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更不要说达成这些条件了。
所以,更多的百姓不得不举家逃亡。
最要命的是,朝廷还施行轮养制。
也就是说,很多户轮番喂养一匹马。
有些人仗着有钱有势,本来需要多户轮养的马,成了老弱孤寡来养。
如此一来,更加剧了百姓的逃亡。
原先,朝廷为了控制塞外诸部,实行金牌符信制,来管理茶马、市马。
但是,随着林丹汗西迁,蒙古诸族开始实行抢夺政策。
加之,私茶、私市贸易兴起,加剧了马政的**。
到了崇祯元年,茶马互市已经举步维艰。
虽然崇祯继位已经想法设法进行整顿,更是于六月上旬限令抚按完解马价。
但是,在**的官员手里,不管什么措施都解救不了马政。
“那你的战马从何而来质量有保证吗”
王则之听到这里,打断了牛郎的陈述询问起来。
“太仆寺、苑马寺二监六苑,将精壮的官马私卖出来,我们牛家呢,也接了一部分。
私茶、私市,我们牛家也有一份。
至于你担心的质量,大可放心,边军的战马都没有咱们手里的精壮。”
牛郎拍着胸脯保证道。
“空口白话那可不行,咱得个立个字据,白纸黑字的,也不怕你作假。”
王则之还是有些怕,万一买回来的马都是些老弱病残,他可就吃大亏了。
“这个你大可放心,咱是做长久买卖,不是干一票就跑的。”牛郎有些不乐意立字据,这给他一种他是骗子的感觉。
“你带来的马,每一匹,我都要检验,检验通过之后才能给钱。”
“哎呦,这这不妥,咱把马弄过来,一路上也得准备些上等马料,还得花钱买路引,这都是要钱的。”
“那咱们立个字据,一匹马多少钱,一匹马的马料要多少钱,路引要花多少钱,你全写清楚了,该给你的钱,一分都不会少你的。”
战马事关得大,王则之不得不小心,仅凭牛郎几句话就想从他手里拿到钱,那是不可能的。
“这”牛郎是牧畜贩子,他们赚的就是这中间的差价,王则之让他把这些都写清楚了,他还赚什么钱。
“觉得为难的话这些也可以不写,你把马带过来,我一匹一匹验,合格一匹付一匹的钱。”
王则之知道牛郎不会把这些写出来。
“这敢情好,我也不是空手来的,我带了一百匹膘肥体壮的战马,你要不要验一验。”
王则之说来说去又绕了一个圈,牛郎被绕进去了,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最关键的还是利益二字,哪个方法没触及他的利益,他就会答应哪个。
“行。”
王则之饭也不吃了,放下筷子就看马去了。
牛郎把饭桌上的酒壶抄在手里,跟着王则之出去了。
王则之叫来拖木,他是塔塔尔人,他手里最懂马的人就属他了。
牛郎带来的一百匹马只戴了缰绳,马鞍马蹬都没有。
王则之特意问了一下牛郎,牛郎解释说。
给马装上马鞍马蹬,被人骑过之后,这些马会认主,再让人骑会比较难以驯服。
王则之有些不信,专门问了一下拖木,得到拖木肯定的答复之后王则之才信。
他还以为,牛郎是舍不得马鞍马蹬的钱呢。
拖木牵着马的缰绳,一匹一匹查看起来。
拖木检查马的髻甲、背、腰、臀、胸、肋、膜、臁部,举尾察看尾力、肛门、背线,左右腰解是否对称,马胸、腹部等处是否有浮肿现象。
接着,拖木用手从马匹的左前膊以下抚摸其前面,再向后检查膝、球节和腱等部,看四肢有无残损,举起前肢,查看蹄下面和装蹄状态,查前肢膝部、球节及后肢飞节、球节等,将内外、前后轮廓作比较。
最后,牵马慢走,从前、侧、后面看其步态,运步时各部位状态,观察头颈、腰的软硬,有无跛行、变突、追突等。
检验完毕,拖木直接跨上马背,这匹马人立而起,烈性十足。
“吁吁”拖木轻抚着马鬃,安抚好这匹马,从马背上下来。
“好马。”
“哟,这是遇到行家了。”牛郎喝了一口酒,夸赞起来。
拖木没有理他,继续看一下匹马去了。
“别废话,多少银子”王则之不想跟他废话,他总得喝醉了牛郎废话比较多。
“八十两。”牛郎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得意的比划了一下。
“三十两。”
“你你不是只砍一半吗,你这次怎么不守规矩啊”牛郎有点懵,他知道王则之砍价喜欢砍一半,可是这一次怎么还多砍了十两。
“别把我当傻子啊,次等马,十五两一匹,肉马二十二两一匹,上等马三十两一匹。”
王则之一边说,一边抚摸着马匹,果然是好马,皮毛都顺滑无比。
“这嘿嘿原来你知道马价呀,你早说呀。不过嘿嘿我也得赚点是不是四十八两一匹怎么样”牛郎不死心,仍旧在那里讨价还价。
“我需要六千匹上等的战马,你要是不想做这笔生意,那我就找其他人。”王则之有恃无恐不再跟牛郎砍价,拉着马就试骑去了。
“噗多少”牛郎听到数字,惊的把嘴里的酒全都喷了出来。
“哎你等等我,三十两也行啊咱们再详谈一下”牛郎酒都不喝了,放下酒壶追了出去。
“哈哈哈驾!”王则之有了战马,很是高兴骑着马就跑了起来。
第一百四十四章:心腹王闪
“大人,有六匹马,背腰隆起发硬,有病。
三匹马臁部明显凹陷,没劲。
还有七匹有裂蹄。”
拖木把马验完,拉出有问题的十六匹马,跟王则之汇报起来。
王则之看了眼,一脸尴尬的牛郎,说道:“来人,给他八十四匹马的钱,每匹马三十两。”
“大人,您别急呀,这个这样,这些有问题的马,算差等马,一匹十五两怎么样”
这些马他好不容易带过来,如果再拉回去,可能还会死几匹,十分不划算,干脆亏一点,全卖给王则之。
王则之皱眉,这些马不能骑出去参战,他买来有什么用,他不想要。
