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等军士们在票号取过几次钱粮之后,他就开始放贷给百姓们,把他手里开荒开出来的土地都租出去。

    贷款的年利率就定在一年百分之七。

    听起来很多,其实一点都不多。

    不过,贷款是有条件的,优先军士家属,流民们想要贷款需要加入游击营的军户。

    王则之和王闪讲了整整一天,把开票号的各个细节都讲了一遍。

    开票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伪。

    为此,王则之专门和王闪研究了一夜的密码。

    以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

    比如“万千百两”的代码为“国宝流通”,除了银票上的银两数目日期,取钱还需要核对票上的暗语。

    比如,票号在十月一日汇银一百两,它的暗号代码就是“取人城宝”。

    这类密码组合时常更换,严防泄漏,历史上晋商票号使用的就是这种密码组合,而且在票号由盛而衰的近一百年中,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冒领事件,可见其制度之有效。




第一百四十五章:搞事情
    关于票号的事情,王则之只是起了个大纲,具体的内容还需要王闪一点一点去补充。

    不过,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补充起来的。

    眼下却是有一个当务之急必须马上去办。

    九月中旬了,荞麦需要收割了。

    他手里开出来的田地必须全部种上小麦。

    买种,耕种,施肥,浇灌,都需要大量的银钱,他觉得这种事情交给王闪再合适不过了。

    除了小麦,土豆也到种植的季节了,他打算先把土豆种了。

    红薯、辣椒,现在还用不上,不到种植的季节,只能先放在营地里。

    于是他就把埋头整理票号诸事的王闪给拉了出来,命令他先去把这两件事儿办了。

    还好,李化组织的财会部已经做好了大部分事情,王闪做起后续的事情来得心应手,一头就扎了进去。

    不过,王则之特别想吃一样东西,油沷辣子红薯粉。

    王则之想做红薯粉出来,一是因为他馋了,因为实际上他原本是福兰人,既爱吃辣子,又爱吃粉。

    二是因为,他打算大批量的储备红薯粉,红薯粉条在干燥的条件下可以储存一年以上。

    如果他种出足够多的红薯,就能做很多红薯粉储存起来,等到灾荒来临的时候,这些红薯粉就能派上用场了。

    不过,王则之记得土豆也能做成粉条,放在干燥的环境下也是能储存很久的。

    所以,他打算先试试手,看看这种手工技艺能不能做出合格的红薯粉和土豆粉。

    如果能,他就有了经验,等到明年土豆、红薯大丰收的时候,他就可以把这种方法传授下去了。

    到时候人们就多了一种粮食,不至于忍饥挨饿。

    想到这里王则之有些迫不及待起来,不过这个东西,不是一下就能做出来的,需要时间。

    他得先把红薯做成粉末,才能开始动手做粉条。

    于是接下的日子,王则之一边处理手里的事情,一边忙中抽闲制作红红薯粉、土豆粉。

    九月下旬,他终于搞出了足够的干粉,开始着手制作粉条。

    首先将晒干的粉加水和成面团状,像做包子时和面一样,加入一些食用明矾,然后架一口大锅,把水放满烧开,这样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接着,王则之拿来一个让铸造局打造的漏勺。

    这个漏勺是一个圆柱体,大概有二十厘米高。

    漏勺里装好面团,在上面放一块圆柱形的铁块按压。

    从漏勺里出来的粉丝掉到锅里后,开水会很快就把粉丝烫熟,粉丝转为深色烫熟之后就可以捞出来。

    粉丝捞出来之后放到清水里冷却,就可以把粉丝晾到竹竿上去了。

    别以为这就直接晒干就可以了,如果这样直接晒那会是粉团而不是粉丝了,因为这个粉丝又会粘到一块去。

    九月下旬,已经有一些微冷,晚上会有些许霜冻。

    晒在竿子上的粉丝只要经过一晚的霜冻,第二天一遇到太阳照射就会自然散开,而且粉丝经过霜冻,会变的劲道足,韧性好,口感爽滑。

    再经过两三天的晾晒,色泽黄亮、身干条细的手工红薯粉丝就大功告成了。

    九月底,王则之先做好油沷辣子,接着抓了一把粉丝煮熟。

    等粉丝出锅,再沷上一大勺热气腾腾的辣子。

    王则之美美的闻了一口,呼啦呼啦的吃了起来。

    “民以食为天,古人诚不欺我。”吃饱的王则之,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发出一声感慨。

