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最强大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便衣佛陀

    比赛的第二项,也是由孙思邈出题,给出一定的病类,然后让每一位选手根据病类写出最佳的药方。同样的裁判会根据时间和药方的实用性进行打分。

    孙思邈出的第一道题是关于孕妇如何保胎的问题。孕妇很容易在怀孕阶段出现各种各样的流产,所以如何保胎安胎就成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笼统宽泛,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情况不一样,可能造成的流产的原因也就不一样,所以想要让她们在怀孕的时候健健康康,就需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情况来诊治。

    不过也有些比较常用的安胎药,比如黄芩。有句话叫清热安胎用黄芩。

    中医妇科认为:“胎前宜清。”黄芩味苦性寒,为清热安胎的主要药物。黄芩汤用黄芩配芍药、甘草、大枣而成,能治各种内热腹痛症。

    另外还有白术,中医常说健脾安胎用白术。孕妇的脾胃健强,胎儿的营养充足,胎气自固。反之,若孕妇脾胃虚弱,易于损伤胎气。健脾安胎比和胃重要。白术是健脾安胎的主要药物。《备急千金要方》早有用白术配黄芩、白芍药安胎之专用方。后世有安胎白术散、健脾资生丸等方,都以白术健脾安胎为主的。

    除此之外还有和胃糯米与砂仁的说法。妊娠早期常见有胃气不和之呕吐恶心、不思饮食等恶阻之证。和胃安胎是首选之法。砂仁芳香和胃,善于安胎止呕,故以临床所常用。轻者单用本品,味嚼碎含咽,芳香可口,亦同与其他药伍用。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即可以治妊娠恶阻。糯米多胶黏之性,既可养胃又能安胎,民间有用




第220章 小施主,要不要出家当和尚?
    虽然医术大赛不如那些比武打雷那么热闹有趣,可是在这两天比赛的过程中,前来围观的群众确实非常的多,人们的关注度空前绝后。

    值得高兴的是,通过这次医术大赛免费帮助了一千多位病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穷苦百姓,属于看不起病的那种,要不是碰上医术大赛这样免费的治疗机会,他们恐怕会因为没钱看病,从而不断被病痛折磨,甚至不治身亡。

    当然了很多病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康复的,为了让这些人彻底摆脱病痛折磨,医术大赛选拔了一些医术医德都不错的大夫为他们持续治疗,直至康复。

    通过这次医术大赛,孙思邈发现了很多医术和医德都不错的大夫,这让他老人家非常的高兴。

    这些人将来将会得到医学院的大力栽培,是王大锤和孙思邈选中的重点培养对象。

    野有遗珠,这话一点不假,要不是这次医术大赛,谁又能想到世间还有这么多有能力的大夫存在。他们很多医术精湛,医德医风俱佳,可是本身却过的非常的清贫,因为他们把毕生的心血都放到了治病救人上面,所以对于自己的生活难免有所苛刻。

    而且他们很多都是默默无闻的在一些地方上,为老百姓治病,他们的医术知道的人太少,让他们错失了很多施展一身精湛医术的机会。

    这次的医术大赛让他们有了名气,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相信他们在医学院也能够给医学院提供不少的医学上的见识和经验。

    能够寻找出这些人,是这次医术大赛最大的收获,让医者受到尊重,也是这次医者大赛的重大影响。

    凡是参加了这次医术大赛的医者都有着巨大的收获,同行之间的交流让他们更好的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势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一次的医术大赛是成功的,达到了最初的目的,甚至比预期效果要好上不少。

    王大锤和孙思邈商量了一下,以后可以隔上几年就搞一次这样的医术比赛,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挖掘出不少医术精湛的医者,还可以造福那些生病的百姓。

    当然了举办地点也可以换一换,就像是现在的奥运会一样,让各个地方来竞争举办医术比赛的权力。

    相信哪一个地方获得了医术大赛的举办权,对当地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顺便也可以给当地的居民带去很多好处,也是一种对医学的宣传。

    将来也要把医学院设立到各个地方,同时也要逐步的开办医院,让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在医院里为老百姓看病治疗。

    不过一切都得一步一步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王大锤相信只要有了这样一个开始,将来的医疗条件一定会逐步的好起来。一定会有更多的专业的医生被培养出来,给那些身患疾病的人带去希望。

    “阿弥陀佛,小施主,你真是菩萨转世,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一次小施主举办医术大赛拯救的性命已经无法估量,我看不如小施主皈依我佛门如何”玄空大师开玩笑说。

    “玄空大师,你就不要忽悠我了,我可不喜欢变成秃子,还整天吃素。”王大锤揶揄道。

    “玄空大师,我们家九个女儿,才一个儿子,您竟然想让我弟弟跟您出家当和尚,千万别让我娘知道了,要是她知道了,肯定把您扫地出门,不让您在我们家住。”三姐王傲琬忍不住打趣道。

