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风兮破地
第一百六十三章 诗才 4/4
【】(),
第一百六十三章诗才
曹操从何进府中出来,心中忍不住生出一些希冀。洛阳周围都是上好的田地,若是能整顿好了,足以供应城中庞大的军队。就算天下皆反,也能靠着这十几万大军将天下间的州郡再打下来!
至于出言恐吓何进,说朝中大臣暗中联络渤海王刘协,想要废黜当今天子,改立刘协为帝,这种事情就算有,参与的人定然也不多。在曹操看来,这也不算是欺骗。再说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最重要的!
他回到府中,等了几日,还没见到何进有什么动作,却收到了好友袁绍的邀请,说是请他去府上饮酒。曹操笑着对使者道:“明日定会前去叨扰,叫本初准备好醇酒美人,要是差了,我曹孟德可是不会罢休的!”
等使者离开之后,他脸上的笑容顿时消散了。曹操在亭子里面静静地坐着,心道:何进还没动作,怎么袁绍就忽然要请我喝酒了?莫非是事情泄露了?不应该啊,谏书上可是没写什么有意义的东西。
他又想道:或许,只是单纯的想要炫耀一二?
借着诛灭宦官的威势,如今袁家的势力更加庞大,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地方上,到处可以见到袁家的门生故旧。何进虽然领导着朝中的正人君子诛灭了宦官,但是他的夹带中并没有多少人才,清除阉宦后最大的实利还是落在了士人们的手中。
而且最近洛阳城中还流行起了一股论调,说是天下是都是败坏在宦官和外戚手中,如今宦官已灭,天下还未安定就是因为外戚当政的缘故。当然,因为何进如今手握重兵,麾下兵强马壮,这种论调还没有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朝堂上,只是在士人之间暗中流传。
曹操对这些论调也有所耳闻,说起来,他也是阉宦余孽,现在又积极地向着大将军何进靠拢,宦官和外戚两条都占全了
他思来想去,觉得袁绍应该不至于借着宴饮的名义把他给杀了,于是第二天欣然前往。袁家四世三公,是当今朝堂上最顶级的权贵,在寸土寸金的洛阳城中有着十几处大宅子,今日袁绍便是在其中的一处宅子中摆下了酒宴。
当曹操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看到门外的巷子中停满了马车,心中更加安定了一些。请了这么多人来,不可能就是为了杀他一个曹孟德吧?曹操虽然自视甚高,但也知道现在的自己还没有摇撼天下的实力。
他收拾好了心情,举步往后院走去,没走几步,就见到院中的梨树下,袁绍正在大声笑着招呼往来的宾客。这个时节正是梨花盛开的时候,开满梨花的树枝下,正人君子们往来谈笑,个个威武不凡,让人一看,就知道大家都是鼎力支持,这大汉朝是有希望了。
曹操脸上挂着笑容,正准备跟袁绍打招呼,却忽然看到了袁本初边上一人,不由得瞬间脸色微变。袁绍低声和那人说了两句,转过身来,大笑着对曹操道:“孟德何来之迟?”
他向曹操招了招手,道:“孟德乃是当世英杰,来坐我边上。”
曹操压下心中的惊惧,又在脸上堆起了笑容,他大大方方地走过去坐下,笑着道:“本初相邀,怎敢迟到?只是为了准备礼物,这才拖延了一会。”
袁绍笑道:“孟德人来就行了,还带什么礼物?”
曹操笑着坐了下去,对袁绍边上那人拱拱手,道:“陈主簿,别来无恙啊。”
坐在袁绍边上那人正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陈琳。陈琳字孔璋,广陵射阳人,擅长文字,是当世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他是何进的主簿,大将军府上一应大小事务,陈琳都有参与。但是如今袁盎等人与大将军不和,陈琳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的?
曹操脑中急转,脸上却是大笑道:“陈主簿文采盖世,往日早就想讨教一二,却一直没有机会,却不想今日有了亲近的机会。本初,我这番却是要好生感谢你了。”
袁绍笑笑,道:“我素知孟德喜好诗词,特使你二人在一处耳。”
此时庭院中峨冠博带者言笑晏晏,侍女仆役往来不断,将菜肴美酒一一奉上。曹操视之,菜肴无不精美,酒水无不醇厚,侍女美貌而仆役雄健,只需在此瞧上一瞧,就知道袁家是何等的势大,又是何等的豪奢。
这还没完,等到酒菜都上的差不多了之后,又有数十名美貌少女身穿华丽服饰上得前来,献上了曼妙舞姿。边上丝竹管弦之声适时响起,将宴会的气氛推向更加热烈的地步。
面对着醇酒美人,曹操却是味同嚼蜡,根本吃不出什么滋味来。他不动声色地往袁绍那边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远处披甲而立的袁家部曲,心道:还好自己真正要说的事情从未写在竹简上,不然的话,今日哪里还能在此饮美酒,赏美人?