    “报,京中物资送达,请大人接收。”

    以京城到大同府的距离,按道理来说,就是慢悠悠的走,七天的时间怎么也到了。

    奈何京城中的官吏办事拖沓,这才导致崇祯答应给他的兵甲火器这个时候才到。

    王则之一听兵甲火器到了,立刻出账,准备前去接收。

    等他到到达玄冬门查看兵甲火器的时候,这才发现,随行的还有司礼部太监,鲁四。

    “王总兵,咱们又见面了,多日前咱家还说以后要劳烦总兵照顾一二,这不,咱家这就来了。”

    王则之从鲁四的话语中听到了不好的消息,崇祯上位,不信任文武大臣,善用太监做监军。

    这鲁四难道是跑到他的队伍中做监军来了。

    如果真是这样,那大大不妙,被太监监军的人可都没有好下场,不行,他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哈哈哈鲁天使真会说话,鲁天使车马劳顿,末将在城中准备好了酒菜给天使接风洗尘,还请天使移步。”

    “极好,极好。”

    王则之使了个眼色,阿牛立刻小跑着安排人做饭菜去了。

    李化带着人开始清点鲁四带过来的兵甲和火器。

    “王总兵,咱家当敬你一杯,恭贺总兵大人又升官了。”酒桌上,鲁四端起一杯酒敬王则之。

    王则之回应他,也喝了一杯。

    喝完酒,鲁四一招手,他身后的小太监递过来一个包袱。

    里面是王则之升任山西省总兵官的文书,敕印,官服,牙牌等一应事物。

    王则之接过,笑着问道。

    “末将冒昧,不知鲁天使前来,所为何事呀”

    鲁四笑了笑,从袖子里拿出一封密旨。

    王则之展开看了起来,果然是来当监军的。

    王则之看完密旨内心一百二十个不高兴,他娘的不给粮饷就算了,还他麻的派一个监军过来。

    搞事情。

    既然你要搞事情,那咱们就搞个大事情。

    王则之一想起在京城那种受制于人的日子,一股怒火瞬间升腾而起。

    不过,他面上是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

    他起身拿出一些文书信件,这都是白樟塘的功劳。

    他带的偷窃大队不仅把豪强手里的田亩鱼鳞图、地契偷了出来,一些别的东西也顺手摸出来了。

    “此乃大同府内乡绅、豪商资敌卖国的书信,还有代王私贩粮食给鞑靼的证据,末将观之,心惊胆颤呐。”

    王则之把这些书信递给鲁四。

    鲁四接过去观看之后,吓的面色苍白,浑身颤抖。

    他并不是被这些人给气的,而是给吓的。

    这么重要的东西被他看到了,他怕自己命不久矣。

    “王总兵,这这可如何是好”鲁四吓坏了,在宫中的他深知,这种事情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

    “末将以为,代王身为宗室皇亲,却行此大逆不道之事,理应交由皇上圣断。”

    “对,对,王总兵说的是。”

    “实不相瞒,末将初到大同,代王便差人前来宴请末将。

    然,末将受皇上恩惠,岂能前去受邀,因此,末将就严词拒绝了。”

    王则之之所以要说这件事来黑代王,主要是因为,在偷回来的田亩鱼鳞图中,经过统计,他发现被代王侵占的屯田就达五六百顷,还不算他受封的土地。

    “你说的可是真的”鲁四听到这个消息浑身一颤。

    “千真万确。”

