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满宝略一思索就答应了,然后把木盆交给他。

    当然,木盆是大吉端着的。

    郑氏看到儿子一身泥的回来,忍不住张大了嘴巴,再一看到木盆里的泥鳅,吓得连退两步,把眼睛撇到一边去,“善宝,




第173章 豆腐(云起推荐票14.5万加更)
    一旁的白善宝就插嘴道:“她家的炖山药好吃,鸡肉也好吃。”

    显然,这个也是在人家家里吃过饭的。

    满宝在白家吃了饭,还带了一盘的水豆腐回去。

    小钱氏等人是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东西,都好奇的围上来看,“这是什么”

    倒是老周头知道得多一些,笑道:“是豆腐吧,听说是豆子做的。”

    “是啊,是啊,就是豆腐,煮着吃可好吃啦。”满宝将刘氏说的煮法背出来,自有大嫂去琢磨了。

    满宝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道:“我今天晚食吃了好多豆腐,就不吃了,大嫂,等你学会了做豆腐,我们家就可以天天吃豆腐了。”

    这东西是豆子做的,而在乡下人家,豆子比麦子还不值钱,至少大家一致觉得麦饭比豆饭好吃,更别说麦子研出来的面粉了。

    所以小钱氏略一思索就应下了,不过问,“豆子家里倒有,但这卤是什么”

    满宝吃饱了就犯困,她打了一个哈欠道:“回头我问容姨要一些就是了,大嫂,晚食你们也做豆腐炖泥鳅吧。”

    今天白家为了照顾满宝,特意把晚食提前了,而现在正好是各家做晚食的时候,周家的饭已经蒸好了,却还没开始煮菜。

    小钱氏点头应下了,让大头带满宝出去玩,不许她现在睡着。

    不然现在睡了,不仅积食,晚上还容易醒夜。

    小钱氏在厨艺上很有天赋,虽然满宝只是背了一遍,但她还是心领神会的学会了煮豆腐。

    用晚食时,就连钱氏都忍不住多用了一些,颔首道:“这豆腐是不错。”

    满宝正坐在她旁边,她没吃饭,但吃菜,闻言立即道:“是不是有肉的味道”

    钱氏笑道:“你吃什么都能想到肉上去。”

    “才不是呢,这话是刘奶奶说的,她说,豆腐取豆之精华,其味如肉,营养也如肉。”满宝摇头晃脑的念完,突然一愣,“咦”了一声道:“如果是这样,以后我想吃肉的时候却没钱买肉,岂不是可以直接做豆腐吃”

    周四郎闻言哈哈大笑起来,“你咋不说要把豆腐当肉卖呢,这就是豆子做的,怎么可能和肉一样呢”

    满宝眨眨眼,她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但他很不喜欢她笑话她的样子,就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理他,然后在心里悄咪咪的问科科,“科科,你说,是刘奶奶说的对,还是四哥说的对”

    科科:“刘氏说的对。”

    满宝就嘴巴微张,有些震惊。

    科科道:“大豆里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而豆腐是大豆做成的,黄豆、黑豆,白豆等都可以做成豆腐。刘氏所说的豆腐营养和肉一样是因为它和肉类一样拥有极其丰富的蛋白质。可以说,豆类食品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满宝都听呆了,原来她最讨厌吃的豆子竟然这么厉害吗

    科科继续道:“豆子有很多吃法,而显然,宿主的家人为了省时省力,选择了最粗暴最简单的食用方式,它其实可以二次加工成很多东西,有的味道不比豆腐差,营养价值也不低。”

    满宝精神一振,问道:“还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东西”

    满宝的脑海里就刷刷刷的出现三本书,科科的声音充满了诱惑,“这是目前馆内收藏的最全的三本书,不过我刚建议宿主购买这一本,因为里面有大量的远古时候到古时候的豆类食品考据,显然,以宿主现在的科技文明,就算是买到了现代描述豆类食品加工的书,也做不到。”

    所以还是买原始的吧。

    满宝有些失望,“还要买书呀。”

    “当然,这里



第174章 嘿 说亲吗
    满宝本来正想着吃各种豆制品的事,都快忘了这件事了,周四郎这一提醒她就认真思考起来了。

    既然豆腐和肉一样,那她以后岂不是可以省下很多买肉的钱了

    至于省下的钱要拿去干什么,满宝想:管它呢,总会有去处的。

    这么一想,自己的钱盒岂不是很快就满起来了

    只是想一想,满宝就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了,摇着周四郎道:“四哥,你没说错,以后我们要少买肉,多做豆腐吃。”

    周四郎:“……我什么时候说过……我明明是不认为豆腐和肉一样的。”

    但满宝根本没理他,还去和小钱氏商量,“大嫂,明天我们就试着做豆腐吧。”