却不防袁绍忽然笑着道:“听说孟德又给大将军上了一份谏书?”
他侧过头,思索了一会,道:“第一句是什么来着?似乎是孔子说的一句话”
边上陈琳接口道:“正是孔夫子所说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对,对,”袁绍大笑,道:“对,就是这一句!孟德劝大将军亲贤臣,远小人,此言正合吾意!”
曹操脸上笑嘻嘻,心中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写给何进的谏书虽然不是什么机密,但是袁绍居然能知道的这么快!
袁绍继续道:“贤臣者,朝中重臣也!小人者,并州董卓也!”
他愤然道:“先帝不以董卓卑鄙,任命其为并州牧,是想让他安定一方的,没想到此人狼子野心,到任之后不思报效朝廷,反而大肆屠戮州中豪杰!此等行径,天人共愤!”
边上众人听到之后,都是大声赞同,纷纷道:“董卓委实可恨,当使朝廷下令严惩!”
曹操叫的最大声,他慷慨激昂地道:“对,请本初明日就上表朝廷,下令罢黜董卓,我等一同副署!”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袁绍用汤匙敲了敲酒杯,等众人看过来之后,他举起了酒杯,道:“对于大家的支持,某十分感谢,只要我等正人君子一同努力,大汉就一定有希望的!”
“支持!”
“附议!”
曹操又跟着大声附和,看上去十分的激动。等到众人渐渐地平静下来,袁绍忽然又说起了一桩趣事,道:“近日蔡议郎写了一首《饮马长城窟行》,传唱京中,诸位可曾听闻?”
陈琳笑道:“此诗情真意切,令人动容,如何能不知?”
袁绍站起身来,在院子里面吟诵起蔡邕的那首《饮马长城窟行》来。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
他吟诵完毕,笑道:“这才是上好佳作,与那什么叛贼的《短歌行》一比,高下立见,不啻云泥!蔡议郎之诗,宛若云端之上。叛逆之诗,似在黄泥之中!”
众人之中,有人大声称是,却也有些人面露迟疑之色。诗词这种东西,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个人心中自有量度。即便是袁家四世三公,就算袁家现在如日中天,也不能让人睁着眼睛说瞎话啊!
曹操冷眼旁观,见许多人面露不豫神色,张邈,胡毋班,韩融等人更是嘴角含着冷笑,显然是对袁绍的这番行为十分不满。他心中一动,大声道:“叛贼陈诚那首《短歌行》我曹孟德也曾听过,这便与诸公品鉴一番!”
不待袁绍出言阻止,曹操便摇晃着脑袋吟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蔡邕之诗,固然令人动容,然而这首《短歌行》更是出类拔萃,冠盖当世,众人听了,面上表情各异。袁绍沉着脸“哼”了一声,不悦地道:“孟德这是何意?”
曹操笑道:“这篇《短歌行》似乎是没有写完,那人还是诗才不足啊!”
陈琳也道:“究其诗中之意,确实如此。”
袁绍面色稍霁,道:“原来如此,不是两位,我还真没注意到。”
曹操心中哂笑,暗道:若论诗才,你袁本初可是差的太远了。
他笑着左右张望,却发现陈琳正目光怪异地望着他,使他不由得心中一颤。
陈琳冲曹操笑了笑,然后转过头去,对袁绍道:“本初,方才听了蔡议郎的佳作,我倒是也有了一篇,府中可备有笔墨?”
袁绍笑道:“如何没有?”
于是下令府上仆役将笔墨准备好,陈琳提笔在竹简上开始提笔写了起来。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他每写一句,袁绍便大声念出一句,不多时,一篇佳作便当众完成。袁绍是喜上眉梢,众人也是纷纷交口称赞,然后后推杯换盏,宾主尽欢。
世上没有不散之筵席,等到杯盘狼藉的时候,众人纷纷散去。曹操带着全身的酒气上了马车,冲着大门的方向喊道:“本初,今日多谢款待了,他日嗝他日让我做东,请诸位好友再痛饮一番!”
袁绍在门口笑道:“改日定当上门!”
马车远去,颜良的身影忽然出现在了袁绍的身后,他低声道:“公子,袁公路已经回到了汝南,听说正在招募壮士。”
袁绍听了,沉吟一会后,道:“让府上准备准备,过几日,我们便去冀州!”
颜良道:“若是要走,何不从速?”
“嘿,”袁绍道:“既然答应了曹孟德,明日我还是要会他一会!”
()是,,,,!
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钱 1/4
【】(),
第一百六十四章大钱
曹操回府之后,立刻吩咐家中仆役,“将火盆升起来,今天的气温可有点低。”
姬妾惊讶地道:“今天天气尚可啊将军可是身体不适?”
曹操板着脸道:“聒噪!”
