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周虎犹豫道:“要钱吗”
“要吧,”满宝不确定的道:“刘奶奶说,一头牛得三千二百钱以上,不过,哎呀,杨先生,你是赊给我银子,还是铜钱”
“我赊给你牛。”
“牛也是用钱买的,”满宝坚持道:“假如一头牛要三两二百文,那二百文我出得起,只要跟你赊三两就行,这样算利息也好算,所以你要赊给我们银子,还是铜钱”
“既然是要三两,那自然是赊银子了。”
“你能先把银子给我吗然后我再拿着钱去跟县衙买牛,和你们县衙签的是借银的单据
382.第380章 真的穷
第380章 真的穷
周虎和杨和书说话,说着说着就忘了时间,等老周家的人来了他才想起来自己忘了正事,还没来得及去看一眼他家地里的情况呢。
杨和书也看到了领着一串人过来的老周头,满宝老远着就挥手叫爹娘了,所以他想不知道他们是谁都不行。
杨和书看过去,发现满宝家的人是真多呀。
然而满宝还开口问,“爹,二哥三哥和四哥呢”
“他们去另一块地上犁地了,这样速度快点儿,你们怎么过来了,吃了午食没有你大嫂也不知道有没有给你留吃的。”
满宝刚和白善宝白二郎吃了不少的点心,并不觉得饿,因此道:“我不饿。”
老周头好奇的看向杨和书,和他说话。
周大郎等人已经鱼贯着进地里开始劳作了,他和周虎拉犁,周五郎则扶犁,他现在已经学会了扶犁,老周头不想扶犁的时候基本上就交给他。
当然,他现在也要跟着周大郎和周虎轮着拉犁。
杨和书就问道:“两个人拉犁比较省力吧”
“可不是,一个人拉,一天下来,那肩膀就没几块好肉了,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可不敢太拼命。先生也是教书的”
杨和书笑眯眯的道:“也教书。”
老周头对教书先生天生有好感,笑眯眯的道:“教书好呀,能教书的都是有大本事的人。”
杨和书就笑问,“老丈家里读书的人多吗”
“多,”老周头特别骄傲的指着地里的大小孙子及孙女道:“喏,连最小的孙子都读书了。”
杨和书张大了嘴巴,诧异的去看满宝,这样的家境还穷
当他没见过穷人吗
满宝张嘴就要说话,杨和书就笑眯眯的抢先在她之前问,“先生是谁,不知道学堂离得远不远,一年的束脩是多少”
“啊”老周头反应过来,一张老脸都笑得跟菊花一样,乐呵呵的道:“不要钱,不要钱,是我闺女教的。”
被老周头指着的满宝挺了挺胸膛,骄傲的看着杨和书。
老周头有些惋惜的道:“我们家就我这闺女聪明一点儿,她学东西可快了,她几个哥哥和底下的侄子侄女都比不上她,要很久才能学会两个字,好在他们读书不要钱,就占一些时间。”
杨和书显然没想到,诧异的问,“那书籍和笔墨纸砚总要钱的,老丈肯在这上面花销也很不错了。”
他一路走来,别说家境一般和贫穷的,就是富裕一些的农户也是不敢轻易送孩子去上学的。
他问过他们的想法,都说读书难,认字难,家里有点钱就送孩子去念书,万一念个一两年家里支撑不住了又接回来,字没学几个,一转头又可能忘了,这不是浪费钱吗
要知道,对普通百姓来说,书籍和笔墨纸砚的花销也是很大的,两年的时间已经能认不少字了,基本上一些最简单的书籍也能断断续续的读下来,可如果不能持续买书和继续练字,过一段时间也就忘得差不多了。
要知道少年人学东西比较快,但忘东西也比较快。
杨和书数了一下老周家那群孩子的人头,暗暗点头,要买这么多书和笔墨纸砚,看来老周家的花销也大呀。
但同理,他们家肯定不是很穷。
谁知道念头才闪过,老周头就哈哈大笑起来,乐道:“先生一看就是没吃过苦的,
383.第381章 潜移默化
第381章 潜移默化
“是天尊老爷说的,”一直留意着这边,就在附近撒肥的钱氏放下了簸箕肯定道:“满宝刚周岁时,我就做了个梦,天尊老爷说我们家满宝是方圆百里内最聪明的人,不过这话我们只在自个家里说,可不敢往外说。”
隔壁一块地还坐着休息的村民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乐道:“钱婶儿,满宝可没听你的,我记得早几年我就听她说起过了,哈哈哈哈,她还说是她朋友说的呢,原来是婶儿说的!”
