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贪官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千里风云

    这时候,何瑾就叹了一声,道“刘尚书有所不知,这里的妇孺老人,大多是新兵营将士的家眷。是我依据兵册,陆陆续续将他们迁来这里的”

    这话一入耳,刘大夏脸色就渐渐凝重起来,问道“是在固原那里,为国战死的新军将士家眷?”

    “不光是那一批,还有太子殿下如今新招收的新军。”

    新军营大获成功后,弘治皇帝为了向外表示坚定兵制改革的决心,依据祖制就给了朱厚照一万一的团营编制。

    同时,还将内帑的一部分利润,也划给了新军营分配。就是要竭尽全力,将新兵营打造成大明军士的标杆儿。

    听了这话的刘大夏,当然也猜出何瑾此举与兵制改革有关,忍不住又开口问道“你到底想要跟老夫说什么?”

    何瑾含笑看了他一眼,如哲人般高深莫测,悠悠道“说出来的话,总是轻飘飘的,没多少份量。不如大人先随下官,在这里四处走走?”

    刘大夏很讨厌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

    多年宦海生涯,让他看出何瑾这种人,就是一眼没看住,他就能钻进你脑子里,改变你想法的那种人。

    哪怕,你意志坚定,圣心不可摧。

    然而,何瑾现在就是死活都不说,他也被吊起了好奇心,不可能真的转身离去。气怒了一会儿后,道“老夫最多陪你两炷香的时间。”

    “用不着两炷香时间,只需一炷香的时间,保证让您老舒舒服服、身心爽快!客官,来,您里边儿请”何瑾立马就乐了。

    可嘴一秃噜完后,他又懊恼起来,给了自己一巴掌“什么跟什么啊,弄得自己跟青楼的老鸨一样。”

    刚走了一步的刘大夏,脸色一下也黑了。捏了捏袖子里的药丸,感觉捡的少了些,恐怕还不够用

    毕竟跟这小子在一块儿,药就不能停啊!

    。






第五一八章 时间不多了......
    


    信步随着何瑾走上一处小山坡,刘大夏对于眼前的一幕幕也很是好奇。

    同时,心底深处不由自主冒出一些疑问。这些疑问正在叩击着心中看似坚硬的外壳,心中长久形成的壁垒,似乎慢慢裂开了缝隙。

    “刘大人你看,咱们在的这里,就是住宅区了。那里冒着烟的地方,就是最先开发好的矿区。山脚那里平坦的草场,是新开辟出来的牧场,周围的作坊和厂房,是制造牛肉干和毛纺织的”

    站在山坡上俯瞰,何瑾仿佛导游一样,一一给刘大夏介绍着。

    包括哪哪儿是道路,各区域圈定了多少范围,如何依据山势合理建设,未来还可能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扩展,都说的详实无比。

    对于他这等统筹调衡的能力,刘大夏倒是一点都不惊讶。毕竟能将百年仇敌都化敌为友,这样的本事儿,反而显得有些小儿科了。

    但老头儿仍旧留心观察着西山的一切,随后漫无目的闲逛,也越看越心惊。

    “繁华”二字似乎不能准确形容西山的景象,比起京城的熙熙攘攘,这里还是显得没那么热闹。

    但这里人来人往,人人又都有事做。且在他们身上也看不到,在京城用尽全力生存的压力和痛苦。

    说富足吗,当然也谈不上,百姓们都忙忙碌碌的,穿着也很是俭朴。但安康和一种他形容不出来的精气神儿,却让刘大夏十分关注。

    带着这样的疑问,他特意停下了脚步,问了一个正在推着小车的力巴,道“小哥,你幸福吗?”

    小哥乐呵呵地擦了一把汗,实诚回道“俺不姓福,俺姓张”

    “呃”刘大夏没想到西山的居民也如此有特色,就换了一种问法儿,道“你在这里住着觉得可还好?”

    “挺好的。大哥进了新军营,每月都往家里寄钱。按照何大人的说法,我们这就是军属家庭,特意给安排到了这里,又给俺找了活计,每月也能挣半两银子。”

    “虽说挣得不算多,但矿上的福利挺好。而且等俺在矿上干满了三年,住的那套宽敞明亮的房子,就是俺们的了。”

    “如今爹娘还在房子外面摆了个早点铺,也能挣些银子。等个四五年后,俺们弟兄俩从别的村户,娶个漂亮婆娘不成问题。”

    “还有小妹平时也能帮衬着爹娘,闲时还能去学堂旁听。等再长个四五岁,就能去京城的大户人家里当丫鬟,学学体面和规矩。十六七岁的时候正好嫁人,肯定不愁好人家”

    小哥一开口就说个不停,感恩之情不言而喻。尤其再痛诉对比以前的生活,更是将这里的日子形容到了天上。

    “哦”刘大夏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路过那所学堂的时候,老头儿还忍不住偷听了一会儿。临到下课的时候,他又拉住了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儿,问道“今日都学了什么?”

