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贪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千里风云
听完这些,弘治皇帝神色才鲜活起来,而非之前那些淡漠机械。想了想何瑾这种模式,瞬间就意识到这等模式的不凡。
毕竟改革兵制这议题,在朝堂上也是老生常谈了。
不过谈来谈去,也就何瑾一番折腾,打通了勋贵武官的关窍儿,弄出了军事化管理外加奖惩机制,终于开始行之有效。
可此时听了刘大夏,讲述何瑾的一番谋划,又给了弘治皇帝不一样的启发不错,只改革军营还是不够。
要将整个大明风气也改了,让士卒们后顾无忧,才会人人踊跃参军。大明才能自强恒强,兵威强盛且生生不息。
想到这里,他又看向似乎还欲言而止的刘大夏,道“刘公,可是还有话要讲”
“老臣”刘大夏想了想,忽然间似乎心一横,才开口道“老臣认为大明的确不该抑商,至少不能像现在一样,视商业为粗鄙狡诈之业。”
这话一出口,不止底下又是一阵哗然,就连何瑾都有些目瞪口呆了老刘,你这是经历了一番心灵洗礼,直接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真的是太好了!
“陛下,《孟子》当中有云,无恒产者无恒心。老臣之前一直认为,恒产便当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可西山一游后,老臣便想着西山的那些煤炭、水泥、玻璃、毛线、肉干,为何不能是恒产我大明幅员辽阔,万千百姓日常所需,又怎能离开那些只要我大明国势蒸蒸日上,那些商品就不乏销路”
听到这里,底下又是一阵接连不断的咳嗽声。毕竟刘大夏一番言论,可是在质疑‘士农工商’这四等公民的分化。
在明朝商品经济还未完全发展起来的时代,这些话显然是惊世骇俗的,也是会让既得利益者拼命反对驳斥。
只不过,何瑾依然不管这些,还是自顾自地露出了姨母笑老刘啊,看来你终究是悟了啊。
真没白带你逛一圈儿,没想到你的思想境界,已然这么高了。虽说比起我跨越五百年的境界,还是逊色了不少,但也足以领先时代了。
大明朝堂终于又多一个开窍儿的,自己的盟友方阵,也多上一位重量级的选手。
可这个时候的弘治皇帝,却不得不替开嗨了的刘大夏刹车,阻止群臣们急不可耐的辩驳“今日所议之事,乃是否出兵增援蒙郭勒津部落。刘公,话题可有些扯远了。”
刘大夏这才反应过来,当然又是力挺何瑾,道“陛下,老臣也认为大明当出兵增援。西山那里牛羊,还有羊毛、牛皮、马尾、药材这些,皆乃我大明子民之恒产。为我大明子民福祉,朝廷岂能袖手旁观!”
这话落下,何瑾又忍不住嘿嘿一笑老头儿还真倔啊,见缝插针也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明明那是草原上的特产,到你嘴里就成大明百姓的恒产了。
这等厚颜无耻的风范嗯,我喜欢!
随即,前任兵部尚书马文升,也咳嗽了一声,出班言道“陛下,老臣也赞同出兵增援。好不容易谋下的一笔财源,怎能放任那鞑靼小王子破坏”
紧接着,勋贵武官也开始发力了,张懋、朱晖、薛伦一众大佬儿也跳将出来,纷纷拍着胸脯摆事实“陛下,宁夏一线我等都能击败火筛。此番又是出长城同火筛一同抗战,焉能击不败鞑靼小王子”
路已铺好,内阁大学士们也不藏着掖着了,纷纷也上前表示陛下,虽然只过了一年,但咱大明就是跟去年不一样了,该反守为攻了!
这下彻底大势已成,奉天门那些官员就算再想跳出来,也得考虑下是否能得罪起这么一群大佬。
弘治皇帝也不必跟上次一样赤膊上阵,只需当场在何瑾的奏疏上画上一个圈儿,然后起身威严举起右臂,迎着初升的朝阳宣示道“大明,已非昨日之大明。既然鞑靼小王子猖獗欲战,朕就满足他这一心愿!”
。
第五二二章 我有想法儿!
