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骑马与砍杀之立马横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风兮破地

    对啊,上郡可是并州的地盘,虽然现在还被匈奴人占据着,但是也没道理说董卓自己不要,反而将它送给凉州的。

    贾诩笑道:“我主董并州志在匡扶天下,何吝惜于区区一个上郡?临行前,董并州已经发下诏令,迁匈奴于夫罗部前往太原,河东居住。上郡之地,已然无主,陈使君其无意乎?”

    董卓把上郡的匈奴人都搬到太原和河东去了?这个消息贾诩之前可没透露出来,现在这么一丢出来,效果非凡。

    陈诚转头和阎忠低声说了几句,然后对边上的赵云道:“派人去曼柏问问徐荣,看是不是有这么回事。要是有的话,就让那日逐部南下,占据上郡。”

    赵云沉声道:“诺。”

    陈诚回过头来,问道:“董使君送了我们这么一份大礼,需要有什么回报?”

    贾诩道:“并无所求。”

    陈诚笑道:“当真?”

    贾诩也笑了起来,道:“只是希望两家盟好,守望相助,若是关中兵马攻打并州,陈使君能在西面给关中军一些压力即可。”

    陈诚笑道:“既然董并州这么有诚意,那自然是可以。”

    贾诩:“如此,则别无他求了。”

    到了这里,整个召见就算是结束了。散会之后,阎忠再带着贾诩前往州牧府上,与陈诚相见。有些事情是要放在明面上说,但是有些事情却只能在私底下说。公署和州牧府离得很近,没一会,几人就又坐在了一起。贾诩坐在胡椅上,笑道:“陈使君颇好胡风啊。”

    陈诚道:“文和若是喜欢,回头让人送你一些。”

    贾诩摆摆手,道:“这就不必了,再过几天,我就该回并州了。”

    阎忠在边上忽然道:“文和大才,与其回并州做个都尉,何不留在凉州?尚书令一职,非文和莫属!”

    贾诩笑着摇了摇头,拒绝道;“并州牧于我有知遇之恩,现在正处于困难之中,我怎么能其他而去?况且妻儿都在晋阳,离开许久,甚为想念。”

    开玩笑,即便是阎忠开出再高的价码,贾诩都是不会这么轻易的跳槽过来的。这个时代的人讲究忠义,随意地更换主君,可是要被大部分的人所厌恶的。今日能为了尚书令的位置背叛一次,焉知他日不会因为其他的原因再次背叛?

    再说,现在银川怎么看怎么像一个大火坑,贾诩是聪明人,怎么可能睁着眼睛往火坑里面跳呢?所以他很坚定拒绝了。

    陈诚笑道:“文和既然不愿意现在回来凉州,那咱也不勉强,人各有志嘛。不过我私底下想问一下,并州的局势已经如此糟糕了吗?以至于董并州要将匈奴人内迁,还要将上郡都让给我们。”

    贾诩讶然了片刻,心中对陈诚的评价又高了一些,然后回答道:“陈使君慧眼如炬,并州的形势确实不太好。董并州的根基都在西凉,并州又有很多丁原的旧部,所以州中的豪杰多有不服。”

    阎忠冷笑道:“将出身并州的丁原调往关中,又将扎根于西凉的董卓派往并州,朝廷的计策倒是不错。”

    陈诚笑了笑,再问道:“关东群雄并起,一度打到了荥阳成皋一线,并州军也曾经杀进弘农,却先后都被大将军何进的兵马击退。依文和看,接下来,大将军是否能够削平关东群雄?”

