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皇上待你不薄,你是不是要表示表示。”

    “皇上的知遇之恩,末将粉身碎骨难以报答,末将愿为皇上效死。”

    王则之跪在地上,把头狠狠的磕在地上。

    鲁四听看着王则之额头肿起来的包,挥了挥手他身后的小太监端着一壶酒走了过来。

    “行了,王千户还是起来吧,你的忠心咱家会说给皇上听的。

    这壶酒是皇上赏给你的,你快起来喝了吧。”

    王则之爬起来,看着这壶酒,心思电转。

    “难道崇祯要毒死他

    崇祯竟然下了旨封自己为大同总兵,那么他应该是来测试自己的,并不是真的想杀死自己。

    只有在崇祯确认自己对他是忠诚的,自己就能活下来。”

    想通了其中的关键,王则之悲壮的拿起酒壶,惨然一笑。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王则之作凄凄状,颤抖着手打开酒壶的盖子,一饮而尽。

    他闭着眼睛,等了片刻什么事儿都没发生。

    “哈哈哈王总兵杀了那么多鞑子,也会怕呀。”如果说之前他叫王则之千户是笑话他,那么此刻他就是把王则之当成自己人了。

    称他总兵,又说出他杀鞑子的功劳,这就是认可。

    王则之假装处于懵逼的状态,瘫坐在地上,傻傻的看着鲁四。

    鲁四把王则之扶起来,拍了拍他身上的尘土。

    “王总兵莫怕,传皇上口谕。”

    王则之听到有皇上口谕,一个激灵,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听谕。

    “明日王爱卿就来上朝面圣吧。”

    “遵旨。”

    王则之浑身上下摸了一下,他身上已经没有金银了,最后尴尬的笑了笑。

    鲁四也不生气,他就像看新成员一般,拍了拍王则之的肩膀。

    “王总兵,以后见了咱家不用使这些手段了,咱们可都是为皇上效力的,这往后啊,说不得咱家还得多多承蒙王总兵照顾一二呢。”

    “天使说笑了,说笑了。”

    “明日早朝,咱家就让这些徒子徒孙来接总兵入宫,总兵可要好生梳洗一番才是。”

    “是,是。”

    “咱家走了。”

    鲁四有一些洁癖,他嫌弃的把手在身旁小太监的衣服上擦了擦,这才趾高气扬的回宫去了。




第一百三十二章:上朝面圣(共度时艰,防疫加更!)
    鲁四走后,王则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喘息着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这种感觉简直太糟糕了,他再也不想有这种受制于人的感觉了。

    王则之吸了吸鼻子,坐到床边上,沉思了片刻,倒头便睡。

    子时。

    “大人,该准备上早朝了。”

    一个小太监跑到王则之的门外,小心翼翼的说道。

    “好,马上就来。”

    房间内王则之已经梳洗,穿上了总兵的官服。

    他只是睡了一刻钟就作了个噩梦,被惊醒了。

    伴君如伴虎,来了京城连个觉都睡不好了。

    王则之整理了一下衣衫,跟着小太监离开了客栈。

    他跟着小太监穿半个京城,来到午门外等候。

    午门外,已经站满了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他们一个个互相寒暄着,说着一些客套话。

    王则之谁也不认识,就乖乖的跟着小太监站在一旁。

    寅时,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了。

    大臣们开始依官职排队,王则之被小太监带着站到了最后。

    卯时。

    钟声响起,宫门大开。

    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王则之依旧站在最后。

    明朝,镇守边区的统兵官有总兵和副总兵,无定员。

    总兵官本为差遣的名称,无品级,遇有战事,总兵佩将印出战,结束缴还,后渐成常驻武官。

    也就是说,哪怕总兵是明朝的高级将领,权力非常大,在京城里面也是没有品级的。

    是没有资格站在靠前的位置。

    不多时鞭声响起。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奉天门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策相向立侯,称为“起居”。

    在此期间,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奉天门上廊内正中设御座,称为“金台”。

    台阶左右是钟鼓司的乐队,殿陛门楯间列“大汉将军”,穿着全服铠甲,御道左右及文武官员身后则各有校尉握刀站立。

    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天顺年间之后,执伞、扇的力士位置被移到了金水桥以南夹立,只留座上之伞及夹武备二扇;座上之伞,遇到大风时也被撤去。