    藩王结交武将,自明成祖朱棣之后,便为明朝各帝王所忌讳。

    代王既结交武将,又把粮食私贩给鞑靼,这是要造反吗

    鲁四再也坐不住了,拿着这些书信一刻也不想耽误马上回京了。



第一百四十六章:豪强的真面目
    鲁四急匆匆的拿着王则之给他的书信回京了。

    王则之回到自己的帐篷里,拿出一个箱子。

    这里才是整个大同府所有豪强黑料所在,他给鲁四的那些,原本是他准备上奏给崇祯的,既然他派鲁四来监军,那就正好让鲁四拿回去。

    鲁四回京再来大同府是需要时间的,趁着这个空档,王则之正好做一些事情。

    把这些事做了,哪怕崇祯再派监军来他也不怕了。

    “于忠,小六子。”

    “属下在。”

    “计划明日执行。”

    “遵令。”

    于忠,小六子退下按照王则之定下的计划做布置去了。

    “总兵大人,在座诸位的名贴都在外面那些孝敬上了,望大人笑纳。”

    晚上戌时,魁星楼至总镇署一带布置好了筵席。

    大同府内的豪强们全都被邀请了过来。

    幸而他们在府中都有宅院,要不然一时半会儿还不一定叫的过来。

    “多谢各位乡绅赏脸,则之驻军大同,还得仰仗各位鼎力相助啊。”王则之站起来,举杯。

    “这是自然,这是自然。”各个乡绅起身,举杯。

    “总兵客气了,为国分忧,实乃我等分内之事。”范姓乡绅,财力最为雄厚,经常出入关内外,为鞑靼、后金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此人是这群人的话事人。

    王则之对他举杯致谢,拱手说道:“诸位,实不相瞒,大同府与鞑靼一战,损失惨重,而今府内百废待兴,各处都需要银子。

    我麾下的军士们,还有各个火路墩、堡城内的军士也需要粮饷。

    但国库空虚,皇上无力拨付。

    今日本总兵召集大家而来,实为募捐之事,还望各位相助一二。”

    王则之说完,举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前来赴宴的豪绅集体一静,范姓乡绅,咳嗽了一声。

    “国家有难,理应倾囊相助,但不知总兵需要多少银两呢”

    “大同府各个火路墩、堡城需要修缮,边关长城也需要修缮,各处军士们也已经数月不曾发放粮饷了,以目前的情况,最少需要一百万两白银。”

    王则之想都不想,直接来了一个狮子大开口。

    “一百万两”

    “多少”

    “这这是抢啊”

    “这是要咱们的命啊”

    “这么多呀”

    范姓乡绅咳嗽了一声,乱哄哄的众人全都一静。

    “总兵大人,不是咱们不愿意啊,这年月兵荒马乱的,又被鞑子劫掠了一番。

    咱们这些人是有些家业,可是咱们手底下吃饭的人也多啊。

    而且呀,咱们给朝中各个大人的孝敬那是一两银子都不能缺的呀,这一百万两实在多了些啊。”

    范姓乡绅的话不仅是解释,同时也是在施压,他在告诉王则之,他们这些人和朝中的大臣们那可是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的,如果王则之敢动他们,朝中的大臣肯定不会放过他的。

    “唇亡齿寒,倘若大同不保,各位手中的家业,金银米粮,妻儿老小怕是也保不住吧

    到时候还不是全都便宜了塞外鞑子。”

    王则之可不吃他这一套,朝中的那些伪君子,他可不放在眼里。

    王则之不仅是在讲道理,同时也是在威胁他们。

    如果这群人这会儿不捐一分钱,下次鞑子来了,王则之就不管他们了。

    “总兵大人所言极是,来人,这是老夫随身携带的二百两金子,不成敬意,还请笑纳。”

    范姓乡绅早就料到了王则之会要钱,提前准备好了二百两金子。

    孝敬新上任官员,这是一种潜规则,他们都有准备,只是多于少的问题。
1...7879808182...1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