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开山刀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桑甄
这件事让钱谦益与温体仁、周延儒结怨。
崇祯命吏部会推阁臣。
由于温体仁、周延儒二人都不是东林党人,加上钱谦益的暗中操作,自然而然此次会推两人不在考虑之列。
温体仁威望太浅,还不能参与,很受崇祯帝朱由检器重的侍郎周延儒也没有被推选,这就不正常了。
周延儒的落选比温体仁的落选更让人不可思议,因为周延儒一直是深得崇祯信任的人。
崇祯元年锦州士兵因为欠饷而哗变。
群臣都劝皇帝赶快发饷安抚,但此时财政困难。
崇祯对此问题很谨慎,周延儒体会到了崇祯的心思,便上疏说道“现在朝廷需防山海关到宁锦的官兵,前番宁远哗变,朝廷发饷抚之。
如今锦州又效仿,长此以往,各地皆效仿之。
况且各地驻军粮食充足,单纯的缺饷引不起哗变,所以士兵的哗变一定是军官在煽动。”
周延儒的看法正合崇祯的心思,他认为这个人跟自己是一条心,从此越发依靠周延儒。
在吏部会推阁臣这件事情上,崇祯跟吏部打过招呼,如今周延儒落选,崇祯自然认为这里面有猫腻,看来自己想避免党争是不可能的,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周延儒和温体仁认为这是打击东林党的好时机。
周延儒四处散播钱谦益操纵会推的事实,温体仁更是上了一道《直发盖世神奸疏》,揭发天启二年钱谦益主试浙江时收受童生钱千秋的贿赂,以一句水平不高的诗“一朝平步上青天”作为依据定为乡试第一名。
由于此事跟此次会推都涉及人事方面,所以不由得崇祯对钱谦益更加产生怀疑。
崇祯决定召钱谦益和温体仁当面对质。
钱谦益到了文华殿,就看见温体仁和部院、科道大臣立在那里,崇祯劈头盖脸地就问前朝早已结案的科考舞弊案,钱谦益顿时被问蒙了。
他没想到皇帝竟然翻出前朝旧案。
接着,崇祯便令钱谦益跟温体仁对质。
钱谦益说道“此案是由金保之、徐时敏做下的,况且此案已结,刑部有案卷在。”
温体仁说道“事发后,钱千秋在逃,来刑部过堂的金保之、徐时敏都供称你是主谋,此事既有人证在,如何能隐得”
两人扯皮扯了良久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崇祯便命人将温体仁参钱谦益的参疏和钱谦益的辩书一起拿来观看。
由于崇祯对这些人不熟悉,所以此次推选阁臣崇祯采取的是将被推举之人的名单放在瓶子里最终抓阄的方式来决定阁臣最终名单。
故而此次最终决定人选带有占卜的味道。
所以,当崇祯看见温体仁的奏疏中称“神奸结党欺君”“枚卜大典一手握定”等字句便向温体仁问道“奸党是谁枚卜大典谁人一手握定”
温体仁答道“谦益之党甚多,臣还不敢尽言。
至于此番枚卜,皇上本来希望能公正的推举一些真才实学之人,但实际上一切都是谦益在背后操纵。”
温体仁说完,吏科给事中章允儒说道“钱千秋一案早已了结,体仁因为人品不行,所以此次会推没有入选,故而放炮。
如果谦益真涉及千秋一案,为何体仁不在会推之前放炮”
温体仁立即反驳道“章云儒替钱谦益说话,正可见科道官员都是钱谦益一党。
枚卜之前,谦益无足轻重,我参他做甚如今谦益成了入阁的热门人选,为了替皇上把好用人关,我自然要参他。”
章允儒随即又反驳道“历来小人陷害君子,皆冠之以‘党’字,昔日魏广微陷害星、杨涟皆是如此。”
崇祯听见章允儒将温体仁往阉党身上攀扯,不禁大怒,立即让锦衣卫将章允儒架了出去。
接着,温体仁又说道“吏部尚书王永光屡次上疏乞休,且谢门不出,钱谦益指使瞿式耜上门去让王永光将此次会推交给吏部侍郎张凤翔主持。”
听体仁这么一说,崇祯便质问王永光。
王永光不好得罪东林党人,只好让皇帝去问科道官员耽志炜。
听王永光这么说,体仁继续紧跟不放,他连忙说道“你是六卿之长,执掌会推大事,为何要推到司官身上。”
御史房可壮奏道“臣等会推是公议。”