    &n



第221章 春闱
    眼看着春闱将近,王家上下为都将大姐夫李柏然的科考看做头等大事,特别是王富贵和张翠花两口子,对此更是重视的不得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但是在隋唐之前,想要为朝廷效命,将自己的理想抱负实现也不是那么容易,直到科举制度的诞生,才算是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相对公平的上升之路。

    中国的官员选拔制度,历经变幻。先秦时期的官员选拔,大都是依靠世袭制。

    如果一个人在建国之初立下功劳,被封为大夫,往往在他死后,就由儿子来继承大夫的职位。当时,诸侯的封地叫做国,大夫的封地叫做家,于是中国古代有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过这种世袭制有很大的弊端。一国之君,如果贤明那还罢了,如果昏庸,可就为祸不浅。一个平凡的傻子,最多不过是在家里乱搭乱闹,可一个国君,如果是傻子,就要祸害到成千上万人了。可关键还是,许多的昏君,不认为自己是昏君,反而把一些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做的人当成是忤逆之臣,把一些奸邪小人,当成是国家的忠良。世袭制度,流弊广矣。

    到了汉代,官员选拔主要靠推荐。推荐的主要名目是孝廉和秀才。汉代特别推重孝道,于是汉代的帝王多冠以孝字。

    孝廉自然是尊敬孝顺父母的人,古人往往说,忠臣必然出自孝子之门,有一定道理。能够孝顺父母的人一般来说,也能够终于国家,爱护百姓。

    秀才则是精通一些典籍,比如说儒家的经典,《尚书》《诗经》什么的。

    相对而,推荐为秀才的比较少,推荐为孝廉的比较多。翻翻《后汉书》,绝大多数官员出道,都是走孝廉一条路。为什么呢?因为孝廉比较好作假。秀才必须精通典籍,两人一聊天,彼此有多少墨水就清楚了。可是孝顺不孝顺,关键是看父母乡亲的评价了。可是,在历朝历代,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有人作假。在汉代,孝顺就可以当官,越孝顺就越越受到大家表扬,既然有实际的利益,那么父母邻居也就会参与造假了。于是,推举制度的弊端也出来了。推举过分的看重了考察者的正直公平。你说他是孝顺那就是孝顺,而没有统一的可以量化的标准。

    到了隋唐时期,风气为之一边,科举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

    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分为多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其他的明法、明算等等都有专项考察。

    而当时最受人看重的就是进士科。当时有人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就算是年纪大了,而五十岁考中进士,那也算是年轻了。

    据说,在唐太宗时期,每年都有百人参加进士考试,可是录取的有多少呢?不过是二三十人,录取比例不到3%,可远远比现在的高考,甚至是硕士、博士难考多了。而当时能够来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本身就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才子。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

    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



第222章 考前放松
    “好,既然你说放松一下就放松一下!”

    李柏然知道王大锤是好意,于是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书桌,换了衣服和王大锤一起出门。

    王大锤打算带着李柏然去一趟狄仁杰家,一方面感谢狄仁杰最近一段时间帮主李柏然辅导功课,另一方面也顺便看看狄仁杰的父亲如今康复的怎么样了。

    登门拜访,自然不会两手空空,不过王大锤已经早有准备,特地让宝叔提了一坛自己泡的药酒。不过考虑到不是人人都喜欢烈酒,所以这次的酒相对来说并不怎么烈,更适合老年人饮用。

    “你怎么不早说是去狄府,我也好准备一点礼物,要不然就这样去,多尴尬啊”李柏然得知王大锤要带自己去的是狄仁杰家,想到自己没带东西,不由埋怨道。

    “行了,早就给你准备好了,知道你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哪有时间去买礼物,我出门的时候就已经替你想好了,这坛药酒到时候就说是你送的。”王大锤笑着搬出酒坛对他说道,因为酒坛是宝叔直接搬上马车的,所以李柏然并不知道。

    “你想的可真周到,跟你一比,姐夫我倒是像一个书呆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

    “专心读书没什么不好,等将来你做了官,这些事情自然会有人替你打理,你也不用担心。”

    两个人说着聊着,不知不觉就感觉到马车停了下来。

    “少爷,大姑爷,狄府到了!”宝叔停稳马车说道。

    下了马车,抬头看去,狄府还是老样子,朱红色大门敞开着,门口站着两个家丁。

    因为王大锤以前来狄府经常给狄仁杰的父亲治病,所以狄府上下基本上都认识他,这两个家丁自然不例外,看到来人是王大锤,连忙上前热情招呼:“原来是王子爵来了,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我们家少爷。”