钱氏不动声色的道:“她也没说错,她说她要跟所有人都做朋友,不过这孩子一定是怕传到我耳朵里被我揍才这么说的。”
“那婶儿要不要现在揍满宝一顿”
“滚你的,”村民的婆娘忍不住推了他一把,道:“满宝可是仙子转世,你敢鼓动婶子打满宝,看晚上天尊老爷找不找你算账。”
杨和书:……
满宝:……
白善宝和白二郎:……
他们至今,包括满宝在内,都还不够相信这一点儿。
杨和书没啥问的了,他觉得他不能和老周家的人待太久,不然他也会忍不住受影响的。
子不语怪力乱神,他可不觉得老子真成仙在天上看着他们,还收了一个座下仙子。
嗯,倒是听说佛家的菩萨有座下仙子,太上老君也有吗
杨和书甩了甩脑袋,将脑海中奇怪的想法剔除,这才笑着和满宝道:“不知可否带我进村子里走一走”
“好啊。”
满宝看了一下时辰,觉得肚子也有些饿了,于是大方的邀请他,“你要不要去我家吃午食”
她冲着地里喊了一声,“大嫂,你有没有给我留饭”
“没有,”小钱氏道:“不过你三嫂和四嫂都在家,你肚子饿了回去让她们给你做些。”
钱氏也挥手道:“回去吧。”
满宝不想吃三嫂和四嫂做的东西,于是看向白善宝。
白善宝更不想了,他觉得她们的手艺还没家里厨娘的好,于是道:“那回我家吃好啦。”
杨和书也忍不住连连点头,就是啊,就是啊,你家里都穷,还请什么客呀,这不是有大户吗
大家看见他不断的点头,纷纷看向他。
杨和书就轻咳一声道:“早听闻白老爷在乡里素有善名,正好顺道拜访一番。”
白二郎道:“那是我爹,不是他爹。”
杨和书:“……去你家也行。”
一行人走回白家。
走大村口那条河时,杨和书忍不住停了一下脚步,感叹道:“你们这条河好啊,有了河,灌溉就要方便许多。”
“是呀,里正说过,虽然我们村穷,但我们村有河,有河就饿不死,饿死也会比别人晚几天。”
杨和书:“……你们这儿的人说话都这么犀利吗”
他左右看了看,问道:“没有修水渠通到那边去吗”
指的是最大的一片田地,望眼望去,除了零星的几座山外,那一片都是望不尽的田地。
“有呀,有两条。”
“才两条”
满宝道:“两条不错啦,去年大家要省粮食,所以不服劳役,也不修村里的水利,往年县衙都是要征役,没时间修村里的水利。”
“你们村的水利不在县衙的劳役范围内吗”
满宝道:“我爹说我们这里偏僻,大人们想不起来。”
“才不是呢,”白二郎反驳道:“我爹说,是因为我们家住在这儿,县里的大人们想让我爹出钱出人免费修,这样县衙就不用花钱了。”
白善宝显然也听白老爷这么说过,声援白二郎,“堂伯说,村里好几条大水渠都是他出钱修的,有时候村里的人不凑手,或是不想出力,他还得拿出钱来给大家
384.第382章 呛住(给书友“萍水相逢”的打赏加更)
第382章 呛住(给书友“萍水相逢”的打赏加更)
满宝卷着面吃,又夹了一些菜,偶尔才抬头看向白老爷他们的方向。
白老爷他们没让三个孩子在跟前吃饭,而是把人打发回屋里,他们则在院子的桃树下喝酒吃饭,顺便聊天。
杨和书只知道七里村有一个白家,却不知道何时又多了一个白家,所以很好奇的问了一声。
白老爷便笑道:“我堂弟白启曾在益州辖下任县令,只是英年早逝,留下我婶娘和一对孤儿寡母,因我与堂弟感情深笃,故婶娘带着一家人来此居住,户籍却还在陇州,这权当是他们家的别院而已。”
杨和书一听就明白,这肯定是在宗族里被排斥,说不定还涉及到财产之争,所以才躲到这里来的。
因此他笑道:“两家住得近些也好互相照顾,倒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杨和书与白老爷庄先生算得上相谈甚欢,来了罗江县这么多天,能和他说得上话的人可不多,更别说这两天下乡见的人了。
便是当地的里正,除了问些农事外,其余的话题他们都不太接得上。
等杨和书酒足饭饱从白家出来时,三人已经言笑晏晏,俨然一副知己的模样了。
