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风兮破地
大汉终究是走到头了!
原本以为大将军何进诛灭了宦官,能一扫天下妖氛。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并没有能挽救已经千疮百孔的大汉王朝。宦官,外戚,士人,官吏,豪强,这些人都趴在朝廷的躯体上拼命地吸血,即便是明知道继续这么下去会爆发出惊天动地的祸乱,也没有人愿意少吸一口。
他在竹简上写下最后一个字,心中的愤懑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
何进这个蠢货,不敢派兵收拾洛阳城内外的世家豪族,反倒是把已经没有了任何威胁性的渤海王一家子都给杀了。可笑,真是可笑啊!难道以为这样就能吓到袁盎袁隗杨彪那些人?宦官和外戚是皇权的两大支柱,宦官集团已经全灭,身为外戚的何进不想着加强皇家的威仪,反而干下了这等蠢事!
狼毫制作的毛笔用力地戳在桌面上,“啪”的一声,从中断成了两节。
罢了,罢了,汉室倾颓,独木又岂能支?这日后的天下,还是让我曹孟德来挽救吧!
曹操唤过仆人,让人将自己的辞表送到大将军府上,然后和等待了好一会的夏侯渊一起,。打马出了东门。当马匹越过护城河之后,曹操勒住战马,回首向神京洛阳望去。在修复了被火焰焚烧的部分区域后,洛阳依旧是熠熠生辉,雄伟无比,令人见了就会感受到一种无言的力量。
但这样的神圣地方,很快就会再次沦为战场。明明是阳光明媚的天气,曹操却像是看到了火焰和鲜血。他的精神恍惚起来,边上却忽然传来呼声,“孟德,孟德?”
听到夏侯渊的呼喊声,曹操随即清醒过来,他再次看了洛阳一眼,然后用力地在马屁股上抽了一记,大声叫道:“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曹操的离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影响,即便是何进,在收到曹孟德的辞表之后,也只是发了一通脾气,随即很快就将这件事情抛到脑后了。曹孟德是有能力,却是阉宦之后,何进在心里对他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喜的。
况且,洛阳城中的事情就足以让何进焦头烂额了,他也没时间理会曹操跑路这等小事。
何进诛杀渤海王及董重等人的事迹,将他的虚弱暴露无遗。缺少钱粮,原本支持他的将士也开始变得离心离德,恶果很快就显露了出来。派往并州宣旨的天使被董卓斩杀,董仲颖随即派兵驱逐了朝廷任命的太守,独占了河东郡,太原郡,雁门郡,以及代郡,董卓还派兵封锁边界,查封府库,并且派人联络了太行山中的张燕,俨然是自成一国了。
何进立刻下令派兵征讨,大军才前出到河内郡,洛阳城中就发生了兵变。一些将领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带兵冲入了洛阳城中,大肆烧杀,并且围攻了大将军府和许多王公贵族的府邸,还冲击了各个官府机构。
何进孤身逃入了皇宫之中,才得以幸免。随后何进召回了平叛的大军,这才将动乱平息了下去。但是新近入城的北军跟那些作乱的军士一样,趁机大肆抢掠,不但劫掠平民,而且抢劫了一些朝廷重臣的府邸。
等到事情平定了之后,暴怒中的何进处死了十几名将校和数百名士兵,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严酷的军法反而导致了更多的士兵加入到了盗匪的行列之中。不管有着怎样的大义,当人快要饿死的时候,那就是什么都顾不得了。
面对着开始失控的军队,何进也没有办法,他一边威胁着朝中重臣们捐献出大批的钱粮,另一边,则是开始了铸造“大钱”的计划。所谓的铸“大钱”,就是发行一种新的铜钱,一枚就可以当做以往的一千枚铜钱来使用。
这是**裸的掠夺天下所有人财富的好办法,那种劣质的“大钱”根本就没人想要,但是朝廷随即下令民间必须接受这种“大钱”,胆敢拒绝的,一律问罪。这种聚敛手段之恶劣,甚至超过了后世的“大放水”。
因为这条法令,洛阳内外怨声载道,何进对此是完全不在乎,能把麾下将士的肚子给喂饱才是他现在所要面对的头等大事,区区百姓的谩骂,又算得了什么?难道还能把他何进骂死了不成?