    “学了《三字经》,还学了写字。再过几天,我就能写出自己的名字了!”小男孩儿也不怕生,尤其说到自己快能写出名字时,还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那你父母肯定很高兴吧?”

    “娘肯定会高兴的,爹已打仗死了。不过我估计,爹在地下肯定也会高兴的。”小男孩儿沉默了一会儿,但很快又露出了笑意,又主动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跟爹一样当一位为国效力的英雄!”

    这样的回答,实在出乎刘大夏的意料。

    掌管兵部的他可知,世人对军卒有着怎样的误解,不由追问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寒窗苦读搏个金榜题名,匡扶社稷难道不是更好?”

    小男孩儿这就眉头一皱,回道“老爷子,你说的话俺听不懂。”

    “俺就知道何大人说过,爹是为国捐躯的英雄,为了能让大明百姓过得安稳,就需要有热血男儿站出来守护!俺现在还不是男儿,可等俺长大了,就能去参军报名了”

    这一下,刘大夏的脸色忽然变得很是有些难看。可随后复杂地望向何瑾,又久久无话可说。

    最终,他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小子,老夫明白你的用意了。西山这里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是切切实实将圣学的教化,播撒在了这西山。”

    何瑾便微微皱了皱眉,道“这样说其实也行,毕竟儒家的愿景是好的。但提出的解决方案,非但没解决当时的问题,更没有与时俱进。”

    “此话怎讲?”

    “因为儒家治世的前提,就是人人都乃士大夫圣贤。可现实却是,不可能人人都是孔孟一样的圣人。”

    “忠义礼信要求士大夫的这些,百姓或许有一点点。但他们更在乎的,是活下去,以及如何让自己和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

    “这些战死的或活着的人,他们大多没读过书,并不懂得圣贤说的那些大义气节。在以前的村落中,那些男人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想着去军营碰一碰运气。”

    说着,何瑾的笑容就苦了一些,道“也是他们这批运气好,投到了新军营,才渐渐有了生活的奔头儿。”

    “也只有衣食无忧了,才谈得上报效家国的志向。倘若这些都没解决,尚书大人却要求他们忧国忧民,要懂得军令如山,抛下妻儿老小跟从未见过的异族拼命,他们凭什么要做到?”

    听着这些质问,刘大夏也满脸愁苦,道“老夫也知兵制改革,并非只是军营的问题。可你为了这些,便要与虎谋皮,如此所为岂非舍本逐末?”

    听到这里,何瑾也算明白了刘大夏这类人的问题根源。

    反正就是不管怎么说,发展商业和与异族沟通,就是有违孔孟经典,就是洪水猛兽。自己沾染一项也就算了,竟然还两项俱全——这在儒家的典籍当中,简直就是国之将亡的征兆。

    一趟闲逛,他都感觉白费了。

    “刘大人,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儒家学说在春秋时代就没解决社会问题,你们还奉为圭臬,拿着毫无证实的学论,来否认我活生生打造出来的现实,不觉得很荒谬讽刺吗?”

    被挑起了怒气,何瑾忍不住道出了心里话“通商互市给大明带来了财富,为军人家属提供了就业和后顾无忧的保障,使得大明可以打造一支精锐专业的军队。”

    “这样自强御辱的道路摆在眼前,你们都执迷不悟。那请刘大人跟我说说,还要如何才能使大明不受塞外异族欺辱?”

    说完这句,他拂袖转身,就此准备离去。

    不过半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回头,道“另外,你说的什么与虎谋皮,资敌助长,劳烦仔细看看大明跟异族贸易的清单。看看我是否给塞外异族,提供了让他们军事强盛的物资!”

    “身怀优势不加以利用,反而还要抱残守缺,一头埋在自己的世界里,期待着敌人先饿死。这不是什么儒家圣学,而是蠢笨懦夫才会做的事!”

    接着,何瑾就登上了马车,真将堂堂二品大员扔在了这里。

    刘祖修愣愣看着这一幕,然后捏出了一丸药,嗫嚅地问向刘大夏“父亲,需要吃上一丸吗?”

    刘大夏脸色苍白,却深深垂下头,不发一语。

    良久,他仿佛虚脱般长叹,神情带着几分苦涩和释然“药只能医身,却不能医心,更不能医世。为父一生笃信圣学典籍,奉为教条行事,难道真的错了吗?”

