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郑氏还要再劝。

    刘氏就笑道:“不去就不去吧。”

    她上前给她整理了一下挎包,笑道:“厨房给你们做了一些新点心,我让人给你装了一盒,你拿回家去吃,要是好吃,明儿再来,我让厨房再给你们做。”

    满宝高兴的应下。

    刘氏便让大吉把满宝送回去。

    自从知道那三人不是冲着周家来的后,老周家的日子又回归了平静,钱氏并没有很拘着满宝。

    只是此时外面太阳大,水也深,所以不许她总在外面玩,以免晒伤中暑。

    她跑回家时,大头他们正在外面玩儿,周喜等人则去小湾那边浇菜了。

    家里除了钱氏,就只有小钱氏和周大郎在家。

    满宝跑回自己的房间放下东西就跑去找周大郎,“大哥,我帮你摸一摸肚子好不好”

    周大郎:“……为啥摸我的肚子”

    “我最近看了一点儿医书,还特意找的是内出血的病例看,我想看看书上写的是不是对的。”

    周大郎大汗,问道:“等一下,你医书在哪儿看的,我们怎么不知道”

    “在善宝家看的。”

    “啥时候开始看的”

    “前天呀。”

    周大郎瞪眼,“你才看了两天的医书就要给我看病”

    满宝强调:“是三天!”

    周大郎:“……今天还没过去呢。”

    “快了,快了,”满宝说着话,伸手就要往他的肚子上伸。

    &nbs

    p;周大郎连忙捂住肚子,道:“我伤的不是肚子,是侧腰啊。”

    “对哦。”满宝就要看侧腰。

    周大郎吓得不行,连忙高声叫道:“媳妇,媳妇,快进来啊。”

    “大哥,你就给我看一下呗,我就摸一摸,敲一敲。”

    “你还要敲”

    “书上说,肚子里有积水会响,血跟水差不多,应该也会响吧”

    周大郎的冷汗下来了,叫得更大声了。

    钱氏在那边屋里高声道:“满宝,别闹你大哥,快回来。”

    满宝拽着周大郎的腰




第249章 冬小麦哟
    等傍晚,太阳快要碰到天边的高山了,老周家的人才或挑着水桶,或扛着锄头,或一手泥的三三两两的从外头回来,这才知道满宝正在自学医术,今天已经能给周大郎看病了。

    当然,这是小钱氏的说法。

    周大郎一再强调,“满宝就看了两天半的书,什么都没看出来。”

    老周头自动略过周大郎的话,乐呵呵的把满宝招到身前,高兴的道:“不错,不错,满宝多学些,以后家里有人生病了就全找你看。”

    满宝高兴的点头。

    这下不仅周大郎了,其他人都觉得脊背一寒,尤其是目前身上还带着一些伤的周二郎,周三郎和周四郎,冷汗直冒。

    全家最高兴的估计就是老周头和满宝了。

    父女两对着乐呵。

    钱氏不理他们,将老二老三和老四招到跟前道:“你们身上的伤也好得差不多了,明天就去村长家借一辆板车,一块儿去城里买瓦片,最好明后两天就把屋顶修好了。”

    老周头的注意力被转移,连连点头道:“对对对,我今天去看了一眼,这两天太阳好,麦子开始变黄了,估计再过半个来月就能收了,我们得把家里的活儿安排好,不然进了夏收忙起来,可就没空再打理家里了。”

    众人应下。

    “对了,我今天下地仔细看了看,发现有些许麦子长得特别好,麦穗很长,还很饱满,”老周头扭头和钱氏道:“明天让老大家,老二家的几个跟我一块儿到地里去找一找,记下那些麦穗的位置,到时候收割了,先割这些,留下来做种子。”

    钱氏点头,问道:“好很多吗”

    “好很多,”说到这里,老周头自己都有些疑惑,眉头紧皱道:“我一连走了三块地都是这样,里面都混杂一些这样的麦穗,上次还没发现,这次去看,发现它们比正常的麦穗稍高一些,关键是麦穗很长,颗粒又饱满,真是可惜,今年要是不被水淹,我估摸着还要好。”

    “可今年的种子和往年是一样的,种的法子什么的都和往年一样,难道是因为被水淹过,所以有的就变成了这样”