清晨,柔音端着一盆热水,准备侍奉何瑾洗漱。可没想到何瑾今日已早早起了床,还洗漱完毕,站在了庭院当中。
不仅如此,他还轻轻弯下了柳树的一根纸条,凝视着上面嫩黄的芽叶,一脸黛玉葬花的哀伤。
柔音娥眉微微一蹙,不懂何瑾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可不待她开口,何瑾便回头风骚一笑,悠悠言道“柔音,你知道吗每年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季节,看着万物复苏的新绿,总感觉世界又推到重来了一番,给人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老爷”这番话嗓音低沉,还略有几许的哲意,柔音一时不知该如何接。
然后,就见何瑾放下了枝条,继续道“不过今年,我恐怕最讨厌这个时节了。因为万物复苏,鞑靼小王子的疯狂报复也要来临了。”
说着他便走向柔音,又一挑人家圆润的下颌,面露不舍地道“同时这也说明,我要离开这繁华如云、灿烂如锦的京城了”
“老爷”被这位始终让自己看不透的少年靠近,柔音呼吸不由急促,俏颜也羞红了起来。
她并不怎么厌恶何瑾,更多的,反而是探究不得的好奇。
假如,何瑾有进一步举动的话。柔音想着自己恐怕,也不会那么抗拒毕竟,朝廷给予的任务就是寸步不离的监视。
而为了能够脱离贱籍,她也早已将贞洁名声,扔在了一旁。
可没想到,随后就听何瑾又悠悠说道“毕竟再不走的话,明日以及以后,我就要天天上早朝了我还是个孩子,保证充分睡眠才能继续长高。”
‘哐当’一声,柔音手中的铜盆就掉在了地上。甚至,她还想起了藏在腰间的利刃真想,一刀捅了这渣男啊!
可就在少女满心怒火的时候,赖三儿出现了,道“老大,马匹已准备好了,我们该启程了。”
何瑾就点了点头,转身毫无留恋地走向了大门。
只是在即将出去的时候,他又来了一句“另外,我觉得你可以考虑下当个双面间谍。毕竟,锦衣卫那里开出的条件,实在太不吸引人了。”
“你是个聪明的姑娘,这些时日应该已看到,跟了我的人混得如何风生水起。”
说着,大门处已不见何瑾的人影,只留下他最后一句话“这次趁我征讨鞑靼小王子,你有充足的时间考虑”
“双面间谍吗”
柔音愣愣环顾这个没了何瑾的府宅,一下觉得空落落的。仿佛在无声告诉她,有时有选择总比无选择要好得多。
快马奔行十六天,风尘仆仆的何瑾一众人,又赶回了延绥。军情紧急,他这次又路家门而不入,直接奔向了军营找徐光祚。
没想到,大侄子王守仁竟然也在军营当中,而且两人看起来,似乎正在商议着什么。然后何瑾眼珠子一转,忽然就高兴了起来。
大明这时代可没啥名将,而自己这位大侄子,却是一等一的统帅之才啊!
年少的时候,王守仁就不安心在私塾里坐着。喜欢舞枪弄棍,读兵书,还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写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老爹思索良久,便叫来了王守仁,问了他一个问题“书房很闷吗”
王守仁点了点头。
“那跟我去关外转转吧。”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王守仁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圣人,老爹的教育肯定是功不可没的。
换成别的家长,比如刘大夏的那种,肯定会呵斥刘祖修说“好好读四书五经,整天胡思乱想些什么!”
王华虽然实务能力还不清楚,却是真正读懂了书本的人。
他当然知道在蒙古骑兵经常出没的关外,带着十几岁儿子旅游散心,无疑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但经过慎重考虑,王华最终兑现了承诺。
可神转折也就来了。
不久之后,王华为自己的这个决定追悔莫及。
在关外,年少的王守仁第一次看到了辽阔的草原和大漠,领略了纵马奔腾的豪情快意,洪武年间的伟绩,永乐大帝的神武,那些曾经的风云岁月,深深地映入了他的心中。
一颗种子开始在他的心中萌芽。
王华原本只是想带着儿子出来转转、散散心,让他开阔眼界后继续用心读书。可王守仁接下来的举动,却让王华大吃一惊。
回到京城的王守仁,有一天便一反常态,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据查,发言者王守仁,那时十五岁。
王华沉默了,过了很久,才如梦初醒,终于做出了反应。
他十分激动地顺手拿起手边的书(一时找不到称手的家伙),劈头盖脸地向王守仁打去,一边打还一边说“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王守仁第一次为国效力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
当然,王守仁也没让王华如愿,随后他就立下了要当圣贤的宏愿。或许,是觉得当一介名将只能解决边患,解决不了时代的思想禁锢吧。