    “如此就多谢了!”王大锤客气的说道。

    家丁进去没多久,狄仁杰就亲自到门口来迎接。

    “我说今天早上起来就听见喜鹊叫,原来是有贵客登门。”狄仁杰一脸的激动,笑着说。

    “让狄兄亲自出门相迎,实在是不好意思。”

    李柏然抱拳施礼,王大锤也一样。

    狄仁杰一边回礼,一边笑着说:“柏然、大锤快请进!你们两个可是贵客,我自然得亲自迎接。”

    “我们算什么贵客你要这样说,以后我可不敢再登狄大人的家门了。”王大锤笑着说。

    看到宝叔还提着一坛酒,狄仁杰对王大锤和李柏然故意板着脸说道:“你们两个可真是的,到我们家来还带什么东西这是那我不当兄弟呢”

    “狄兄,这是我大姐夫听说狄伯父身体有痒,特意带的药酒,可不是给你喝的。”王大锤笑着说。

    一听是给自己父亲带的药酒,狄仁杰非常感激的冲着李柏然和王大锤笑着说:“两位真是有心了。”

    “小心心意,不成敬意。不知道狄伯父他现如今身体恢复的如何了”王大锤笑着说。

    “是啊,我听大锤说狄伯父的腰椎有问题,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恢复”李柏然也跟着问道。

    “说起来还得感谢大锤呢,要不是他,我父亲现如今恐怕还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呢。”狄仁杰冲着李柏然说完,冲着王大锤感激一笑。

    李柏然心说怪不得狄仁杰给自己辅导的时候那么尽心尽力,原来是王大锤给他的父亲治过病,也算是有恩于狄仁杰一家。

    “既然你们来了,我带你们去见见我父亲,想必他见到你们会很高兴。”狄仁杰笑着说。

    “正有此意!”王大锤和李柏然自然同意,欣然接受。

    于是,狄仁杰头前带



第223章 科场内外
    见李柏然确实放松了下来,不再那么焦虑紧张,王大锤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

    这顿酒没白喝,狄仁杰在饭桌上还特意嘱咐了许多关于科考的注意事项,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对科考的情况自然更加熟悉,该注意什么说的特别的仔细。这些经验不是体己之人,谁会告诉别人

    他们在外面喝酒,家里却没有闲着,王大锤的母亲张翠花早就张罗着给大女婿准备考试用品了,大姐王傲瑜挺着大肚子也没有闲着,一遍又一遍的检查自己夫君进考场需要带的东西,生怕出什么纰漏,弄的一家人都跟着忙前忙后的紧张。

    毛笔、砚台都买的最好的,而且备了双份,另外还有衣服、被褥、雨伞、干粮也都精心挑选,生怕李柏然在考场上缺了什么,弄的跟打仗一样紧张。

    第二天休息了一天。

    第三天一大早,王大锤一家便送李柏然到贡院参加科考。

    一路上,母亲张翠花和大姐王傲瑜两人再三叮嘱李柏然,絮絮叨叨直到将人送到考场才算安静下来。

    到底是大唐盛世,来长安城参加科考的读书人非常多,犹如过江之卿,都奔着跃龙门而去。

    考场外早早就戒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还有禁军来回巡逻,胆敢喧哗闹事者,轻者驱赶,重者牢狱之灾。

    有钱人家坐着马车来,有仆人小厮或者书童提着东西送到门口,没钱的寒门子弟,就只能自己拿着考篮和被褥行李进去了。

    考生进考场的时候,检查的挺严格,有专门的士兵搜查考生身上和携带的东西,防止夹带。

    考生都有自己的准考牌,上面有自己姓名、年龄、籍贯、担保人,逐一排查之后,按照准考牌上的甲乙丙丁以及号码进入对应的考场和座位。

    时间一到,钟声响起,贡院的大门便直接落锁,考试期间,任何闲杂人等都不得靠近或大声喧哗,违者重罚。

    李柏然分到了甲字号考场,拿着自己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只见前后左右的人都不认识,考场里静悄悄的一片,谁也不敢说话,只是用眼睛查看四周。

    等考官宣布了考场纪律之后,就开始正式考试,发了老纸之后,立刻公布考题,考题写在木牌上由士兵拿着来回走动,让所有人都能看清楚。

    前面提过,唐朝的科举主要考的就是两种,分为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考的主要内容是经义和时务策,而进士科考的除了经义和时务策之外还有诗赋。

    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科目则由举子自选。另外,《孝经》、《论语》是必考课目,有时还加试《老子》、《尔雅》。

    首先要靠的是帖经和墨义。帖经有点类似于现代考试中的填空题,摘录经书中的句子,并将其中的一些字空出来,由考生按照记忆默写出来。墨义则是一些关于经文的问答。这一部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比较容易,只要是熟读书本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答上来。
1...5657585960...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