“大人,可以吃肉啊,我亏些钱,算十两好了。”牛郎擅长察言观色,他一看就知道王则之不打算要这些马了。
“行。”
“谢大人,谢大人。”牛郎喜出望外,取钱去了。
牛郎取完钱,在大同府内买了一壶上等的好酒,带着他的人回平定州,张罗战马的事情去了。
买马的事儿有了着落,王则之开始忙驻地建设的事情。
这一忙就忘了时间,很快到了九月中旬。
陈奇瑜的答复到了,他给王则之的回复是,大同府事关重大不容有失,让他守好大同边关。
王则之沉思了良久,最后决定,不能擅自出兵。
四川太远了,他如果冒然带着兵马跑过去,没有朝廷的粮食补给,到时候他还得自己从游击营拉粮草过去,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加之蜀地道路艰险,到时摇黄没剿成,他的兵马就会先溃散。
“大人,王闪求见。”
“快快请进来。”
去往南方寻找红薯和辣椒的王闪回来了。
“拜见大人,属下不负所托,找来了番薯(红薯)、番椒(辣椒),除此之外属下还另得一物名洋番芋,属下心想大人有可能会有所需要,就一并找了回来。”
此时的王闪,风尘仆仆,胡子拉碴,脸上有一道刀疤,由此可以想像,他南下之路并不容易。
“拿来我看看。”
王闪早就料到王则之会要看,直接从袖兜里拿出一颗土豆,递了过去。
王则之拿起这颗鸡蛋一般大小的土豆,喜出望外。
他怎么也没想到,王闪会把土豆给找来。
这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土豆是明朝时期,由在外经商的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最早种植于东南沿海一带。
“来人,上酒菜。哈哈哈”
王则之和王闪一起喝酒吃肉,期间王闪面色沉重一言不发。
王则之细问之下,他才慢慢讲述起来。
浙江海溢,人畜庐舍漂溺无数,嘉兴飓风淫雨,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胜计。
绍兴大风,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
山阴、会稽、箫山、上虞、余姚被溺死者,各以万计。
东南沿海一带,饥民遍野。
当地官吏,不思赈济灾民,反而贪没朝廷下拨而来的赈灾粮饷。
王闪说到这里脸色狰狞,配上脸上的刀疤,显露出一股凶悍之气。
他把手里的酒一饮而尽,继续说起来。
他带领的队伍,一路上也不平静。
除了各地贼匪横行之外,河南一带饥民更甚。
河南遭大旱、蝗灾,人们互相残食,已是末日之象。
福王坐拥万历朝赏赐而来的上等良田四万顷,不思赈济灾民,反而与民争利。
“大人,属下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王闪忽然跪在地上严肃的说道。
“请说。”王则之见他跪下,立刻站起来认真的看着他。
“大明王朝气数已尽,属下以为大人应该挺身而出,推翻大明,建立新朝。”
王则之听完王闪的话,来回跺步,思考了半晌。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哪怕大明已经糜烂如此,大明王朝的拥护者仍旧还有很多。
他手里的兵马不过九千之数,别说与大明朝为敌,单单宣府一镇,兵马尽出就可以淹没他手里这点人。
更不要说辽东有二十万边军,西北也有十数万边军,加上南直隶各省兵马怕是有百万之众,怎么打怎么推翻
“时机未到。”王则之深吸一口气,吐出了四个字。
王闪面色一喜,他知道王则之真的有这个打算了。
“大人,属下此次南下,在浙江、福建一带收拢了六千军士,他们都是从军队里逃出来的。
据他们所说,他们已经十个月没有发过粮饷了。”
“原来南方也是这个样子,唉。”王则之叹了口气,把王闪扶起来,倒满酒一饮而尽。
王闪接过他递过来的酒,同样一饮而尽。
“那些兵马呢”
“都安排在游击营训练去了。”
“番薯、番椒、洋番芋都带回来多少种植之法可学了”
“各买了一万石回来,安放在游击营内了。
至于种植之法,大人不必烦忧,我将善于种植的老农顺便也请了来。”
能人办事就是省心,你能想到的,他都会帮你办妥。
“干的漂亮,有功,赏银三百两。
今日,你我二人当一醉方休。”
王则之对于王闪的能力很是看重,还有一点让他把王闪当成了自己人。
王闪已经有了反心。
将来是可以作为心腹使用的,至于其他人,他不敢保证这些人也有反心。
比如原本就是守备官军的于忠、马福二人,这两人虽然都有过从贼的心思,可是他们心里更愿意为朝廷做事。
其他人也不好说,人心隔肚皮啊。
当日,王则之和王闪喝了个酩酊大醉。
第二日,天一亮,王则之跟王闪说了另外一件事。
票号。
他打算暂时在大同府、游击营、盂县,三个地方开办票号。
不过,王则之的这个票号只对内,不对外。
目前,只负责营内军士粮饷的发放。
经营票号的基础工作,李化手下的财会部已经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施实。
他打算十月发粮饷的时候,就用纸钞来发放。
军士们要用的银子和钱粮全都存在票号里面,在军士们需要的时候随时可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