手段不管多么恶劣,只要能用就是好的。但是随即,民间私自铸造的“大钱”也流通到了市场上,讽刺的是,官方和民间的“大钱”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因为民间所铸造的“大钱”分量更足,而官方的“大钱”用料太差了。到了后来,更是无以复加,小儿都能轻松地将之掰断。
()是,,,,!
第一百六十五章 天气晴朗 2/4
【】(),
第一百六十五章天气晴朗
日升日落,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某人引发的变动已经开始搅乱了这个世界,但是天下的局势依然顺着固有的惯性向着破灭滑去。即便是有些变化,也有些许多的不同,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是一两只螳螂就能挡住的。
初平元年的前半年风调雨顺,北地郡和朔方郡,五原郡等地收成不错。去年种下的土豆今年获得了大丰收,每亩十几石的产量震惊了所有人。在听说这种小可爱四五月份的时候也能种植后,徐超立刻加派了人手,将这种植物在所有的能影响的地方推广。
反倒是陈诚怕他们步子大了会扯到蛋,一再要求先行试种,等各地官员百姓摸清楚了土豆的习性后,再加以推广。除了土豆之外,玉米,红薯等植物也都在黄河两岸遍地开花。在出了贺兰山遮蔽范围的干旱土地上,陈诚还让人试着种了一千多亩的棉花。
在他的印象中,好像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每到了摘棉花的时候,就会有成千上万的民工坐着绿皮火车浩浩荡荡地西进。当时他稍微留意了一下,据说是在西边天气较为干旱的地方,棉花会生长的更好,纤维会更长什么的。
陈诚还知道工业革命的前期,实际上拼的就是纺织业。据说英国纺织厂里的童工以三年就会累死的最高死亡率,为邪恶的英国佬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进而在工业化的进程上打败了旧大陆上所有的国家。
所以种棉花肯定是好的!
除了土豆等新作物之外,在徐超等人的努力下,今年的水稻收成也很好。夏收一结束,陈诚治下本来还有些动荡的局面立刻就稳定了下来。有粮食就是硬道理,哪怕只是杂粮。阎忠,徐超等人的腰杆子一下就硬了起来,以往对凉州各地的诸侯多多少少还要敷衍一下,现在却是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成宜和马腾对陈诚的态度更加恭敬了,他们派人前往银川,也就是以前的廉县,向州牧府求取土豆红薯等植物的种子,要是能派几个官员指导一下如何种植那就更好了。在这个时代,种地是国家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不但是成宜和马腾派人前来,就连程银,张横,宋建,韩遂也都派了人过来,目的也都是一样。韩遂趁着丁原军撤回了长安,派兵攻占了武都郡,并和汉中张鲁打了几仗。就是在这样的时候,还专门派人拿着大量的钱币前往银川,由此可见他对这件事的重视。
韩遂其实不想和张鲁打仗的,汉中那地方道路崎岖,易守难攻,他麾下的羌胡骑兵进去了是一点便宜到占不到。但是他知道扶风郡是肯定打不下来的,因为皇甫嵩一直在加强那里的防御,所以就尝试着向汉中发展一下。
不过可惜,张鲁虽然人品不算太好,但是靠着的方式,将汉中治理的井井有条。五斗米教的信徒在祭酒们的带领下,将入侵汉中的韩遂军打的是满头包。韩遂损失了上千骑兵之后,知道了汉中不是用武的地方。东边的皇甫嵩又打不过,于是他又将目光放回了凉州。
这个时候,韩遂坐拥四郡之地,实力远远超出了凉州的任何一路诸侯。然而陈诚在听说了之后,并没有感受到威胁,只是笑着道:“可惜,他没有统一凉州的机会了。”
在亲自带队,经过三个月没日没夜的攻关之后,贺兰山脚下的高炉终于成功的炼出了铁水。虽然生产出来的铁还要经过进一步的锻打,渗碳等工艺,才能制造成农具或是刀剑,但是产量比起以前何止增加了十倍?