    在这个过程中百官不得抬头,直视皇帝。

    王则之也低着头,只能滚动眼珠子往上翻努力偷看,他隐约看到一个无比威严的身影。

    皇帝座上御座之后,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是为“大班”。

    行礼完毕之后,早朝便正式开始了。

    鸿胪寺官员先出班,对皇帝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人数。

    这些人都是前一天在鸿胪寺报备好的。

    如果皇帝要召见,那么便先行入殿觐见;如果皇帝不见,则在庭下或午门之外遥行五拜三叩之礼,行礼之后便算完事了。

    接下来便是来自边关的奏报,如果有,便先行呈上。

    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俱于早朝未奏事之先宣布,所以张国威而昭武功也。

    之后便进入了早朝最重要的环节,“奏事”环节。

    按照惯例,每个官员在奏事之前,“皆预咳一声”,此称为“打扫”。

    这是为了打个招呼,意思是我要出班奏事了,避免两个人同时出班造成尴尬。

    而一旦出现这种尴尬,通常由通政司或鸿胪寺官员负责引导。

    打过招呼之后,要奏事的官员便迈步出班,到御前跪下奏事,说完之后便重新回到班列。

    奏事之时不用口语,而是大声朗读奏章。

    通政司、鸿胪寺官员除了引导官员们奏事之外,有时还需要代读奏疏,而为了达到“美观瞻”的效果,一般选取该衙门中符合“美姿容”和“大音声”标准的官员。

    奏事完毕之后,由御史、鸿胪寺先后出班,上奏早朝期间官员失仪情况。

    王则之从来没上过早朝,他本来就没睡好觉。

    在繁琐的上朝仪式当中早就有些昏昏欲睡了。

    “大同总兵,王则之失仪。”王则之站着昏睡被鸿胪寺参了一本。

    “哦,初次上朝就失仪,站出来让朕看看。”

    崇祯对于自己新收的这个手下还是很感兴趣,原本他是打算下朝之后私下里见见王则之的。

    没想到王则之会朝上失仪,这一点让他很不高兴。

    王则之被点名,一个激灵,吞咽口唾沫,学着那些官员的样子出班。

    王则之出班之后,抬头打量起来崇祯的模样,崇祯也好奇的打量着王则之的模样。

    崇祯一身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好似睥睨天下,俯视万生。

    崇祯露出一丝微笑,俊朗的眉,清丽的眼,挺直的鼻梁,不染而朱的嘴唇。

    这一切使他看起来就是一个俊美的少年郎。

    “无礼!”

    “放肆!”

    御史、鸿胪寺的官员同时发声,呵斥直视崇祯的王则之。

    王则之立刻反应过来,噗通一声五体投地状爬在地上。

    “皇上龙威盖世,末将惶恐!”

    王则之爬在地上把头磕在地上,哐哐直响。

    疼,真的疼,这皇宫里的地板可真硬。

    “这这成何体统。”

    “失仪”

    “无礼”

    “粗鄙”

    朝臣们见状一个个幸灾乐祸的开始喝斥起来。

    “哦,呵呵王总兵快快请起。”龙椅上的崇祯却很高兴。

    见惯了跪拜的他,还是头一次见有人会在朝堂上对他五体投地。

    王则之领命,站起身来,不再敢直视崇祯,躬着身子,低着头,盯着地板看。

    “诸位爱卿都看看,这位就是屡立战功的大同府新任总兵,诸位以为如何”

    “有如此良将,为我大明之幸啊”

    “年少有为”

    “后生可畏啊”

    “头角峥嵘啊”

    朝臣一改喝斥的态度,纷纷恭维起来。

    这可是皇帝提拔起来的人,他们不得不给崇祯这个面子。

    崇祯听着朝臣们对王则之的夸赞,他只觉身心舒畅,高兴极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大闹朝堂(防疫,不串门,第五更)
    王则之被大臣们一阵夸赞,崇祯也觉得面上有光。

    他见过王则之之后,王则之回班。

    崇祯在朝堂上开始和百官唠家常。

    “近日,朕经常梦见一神人,在他的手心中画一个‘有’字,而今,朕又得一良将,众爱卿以为如何呀“

    “有,万事皆有,此乃吉兆。”

    “有,预示着将要平定贼寇。”

    “吉兆,吉兆。”

    王则之却不那么认为,回班的王则之突然跌跌撞撞的跑出来,摔了一跤,再起来的时候一脸鼻血。

    王则之一时有些懵,他是想出列解释一番,可是他没想摔一跤啊。

    “无礼。”

    “放肆!”

    王则之知道此时不是发呆的时候,他顺势嚎啕大哭起来。

    “皇上此乃大凶之兆啊。”

    “胡说八道。”

    “放屁”

    朝臣刚刚说这是吉兆,一个小武将就出来拆台,这是打他们的脸啊。

    朝臣们不高兴,崇祯也有一点不高兴,不过他是一个善于纳言的人,他想听听王则之有什么说法,如果王则之说不出来,那就是欺君罔上,他绝对会把王则之办了。

    “王总兵不妨说一说。”

    皇帝发话了,群臣立刻闭嘴,他们也想看看王则之有什么说法。

    王则之伸手擦了一下鼻血,悲壮的说道:“神人这是告诉陛下,大明江山将要失去一半。这个‘有’字,上半边是一个‘大’字,少了一捺;下半边是一个‘明’字,少了一日。

    合而观之,大不成大,明不成明,也就是大明缺陷之意。

    神人这是在提示陛下要加倍提防贼寇。”

    “胡说,自皇上登基以来,国泰民安,何来贼寇一说”

    “信口雌黄”

    “大言不惭”

    “大逆不道”

    “满口喷粪”

    王则之刚开口,大臣们又开始喝斥起来。

    “王总兵说说,何来的贼寇啊”

    “皇上,大明江山缺了一半,臣斗胆推测,应为西北陕西饥民造反作乱了。”

    王则之一副忠心耿耿,大义赴死的模样,抬起头铿锵有力的说道。

    其实,王则之心里也在打鼓,他还没收到陕西那边的情报。
1...7071727374...1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