他的随从先一步出了白宅,一招手,一辆马车便从旁边拐了出来,白老爷惊诧的道:“不知道杨县令还带了车,我还叫家下人给杨县令准备了马车呢,看来是用不上了。”
杨和书自得的笑道:“这车走在后面,既然是考察乡里,总不好太过张扬。“
站在后面的满宝忍不住想,既然不好张扬,不应该是骑驴,或是直接坐着牛车出行吗
一匹马谁养得起呀
满宝看着杨和书的马羡慕不已,她什么时候才能给科科收录一匹马呢
白老爷也这么想,不过一看杨县令的脸他便释怀了,一看就是初出茅庐的小子,考虑肯定没这么周到的。
杨和书也没忘了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满宝和白善宝,他还是很喜欢且欣赏这两个孩子的,因此邀请他们道:“三位小友要是去县城,我请你们来我府邸做客,以酬谢你们今日的招待。”
满宝表示没问题,还悄悄的和白善宝说,“虽然我经常去县衙的后院,但从没进过侧门百步的地方。”
白善宝道:“我更没有。”
“下次我们去看看,傅二姐姐说里面的花园很好看。”
白善宝表示怀疑,“比我家的还好看”
满宝迟疑的道:“应该吧,毕竟你家才建了两年多,但人家县衙建了好久好久了。”
杨和书见两个孩子在搭理了他一下后就自顾自的说起悄悄话来,忍不住僵了笑脸,算了,还是孩子呢,顾得了一,总顾不了二。
一直到杨和书上了马车,两个孩子才反应过来,咦,贵客要走啦。
于是俩人和白二郎一起冲他挥手告别,满宝还叮嘱道:“杨县令,你可一定要记得赊牛的事,要是定下了章程,就叫人通知我一声,我一定第一个进城去支持你。”
杨和书僵笑着道:“行,我会通知你的。”
满宝就特别殷勤的挥手,直到马车过了河才放下手。
白先生好奇的去看满宝,庄先生则是直接问道:“我也听杨县令说了,你想和县衙赊一头牛,只是为何不直接赊牛,而是先赊银,再赊牛呢”
满宝张嘴就要说,科科在她的脑海中轻咳了一声,满宝就捂住嘴巴道:“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们,知道的人太多会泄密的。”
庄先生便笑道:“行吧,不说就不说,等你把牛牵回来,我们自然就知道了。”
满宝觉得这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毕竟调牛也得需要时间不是
结果他们这里的麦子刚种完,才把工钱都结算给短工们,一夜寒风过后,
385.第383章 帮忙
第383章 帮忙
一旁竖着耳朵听的村民也吓住了,半响后有个人叫道:“我滴个乖乖呀,那这要是赊两头牛,三年后的利息就够娶一个媳妇了。”
满宝道:“娶媳妇不是得五两银子吗这才三千四百多文呢。”
“哎呦,你当谁家姑娘都能花五两银子啊,家境差一些的,给个一吊钱的彩礼,剩下的再拿来办酒席,三千四百多文还能省下来许多呢,哎呦,我的乖乖,赊两头牛的利息要三千四百多文呀,县衙这是要抢钱吗”
满宝:“……三年后是这个数,不过你干嘛要三年后才还,半年后还不就好了”
“今年老天爷赏不赏饭吃还不一定呢,你就敢平白花出去四两银子”老周头慢悠悠的道:“老天爷要是不赏脸,咱种再多的地也没有,到时候人吃不上饭也就算了,外头还欠着这么一大笔钱,那不得要命啊。“
“是啊,是啊,”村民们应和老周头的话,“可不能这么冒险。”
于是本来还有些心动的人立时偃旗息鼓了,里正就知道会是这种情况,昨天他收到消息的时候就先在大梨村那边说过了,结果没有一家愿意去赊的。
周虎也有些犹豫起来,挤出去找满宝,见满宝已经听完了宣告,正背着小手走在她爹的身后往回走。
一老一小,一个抄着烟枪背着手,一个则仰着脖子背着手。
周虎连忙赶上去,一把拉住她低声问,“满宝,你还赊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