    现在的局势和陈诚记忆中的有很大出入,在他的记忆中,另一个世界里面,何进被杀后,董卓趁机控制了朝廷,但是他名不正言不顺的,又在朝中没有根基,所以弄得天下皆反。

    但是何进跟董卓不一样,何进是大将军,是天子的舅舅,虽然跟袁盎袁隗杨彪等世家权贵不对付,却也得到了很多中层士人的拥护。像是张扬,张邈,臧洪等人,曾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起兵讨伐董卓,但是在这个世界里面,却都是何进麾下的重臣。

    张扬被任命为河内太守,治下户口十五万有余,兵马五六万,牵制了河北和并州的很大一部分兵力。之前被何进征召的那些士人中,有一部分人跟着袁绍袁术的那个人逃离了洛阳,却也有一部人留了下来,并像张扬一样得到了重用。

    这些人在对抗关东联军和抵御并州董卓的时候,出力很大。弘农,渑池等地被董卓大军团团包围,却一直坚守不降,这才导致了董卓后来撤退不能,被逼得在涧河边上与朝廷兵马大战,差点就丢了性命。

    陈诚自认为智力和统兵能力一样,最多只能算是中等偏上,对于这个世界土著的优势只是多了一些见识和知识。现在天下的局势变成了这个样子,他已经看不清接下来到底会怎么变化了。

    何进虽然在洛阳和关中大肆搜刮,但是毕竟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军事上的优势,是可以转换为政治上的实力的。他既然打了胜仗,那治下的百姓和豪强即便是不满,也只能忍着了。

    如果他是何进,现在就会趁着军事上的优势还在,继续用兵,在南北两路敌人中挑选一路作为主要攻击对象,争取彻底打趴下一路再说。并州表里山河,不是用武的地方,先打垮袁术或是袁绍两大集团中的一个才是正理。

    只要能继续胜利下去,就将会产生连锁反应,像是荆州刘表,陈国刘宠,幽州刘虞,扬州刘繇,兖州刘岱等人,现在还是持中立态度,但只要何进能再胜几场,他们说不定就会倒向大将军。

    毕竟汉家有外戚领兵的传统,何进现在代表的是汉家正统,可不是董卓那样硬来可比的。

    陈诚自己对现在局势看不清,自然就需要向别人求教。阎忠虽然也是有名的智者,但是他现在身在凉州,对关东的情况并不能及时掌握,因此只能提出一些建议,却是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不然的话,阎忠也不会因为陈诚说需要再过两年才能用兵而感到焦虑了。现在天下的情况混沌未明,万一何进在这两年中消灭了袁氏兄弟呢?又或者袁绍和袁术中的一人杀进了洛阳,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威望,天下说不定就这么重新安定了下来。

    到那个时候,朝廷以大军征讨,西凉军就算是再骁勇善战,也不可能对抗全国的精锐兵马啊。当然,陈诚是不担心袁绍和袁术入主洛阳的。要是袁绍把持了朝廷,他就去跟张燕,公孙瓒联手,好歹要与袁绍斗上一斗。

    至于袁术,“路中悍鬼袁长水”就更加不值得担忧了。袁公路志大才疏,行事狂悖,为人嚣张,在另外一个世界里面,几乎把所有诸侯都弄到他的对立面去了,也算是一个奇葩。

    面对陈诚的提问,贾诩沉吟了一会,回答道:“大将军能否削平关东群雄,就看今年能不能全有兖州和豫州。若是能夺取袁术占据的汝南郡,又能将袁绍兵马赶回河北,那朝廷的威望势必大涨,天下的英雄豪杰也将会纷纷归顺,则关东群雄无能为也矣。”

    陈诚问道:“若是大将军今年不能夺取中原呢?”

    狭义上的中原只是河南那一块,现在则是代指兖州和豫州。这两个州人口众多,又有大片的平原,正是中国的菁华所在,要是能夺取这两块地盘,朝廷的财政压力就能缓上一缓。田地里的粮食收上来之后,可供二十万大军食用。

    所以古人曾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因为中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

    ()是,,,,!




