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这些锦衣卫虽然喝醉了,还是记得王则之官比他们大。
从五品,副千户,在京城那也算是一号人物了。
京城里多少人求而不得,没想到王则之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副千户的。
所以,哪怕这些人喝醉了,也不敢提那个副字。
即使王则之是个副千户,那也不是这些普通锦衣卫能比的。
第一百三十章:新任官员
王则之和那些个锦衣卫勾肩搭背,把酒言欢。
这些人从没见过这么平易近人的上官,一个个对王则之的提问那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什么崇祯帝对每个亲手提拔的官员都要面见一下,考察一下为人禀性,才会放到任上。
什么袁崇焕跟崇祯帝夸下海口,五年平定辽东。
什么耿如杞已经于四日前回京面圣去了,耿如杞已经升任宣府巡抚去了。
虽然崇祯给耿如杞争取了一下宣大总督一职。
不过,朝中大臣认为宣府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特别是明朝建都北京之后,宣府镇更是保卫京都,防御蒙古族南下的咽喉之地。
如此重地不可儿戏,经过再三讨论,把耿如杞调到宣府巡抚一职上去了。
至于总兵张鸿功,凭借着军功也跟着耿如杞调到宣府去了。
现任宣大总督则为王象乾,王象乾招关外诸部劫掠虎蹲兔粮道有功,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王象乾曾以年老多病为由多次上书乞归,崇祯帝以北方边关离不开他为由拒绝了。
崇祯帝担心王象乾一心求归,还专门下了一特旨,命他卧床而治,王象乾无奈领了圣旨。
为镇守边关,王象乾也只好带病辄卧幛中。
北人听说王大司马又回来了,皆不相信,为验其真伪,便派人带着金子借假议和,掀开帘子一看,见王象乾坦然卧在帐中,皆望榻伏拜,挢舌而退。
回去说:“大司马果然健在,吾辈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有大司马王象乾把守边关,北边就会安宁。
要说这王象乾,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王象乾,字子廓,号霁宇,隆庆四年中举人,次年晋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兼吏部尚书。
他一生五戍边关、威震中华,在“总督蓟辽”、“行边视师”中功绩显赫,被朝廷晋爵为太子太师。
王象乾勤政爱民,敢于为民解困。
在他出任保定知府时,正逢灾年,百姓饥荒,州县纷纷告急。象乾上奏再三,未得旨意。
他冒险借军队购马款万两,赈济诸邑百姓。
第二年,缴银还官,官商获利全部发给贫民买种子耕牛,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万历十七年王象乾晋右参政,把守口北道,道衙驻宣化府。
长城塞外民族部落复杂,对朝廷时降时叛,自顺义王俺答受帝封后,所有部落每年都纳款给宣府。
但诸部落个个气势骄悍,不服管理,情况好时,每年按规定上缴宣府银两,一有反叛便强横不交。
王象乾机警有胆略,先集重兵于各部落边界布阵,造成攻打之势,威慑对方。
然后让铁匠铸一口巨型大杆刀,长八尺,阔三尺,重二百余斤。
自己骑马披胄,命四位壮士抬大刀随后,巡视阵营,故意卖个破绽,让敌人看清这巨型大刀。
他再用梧桐木板,依样为刀,宽狭大小无异,贴上银箔,王象乾骑着高头大马,轻松自如地挥舞着巨型大刀,诸部落望见,无不震悚万分。
都说“王大司马力大无比,真乃神人也!”各部落头领皆慑服。
象乾又召集各部落首领,当场裁决减少进贡缴款四分之一,其余限期交纳。