    此时微风袭来,风中已有丝丝的暖意——这表示着小王子报复蒙郭勒津部的日子,也越来越近。

    而时间,留给何瑾的已不多了。

    。





第五一九章 来了个对手?
    一场安排好的踏青谈心,都未让老顽固改变心思,一众手下士气不免有些低糜。然而何瑾还跟没事人儿一样,该吃吃、该喝喝,一点烦心事儿都不往心里搁。

    又过了几天的一个晚上,他甚至还跟柔音妹子吩咐了一句“明天卯时之前,记得喊我起床哈,我要去上朝。”

    这话一出口,柔音妹子当时就震惊了“老爷,回来都一个月了,你哪天上过朝”

    “呃该上的时候,也是要上一上的。”何瑾也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毕竟这两天,陛下都派李言闻过来了。”

    “李太医来府里,跟老爷上朝又有什么关系”柔音就更不懂了,思维逻辑也有些错乱。

    何瑾就红着脸,用如蚊鸣一般的声音,回道“因为回京城后,我一直请的是病假。陛下派太医过来,意思是问我到底还要病几天”

    说完,他忽然又很气愤幽怨,白了柔音一眼道“再说,这情况还不是你弄的要不是你将我在府里晒太阳、养膘儿的生活细节,都事无巨细地汇报上去,陛下能这么心急火燎地催吗”

    “奴,奴婢”柔音瞪着那卡姿兰水盈盈的大眼睛,最后也无话可说身为朝廷命官,整日这般奢靡堕落、无所事事,你还有理了不成

    好在,总算还有人关心何瑾。

    端木若愚就忍不住开口道“老爷,明日可不是朔望朝参的日子,就是要议事的。万一朝臣们弹劾参奏,你当如何是好”

    “没事儿,我想过了。”何瑾就点点头,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先把请求朝廷发兵,援助蒙郭勒津部落的事儿提出来。到那个时候,满朝大臣就只会阻止出兵了,哪里还会顾得上弹劾我”

    “可提议发兵的事儿,不是还没有搞定吗”

    “嗯先瞎弄一下吧,至少能把弹劾我那事儿对付过去。”何瑾很不负责的说道。随后,又泛起一阵蜜汁自信“更何况,这事儿我觉得也能一并搞定。”

    “老,老大”端木若愚这下也努力瞪起了眼珠子,搞不懂何瑾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万一搞不定呢”

    “放心吧,我的第六感告诉我,一定能搞定的。”说完,他就打了个哈欠,一副困顿不已的模样走向了卧房“记得明天喊我起床哈。”

    留下端木若愚和柔音对视一眼,正值芳华的少男美女,目光中没有半分爱意的冲动,只有无尽的疑惑神尼玛的第六感啊!

    这是脑子又烧坏了吧

    到了第二日,何瑾就迷迷糊糊地起了床,又迷迷糊糊地用了早饭,然后裹紧了朝服打着灯笼往皇宫里赶去。

    随即,还是午门那里等着。这次他连闲聊的心情都没了,只闭着眼睛神游太虚。

    然后一阵鸣鞭又将他惊醒,迷迷糊糊地过了金水桥,傻乎乎地站在队伍当中,感觉自己就跟个提线木偶一样。

    接着就是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和内使撑着伞盖、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值得庆幸的是,常朝不用跟朔望朝参一样繁琐隆重。

    等再次鸣鞭,鸿胪寺官员唱班后,何瑾只需行了一拜三叩礼,然后就正式进入奏事环节了。

    此时头戴通天冠,一身冕服的弘治皇帝逡巡了众臣一眼,却没有做声。待鸿胪寺官员汇报今日上朝人数一个不差时,他才微微露出了一丝笑意。

    然后,萧敬就扯了扯嗓子,道“大者宣露布,小者具奏本。诸位,不知有何事要奏”

    “陛下!”话音刚落下,谁料到,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何瑾。

    只见这小子这会儿已精神焕发,预先咳嗽了一声,就有些急不可耐地出了班。朝会霎时哗然了,不免滋生出了许多的窃窃私语。

    大臣们都该是老成持重的,何况是在朝会如此庄肃的场合。一般情况,需萧敬询问三声,才会有人慢吞吞奏事。

    更何况,很多官员们看到他今日终于来上朝了,摩拳擦掌在午门时就搞起了串联。都认为今日正是齐心合力,拿下这祸国佞臣的大好时机。

    可惜,被这小子厚颜无耻一截胡,就此丧失了先发制人的优势。

    而且那什么询问三声,才有大臣奏事的规矩,也不在礼制当中。只是这些朝臣都早已习惯了,才一时没反应过来

    这狗贼,果然一如既往地奸诈无耻啊!

    可对于何瑾的急切,弘治皇帝似乎却没多少意外。待鸿胪寺的官员引了他上前,便一本正经问道“何卿有要事需奏请”

    “陛下”何瑾就又行了礼,凛然道“塞外传来消息,鞑靼小王子已集结联合各部落,意图剿扰我大明藩属蒙郭勒津部落。此乃火筛派人送来的求救书信,恳请大明能够发兵援助!”
1...248249250251252...29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