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老周头尴尬的一笑,在此之前,他一直觉得这事是周家引起的,他哪好意思收啊,所以哪怕刘嬷嬷硬要把钱塞给他,他也强硬的不要。
不过现在嘛……
白老爷似乎知道这一点,歉然道:“这事是我们疏忽,也是误会,这点钱就请您收着,听说大郎还伤到了内脏,要不要我去县城请个大夫过来给他看看”
白老爷塞给老周头一个荷包,老周头有些无措的道:“不用,不用,大夫已经给开了止血的药,养一段时间应该就好了。”
但这次没再推辞手上的荷包。
白老爷松了一口气,承诺道:“这件事我会处理好的,两位只管放心,也请村里的人放心,说起来这事还是我们连累的。”
村长便道:“这也不能怪你们,是他们的心肠坏了,而且我们都是乡亲,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虽然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但白老爷一想心善,刘氏虽然才搬来两年,但为人也不错的,村里的小孩儿和白家小公子玩的时候就经常能分到糕点吃。
就是孩子之间打架,老夫人也向来不管,不会仗势欺人。
所以村长还是挺喜欢这户新来的村民的。
这一趟俩人算是放下了压在心头上的巨石,来的时候有多沉重,走的时候就有多轻松。
要不是白老爷在前,老周头都快忍不住咧嘴笑了,他就说嘛,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谁会来找小弟
白老爷将脚步轻快的俩人送出去,才出门就看到两个小孩一人端着一个盘子鬼鬼祟祟的从东边那边过来,似乎想要去西园那边。
白老爷:……
老周头:……
村长看看老周头,又看看白老爷,识趣的没说话。
缠着厨娘给他们准备了两盘点心的满宝和白善宝为了躲避刘氏和郑氏的眼线,特意没从最近的后院走,而是先绕到前院,再往西。
白善宝的书房就在西园。
&
第242章 证据在哪儿
周家人的眼睛都很相像,所以她从没怀疑过周满的身世,结合钱氏生病的时间,她还以为钱氏是高龄产女后才生病的。
现在看来,并不是。
刘氏心里很复杂,她本来就喜欢这个小姑娘,可现在她对她不仅有喜欢,还有一种歉意。
大吉不知何时出现在刘氏的身后。
刘氏回头看了他一眼,起身离开,她走到花园的空旷地方,这才停下脚步。
这一片种植的都是低矮的花卉,以及被善宝挖了花种下的姜,所以藏不了人,离最近的房屋也有一定的距离,在这里说话不会有人能听到。
“依照您的吩咐,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把那两个分别关押,既不跟他们说话,也不给他们吃喝,如今他们有些崩溃,正在屋里挣扎,您要不要去看一看”
刘氏想了想道:“不急,时间还太短,再等一等。”
“您不是说要把人交给魏大人吗”
“是要交,但改问的也要问,”刘氏道:“魏大人今天刚到罗江县,最快也要明天才走,所以我们不着急。”
虽然魏知名声很盛,但她并不是谁都相信,人是要交,但该有的口供,她这里都要备案,万一……她也有翻身的机会。
刘氏沉默许久,低声问道:“去查过了吗”
“去了,照堂老爷说的,当年最先发现周银夫妻的是周四郎、周大亮几个半大孩子,后来是村民们和周家人一起上山把人抬回来的。
我去周家翻过,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老夫人,东西会不会被他们拿走了
“不可能。”刘氏想也不想的道:“如果他们得到了东西,就不会派人去陇州查我们,也不会派人来这里找周银,显然,当年他们没拿到东西。”
“可东西也不在周家手里呀,”大吉道:“您想一想,官差污蔑周银是盗匪,周满连父母都换了,如果他们拿到了那些东西,就应该知道周满不是盗匪,不可能不伸冤。”
祭祀是很重要的。
而周银夫妻到现在墓碑没有,唯一的女儿还不能认他们,如果老周家手上真的有实际证据证明他们是冤枉的,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刘氏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东西可能不在周家的手上”