诸部长都答应,并齐口赞誉象乾办事公道。对冒犯中原继续叛乱者,王象乾接着给于打击。
他下令,在要塞边界埋上芦苇,横斜十余里,扬言说:这就是“长城”,凡是越界者,格杀勿论。
叛兵来一看,不过是一行草障子而已,便一把火就烧了个精光。
王象乾又下令重新埋上草“长城”,又被叛军烧掉。
第三次埋草障子时,便命令部队把火药、炮石埋伏在下面,叛兵又来焚烧,药石尽发,死伤甚重,随即逃遁而去。
从此,北边部落叛兵,远远望见王象乾的影子,便皆缴械投降,还主动送献马牛羊赎罪,不敢再存半点非分之想。
王象乾恩威并用,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与征服相结合的办法,把边关治理得井井有条。
他活抓叛乱的民族首领,但不杀掉,而是采取招抚的办法,使他们自动归顺朝廷。
王象乾和他们一起打猎,箭法十分精准,所猎之物往往应其箭声而倒,边外民族部落首领都很佩服。
还和他们一起犒宴酒肉,头领们高兴得大叫:“那颜爱我!”“那颜”即大人的意思。
王象乾在边塞加固军事工事、补给士兵衣物、改善军队膳食,深得士兵拥护。
因此,又被晋升为布政使,后又加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
王象乾在此职主事期间,边境安全无战事。
人的名树的影,哪怕王象乾卧病在床,塞外民族见到王象乾坐镇宣府,尽皆胆寒,宣府边外难得出现了一时的平静。
王则之听到王象乾出任宣大总督之后松了一口气,宣府有此人在,宣府一带的边外暂时是没有什么危机了。
他上任之后,只要好好经营大同府就是了。
此人是个能臣,有他做王则之的上司,倒也不算坏。
耿如杞调走了,山西巡抚空了。
经过满朝文武的一致推举,仙客谨接任了耿如杞的位置成为了现任山西巡抚。
历史上仙客谨接任山西巡抚不到三个月就被削籍了,具体是因为什么事削籍的却没有详细记载,包括他这个人是否正直也没有记载,王则之听到这里一下麻爪了。
不知道上官的为人,就不知道怎么跟他相处,到时候他怕是要吃不少苦头。
王则之眨着眼睛,使劲回想着关于仙客谨的资料,想的脑袋都痛了,还是没有任何信息,最后干脆不想。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怕个球。
至于山西总兵,暂时空缺。
这个原因说起来也有些荒唐,竟然是因为户部拿不出银子再养一个总兵。
户部、兵部互相推诿,就是不敢拍板调谁为山西总兵。
而王则之的队伍到现在也没问朝廷要过粮饷,群臣附议让王则之自负粮饷。
也就是说,哪怕他到大同上任了总兵一职,朝廷也不会给他一分钱的粮饷,相反他还得自己想办法筹措粮饷。
王则之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冷笑了一声,继续问了一些别的。
盂县已经糜烂,不止是政事上的,经过泥鳅之乱之后,盂县从方方面面都糜烂了。
因为此事,没有一个人愿意前往盂县任职,最后还是崇祯拍板,把盂县划归为王则之的驻地了。
崇祯拍板之后,大臣们纷纷上言说起盂县赋税一事。
崇祯不胜其烦,草草决定,以后盂县的赋税就由王则之上缴了。
王则之听到这条消息之后,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他没有粮饷就算了,还得交税。
最后,还有一条消息,那就是寿阳有知县了。
新任知县为平阳府洪洞县平调而来的李乔崑。
李乔崑,陕西高陵人,进士出身。
为人刚正不阿,其初任知县之时,有亲戚持宗族家谱前来投献,被李乔崑严词拒绝。
有这么一个人和他做邻居,应该也不差。
至少来的人不是个贪官。
第一百三十一章:考验(第三更)
王则之从锦衣卫的嘴里套出来很多消息,随后继续和他们喝了几杯之后,说个托词这才,下了酒桌。
王则之走后,那些锦衣卫仍旧在继续喝着酒。
他回到自己的房间,擦了擦额头的冷汗,立刻叫来文十四。
“大人,有何吩咐。”
