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明朝自明成祖朱棣之后,所有的藩王都受到了压制,他们手里不再有兵马,王则之一点都不怕他们。
虽然说他们给崇祯上道折子就能要了王则之的命,不过王则之有代王的把柄。
有了这些把柄,代王是无论如何也不敢有所动作的。
如果他敢采取行动就要背一个密谋造反的罪名,藩王背上这个罪名的下场,代王比王则之更清楚。
阿牛领命,带着人把那些死士的尸体罗列在代王府的门前。
夜里的动静是瞒不过代王的,所以直至此刻,代王府的大门仍旧紧闭。
阿牛拿着册子敲开代王府的大门。
门内的仆人战战兢兢,小声问道:“将军前来有何事”
“麻烦通禀一声,山西总兵有话与代王说。”
“请,请进。”
仆人带着阿牛来到一座偏房,代王府的官家在那里等着他。
“请问这位是代王吗”
“呵呵老夫可不敢冒称代王,老夫乃代王府管家。”
官家微笑着说道。
“我家大人有话说与代王听,还请劳烦带路。”阿牛不卑不亢。
“有什么话说与我听是一样的。”
“哼,就怕你不敢听。”阿牛有些不耐烦了,冷哼一声,打量院落,他打算自己去找。
阿牛是一个牛脾气,既然王则之交待了,他就得跟代王说。
“代王,我家大人说了,你资敌卖国,给鞑子粮草的事儿呜呜”阿牛还没说完,管家连忙上前捂住了他的嘴。
“你干什么呀”阿牛一把拍开管家的手。
管家有些尴尬,他躬身对着阿牛施了一礼。
把阿牛带到了代王的面前。
阿牛也不客气,把王则之交待的话复述了一遍。
代王听完,接过阿牛递过来的册子,叹了口气,让人照着册子上统计的数据取银子去了,
他府里的地契丢了之后,代王就已经在等了,他不知道是崇祯对他动手了还是其他人,他没想到是重兵在握的王则之。
等阿牛走后,代王就对外宣布,他生病了,一病不起的那种,从今日起闭门谢客。
阿牛领到了银子,吩咐人将这些死士的尸体搬走。
等阿牛回去之后,王则之马上写了一份加急奏折。
大致内容是,大同府内的乡绅们通敌卖国,密谋造反作乱,这些叛乱都被他解决了。
他这里有这些乡绅和关外鞑子、后金皇太极,还有朝中大臣们往来的书信,他需要朝中派一位可靠的人来取这些证物。
至于,他抄家所得,现在还没统计出来,他暂时还不想上报,要等朝中来人之后再报上去。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他麾下的军士,从昨天夜里就开始抄这些人的家。
不止有他们的家产,连他们手里的田庄都接收了。
这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三天。
崇祯元年,十月初一。
抄家所得总算统计出来了。
等这些数据出来的时候,王则之都大吃了一惊。
这七十八家豪强,藏银共计一千八百九十三万两,米粮没有这么多,只有四百多万石。
看样子相比较粮食,这些家伙更喜欢银子。
一府之地,竟然有这么多藏银,比大明一年的赋税还多。
平均下来,每一家豪强都有二十多万两白银。
可以说,整个大同府的财富都在他们手里了。
如果崇祯知道了这个数字,怕是会发狂。
王则之想了想,最后决定取个零头,把九十三万两白银上交。
抄了人家的家,还是得给崇祯一个交待的。
大头肯定自己留着。
他要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这些钱实在太多了,放在大同府不安全,他就命麾下军士分批次将这些银子运到游击营。
这么多银子只有放在大本营他才放心。
至于粮食,他全都留了下来。
游击营还有不少储备。
接下来,他要想想,这么多钱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
就目前而言,他要建设大同府,还有城北的营地。
除此之外,他还要把大同府各处的堡城、火路墩,还有边关长城加固。
还有一点,就是他要把大同府仍旧坚守在岗位上的军士都聚拢起来。
到时候,他要面对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朝廷欠了他们很饷了,他要不要补发给这些人。
他觉得这些人拿命守在边关,到头来连饷都发不了,挺可怜的。
可是,转念一想,这些钱都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打劫来的,就这么发下去,他又不愿意,一时陷入了纠结。
“大人,塞外的消息到了。”
“快给我。”
塞外林丹汗的情报到了。
九月,塞外右翼诸部十万大军被林丹汗击溃了,右翼诸部分崩离析。
林丹汗屯兵归化城,整顿数万精骑,不日即将再次南下。
预计三日后即将抵达大同边关,至于会抵达哪个关口却是不知道。
看完塞外的情报,王则之深思了起来。
林丹汗为什么要再次南下,他大概能猜出个一二,无非就是为了讨赏。
塞外早霜,而且比关外严重的多。
目前而言,塞外畜牧匮乏,林丹汗必须讨到大明朝的市赏才能渡过这个冬天。
林丹汗是一个报复心很重的人,历史上崇祯给了他要求的赏赐之后,他仍旧不断入侵南下,劫掠边关。
想到这里,王则之立刻召集诸将开会。
