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福女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大人要过去看看吗”

    魏知摇头,“不急,先生正在上课,我们不好打扰,等稍晚一些吧。”

    他继续顺着河道走,再走下去,河道便拐了一个小弯,就到了小湾了。

    周喜和三个弟妹正在菜地里除草浇水。

    地里的菜长得不错,种下去的种子全都长出来了,他们需要把一些菜苗取出来另种,这样它长得快一点儿。

    但太阳这么大,她们当然不可能现在种了,现在只是来松松土,给菜苗




第252章 民情
    这种事也是有的,有些家庭为了孩子好养活,总会给孩子取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名,男孩直接叫小名姐啊妹的也不少。

    有的,甚至还会在男孩幼年时给他穿裙子,打耳洞,就照着女孩儿养,因为有人认为女孩比男孩好养。

    所以取女孩儿的名字,穿女儿的衣服,就相当于把命格朝着女孩儿那儿靠,孩子更容易存活。

    当今圣上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小名呢,叫猫奴。

    总之小名怎么贱怎么取。

    周喜道:“没有,我幺妹的小名就叫满宝,我家不兴取贱名。”

    顿了顿,周喜补充道:“我家的孩子没有夭折的,全活下来了。”

    也因此,现在七里村都不兴给孩子取贱名了,更喜欢和老周家一样按照大二三四这样给孩子们排序,想着这样排序,说不定也能子孙兴旺起来。

    村长和村子里的一众老人都觉得,老周头和钱氏这一辈子最大的贡献不是地种得好,也不是给家里建了青砖大瓦房,而是养活了八个孩子,不,算上周银,其实是九个。

    九个孩子,一个都没夭折,别说是在乡下地方,就是在医药资源丰富的大城里,那也是很难得的。

    当然了,从迷信角度分析,村民们一致认为是他们家孩子小名取得好,瞧瞧,这一溜的大二三四五六排下去,估计老天爷都不舍得收走一个。

    魏知夭折过两个孩子,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没能活过五岁,他很好奇周家是怎么养孩子的。

    所以就蹲在田埂上和她们聊起天来。

    周喜让何氏先回去,倒也不避讳,说起小时候她娘都是怎么照顾他们的,当然,论养孩子,她不是很有发言权,但已经生了三个,且养活三个的冯氏却很有经验。

    魏知听着,听着,干脆就撸了袖子下田,拿了何氏留下的锄头帮她们劳作起来。

    侍卫:……

    他没种过地啊!

    他自出生起他爹就是伯爵,还没成年就被丢到禁军里当侍卫,拿过刀,拿过剑,拿过弓,但就是没拿过锄头啊!

    可是顶头上司在种地,他该怎么办

    站在田埂上看着吗

    好着急,怎么办

    周喜见魏知的动作还算熟练,便没有拦着,还想把她的草帽让给他,不过让魏知拒绝了。

    他问道:“那你家现在有几个孩子”

    周喜笑道:“不多,十个。”

    魏知:……这还不多呀。

    周喜笑道:“我家老五和老六都没成亲,所以也算作孩子的。”

    魏知颔首,问道:“多大了,可要说亲了”

    “老五十六了,本来今年要说亲的,结果遇上洪灾,现在还不知道秋天是什么光景,所以暂时不说,等明年再说。”

    魏知表示明白。

    国家是有大龄青年税的,超过一定年龄没成家的,不仅女方要交税,男方也要交税。

    交上两年,要是还不成亲,那官府就要强制分配了,咳咳,这就是官方所说的发老婆,发相公。

    才十六岁,离交税还有六年的时间呢,民间成亲早的是真早,但晚的也有许多。

    比如他们这个阶层,十五六岁成亲的有,二十三四还单身的也比比皆是。

    尤其是那些有成就的人,别说皇帝,就是他们的家族也压不住人成亲,自然就能由他们去了。

    魏知很好奇的问他们这儿的聘礼一般是多少,可有陪送嫁妆,一般陪送什么东西,迎亲的风俗为何。

    这些也都是属于民情,既然有机会,也有时间,那就问一问嘛。

    几人就从育儿谈到婚嫁,又从婚嫁谈到养老,又从养老谈到孩子们的读书上。

    &nb



第253章 相谈
    魏知和侍卫走到窗外时,便看到两个孩子正垂着小脑袋站在先生面前听训,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