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的一年 3/4
    【】(),

    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的一年 3/4

    第二百三十六章新的一年

    “若是大将军今年不能夺取中原,则势必会引发内乱。”贾诩道:“西凉离洛阳较远,所以陈使君可能还不知道,洛阳附近,已经是斗米数贯了。颍川和弘农的许多地方,百姓抛弃了田地,纷纷逃亡。大白天的,道路上就有盗匪横行。而且,据说中原的黄巾军又有了死灰复燃的迹象。”

    说到这里,贾诩不禁摇了摇头,道:“何进治兵尚可,治国却是没有任何的才能。”

    一贯就是一千钱,数贯那就是好几千钱。银川附近斗米不过三十钱,和洛阳附近的米价相比,价格相差了近百倍。陈诚想象了一下那种情况,心中有些不忍,叹道:“去年洛阳周围一直在打仗,收成肯定很少,只怕今年春天有很多人都熬不下去了。”

    所谓的青黄不接,指的就是三四月份的时候,地里的庄稼尚未成熟,家中的米粮又已经吃光的时候,是贫苦百姓一年中最难熬的日子。

    贾诩见了陈诚脸上不忍的表情,心中一动,道:“何进倒行逆施,以至于百姓流离失所,正需要使君这样的英雄站出来,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

    陈诚笑道:“我可没有那样的本事,能让凉州人吃饱饭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他转过头来对阎忠道:“董并州既然派了使者过来,那咱们要不要也派个使者去并州走一趟?”

    阎忠笑道:“我正有此意,而且连使者的人选都想好了。”

    “哦,伯道想派谁出使?”

    “韩文约如何?”

    陈诚一愣,问道:“伯道怎么想起他来的?”

    阎忠道:“韩文约虽然辞去了太守的职务,却依旧是凉州的将军。我们和董并州商议的主要是军事问题,派韩遂过去,难道不是正合适?”

    恩,他说的也有道理才怪啊!陈诚心道:阎伯道这是一直没能抓住韩遂的把柄,所以干脆将他给打发出去算了。离开了凉州老家,韩遂就是有什么谋划,那也是使不出来的。

    陈诚笑道:“既然伯道认为韩遂合适,那明天就让礼部给他下个命令好了。”

    几人继续交谈了一会,然后贾诩起身告辞离开。阎忠也准备离开,却被陈诚叫住了。

    “伯道且慢,我还有些事情与你商议。”

    阎忠再次坐下,道:“我也有件事要与君侯说。”

    “什么事?”

    “贾文和天下奇才,万万不可放他回并州。”

    陈诚笑了笑,道:“世上岂无千里马?但恨伯乐不多耳。贾诩要是能够留下来,那当然是好,但是咱们凉州也不是离了他就不行。一人之力纵然再强,又如何能抵得上千万人之力?我等只要能使凉州百姓归心,便能有十数万户汉民,加上境内的羌胡部落,可得精兵五万。昔日樊哙曾言,得精兵十万,便能横行匈奴之中。我却只要有五万精锐,就敢与天下英雄一较短长!”

    阎忠想到了“陷阵营”和“飞熊骠骑”的悍勇,的确是天下少有的强兵。那样的精锐若是能有一万人,便能抵得上雄兵十万。只是牙兵训练不易,武器盔甲的配置更是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很长的时间。

    他对陈诚道:“若都是牙兵那样的精锐,不需五万,一万人就够了。”

    陈诚笑了起来,他倒是想把麾下的兵马都给睡成精锐部队,但是他的能力有限,到了现在也是能给一百多人加上“buff”,想要训练出一万精锐,那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现在的牙兵里面,升级到了顶点的精锐也不过就四百多人罢了。

    他对阎忠道:“要都是牙兵那样的精锐,一万人我们也是负担不起的啊。每个牙兵家中都有少则几十亩,多则数百亩的免税田地,人数要是太多了,咱们还能找谁收税去?所以我才说,需要有五万兵马,才能纵横天下啊。”

    “君侯所言不错,那就放贾诩回并州好了。”阎忠惋惜地道:“可惜,这世上能与贾诩相媲美的人不多,除他之外,我们凉州是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来了。”

    西凉民风彪悍,人们都养成了好勇斗狠的性格。在这里招募一些精兵强将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找出一个像贾诩那样的聪明人则是很困难。阎忠遍观整个凉州,聪明人也就两个半罢了。

    他自己算一个,贾诩算一个,另外半个则是韩遂。阎忠认为韩遂只有小聪明,而无大智慧,所以只能算是半个聪明人。

    “对了,刚才君侯说还有事情跟我商量,不知道是什么事?”

