头跟身边的宠臣说“我后悔没坚持一下,本来可以卖到一千万钱的”。
看看,刘宏觉得卖便宜了。
不过也因为买官这件事,崔烈的名声算是完了。本来以崔烈的资历,早晚会熬到三公之位,结果急功近利,虽然早几年成了三公,但是名声臭了。
对崔家来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就连崔钧本人,也对崔烈买官这件事颇有微词。11
199章 整装待发
翌日,董明没有去坐班。八八读书,23¢o去了也没啥事儿干,太常这玩意就是个摆设。一年到头没有多少事儿,就算有事儿,上头还有司空呢。
辰时末的时候,崔钧上门了。
倒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只是普通的拜访。两人聊了一会儿之后,崔钧就告辞了。这人来的突然,走的也莫名其妙。
董明一时间闹不明白这人是什么路数。不过心里却记下了崔钧和崔家,过些日子总能搞清楚,弄明白。
崔钧离开的时候,已经是快到中午了。董明在院子里耍了一套中平qiang之后,便到了饭点。吃罢了午饭,在家里也是无事,董明决定去坐班。
到了低头,他进了自己的班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写东西。之前他在家里也一直在写,眼下不过是完善一二。
其实就是科学司的筹建方案。
作为董明目前计划中的重中之重,对科学司的筹建,他可以说是非常的重视。
整个科学司,被他分成了民调、民用、武备、理论、外事、财务六个部门。
民调,表面上是民间调查、搜集物资,实际上就是谍报部门;民用则是将各种技术变成使用性的东西;武备,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各种新式装备;理论部门则负责将科学司的所有科研成果,归纳整理,编辑成书,算是科学司的宣传部门;外事,一来负责跟其他官员们队员,二来也负责做生意。
章程修补好了之后上呈给刘宏,后者用印即可。科学司设司正一名,司丞一名。前者秩比千石,后者秩比六百石。
各部门有设部长一名,秩比两百石的小官,刘宏肯定也不会在意。每个部门下面还有若干的小吏,没有品秩,但有俸禄。
“太常大人。”
就在董明完善科学司章程的时候,赵岐走了过来,笑着道“太尉那边派人来了,说是科考的试卷已经出来了,让我等查验一二。”
“哦”董明放下笔,站起来走到赵岐跟前问道“去看看。”
出了班房,来到前厅,太常的大小官员都在,围着一张矮几正在讨论。董明走上前去看了看,试卷共分为三个部分。
明经、常识、策问。八八读书,o≥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