    钱氏也笑道:“做就做吧,先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要是能做出来,改日做好一点儿,给白家也送一些过去。”

    小钱氏应下。

    正好后天是冬至,而现在大冬日底下,大家也没事做,有的是时间。

    第二天,满宝依然去上学,而小钱氏则按照满宝说的泡了豆子,拿到磨坊里去磨豆浆。

    村子里只有一个磨坊,里面有两口磨,都在周家祠堂不远处的一个茅草亭里,说是亭子,其实很久以前这是一间房子,只是年代太过久远,墙塌了,族里没钱修缮,便把墙体给拆了,重新用木头和茅草搭了一个遮挡的亭子而已。

    大家一般会在这里磨面粉和豆粉之类的。

    小钱氏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去干这样的活儿,于是把周大郎给叫上了,周四郎就领着一众小的跟在后面凑热闹。

    一边凑热闹一边说风凉话,“大嫂,怎么满宝说什么你信什么,这就是豆子,一斗八文钱,你想想一斤肉多少钱这豆子怎么跟肉比”

    周大郎嫌弃他话多,干脆抓了他的壮丁,“这么闲,过来和我一起推磨。”

    周四郎想跑,周五郎和周六郎就一把跳上去抱住他的脖子,哇哦哦的叫着不许他走。

    最后周四郎还是被抓了壮丁。

    因为冬至快到了,磨坊里聚集了不少人,冬至过后不久就要过年了,所以不少人都拿了家里的麦子来磨面粉,或是在磨米粉,打算吃好点儿,也给孩子们做些零嘴吃。

    见周大郎兄弟俩磨的是泡好的豆子,就好奇的多问了一句,“这是要做什么呢”

    “做豆腐。”

    “豆腐是什么”

    周大郎还没回答呢,一旁抽旱烟的村长就道:“豆腐呀,白白嫩嫩的,很好吃的。”

    于是大家就都冲着村长去了,“村长,您吃过呀,那是什么稀罕物”

    村长就笑道:“不算什么稀罕物,我们这儿很少吃,但外头有,远的地方不提,州城就有的,这东西也不贵,一文钱两块,比鸡蛋还便宜,但味道不错,关键是冬日里能吃的菜少,州城很多人家都吃的。”

    “村长知道怎么做吗”

    “那是人家的手艺,我哪会呀,就是年轻时候跟着人去过州城吃过而已。”那会儿他们去的时机不对,正是冬日,饭贵,肉贵,菜也贵,寻摸了好久才发现了豆腐。

    每天一文钱能买两块,直接切成块煮,就着杂粮饭就能吃一顿,便宜!

    村长回味了一下后看向周大郎,问道:“你家会做这个”

    周大郎特别老实,笑道:“我家哪会这个呀,是满宝去白小公子家吃饭吃到了,回来一说,我们就想着琢磨琢磨,做出来家里也添一道菜,也解解孩子们的馋,”

    就有人笑道:“这个法子不错,你们家先



第175章 琢磨(起点推荐票三万五的加更)
    十八岁的小青年脸嫩得很,虽然因为前段时间又是服役,又是给丁田开荒变得又黑又瘦,但这段时间也养回来了一点儿。

    冬天人都想养膘,满宝也一样的,所以常用私房钱买些肉回来,加上家里养的鸡,有一些也要杀了,所以这段时间家里吃得好。

    吃得好,休息也好,前段时间新房子又落成了,每天没事做,就是开开心心的带着一众小的去地里野,或是掏鸟蛋,或是捉麻雀,或是去捞鱼,所以精神好得不行。

    所以婶婶嫂子们这一打量,嘿,不得了,没想到周四郎长得还挺周正的,明明去年他还瘦巴巴的,又是赌徒,大家都觉着他有些流气呢。

    周四郎推着石磨本来就汗,这一被这么多人盯着,身上的汗更多了,他自认脸皮够厚的了,但这会儿也忍不住红了脸,头差点埋到胸膛里去。

    婶婶嫂子们看得更满意了,开始琢磨起娘家有啥侄女或外甥女适合的。

    其实老周家的条件不错,尤其是在他们家又起了七间青砖大瓦房后,这在他们七里村也算是头一份了。

    当然排除白老爷和白小公子家。

    大家的心思都琢磨开来,老周家可能还比不上村长家,虽然青砖大瓦房比较多,但那是因为他家儿子多,人村长家的房子同样是青砖大瓦房,而且还有多余的呢。

    家底比不上,但他家的好处也是兄弟多,就凭他家一母同出的六个兄弟,以后村里谁敢欺负他们老周家

    加上他们兄弟又还算齐心,只要肯互帮互助,这日子总会越过越红火的,这婆家日子红火了,自然也能帮衬一点娘家。

    看完了家底,再看本人。

    嗯,周四郎的缺点很明显,懒,还有赌钱的前科,这可算是大毛病了,但貌似这一年多已经改过来了,老周家家教又严,以后应当不敢了吧

    不少人心中如此想,但还是犹豫着放下了,都不是什么殷实人家,出一个赌徒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这可是高风险的投资。