如果韩遂敢挑起战端的话,这边很快就能制造出大量的武器来。银矿的开采也走上了正轨,除去人工和工具的开支后,剩下的都是利润。有钱,有粮食,有武器,加上麾下有着赵云,徐荣等将领,陈诚一点都不担心韩遂打过来。
反而是因为韩遂的力量进一步的加强之后,成宜马腾等人不得不加紧了向州牧府这边靠近的步伐。况且,韩遂在拿下武都的过程中损失也不小,各地仓库中的军粮也都消耗的七七八八了,不然的话,也不会火急火燎的派人到银川来买种子。
“主公,断不可将粮种卖给韩遂!”
土豆其实并没有种子,只要在合适的时候,将大个的切成几块,埋进土里就算完事了。
徐超大声道:“不但要禁止武威和安定向韩遂售卖种子,还要下令在各处道路设岗,严查一切往来商旅!”
陈诚还没说话,州牧府中的一群官员已经纷纷表态附议了。他笑着问阎忠,“中书令以为如何?”
阎忠捋了捋胡子,道:“防是防不住的,即便我们不卖给韩遂,他也是有办法得到。与其如此,不如由我们来卖好了,这样还能收拢凉州的人心。”
陈诚笑道:“伯道之意,与我相同。”
徐超等人互相看了看,脸上露出无奈的神色。阎忠说的不错,真要想得到的这边的新作物,韩遂有的是办法。只是一想到敌人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就让人不甘心啊!
陈诚道:“夏收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诸君不可因此而懈怠。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说一千道一万,足食方可以足兵。等到今年秋收结束,我们才算是在凉州站稳了脚跟。”
他对阎忠徐超等人道:“至于韩遂,只要他不在凉州内部用兵,就由得他去。”
杨秋问道:“若是他兴兵来犯呢?”
陈诚笑了起来,道:“如今凉州人心思定,若是他敢以下犯上,我自当以堂堂正正之师,以有道伐无道,将他碾成齑粉。”
杨秋心中对陈诚的话很是不同意,人心思定?凉州这些年来什么时候真的安定过?人心要是有用,那还要他们这些武人干什么?还打造那么多的盔甲武器干什么?不过他最近从银矿中获利颇丰,也就不想在这些地方和陈诚起了争执。
韩遂虽然兵多将广,但他们也不是吃素的!银川城外的铁匠铺整天响个不停,火炉中排出的黑烟在几里外都能看的道,可不仅仅只是在敲农具!
或许是真的没有粮草了,又或许是没有什么把握,韩遂今年弄出了一个惊艳的亮相后,并没有继续用兵,而是转而专心经营起四郡的地盘来。也是,现在他的地盘最大,按照常理来说,力量也会积蓄的最快。等到秋收之后,军粮已足,再用兵不迟。
韩遂不动,陈诚也不愿意向外用兵,其他的诸如程银张横之流,自然也没有搞事的**。一向动荡不安的凉州,竟然真的就这么平静了下来。凉州的百姓和豪强们一边感谢上苍,降下了足量的雨水,一边又给陈使君竖立了雕像,据说陈使君是法力深厚的仙人,吹一口气,就能让地里长出庄稼来。据说银川那边的人天天都能吃三顿饭,而且顿顿都能吃饱,这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凉州的局势安定了下来,大汉王朝却没有一点消停的意思。征西将军丁原奉大将军何进之命,率兵攻打并州董卓。双方在河东郡的解县和安邑一带交战,互有胜负。
河东郡南部的解县和安邑周边的地方,是难得的肥美之地。这里地势不像北部那样崎岖不平,也没有那么多的山峦险阻,正适合用兵。丁原军和董卓军在此反复拉锯,战事迁延日久,百姓苦不堪言。
两边都不是善男信女,都在本地抓丁抢粮,甚至还割取田地中的青苗以喂养战马。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原上的许多村寨就化作了废墟。许多百姓因此逃入山林,化作了盗匪。刚开始,是那些小门小户的百姓忍受不了没完没了的征丁征粮,到了后来,连大户人家也受不了了。
有本事的招揽亡命,收拢百姓,在险要之处筑起邬堡,以此抗拒丁原军和董卓军。没那个能耐的,就扶老携幼地向南渡过黄河,逃往弘农郡。也有很多人向东遁入太岳山,甚至是逃向更远的太行山中,加入到了叛军的行列。