“此次,我进京可能会有性命之忧,我需要你做一件事,不知道你敢不敢。”
“但凭大人吩咐。”
“我需要你带着你的人,潜入京城。
你这点人不够,你潜入进去之后,还得混入宫中,发展下线。
宫中的侍卫、宫女、太监尽皆可用。
你能做到吗”
文十四目光炯炯,就像他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一样。
“可以一试。”
有文十四这句话王则之,心里就有了些底气。
如果他说完全没有问题,王则之都不敢派他出去,那有说大话的嫌疑,毕竟那可是防守森严的京城。
“拿好盘缠,带着你的人,现在就去,记住,一年内不要联系我,一年后我会在《三晋评论》的小报上刊登一则密语消息联络你。
密语的内容是”
王则之把潜伏的相关事情,还有注意事项交待给文十四。
文十四认真的记着。
至于文十四怎么混入京城,那就靠他自己的本事了。
如果他有本事,那自然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本事,王则之就只能靠自己了。
王则之之所以要把文十四派出去,那是因为他从锦衣卫的口中还知道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那就是崇祯并不怎么信任他,崇祯私下里还给了鲁四一条口谕。
等他到了京城等待他的将是一场事关生死的考验,只有经过考验他才能活下来。
至于考验的内容是什么,只有鲁四才知道,这些锦衣卫并不清楚。
丑时,文十四记好王则之的交待,带着他的属下策马往京城而去了。
王则之辗转反侧,他在考虑要不要杀了鲁四等人,就此造反。
可他一想到辛辛苦苦拉起来的队伍,他又舍不得了。
一夜难眠,天亮之时,王则之还是决定跟着鲁四回京城。
既然是考验,也就是说崇祯不并不会真的杀了自己。
再说,把他杀了,谁来出任大同总兵一职。
天亮之后,王则之一辆马车,鲁四一辆马车,锦衣卫护送,一队人由娘子关过北直隶往京城而去。
无他,从娘子关回京要比从大同府回京节省几日时间。
王则之一上马车就察觉到了异样,锦衣卫们如同看管犯人一般的将王则之锁在马车里,哪怕他上厕所都是在马车里解决。
王则之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也没有多说什么。
一路无话,第四日申时,他们总算抵达了京师所在。
王则之被带到距离皇宫较近的一家客栈,被锦衣卫看管了起了。
鲁四拿着文举人的投敌文书,先一步回宫禀报去了。
王则之被锦衣卫看守在客栈里,哪里也去不了,百无聊赖,他就躺在房间睡觉。
毕竟坐了四天的马车,没有一天能睡个好觉。
正好补个觉。
“王千户,王大人,该起床了。”
卯时,鲁四来到王则之的房间柔声呼唤起来。
王则之迷迷糊糊的起床,坐在床上发了一会儿呆。
鲁四突然对着王则之吹了一口气,那一嘴奇特的口臭,一下就把王则之熏醒了。
“哎呦,鲁天使,这大晚上来找末将,所为何事啊”
“大胆,陕西人王则之,实为寿阳一带贼匪,号开山刀,你真当咱家不知道么。
你这贼子胆子好生大,竟敢欺君罔上,你就不怕皇上杀了你的头吗”
鲁四一改和善的面容,色厉内荏的对着王则之喝斥起来。
王则之心里知道,崇祯的考验来了。
“末将有罪,末将有罪。”王则之面露惶恐之色,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不断的磕着头。
“行了,行了,别演了,你的事儿啊,皇上早就知道了。
可是皇上仁慈啊,哎呀,皇上念你有些本事,这才饶了你的性命,你说你该怎么报答皇上的恩德啊。”
鲁四看到王则之出丑的样子,把手指扶在鼻子上,不屑的挥了挥衣袖。
“还请天使明示。”王则之跪在地上在怀里一阵摸索,拿出两锭金子双手奉上。
鲁四咳嗽了一声,他左右的太监撇过头不敢看,鲁四这才收了这两锭金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