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哦,好。你找我什么事”
王则之放下筷子,看着单同善,他觉得单同善找他必然是有事。
“属下想和大人谈谈。”
“好,你说。”王则之起身提给单同善一个凳子,单同善施了一礼,接过凳子坐了下来。
“近日以来,大人心中充满杀气,使人不寒而栗。”
单同善小心翼翼的轻声说道。
王则之把手指放在桌子上弹了弹,低头凑近他轻声问道:“单同善,善公子,你觉得大明是否已经衰退了”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皆是从兴至衰,无一例外。
大明积弊已久,但是靠杀人,是救不了大明的。”
王则之挑了挑眉,坐直身子,说道:“我并非嗜杀之人,但是孰轻孰重,我必须做出决断。”
“演武场之乱,那是因为有人挑唆,其他人只是盲目跟随罢了。
哪怕如此,大人还是下令灭杀了数百手无寸铁的青壮。
我知道他们跟随作乱有罪,可是这些人只是盲目跟随,罪不至死啊,让他们将功折罪,战死沙场不行吗
还有高见此人,略施严惩就可,何必要让他的麾下亲手杀了他呢
大人不怕高见的麾下怨恨大人吗”
单同善竟然责怪王则之在演武场杀了那些青壮。
“乱世当前,当断则断,不断则乱,快刀斩乱麻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怎么单参谋有异议”
王则之皱眉凝视着单参谋,他觉得单参谋与以前不一样了。
他不知道单参谋其实是惧怕了。
不论什么人,有一个嗜杀的顶头上司他都会害怕。
演武场上单同善看着王则之冷酷无情,挥手间就灭杀了数百手无寸铁的青壮,竟然有种与虎相伴的感觉。
“乱世苍生人各有命,同善有心无力,解救不了苍生,还请大人恩准,同善请辞。”
单同善觉得他劝不了王则之少杀戮,就有了离去的想法。
道不同不相为谋,王则之杀手无寸铁之人,已经与他儒家的思想背道而驰了。
“单参谋,七月陕西即将大乱,我需要单参谋稳坐后方,保证大营不乱。”单同善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王则之可舍不得放他走。
“同善是一个不知轻重的人,唯恐难当此大任。”
“事关陕西无数百姓生死,此事不容推辞,你先回房好好思虑思虑。”
王则之一挥手,请他回去休息。
单同善抬头看了王则之,落寞的叹了一口气,转身离去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家人
“大人,单参谋叛逃了。”
亥时,于忠来到王则之的房间禀报道。
“该走的留不住,该留的走不了,随他去吧。”
单同善突然的改变和不辞而别,使王则之很生气。
生气归生气,他还不至于杀了单同善。
单同善可是第一个追随他的文人,他不愿杀了他。
当单同善踏出房门一步的时候,王则之就知道了。
他选择放任单同善离去。
他待单同善不薄,单同善却因他杀了几个造反的军士与他反目,王则之怎么都有些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睡觉要紧。
“造出来了,造出来了。”
王则之刚打算睡觉,马槐和赵灿一脸兴奋的搬着个铁炉子跑了过来。
王则之听到他们俩的呼喊,嚯的起身跑了出去。
这两人把水箱和炉体分开铸造,然后用榫卯结构,把炉体和水箱结合在一起。
既解决了水箱漏水的问题,又解决了拼合炉体漏烟的问题。
铁炉子里两个煤球烧的旺盛,水箱的注水口不停的冒着蒸汽。
“成了,真的成了,哈哈哈…”
王则之太高兴了。
他没想到这个时代的人竟然能以手工铸造技艺,打造出来铁炉子。
最主要的是,他们俩铸造出来的铁炉子又精致,又结实。
这一点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你们打造出铁炉子有功,每人赏银十两。”
“谢大人。”
“谢大人。”
两人一听有赏银连忙躬身致谢。
“这样,你们再招一些徒弟,咱们现在人可多了。”
“大人,一人十个徒弟,教起来力不从心呀。”
马槐为难的说道。
“是呀,是呀。”赵灿也小心翼翼的附和道。
“这样子啊,那就让你们的徒弟去收徒弟,你们的徒弟每收一个徒弟,我给你们八钱的奖赏。”
“什么”
马槐一呆,难以置信的看着王则之。
这种说法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
上一次每人收一个徒弟就得了十两银子,这钱就跟捡来的一样,他们俩一下就动心了。
尝过甜头的人,就再也忘不了甜味儿了。
“谢大人,敢问大人招来的新徒弟做什么”
赵灿倒是没有发呆,他立刻就反应过来,恭敬的询问起。
“选二十人教授打造铁炉子之法,学会之后派到煤矿上归王先管理。
其他人,还是学打造武器装备。
对了,鲁密铳和红衣大炮铸造的怎么样了”
王先带着营地门口流民工到煤矿上挖煤去了,一是加大产量,二是让他们了解他们卖的是什么东西。
当然,煤球制造器具他也一并带走了。
一边挖煤,一边制作煤球。
“现在人手充足,已经做出来五十把鲁密铳了,红衣大炮再有七日就能打造出来了。”