“那在哪儿”
“他们一定是在被杀前把东西交出去了,或者是藏了起来……”刘氏看向大吉。
大吉有些纠结,“老夫人,这事只能堂老爷去问,村里几乎不说周银的事,我们是查不到人是在哪里死的。”
刘氏点头,“我去和立之说,你先把人找好,一定要信得过的人,不必多,多了不好管,两三个足以,找到了地方,你们挖地三尺也要把东西找出来。”
“是。”
刘氏揉了揉额头,她昨晚几乎没有睡,此时便有些头疼,她问道:“二吉怎么样了”
大吉垂下眼眸道:“还是那样,大夫只能给他续命,不过听说犍尾堰决堤,他精神了许多。”
刘氏“嗯”了一声,这就是她没有告诉白立的秘密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秘密,连郑氏都不知道。
当年白启的死讯突然传回,留在蜀县的下人将白启扶棺回乡,她不相信她的儿子是上山狩猎后遇到土匪被杀的。
跟着一起上门的蜀县主簿左一口为县令好,右一口为他们孤儿寡母的着想,主动提议上报朝廷白启是主动山上剿匪后死的。
如此,白启还能落一个忠义的名声。
她当时又悲又痛,却察觉到有人在盯着他们家,那目光中不含好意。
她只能假意应承,借口白启是枉死,所以要在观里停尸三个月。
等所有人都
第243章 一口锅
老周头一路揣着荷包回去,到了家门口就和村长挥手告别,进屋门一关就把荷包掏出来。
刚才白老爷把荷包往他手里塞的时候他就觉得手感不对,打开倒出来一看,一块十两管制的银元宝就落在了手掌上。
正把院子里的杂物给清理出去的周四郎看见,嘴巴张得老大,第一感觉是:“爹,你路上捡了白家的钱袋”
整个七里村,除了白家,谁家拿得出一块十两的银元宝
老周头横了他一眼,“你爹我是那样的人吗这是白家给咱家的补偿。”
周四郎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问道:“为啥”
老周头没理他,直接往正屋里去,周四郎连忙把手上的东西扔了跟上。
老周头将白老爷告诉他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了家里人,心情愉悦轻松的道:“所以这事跟咱没关系,也不知道白家的老夫人在老家得罪了什么人,竟然费这么大的劲儿来找人。”
钱氏疑惑的问,“真的不是冲着二郎来的”
周银在家里排老二,以前钱氏都是二郎二郎的叫着的。
老周头点头,“不是,白家没理由骗我们,而且他们是审过人了的。”
钱氏就松了一口气,这才看向他手里的钱。
老周头就笑眯眯的荷包和银元宝一起给她,“这下好了,出去的钱都赚回来了,这屋顶也能修了。”
钱氏点了下头,“让几个孩子歇一歇,过两天就让他们去把瓦片买回来。”
“行!”
周五郎听说家里有钱了,立即奔过来问,“娘,那我们凑的钱能不能还给我们”
“不能。”钱氏面无表情的把银元宝收起来,道:“送出去的礼没有收回来的道理,公中的钱也是一样的。反正那些钱最后也是花在家里的。”
周五郎有些失望,其他兄弟也是,不过虽然失望,但大家的心情都不错,毕竟悬在头上的利刃消失了。
于是周四郎提议,“娘,这么好的事,我们要不要买点肉庆祝一下”
钱氏一想也对,于是打开钱盒拿了一把铜板给他,道:“去吧,多买点儿。”
周四郎高兴起来,接了钱就丢下院子里的活儿去大梨村,当然,带着他媳妇一起。
方氏其实有些好奇,小声问他,“是不是家里的小叔出了什么事”
周四郎一僵,这才想起他们说这些事会下意识的避开满宝,却没避开方氏。
他挠了挠脑袋,这事太大,肯定不能乱说,但媳妇是自家人,也不可能瞒着她。
想了想,她便道:“以后我再告诉你,对了,这事你可别告诉你爹娘,要是知道有人在我们家里打架,他们肯定担心你,而且这是白家的事,我们不好多嘴。”
方氏点头。
周四郎就说起肉来,“你说是去你家买羊肉好,还是去买豚肉好”
方氏瞥他,“你说呢”
周四郎立即讨好的笑,“当然是买羊肉好,对了,你也好久没回娘家了,刚才娘让你带一些鸡蛋回去呢,你家不养鸡,吃鸡蛋都靠买……”
方氏心情愉悦起来,轻轻地应了一声。