他冲着仆人高声道:“再拿壶酒进来!”
等东西都弄好后,他将仆人和姬妾都撵了出去,然后将几卷竹简扔进了火盆。看着那些竹片先是变黄发焦,然后化作了灰烬,曹操这才放下心来。他也不喝酒,提起酒壶往桌子和地上洒了一些,接着往榻上一躺,酒意上涌,很快就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天色已经大亮,太阳都升的老高了。曹操在榻上呻吟了一声,往边上望去,却见有个人正坐在边上,翻看着什么。他心中一惊,却随即在脸上堆起笑容,道:“本初怎么忽然来了?我这里可是什么都还没准备呢。”
袁绍将竹简放下,道:“吾不日就将前往冀州,临行之前,特来与孟德一聚。酒菜我已经带来,孟德既然醒了,便来与我共谋一醉!”
曹操以手加额,道:“昨日才喝的醉醺醺的,今天又要喝也罢,就当是为你袁本初饯行了。”
他起身离榻,朝袁绍随意地拱了拱手,道:“待我先去洗漱一番。”
等他洗漱完毕,并整理好了心情后,这才返回了堂上。袁绍已经让人将带来的酒菜装盘摆好,见曹操入座,袁绍问道:“孟德可知我为何突然要离京去往冀州?”
曹操不假思索地道:“莫非是为了黑山贼张燕?”
袁绍抚掌而笑,道:“我就知道孟德定然知道!不错,那些黄巾余孽最近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赵国和魏郡都深受其苦,是以朝廷任命我为冀州刺史。这番前去,就是要还冀州一个清平世界!”
曹操笑着举起了酒杯,道:“那就先预祝足下马到功成了。”
袁绍与曹操共饮了一杯,然后沉吟了片刻,道:“昔日吾等共列西园,如今鲍鸿等人已死,淳于琼也将与我一同前往冀州共谋大事,孟德素知兵法,何不随我一同前去?”
曹操笑道:“淳于琼勇猛敢战,既有他相助,又何必多我一个曹操?要是某有一日在朝中待不下去了,那还请本初念在曾共事的情分上,许我一个太守的职位。”
袁绍笑道:“孟德之才,岂止于太守乎?若真有那一日,我自然会将刺史之位双手奉上。”
曹操大笑,见袁绍却只是微笑而已。他也就渐渐地止住了笑声。沉吟片刻后,曹操问道:“若事有不谐。本初欲待如何?”
袁绍慨然道:“吾当南据河北,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他反问曹操,道:“孟德又当如何?”
曹操闭目沉思了一会,睁开眼来,沉声道:“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三十六岁了,袁绍则是有了四十多岁,他们已经不复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却还保留了昂扬向上的精神,认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并没有陷入到消沉之中。以他们的聪明智慧,怎么会看不出现在朝堂上出了大问题?所以两人说话也就直接了起来,不再是遮遮掩掩的互相试探。
如今洛阳城中兵卒离散,人心动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再这么继续下去,必然会生出祸事。然而,知道归知道,身处其中的人,即便是知道了,也会毫不犹豫地按照既往的道路走下去,直到一头撞上南墙,或是摔下万丈深渊。
曹操和袁绍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袁绍再次举杯,敬了曹操一盅,然后起身道:“吾这便去了,孟德好自为之!”
等袁绍的马车远去后,曹操这才从门口转回大堂上。他的脸色渐渐地沉了下来。袁术和袁绍先后离京,只怕那些人已经下定了决心。他站在大堂边缘,望着大将军府邸的方向,心道:何进啊何进,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你也该下定决心了吧!
他正在庭院中心思浮动的时候,夏侯渊忽然闯了进来,面上还带着焦急的神色。
曹操见了,问道:“妙才何故慌张?”
夏侯渊大步上前,低声道:“何进派兵围了卫尉董重的府邸,董重已经伏剑自刎了!”
曹操脸色微变,却强自镇定地道:“死了一个董重也不算什么,无须大惊小怪。”
夏侯渊的声音变得更低,“据说渤海王今早忽然暴毙,太皇太后也因为心疾发作,忽然就薨了!”
“啊呀!”曹操大叫一声,眼中透露出愤怒的光芒来,“何进怎可如此不智?”
太皇太后就是以前的董太后,卫尉董重是她的侄子,渤海王则是小,名“董侯”的刘协,这下子一家人死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了。
夏侯渊问道:“我们该怎么办?”
曹操深深地呼吸了几次,道:“妙才去准备马匹,等我写完辞表我们就立刻出城。”
“好!”
坐到了案几前,曹操的心中满是悲凉和愤怒。他提起狼毫,欲要下笔,却发觉往日文思如泉涌的自己竟然无话可说。他强忍着心中的狂躁,机械而麻木地在竹简上写下辞官的理由,脑海中却在想着别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