    陈诚拿出了几张纸,递给了阎忠,然后道:“就是这个,我刚才叫人去请子龙了,等他过来,我们一同讨论讨论。”

    阎忠将纸张接过来,看了一会,问道:“这个军衔制度看上去很不错,是只在牙兵中实行,还是要推广到整个凉州,将所有的兵马都纳入其中?”

    陈诚道:“先在牙兵中实行一年,看看效果怎么样,要是不好,咱们就修改修改。要是效果不错,那再推行到别的部队中去。”

    陈诚给阎忠看的,就是“列兵—士官—校官—将军”这套军衔体系。这套体系和秦汉以来的军功爵制度类似,却又有很大的不同。军功爵制度在后期也经过了多次变化,已经变成了一种军人和百姓都能拥有的爵位制度。

    而他想要推行的这一条,存粹只是对于军队适用,是为了方便军队指挥而弄出来的。在陈仓之战中,因为诸侯将领不在,他就不太能指挥的诸侯麾下的兵马。要是有军衔制度,情况大概能够好上那么一点。

    没一会,赵云到了,阎忠将看过了的几张纸又递给了赵云。

    陈诚给赵云倒上茶水,问道:“子龙你觉得这个军衔制度有没有必要?”

    赵云道了声谢,然后拿起纸张看了起来。他看的很仔细,看完后还思索了一会,然后才回答道:“这和现在的爵位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倒是更类似于秦国的二十级军功爵制。若是能够实行,肯定能够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到底能有多好,那就不是我现在所能知道的了。”

    陈诚放下心来,他毕竟不是这个世界的土著,最近一段时间也都是扑在了生产和机械制造上面,比不上赵云一直住在军营之中。很多时候,改革的初衷都是好的,但是步子大了老是出现扯到蛋的情况,再后来,改革就变成了掠夺财富和加税的代名词。

    既然赵云和阎忠都没意见,认为可以先实行再看看,那陈诚就让门下省写成条例,他自己再用印之后,就下发到牙兵中实行。这项改革只涉及到牙兵,需要动用的钱粮也不多,因此外界甚至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情。

    现在银川内外最流行的话题,是韩遂被打发到并州去了,而且还要在那边待很长的时间。按照礼部的说法,是去建立办事处,需要常驻的。当日阎忠提议的时候,还有很多别的人在场,因此人人都知道阎尚书在献上计策坑了韩遂之后,又将韩文约赶出了凉州。这种狠辣的手段,让很多人都是背后生寒。

    离开银川那天,韩遂只带了五名随从,便跟着贾诩上路了。他们将会沿着使团来时的路线,前往并州。先越过黄河,从灵州走到安定,这一路虽然道路比较糟糕,但是毕竟还有道路。然后从安定进入上郡,再进入河东。这一段路程上连道路都没有,只会是更加的糟糕。

    贾诩看了看送别的人群,对韩遂道:“韩将军要不要再和家人告别一下?”

    韩遂摇了摇头,道:“算啦,该说的话都已经说过了,现在又还有什么可说的?”

    他的脸上露出奇异的表情,似乎是在笑,又似乎是在伤感,“咱们这就启程,早点赶到晋阳去拜访并州牧吧。”

    贾诩心道:将韩遂派到并州,看上去是一个好主意。但这真的是一个好主意吗?

    他的心思转了几圈,然后笑道:“那我们这就上路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又是春天了。农民们下地耕种,工人们去厂房里面做工,牧民们将牲口赶出来,满世界的去追逐青草。银川附近的地界上,爆发出强烈的活力和生机来,让所有见识到的人都感到惊讶不已。

    陈诚已经完成了纺织机械的改进,厂房也已经建好,去年收的那许多羊毛终于能有用处了。纺织就要用到很多的工人,活虽然不重,但是每天工作的时间很长。每天劳作的时间不下六个时辰。除去了洗漱,吃饭,睡觉的时间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了空闲的时间。
1...146147148149150...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