“拖木。”
“在。”
“你带三杆大旗,上书西安堡三字。
领一千轻骑,各带三日干粮,由杀虎口出关,在九龙与凉城一带游荡,务必将林丹汗的大军引至杀虎口。”
“得令。”
杀虎口两侧高山对峙,地形十分险峻,其东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两山之间是开阔的苍头河谷地。
如今他手里有枪、有炮、有火药,有兵。
王则之打算在这里阻击林丹汗。
王则之敢断定,当林丹汗看到西安堡三字之后,就会想起那日的大败,那么他就一定会挥兵前往杀虎口。
“熊甲长、齐奇,领各营军士,持我印信驻守双沟墩,团山破掳堡,以成犄角之势随时支援杀虎口。”
“得令。”
“火铳营、火炮营、弓箭营跟着我守杀虎口,其余人立刻行动起来,明日午时之前务必就位。”
“遵令。”
整个营地在王则之的命令下行动起来。
“传令兵。”
“到。”
“去平定州找到牛郎,问他三天之内能不能送一千好马过来。”
“得令。”
做完这些,王则之舒了一口气。
他刚坐下,传令兵又回来了。
“大人,牛郎来了。”
“哎呀呀,几日不见你就想了我啦。”
牛郎拔开腰里酒囊的塞子,喝了一口酒走了进来。
“你来的正是时候,有多少马我都要了,这一次便宜你了,不一匹一匹检验了。”
一来他没有时间查验,二来经过拖木验马之后,牛郎肯定会认真对待。
那他带来的这批战马质量肯定差不到哪里去。
“这感情好啊,你要的马太多,一时半会儿凑不齐,我这儿只带了一千五百匹过来。”
牛郎一听不用验马了,眼睛直冒精光,立刻拧紧酒囊的塞子,拉着王则之看马去了。
牛郎这个人很精明,他把马都牵到了城北外的营地里。
王则之立刻吩咐人把早就准备好的一千副重甲装备上去。
至于余下的五百匹马,王则之补充到鞑子营,他准备把这些培训出来的鞑子用上去。
他想看看,这些人到底中不中用。
王则之要赶时间,他也不跟牛郎废话,付了战马的钱,忙着做其他安排去了。
第一百四十八章:诱杀(第三更)
王则之来到杀虎口已经两天半了。
他来之时还遇到了一点小插曲。
杀虎口、团山破掳堡、双沟墩还有一些驻军。
这些人要么是老实巴交的军士,就是与鞑子有着深刻仇恨的军士。
至于那些油滑的早就跑了,不是大同会战之前跑的,就是大同会战之后跑的。
由于这些人的上官,跑的跑,死的死,这些军士回到驻地之后日子过的极为清苦。
王则之的人一到,这些人就哭诉起来。
说是朝廷已经拖欠他们十个月的粮饷了,平均下来每个人二十三两,这些人加起来也不到一千人,也就是说总共还不到三万两。
王则之听闻大手一挥就把朝廷拖欠他们的银子都发了,还给他们分了一些羊肉吃。
这些人一个个吃的狼吞虎咽,边吃边纷纷拍着胸脯表示愿意追随王则之。
王则之看着这些人高兴的笑了起来。
能在大同一战活下来,并坚守到这个时候,这些人都是有些本事的。
而且他们人人有马,所以王则之就把他们组成了一支临时轻骑,命名为大同轻骑,由他直接管辖。
此刻,他扶着杀虎口的墙垛,看着眼前的阵地。
王则之吸取西安堡一战的教训,重新布置了阵地。
壕沟仍旧要有的,不过不再用拒马做防线,因为他发现在万马奔腾的冲锋面前,拒马能起到的作用不再那么大了。
他布置上了铁丝网。
这些铁丝网是他专门吩咐铸造局打造的。
壕沟上全是铁丝网,壕沟内布满了尖刺,他不信这一次还会被骑兵一窝蜂的冲过来。
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收到林丹汗大军的消息。
不过王则之一点都不担心,以林丹汗眦睚必报的性子,在他看到西安堡三个大字之后,一定会跟过来。
申时,拖木的轻骑,从阵地的空隙中跑了回来。
当然,空隙并不大,一次最多能走两匹马,如果空隙太大了,敌人一下就冲过来了。
拖木一回来就跑上城墙给王则之汇报起来。
“属下不辱使命。”
拖木简单的汇报了一下。
有一百二十四骑战死了,这还算好的。
王则之来不及夸奖拖木,他要来小六子的单筒望远镜看着紧随拖木而来的数万大军。
林丹汗的大军列阵止步,半晌后,一骑单独出列向着杀虎口而来。
“城上的守将听着,而今草原共主为呼图克图汗(林丹汗),大明朝理应恭贺。
贺礼应为小歹青、永邵不、卜矢兔三家之赏共计五十万两白银。
另,大明朝应对我草原战士做出赔偿,这些战士都是死于大同守将之手的草原子民,赔偿金额为三十万两白银。”
林丹汗的使者趾高气扬,气势迫人,站在城关下大声喊叫道。
“如果我说不呢”王则之扶着墙垛认真的问道。
“哼,如果大明朝拒绝,我草原数十万大军顷刻南下,必将一举踏平大明。”
“嘭!”王则之一句废话都不再多说,一枪爆了使者的头。
王则之并不想跟林丹汗废话。
以王则之的了解,林丹汗西迁以来,虽然取得一些军事胜利,但却得罪了大多数蒙古封建主,使他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离统一蒙古的梦想也越来越遥远。
林丹汗虽获得富庶的右翼故地,但因为塞外霜早,颗粒无收兼厉疫盛行,塞外诸部几入绝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