    周四郎就问,“那爹,明年我们要不要放水淹一下这些麦子”

    老周头沉思起来,似乎在考虑这种可行性。

    心虚的满宝:……那是因为她掺杂了一些商城买的麦种啊啊

    她瞪了一眼尽给老爹出馊主意的周四郎,和老爹道:“爹,从没听说过麦子喜欢被水淹的。”

    老周头却摇头,“我却觉得老四说得对,明年选一块小一点的田,到时候可以试着往里灌水,看是在旱田里种的好,还是水田里种的好就知道了。”

    满宝垮下肩膀,在心里问科科,“怎么办呢”

    科科安慰道:“宿主,反正你家地多,用一块小田来做试验也没什么。”

    好吧。

    但满宝只要想到她好容易混进去的种子最后却要有一部分耗费在试验上就不甘心,于是她撑着小脑袋苦思起来。

    半天,她终于想到了,小手一拍,全家人都看向她。

    满宝高兴的看着老周头,“爹,我们可以种冬小麦呀。”

    &n

    bsp; 他们这里冬天气温并不低,虽然她没见这里的人种过,但满宝从科科那里找来的书看到,在未来,人类不仅会种冬小麦,还能在春夏时做间播。

    可以最大的利用土地,不过这种间播方式对地力的要求很大,不然最后损耗了地力,种下的庄稼也不好。

    间播什么的满宝不想了,但可以种冬小麦呀。

    冬天水少,就是水田里也没水,刚好可以拿来种麦子,种过这一茬,老爹自然就知道这是种子的问题,到时候管他归类到哪个原因呢,但一定不是因为被水淹才变异的。

    &nbs



第250章 折子
    满宝一句话,跑断腿的自然是她的哥哥嫂子们,不过这事不急,夏收还没开始呢,当务之急是把屋顶修好来。

    第二天周二郎他们就去村长家借板车。

    村里人知道他们要进城买瓦片回来修房子,之前拿了他们家钱和米鸡蛋的人家便跟着去了好几个。

    板车没有,便背着大竹筐,到时候他们可以直接背回来,也免得来回走好几趟了。

    老周头则去和村长及村里的老人说种冬小麦的事。

    虽然时间还早,但这种事还是得提前准备,比如肥,现在就要开始想着准备了。

    种地这种事和别的事不一样,那是越多的人种越好,越成片越好。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只是还没下定决心而已,所以村里暂时没人提。

    这一下老周家先提出来,不少人心动,但也有疑虑,“这种了冬小麦,明年地力还够水稻长吗”

    水稻的产量一直比小麦略高,所以要是两种只能种一季的话,大家自然是选择种水稻。

    “大不了大家多费点儿劲儿,多弄点儿肥。”老周头道:“不然怎么办呢今年水稻和麦子虽然还没收割,但收成都是看得到的。恐怕交完秋税就不剩多少了,到时候我们一直吃豆子,吃到明年夏收”

    村长道:“而且还不知道明年是什么光景呢,要是跟今年似的,那我们还活不活了”

    大家交头接耳起来,最后做了决定,“行,就种一季冬小麦吧。”

    事情定下,大家反而没那么纠结了,众人说起别的事来,“大柱的伤怎么样了”

    “昨天又去拿了两副药,大夫说吃完应该就好了。”然后转头看向老周头,“大郎怎么样了”

    “差不多好了,就是还不能干重活儿。”

    “这肚子里出血我们也看不见,是得谨慎点儿,要我说让他在家里休息半年,等开春后再下地。”

    老周头也是这么打算的,他不懂啥医术,就是想一想,这内出血,必定是里面的东西破了,万一这一劳累,扯到了,伤口又裂开,它们在肚子里,出血了他们也看不见啊。

    乡下人养病基本靠休息,靠熬。

    周大郎才二十多,老周头还是很怕他落下病根的,而他家啥都缺,就是不缺人,所以也打算让他在家里多休息,等再好一点儿,在家里干点轻省的活儿。

    比如去割麦子,割豆子,割稻谷这样的活儿可以做一做,但像扛麦子,松地,堆肥这样的重活儿就不能做了。

    老周头就问起其他人的伤,好在除了周大郎外,其他人的伤都在外面,是看得着的,基本上伤好了就没事了。

    其实大夫很想告诉他们,周大郎的内伤好了,也没事了。

    但人都会被自己的想象力吓到,绝大多数人都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能那么轻易的接受别人的建议且思考的,一般不是成为软耳根的人,就是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比如当今圣上。