    但也有人再一看周四郎的脸,便暗道:就怕大姑娘们一看这张脸,就是赌徒也愿意了,何况他还生就一张好嘴。

    周四郎的懒在村子里也是出名的,倒不是他在村子里已经懒出名了,最主要的是,周家兄弟都勤奋,尤其是他上头三个哥哥。

    周大郎且不说了,家中的老大,自有了大头后地里的活儿就开始学着一把抓,一派种地老把式,每天早出晚归的,大部分时候吃完了晚食还要扛着锄头到地里走一遭,或是看水,或是给庄稼松松土,或是除草,反正没一刻停歇的时候。

    再看周二郎,只要一有空,不是上山砍竹子就是在家做竹编,或是去赶大集,同样是忙得像陀螺转。

    周三郎更不必说了,别说在周家,就是在整个七里村那都是出了名的种地好手,又肯下力气,每年白老爷家要请短工,他从来都是第一个选上的,有时候吃饭还能多分两个馍。

    所以这一对比,就把周四郎给比得懒的不行了,家里的活儿,除非上头的父兄分派,不然扫把掉在身前他都不带捡一下的。

    这在别人家正常,在老周家就不正常了。

    于是本有八分愿意的婶婶嫂子们又去了三分心动,而本来只在合格线上徘徊的婶婶嫂子们则把心思埋下去了,觉着还得再看看。

    所以等满宝趁着下课的空隙跑来凑热闹时就见大家正围着周四郎打趣。

    因为没了心思的婶婶嫂子们打趣起周四郎更不客气,直把他说得面红耳赤,恨不得当下就丢下石磨走人。

    周大郎一点兄弟爱也没有的在一旁看得乐呵,反正成亲前都有这么一遭,当年他说亲时也这样。

    满宝



第176章 品尝
    小钱氏看了一下时间,估摸着差不多了,就把勺子交给周大郎,叮嘱道:“你在这儿和老四一块儿磨吧,磨好了拿回去给我,我先去学堂做饭了。”

    周大郎应下。

    小钱氏就上前一手扯住一个孩子往外拉,“走了,应该要上课了,小心一会儿先生找不到你们打板子。”

    磨坊离学堂不是很远,跑上几十息就到了,所以他们一出人群,往前跑了几步,拐了个弯就看到庄先生正站在路口往这边看。

    小钱氏连忙牵着两个孩子上前行礼,抱歉道:“庄先生,两个孩子给您惹麻烦了。”

    庄先生就笑道:“无事,这会儿也是下课时间,那边怎么这么热闹”

    小钱氏就笑道:“这不是冬至快到了吗,村里的人都磨些东西给孩子们做点儿零嘴。”

    庄先生就颔首笑道:“不错。”

    冬至学堂也是放假的,而且一放就是三天。

    当天下学前庄先生就宣布了这一个好消息,大家顿时高兴得不行。

    满宝也很高兴,已经和白善宝交头接耳的商量着这三天要去哪里玩了。

    庄先生却在孩子们要往外跑时把俩孩子给提溜到小院,满宝最先道:“先生,你布置的作业我们都完成了。”

    “不错,”庄先生点头,“所以我决定这三天再给你们布置一些。”

    这一次放假时间间隔太短,上次休沐回来才上学没两天就碰上了冬至放假,庄先生一向守规矩,所以哪怕知道这样学生很躁动,他也没有把休沐假取消。

    庄先生很懂劳逸结合,每次放假布置的作业都不是特别多,但对白善宝和满宝有些例外,这次庄先生就额外给他们布置了两篇课文。

    这是两篇没读到的课文,庄先生让他们背下来,“等收假回来我是要检查的。”

    俩小孩只能应下,领了作业退下。

    白善宝和满宝走在一起,满宝就邀请他,“我家要做豆腐了,你要不要去看”

    白善宝不理解,“做豆腐有什么好看的,我想去捉泥鳅。”

    “没有了,两边河岸都叫我四哥他们翻过了,”满宝道:“得等明年才有,不然现在抓完了,明年就没得吃了。你不好奇豆子是怎么变成豆腐的吗”

    白善宝不好奇,但他还是跟着满宝去周家看了看。

    听说周家要点豆腐,刘氏特意让容姨走了一趟,教小钱氏怎么点豆腐。
1...4849505152...1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