    庄先生训了他们一顿,便道:“行了,去用饭吧,用了饭便复习一下功课,等消食后再午睡。”

    两个孩子低头应下,这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吃饭。

    庄先生的饭菜都是另外做的,和他们的菜色差不多,这是饭和菜是分开装着的。

    庄先生也坐回自己的座位,然后一抬头就看到了站在窗外的俩人,他微怔,连忙起身迎出去。

    魏知微微一笑,也走到门边行礼,“在下巨鹿魏知,贸然来访,还请先生见谅。”

    此时魏知也是士人打扮,庄先生自然欢迎,笑着将人迎进门,“陋室寒微,魏先生不介意才好。”

    他请魏知坐下,看向满宝和善宝,道:“你们去厨房里再拿一副碗筷来。”

    白善宝已经认出了魏知,拉着满宝一咕噜的爬起来,行礼后跑去厨房拿碗筷。

    小钱氏从不会剩下饭,有多的,不是分给没吃饱的学生,就是用剩饭开一锅很稀的粥,可以让孩子们在下午时喝些汤水。

    毕竟现在是炎热的夏天,孩子们午睡起来上过一节课后都会口渴。

    她只会吃锅巴,也因此,不仅白家,还是其他学生的家长对她都很满意,此时锅里自然也没有多余的饭了。

    但听说庄先生有客人,小钱氏略一思索,就把俩孩子打发回去,道:“我再多做两样青菜,烙几个饼,一会儿给你们送去,你们先回去吃东西吧。”

    厨房里没有多余的青菜了,得回菜园里摘,小钱氏先把面醒了,这才擦了擦手去摘菜。

    她素来动作快,又有条理。

    这边洗了菜煮上,那边便开始做饼,等把饼烙出来,菜也煮好了。

    虽然不是专心致志的做一道菜,但味道就是不错。

    小钱氏这才把饼和菜给庄先生他们送去。

    满宝他们两个正蹲在院子里吃饭,顺便烧水。

    小钱氏看了他们一眼,将饼和饭菜送进去后很快出来,走到两个孩子身边,“你们干嘛呢”

    满宝已经碗底的最后一点饭扒干净,确认碗里没有剩下一粒米后才抬起小脸道:“烧水,煮茶。”

    白善宝吃得比较慢,但速度也比在家时吃得快一些,闻言点头,只是嘴里有饭不好说话。

    小钱氏看了一眼火,问道:“要不要我帮你们”

    满宝摇头,“不用了,我们可以的,大嫂你快回去休息吧。”

    魏知耳朵尖,听到了,忍不住扭头看了外面一眼,问道:“那厨娘是周小娘子的嫂子”

    庄先生点头,疑惑的看向魏知,“怎么”

    魏知一笑,摇头道:“没什么,只是有些好奇,庄先生怎么会想收一个女弟子呢”

    庄先生道:“弟子不分男女,庄某收徒看的是缘分。”

    魏知点头,“但我想这小娘子一定有出众之处吧昨日在白兄家就常听人夸她聪明。”

    庄先生笑了笑道:“这孩子是很聪明,且又孝顺贴心。”

    所以我家小弟子不仅有才华,还有品德。

    满宝他们煮好了茶,倒好后奉上来,连坐在魏知身后的侍卫也有一碗。

    侍卫捧着热热的茶,不太想喝,大热天的,他更喜欢喝水,尤其是放冷了的开水。

    但满宝没有读心术,不知道他的想法,秉持着上门的都是客人,于是强硬的给他塞了一碗茶。

    白善宝则拿着茶给庄先生和魏知奉上,然后俩小孩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好,一人捧了一个装着白开水的竹筒喝得津津有味。

    &nbs



第254章 甚欢
    魏知惊讶的看了两个孩子一眼,又看了一眼庄先生,然后笑问,“你们今年多大了”

    白善宝骄傲的道:“我八岁了!”

    满宝补充:“是虚岁!”

    白善宝:“……你才六岁!”

    满宝哼了一声道:“我很快就比你大了,女孩子都长得比男孩子快。”

    魏知哈哈大笑起来,问道:“这话是谁说的”

    满宝骄傲道:“我朋友!”