    魏知人还没回去,奏折先到了。

    这是一封很长很长的奏折,长到皇帝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来读。

    里

    面不仅写了赈灾的事宜,还有灾区伤亡的数据,赈济所耗钱粮的数据,以及各地的受灾情况,大部分都附有数据。

    可见魏知这次去赈灾是很用心的。

    当然,他上折的目的不止为此,他写这么多,还为了替灾区申请减免赋税。

    本来朝廷是计划益州下的县免税而已,时间给的也很宽裕,两年。

    但这次魏知提议益州下的县免税三年,以将流落在外的流民吸引回乡,还可以吸引外来流民进入益州。

    因为这次益州洪灾,伤亡实在太过惨重,人口损失严重,如果不能把人口吸引过来



第251章 偶遇
    七里村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子,不论是从县城还是白马关镇的方向过来都要走一段山路。

    所以只要有人把守住山道,基本上便没有外人能无知无觉的进入这个村子。

    当地的村民例外,因为山野之中,总会有些小道进来的,虽然会难走。

    所以魏知在七里村里并不隐藏行迹,在白家修剪了一下花枝,又和刘氏喝了两杯茶,他便带着一个侍卫背着手走出门去,很好奇的在田野中逛起来。

    魏知正值壮年,现在是秘书监,行的是丞相的职责,当然,官阶不是很高,和六部尚书一样。

    但在做秘书监前,他曾被贬谪到地方做过县令,对农事自然有所了解,何况他自家院子里也种水果菜蔬的。

    老天爷可能把整个夏天的雨都调到了上个月一起落下,从半个月开始就一直是晴天居多,偶尔会在傍晚落一些雨,也不大,时间也短,基本上才把地面浇湿就没了。

    所以此时,水田里的水很少,基本上只有浅浅的一层,而旱地更是干燥不已。

    或许是最近的太阳太好,水稻抽穗的速度加快,水田里遗留的稻子微微弯了腰。

    魏知去捏了一下,一条穗子,大概有一半是空的,有一半则在慢慢饱满,而此时,水田里草比稻谷还多,一片望过去,除了水稻旁边的草被清理了之外,其他的水草都任由其生长。

    魏知就叹了一口气,这样情况的水田看着不少,也难怪罗江县县令会特意安排人到他跟前唱戏了。

    “我们顺着河往下走一走。”

    侍卫应了一声“是”。

    河岸两边都有路,偶尔会有沟渠通到田里,沟渠并不大,但足够深,且很多。

    顺着走下去他就看到了三条,魏知忍不住颔首,“这个村子虽偏僻,也贫穷,但这水利做得还不错,若没有天灾**,这里面的百姓完全可以安居乐业。”

    吃穿应该不愁,就是钱少而已。

    侍卫没说话,他只要保护好大人就行,这种事他不懂。

    魏知随手扯了一根野菜,顺着河流继续往下,走了没多远就听到河对岸传来朗朗读书声,他忍不住停下脚步,看向对岸。

    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课堂内站着的庄先生。

    庄先生正领着大家读《诗经》,当然,这是白二郎他们的课程,教室靠近村子那边的两排课桌上的学生则在埋头苦写。

    先生让他们把断出来的《大学》新篇抄两遍,然后背诵,一会儿要讲解意思的。

    白善宝已经提前预习过,所以胸有成足,慢悠悠的抄写。

    满宝则紧皱着自己的小眉头,磕磕巴巴的将断好的句子默诵了一遍,又再默诵一遍,这才拿起笔来写。

    她有点儿紧张,因为这两天沉迷于《全本黄帝内经》,功课她全都没预习,甚至之前学过的知识都没复习。

    万一老师把她叫起来回答问题……

    满宝更加认真的写了,打算写完后问一下白善宝,这篇新文的解义。

    魏知在河的对岸背着手听了许久,微微点头后道:“再有学堂在此,这日子就过得更安逸了,难怪刘老夫人会带着孙子搬到这里来。”
1...6970717273...1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