反正,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通过这点事儿,和之前同王守仁一块儿剿灭白莲教巢穴的经历来看。此时的王守仁虽说没龙场悟道后那么牛逼,但军事和战略素养还是妥妥在线的。
当下,何瑾就将手中的一张朝廷诏令,扔给了徐光祚。
然后在徐光祚激动开口前,他抢先向王守仁问道“大侄子,此番同火筛一起抗击鞑靼小王子,你可有什么想法儿”
说着,他似乎还嫌自己不够真诚,还补充道“乖,叔父不会像你爹那样,抄起家伙就打你的”
正准备开口的王守仁,激动的脸色一下就黑了“叔父,十六年前的那等小事儿,估计你刚出生,怎么会如此清楚”
“我我们还是谈谈鞑靼小王子吧。”
何瑾当下就决定,不再多说废话。毕竟跟聪明人聊天,一不小心他就能抓住,你话语中的漏洞和疑点。
可一提到这个话题,徐光祚看样子又想要抢答。
何瑾就一摆手,又阻止了徐光祚的发言,静等着王守仁的回复“叔父,达延汗非一般的草原枭雄”
“十四岁开始亲政,经过与卫拉特部的数度征战,将其击溃。随后又征服亦思马因、亦卜剌,包括火筛,统一了漠南蒙古,终结草原上的风雨飘摇。”
“虽说如今他的统治非常有限,比不得成吉思汗时的辉煌,各部落也时有反叛。可毕竟他如今控有着鄂尔多斯、土默特等直系部落,还有永谢布部、喀尔喀部、兀良哈部、科尔沁部”
“单论麾下的控弦之士,便有左翼三万户和右翼三万户。而此番集结各部落气势汹汹杀来,兵马竟多达三十万”
“另外”说到这里王守仁不由苦笑起来,拿出一些丁逸柳传回的情报,道“此番他之所以能这般一呼百应,还是叔父助了他一臂之力。”
“嗯”一听这个,何瑾登时就有些傻眼“怎么可能我一直在用大明的物资瓦解分化蒙古各部,怎么反而成了他的神助攻”
“正因为叔父这段时日,在用大明物资开路。身为黄金家族嫡系子孙的达延汗,才能借用旧元的旗号,强硬勒令各部祭天会盟,讨伐背叛蒙古的蒙郭勒津部。”
“唔”何瑾用手托着下巴,这下有些明白了“就是说人家达延汗,也看出我的计划了。于是赶在我们鲸吞蚕食之前,先重拳将蒙郭勒津部打趴下,重新确立蒙古对大明的敌对形势。”
“人家战略很是清晰嘛如此看来,这场大仗很是难打啊。”何瑾重重点头,然后又将问题转回了原点,问道“那么,贤侄对此可有什么想法”
“军师,我有想法儿!”徐光祚憋急了,忍不住抢答道。
“不,我就想听大侄子的”
然后,徐光祚就想随手抄起家伙,劈头盖脸地揍何瑾我才是延绥的宣抚,节制这里兵权的武官啊!
。
第五二三章 放异族入关
无论徐光祚怎么腹诽,哪怕他的官职也比何瑾大,身份更是比何瑾贵重。可在何瑾面前,他始终一副小受的样儿,只有满脸的幽怨。
这并非何瑾多么无耻狠辣,使得徐光祚畏惧。
而是人家继承了老祖宗的忠义礼信的高尚品格,对于培养提拔自己的军师,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于是,忍一忍胸中的怒火后,也只能跟何瑾一样,等着王守仁的回答。
“叔父,侄儿思来想去,也同徐宣抚商议多日,才有了一些模糊的战略。”王守仁还是很实诚的,并未将商议的军略据为己有,而是如实言道“此番小王子气势汹汹而来,无疑有泰山压顶之势,我等切不可直撄锋芒。”
“更何况草原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冲锋突进。倘若出城浪战,则乃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几乎毫无胜算。”
“为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借城墙之固,稳守长城一线。小王子大军虽人数众多,可部落不一,人心不属。待时日迁延愈久,困顿城下的他们人心涣散,我等便可一鼓作气,反守为攻!”
“唔”何瑾就点点头,表示很是认可这等战略。
别看他之前勾结了朝中勋贵武官,还有内阁大学士,然后这些主战派们,一个个在朝堂上喊得热血激昂,仿佛大明真过了一年,就脱胎换骨不一样了,可以反守为攻跟鞑靼小王子死磕了
但实际上,口号什么的,喊喊也就算了。
他脑子一直是很清醒的大明的兵制改革,推行才不过数月。最大的成果,无非铲除了军营里一些蠹虫,净化了一番军营的风气而已。
真说到战斗力方面,还是跟前几年没啥两样儿。若脑子发热,就在草原上跟人家蒙古骑兵对磕呵呵,无论来多少援军,都只是送菜。
此时他心中不得不暗赞大侄子的军事素养,果然是杠杠的。虽说还没带过兵,但跟京城那几个喊打喊杀的老杀才比起来,简直能甩他们两条御道。
不过赞完之后,还是没等到王守仁后面的话,何瑾的眉头就不由蹙了起来,问道“大侄子,我朝的将士百姓可躲入延绥城中。可长城之外的蒙郭勒津部,你们想好如何安置,如何配合御敌了吗”
没错,王守仁和徐光祚提出的总体战略,虽然方向很对。可半天都没说出个具体操作细节,而且最关键的,就是他们似乎根本没考虑火筛那边儿的情况。
这下,徐光祚再也忍不住了,抢答道“军师,这也正是我们头疼的地方。按照王主事的说法,蒙郭勒津部是沟通大明同塞外贸易的桥梁,是大明稳定的货源和倾销市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