    朋友当然是科科。

    七里村的水土可能很适合白善宝,从去年开始他就长得很快,本来只比满宝高半个头的,但现在已经快比满宝高出一个头了。

    上次他们吵架,满宝生气打了他一下,两个人打起来,她已经很难打倒他了,最后差点亮了牙齿。

    当时科科安慰她,说再过两年,她就会长得比白善宝快了,因为一般来说,女孩子发育的时间要比男孩子要早。

    满宝一直在等那个时间到来。

    魏知以为是谁说来安慰孩子的,并没有往心里去,提起他们的功课来,“昨天我考校过白善的功课,他虽才八岁,功课却完成的不错,不知道你学得怎么样”

    满宝很自信,“不会比他差的,你考我吧。”

    魏知看向庄先生。

    庄先生也乐得和他炫耀自己的小弟子,举手示意他进行。

    魏知便考她,昨天他已经问过白善宝,知道他已经学完了《诗经》,此时正在读《大学》,但他对满宝的考校却是从《千字文》开始的,而且相比于艰难的《大学》,他更喜欢问满宝《论语》。

    满宝对这本书还是很熟悉的,甚至比白善宝还要熟。

    因为自从她写的字能看后,她就给先生抄了两本《论语》还回去,她所用的第一套课本,全部都是庄先生给她抄的。

    满宝读完理解了,总会给他多抄两本,这样以后他可以给别的学生用,总比去县城里买书要便宜许多。

    小弟子送来,庄先生一律收,而满宝抄写这些书,便又是温习了一遍,加上现在她已经在教几个哥哥和侄子侄女们念《论语》了,当然要比白善宝更熟了。

    孔老夫子有一句话说得还是很对的,温故而知新,她虽不至于每一次读《论语》都有所得,但多读几次还是有些收获的。

    所以她对课文的释义要比白善宝还要深刻。

    魏知听得越来越认真,而满宝也越说越开心,一不小心话唠的属性爆发,干脆把一些科科和庄先生都不能回答的问题抛出来问魏知。

    魏知:……孩子看问题的角度总是有些奇特,问的问题自然也比较奇特,以至于难以回答。

    但这位大佬毕竟是做到了秘书监的人,能力摆在那里。

    所以他虽然惊诧了一下,但还是认真回答了满宝的问题。

    别看《论语》这本书很基础,却是可以给人读一辈子的,别说满宝和白善宝,就是庄先生都听得津津有味,从魏知的讲解中获益匪浅。

    于是,庄先生也忍不住加入进去,将他一些积存的问题也拿出来向魏知请教。

    于是四人越说越嗨,要不是陆丰跑过来提醒庄先生到下午上课的时间了,他们还没反应过来呢。

    庄先生有些惋惜的起身,和魏知歉然道:“与魏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惜今日时短,不能与先生畅谈,待稍晚些,不知魏先生可介意到寒舍畅饮一番”

    魏知欣然应允。

    庄先生高兴的把魏知送出门去,这才领着两个孩子回去上课。

    一直到坐在课桌前,满宝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我们忘记午睡了。”

    白善宝痛苦的道:“你现在才发现吗我刚才就觉得有点儿困了。”

    &



第255章 通过
    白家的花园里有一个亭子,就在池塘边上。

    只要不是天黑和冬天的时候,满宝还是很喜欢来这亭子里玩儿的,因为这里四面透风,很凉爽呀。

    俩人直接背了书箱去凉亭那里,下人送上来点心和水便退下,并没有时刻跟在他们身边。

    以前在陇州的时候,白善宝出入都有下人跟着,哪怕是晚上睡觉,外间都有小厮值夜,但来了七里村后,刘氏除了在他身边放一个大吉,以前跟在他身边的下人全被调走了。

    一开始白善宝不是很习惯,不过那段时间他正忙着跟满宝和白二郎做“斗争”,所以没怎么注意,等他注意到的不同的时候,他又习惯了这种改变。

    再说了,白二郎身边也没有丫头小厮跟着呀,不也过着霸王的生活吗

    但在魏知几个侍卫的眼里,白家这样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他们对白家的家境还算了解,因为早在益州时他们查白启时就查过了,虽然跟他们这样的功勋,和魏大人那样的世家不能相比,但也是士族,家里有田有铺,也养着不少下人,按说不该如此落魄呀。
1...7071727374...1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