何进在稳定了洛阳的局势后,又以张扬为河内太守,命其出兵配合丁原,一起夹攻董卓。但是并州表里山河,易守难攻,张扬出兵河东,轻兵直取白波谷,想要切断董卓军的后路,却被白波贼帅郭太击败。加上黑山军张燕部扩大了活动范围,在劫掠了魏郡之后,又将势力扩展到了河内。
因此,张扬只能率兵撤回了怀县。丁原部孤军奋战,即便是有吕布,张辽,高顺等良将,但是寡不敌众,依然吃了不少败仗,先前夺取的大部分地盘都吐了出来,只在河东保留了解县这么一个重要据点。
董卓随即兵进解县,围之数重,四面攻打,却不能下。兼且吕布领着骑兵在外,往来游击,数次击破董卓的运粮队,反倒又夺取了不少河东的地盘。
见到解县急切间不能攻下,董卓随即任命白波贼帅郭太为河东太守,双方合兵在解县附近与丁原军大战。就在混战的时候,白波军将领杨奉领兵从后绕出,直扑解县。杨奉麾下的勇士徐晃身贯双甲,率先冲上城头,砍翻了守门将士,引大军入城。
正在混战中的丁原军见城池被夺,士气大降。顿时溃不成军。兼且丁原为了应付越来越大的战事,从关中征发了不少董卓的旧部,这些人见势不妙便倒戈相向,降了董卓。董卓因此得以将丁原赶过了黄河,全有了并州之地。
()是,,,,!
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获的季节 3/4
【】(),
第一百六十六章收获的季节
不管外界如何风云变幻,陈诚都打定了“镇之以静”的主意。
随着银矿的逐步开发,府库中终于有了一笔钱财。金银是天然的货币,看到那些沉甸甸的银块,所有人都是喜笑颜开。陈使君向来出手大方,有功必赏,今年夏收顺利,开了个好头,难道还怕没有赏赐下来吗?
果然,没多久,各级官吏都收到了刚刚铸造出来的银币。最少的只有一枚,多的则有十几枚,几十枚,拿的最多的是阎忠,足有一百枚银币。这些银币制作精美,分量十足,中间没有这个时代钱币上常见的方形或圆形的孔洞,而是实打实的一整块。
按照刚刚在银川挂牌的凉州银行推出的兑换比例,一枚银币能换两千百枚铜钱,也就是两贯。凉州银行虽然被命名为银行,但是现在的工作人员很少,业务就更少了,暂时只是陈诚拿来让小学生们练手的地方。
在配合上了算盘之后,小学生也是很有用处的,只要不是某种万年小学生就好。
时间从夏季进入到秋季,战争造成的伤害似乎已经远去,道路两旁尽是整齐的庄稼地,地里面的水稻,红薯,玉米,看着就让人觉得高兴。这个时代下层的百姓要求很低,能吃饱肚子,或者说平时只要能混个七分饱,不要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挨饿就行了。
秋收虽然还未开始,但是已经能肯定今年是个丰收的年成,凉州大地上随之开始到处传唱起“陈使君,仗弓矢,破匈奴,民安足”之类的歌谣。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北地就要开始准备防秋,主要是防备北方的匈奴人过来抢劫。但是现在匈奴人已经被打趴了,只有一些死剩种在云中和上郡等地苟延残喘,官府不用再征发许多百姓备战,所以能将全部的人手投入到秋收中去。
加之贺兰山附近的高炉中流出的铁水大多化作了镰刀,铁锹,铁犁等农具,使用了包钢法的镰刀锋利无比,收割的工作效率远胜往日,一个人就能顶的上三四个人。虽然看起来也不算夸张,但这就相当于是凭空多了许多的劳动力,还不需要吃那么多饭。
以往五口之家最理想的状态是有一百亩的土地,其中一半轮休,一半耕作,按照最好的年成来看,能收两百石的粮食,扣除损耗和赋税,以及使用的工具,做新衣服等各种支出后能留下七十石的口粮,再除去给牲口的粮食,那还能剩下五六十石,这些粮食在把一家五口喂饱之后,还能有些剩余。
若是年年都能有这么好的收成,积攒个五六年,就可以给家中的小子娶媳妇,或是将闺女嫁个好人家。但是一旦遇上红白喜事,这点积蓄很快就会化为乌有,一夜之间回到赤贫的状态。
况且,哪里真能有这么高的收成呢?天灾,**,兵,匪,官,绅,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压在百姓的头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