马槐回过神儿来,兴奋的说道。
“怎么这么慢你们收的徒弟都有三四百人了吧”王则之皱着眉头不满的问道。
“大人,您有所不知啊,徒弟们技艺不纯属,要手把手教他们打造武器,有的学的快,有的学的慢。
要想他们技艺纯属,打造出合格的武器,还得个把月的学习才行啊。”
马槐忐忑的解释道。
王则之一想,倒是他操之过急了,眉头一展,安慰了两人一番。
两人走时特意嘱咐他们,只管放手收徒,他给的起钱,不过打造武器的进度也不能放下。
两人领命把铁炉子放在王则之屋前,回去休息去了。
王则之看着眼前的铁炉子,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像,又不像,还行吧。”
这铁炉子用了榫卯结构拼合,跟现代的铁炉子还是有差别的。
王则之摇了摇头,回屋睡觉去了。
卯时,天已有亮色。
王则之命李化通告营内新兵,今日会安排他们的家人前来探访。
方便他们将自己领的粮饷,藏的饭菜送给家人。
王则之在一个时辰前,就通知到了流民营,方便他们赶过来。
此刻,营地门外识文断字的军士拿着户籍册查找着他们的姓名,然后一个一个领着向营舍走去。
军士把人领到了对应的营舍面前,就离开继续领人去了。
“娘,翠花,你们来了。”
沈狗蛋激动的看着他的母亲和童养媳,激动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赶紧把怀里的荷叶包着的羊肉取了出来。
如果这羊肉包在他的臭衣服里早发臭了,用荷叶包着,过了一夜,也仅仅是有点荷叶的味道罢了。
沈狗蛋的母亲接过羊肉,递给身后的童养媳,围着沈狗蛋转了一圈,高兴的合不拢嘴。
“我儿子真俊呐,翠花瞧瞧。”
“嗯。”翠花没有看沈狗蛋,而是盯着手里的羊肉艰难的吞咽口水。
婆婆没有发话,她是不能先吃的。
无论她多么嘴馋,也不能先吃,这会坏了礼数。
“娘,翠花,你们进来,来。”
沈狗蛋带着两人走到营舍里面,打开自己的衣柜,把里面的几十文铜钱,还有几升米粮拿了出来。
“娘,我在这儿啊月饷一两,米粮一石,这个月没几天了,只有这么多。
到七月初一,还会发粮饷,到时候你们再来取,先把这些拿回去。”
“真的呀”沈狗蛋的母亲还有些那以置信,她不信的问道。
“当然是真的,你看这钱,这米粮,都是实打实发到咱手里的。”
沈狗蛋把铜钱塞到母亲手里,他母亲数了数,欢喜的揣到了怀里。
“翠花,把粮食扛着。”
“嗯。”
翠花是沈狗蛋的童养媳,比沈狗蛋大五岁。
虽然长期吃不饱饭,身子瘦弱,不过力气还是有的。
她一手拿着羊肉,一手提着粮食,乖巧的站在母亲的身后。
“翠花,你跟了我尽吃苦头了,以后不会了,这儿可好了。”
“嗯。”翠花心心念念的都是羊肉,只是木然的点头回答,话也不多。
“行了,行了,我跟翠花先回去做顿好吃的,这羊肉啊,我都快忘了什么味儿了。”
“诶,好,那你们有空多来看看我。”
“嗯,行了,娘这就走了。”
沈狗蛋他娘拉着翠花就走,沈狗蛋一直送到营舍门卫,他被守卫的军士拦下来,目送着她们远去,这才依依不舍的返回营舍。
营舍内到处都是前来探望的家属,人们看到自家的人在这里过的好,还有粮饷,一个个都喜气洋洋的。
这就是王则之的目的,一是告诉他们的家人,他们来到这里过的很好。
二是告诉军士,在这里要老老实实的,只有如此他们的家人才会过的很好。
还有一层潜意思,就是告诉军士们,不要搞小动作,要不然他们的家人也会受牵连。
第一百二十八章:财务制度
“高见,高见,你死哪里去了他们说你死了,我不信啊,我不信。”
营地门口,一个妇人抱着一个五岁的男孩跪在地上哭嚎,守营的军士面色不善的盯着她。
这妇人是高见的婆娘,大同府坚壁清野的时候,她带着孩子撤离了堡城,一直在雁门关一带徘徊。
她在等高见撤回来,高见告诉过她,如果事不可为他就会逃跑,果然没几日,高见就带着几个军士逃到了雁门关和她相见。
后来,李里长告诉他们,给他们找了个好去处。
高见就跟着来了。
原本她以为好日子就要有了,哪成想却等来一个噩耗。
演武场作乱的青壮和逃军不止高见一人,所以除了高见的婆娘之外,营地门口还有不少百姓围在那里。
就在高见婆娘在营门哭嚎的时候,营地内一些军士把那些作乱青壮和逃军的尸体拉了出来。
“大人有令,军士作乱祸不及家人。
来领尸首。”
高见的婆娘抱着娃儿,慌忙跑过去找了起来。
被砍了首级的就那么十几个,在这些人头里寻找很容易。
只是一眼,她就看到了高见的人头。
高见的婆娘一手抱着娃,一手抱着高见的头颅,跪在地上绝望的哭泣。
剩下的百姓见状,纷纷上前认领起来。
片刻后营地门前全是悲惨的哭泣声。
营地内的百姓领着自家青壮给的钱粮,有些还拿着打包好的饭菜,一边吃一边说笑。
他们的喜笑颜开与这些人的悲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沈狗蛋他娘和翠花,一边吸吮着手指上的油脂,一边笑眯眯的讨论沈狗蛋给的那包羊肉。
她们来到营地门口,看到了一群跪地大哭的百姓。
沈狗蛋他娘好奇的来到这群旁边,询问看守在这里的军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