“会推推的是钱谦益这样的人,难道能说是公议诸臣奏来。”崇祯反诘道。
阁臣李标接着说道“浙江科考一案的确跟谦益无关。”
温体仁又连忙说道“陛下你看到了吧,满朝皆是钱谦益一党,钱谦益若不受贿,钱千秋现在就在京师,而且经常往谦益府上跑,就是希望谦益能够入阁,自己好继续参加会试。”
李标又说道“前次已经召钱千秋对质了。”
崇祯连忙说道“钱千秋闪烁其词,不可凭信。”
眼看皇帝完全倒在了温体仁这一边,周延儒连忙上前帮腔“皇上再三让臣等回奏,为什么诸臣不敢奏呢一者畏惧天威,二者碍于情面,总之,钱千秋一案有凭有据,陛下不必再问臣等。”
崇祯听周延儒这么说,又连忙说道“朕让九卿科道会推,竟然推的是这样的人,为何不奏”
周延儒又说道“大凡会推,表面上看起来公,实际上就是一二人把持,臣等说也没有用,徒引来灾祸而已。”
温体仁见周延儒说话,他继续盛气诋毁钱谦益,他说“我本来不是言官不能随意弹劾,遇到朝推,我更应该避嫌不说话的。
但是选内阁大臣涉及社稷安危,而且钱谦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满朝大臣没有一个敢说话的。我不忍看到皇上您孤立,所以不得不说。”
崇祯帝朱由检早就怀疑有廷臣结党,听到温体仁这么说,十分赞同。
。
第一百五十八章:报捷
朝中的大臣都说钱谦益无罪。
吏科都给事中章允儒尤其积极为钱谦益辩护“温体仁其实是热衷权力,如果钱谦益有错,为什么他等到今天才揭发”
温体仁说“我当初只是小官员,今天揭发钱谦益,也是为了朝廷要慎重用人。
像章允儒这样的肯定是钱谦益的同党。”
崇祯帝朱由检大怒,命礼部把钱千秋的卷子拿来看后,责备钱谦益,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温体仁,我几乎就犯下错误了。”
章允儒被捕下狱,诸大臣也被严词责备。
争辩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助温体仁,只有周延儒上奏说“廷推名义上很公平,但是实际上主持的人也就一两个人,其他人都不敢说话。
一旦说话徒然给自己惹祸,并且钱千秋这个案子本就已经有定论,不必再询问大臣们了。”
于是崇祯帝朱由检当天就把钱谦益罢官,很多官员都被牵连。
此刻崇祯帝还处于怒火之中,如果再把代王的事情捅上去,他怕崇祯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所以,王承恩把这件事压了下去,同时派出锦衣卫秘密调查代王一事去了。
崇祯元年的这场臣僚之间的对质以温体仁、周延儒的完胜,钱谦益的完败而结束。
无论双方如何交锋,崇祯元年的这场温钱互攻在它开始之前就已经定了胜负,因为皇帝的重心已经倾斜。
钱谦益被免职回乡听堪,钱千秋被刑部重新提审,其他的涉案官员章允儒、房可壮、瞿式耜、梁子璠被一一降职。
温体仁、周延儒皆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头衔入阁,两人弹冠相庆。
由此崇祯朝依然没有逃脱党争的宿命。
温体仁、周延儒大胜,内阁班子还没健全。
韩爌早在泰昌元年,八月入阁,辅佐光宗,旋以顾命重臣辅佐年幼之熹宗,天启四年七月名相叶向高自首辅之位致仕,韩爌继为首辅。
崇祯继位后,各方推荐复召韩爌入朝者极多,但为逆党杨维垣等阻。
崇祯元年五月,始遣人召之,十月初抵京。
十月中旬,经崇祯召诸臣廷议,韩爌复为首辅。
韩爌为首辅后,整个朝堂的整治气氛已经非常紧张。
东林党人不甘心,很快就有御史毛九华弹劾温体仁在杭州给魏忠贤建生祠,还作诗歌颂他。
接着又有御史任赞化弹劾温体仁娶妓女为妻、收受贿赂、欺男霸女、夺人田产、干涉诉讼,又说周延儒跟阉党内阁成员冯铨来往紧密。
由此可见,东林党千方百计地将温、周二人往阉党阵营里划。
实际上此时温体仁、周延儒已经深得崇祯信任,如今毛九华、任赞化上疏弹劾温体仁、周延儒只能使崇祯对东林党的疑心更重,正所谓“攻者愈力、疑者愈坚”。