这事是白家的锅,不是周家的,这件事村长自然不会瞒着,于是回去后去见了几个老人和一些户主,也是让他们放心的缘故。
来人不是冲着周银,而是白家,跟他们关系都不大。
这锅一确定,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似乎悬在头顶的那把刀落到了地上。
周银可不止是周金的弟弟,也是七里村的一员,周氏宗族的人,当年的事,村里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跟着瞒下去了。
所以这事他们都沾一点关系,能不担心才怪呢。
现在这口锅被白家拿走了,大家心一松,就发现他们
第244章 为了
“我娘很好客的。”满宝觉得她邀请朋友去家里住是很正常的。
白善宝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说,想了想,他放下点心跑到书架那里开始找书,不一会儿把一本薄薄的书找出来,悄声道:“这是我爹小时候的日记,你可别告诉别人。”
满宝呀了一声,探头去看,这才发现封面是空的,只是糊了一层厚厚的纸皮,打开一看,里面是装订的裁剪纸,上面的字很稚嫩。
白善宝道:“这是我在一本杂书里找到的,叫《前朝秘史》,祖母说那是民间有些人乱写的,九分假,一分真,不足为信,但我觉得当故事看还是很有趣的。”
其实是刘氏不给他看这样的书,怕他移了性情,像注重各地风俗,地理的杂记,刘氏还容许他看。
但这种明显是杜撰出来的故事,还都是些爱恨情仇在里面,她是不允许他看的,为此还搜检了一番书房,把遗漏的这种书搜出来塞回书箱里去。
但这一本白善宝看了开头,一直心里痒痒,于是没忍住,趁着祖母去隔壁白二郎家串门时又搜出来,这一搜,就把夹在最后的这本笔记给找出来了。
那本书很厚,很宽,而这本笔记显然是自己装订的,所有有点小,夹在后面根本看不出来。
白善宝一发现这本笔记就对那本书不好奇了,抱着那本笔记就跑了。
这本来是自己的秘密,笔记这是他爹的笔记,还是小时候的,他连祖母和母亲都没告诉,但这会儿却拿出来给满宝看,小声道:“你看。“
白善宝那么顽皮,而郑氏那么温柔,所以很大概率上,他爹白启一定也是个调皮的人。
事实也如此,白启小时候可比白善宝还闹。
他七岁的时候去别人家里做客,就敢学着大人亲漂亮的女孩子,当然,最后他被刘氏揍了一顿,而且揍得有点惨。
“我爹说,亲女孩子会被祖母揍的,《礼记》上还说,男女有别,应该有所距离。”
当然,这不是白善宝说的,他还看不懂《礼记》这种深奥的书籍,这是笔记上的一行小字写的,看那工整的小字,显然是白启长大后看到这本日记,重新写的点评。
俩人的小脑袋凑在一起偷看先人的日记,嘴里说着要有距离,但显然并没有往心里去。
日记里涉及到东西很多,这是白启从七岁到十岁时的日记,记载的东西很多,当然不可能每日都记,基本上只有发生对他来说很大的事时才写。
比如,他被刘氏打了;比如他得了先生的夸奖,再比如,他在学堂里跟人打群架,把先生的书桌推翻了……
白老爷踱步走到这儿时,便看见两个孩子凑在一起看书,一边悄悄说话,一边哈哈大笑,也不知道那书有什么有趣的,竟然看得这么开心。
白老爷目不转睛的看着白善宝。
其实他和白启很像,长得比他爹还要好一些,也更顽皮一点儿,但也更聪明。
因为父辈关系好,两家关系虽然有点远,但他和白启很要好。
他们年纪相仿,因此上学也是一起的,当时白立一家也是住在陇州,他爹为了他,特意从绵州搬回去,想着让他进族学读书,好出人头地。
他还是挺喜欢读书的,就是成绩不太好。
而白启正好相反,他小时候并不怎么爱读书,更顽皮一些,但他很聪明,同样是背书,他需要读上十几遍才能记住,白启却是念三四遍就记住了。
只是他懒,所以小时候他们都不是先生喜欢的学生,一直到他们的父亲相继离世。
俩人在族学里念书时总是会被欺负,于是白启就慢慢地不懒了,他认真起来还是很可怕的,从十岁开始,他的进度突飞猛进,带着白老爷都更进了一步。
而白善宝显然比他爹更厉害一点儿,因为他是真喜欢看书。
白老爷看得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