崇祯皇帝又令温体仁跟毛九华、任赞化对质。
温体仁说“我若给魏逆写诗,必有原稿,但现在原稿在何处,为何只见一个木刻本,陛下可让人找到刻字的木匠,问他原稿从何处而来”
听完温体仁的叙述,崇祯便让毛九华答话。毛九华说“这个木刻是八月份在路上买的。”
崇祯问“八月份买的,为何到了十月份才报告”
九华答“我九月份要考试。”
温体仁连忙说道“我参谦益是在十月份,既然九月份要考试,为何不在考完试立刻参臣,反而要等到臣十月份参完谦益再来参臣
臣入仕三十年来从未弹劾过别人,只因参了钱谦益,才导致攻者四起。
只要能杀臣逐臣者无所不用其极,毛九华系谦益一党无疑。”
“体仁辩的是。”崇祯说道。
接着,崇祯又召任赞化进宫奏对,崇祯对任赞化说道“九华参体仁写诗一事况且不实,汝为何又说那么些无根之事”
任赞化支支吾吾地对不上来,温体仁又赶紧说道“赞化疏全是诬捏,凡去过臣家乡者都知道,臣娶的是陈与郊的女儿,乃正经人家之女。
此一查可明,事事无影,虚捏如此。”
任赞化又连忙奏道“臣之所言乃采访公论,京城的人都是这么说。”
温体仁又连忙将任赞化与钱谦益结党的证据一一罗列出来。
就这样,这场东林党人事后发动的反扑运动就被温体仁轻松化解,皇帝将毛、任两人降级外放在。
事实上,温体仁和钱谦益都不是善类。
但在这场崇祯元年的这场政治互攻中,温体仁凭借着他那种雄辩的口才和抓住崇祯的心理,以及高超的政治攻击技巧,在东林党人正准备卷土重来之际,凭借一己之力就将这伙人打得集体噤声。
在魏忠贤刚刚自尽而去的时候,温体仁就接着向东林党人开炮,无疑显示出了一种超强的胆量。
也许东林党人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地跟他们这个团体作对。
他们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同样碰到了那些具备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崇祯元年的这场内阁会推事件,已经让崇祯皇帝对东林党产生了不信任感。
事实上,崇祯杀掉魏忠贤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就后悔了。
因为他大批起用东林党人,这些人被起用后很快就露出了真面目。
崇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看清了这群人是些什么货色。
除此之外,钱谦益事件的负面影响,使奸佞之辈周延儒、温体仁受到赏识,进而为崇祯帝所信任和倚重。
崇祯元年,十一月初一,卜失兔带着塞外右翼诸部的臣服文书抵京了。
“报,大捷,大捷!”
龙椅上的崇祯因为诸臣党争之事,给弄的头昏脑涨。
听到大捷顿时脑中一片清明,噌的一声,站了起来。
“什么大捷什么大捷慢慢说。”
“山西总兵王则之率三千精骑,于杀虎口重挫虎蹲兔三万大军,随后乘胜追击,再战虎蹲兔与单于城。
山西总兵王则之亲守单于城,以红衣大炮轰击虎蹲兔大军,吸引敌军主力来攻。
彼时骑兵埋伏单于城两翼,迂回至敌后,重创虎蹲兔后军大营,夺得虎蹲兔大纛。
虎蹲兔不敌,狼狈而逃。
山西总兵王则之势如破竹,连克关外数城,塞外诸部被大明军威所震,纷纷请降纳贡,奉上臣服文书。”
崇祯听完捷报难以置信的愣住了。
。
第一百六十章:上天眷顾
“皇上不世之功啊。”
“皇上,收复失地了啊。”
“皇上”
满朝大臣放下了党争之事,一个个跪地高呼起来。
崇祯被他们的喊声叫醒了。
回过神来。
“文书呢快,快给朕拿来。”
报捷的官员,展开捷报继续说道。
“卜失兔,为我大明朝册封第四代顺义王,虽不敌虎蹲兔战败于塞外,然,仍有功于我朝,末将山西总兵王则之,斗胆恳请皇上善待卜失兔,以展我大朝天恩。”
“准。”崇祯想都不想就同意了。
因为他现在只想看到纳降文书,其它事情都不重要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