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便衣佛陀
第228章 登科之喜
“谢谢你,大锤!”上了马车,没了外人,李柏然特别郑重的对王大锤抱拳施礼,满是感激之情。
王大锤赶紧拦住,同时抱拳回礼:“你我如今是一家人,说什么谢只要你将来能好好的对我大姐就行。再说了,能够高中一甲,也是你自己这么多年来努力的结果,我也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李柏然闻,眼眶里满是晶莹透亮的泪光,从怀里逃出一张纸打开念道:“十年寒窗如一日,悬梁刺股不负师,挑灯书尽千卷纸,一纸判定平生事,翁妪半生千金掷,亲朋相见询此事,对天高呼百日誓,对地无独切齿,麻雀欲攀凤凰枝,燕雀空有鸿鹄志,如若少壮不努力,待到垂暮伤悲迟,今朝庭外新芽植,他年案前苍翠拾,肯舍岁月于书诗,可得春华与秋实,天生傲骨总笑嗤,笑嗤天下荒唐事,唯有一事需诚实,苦海无涯雪无止,横眉冷对千夫指,甘愿俯首遇孺子,千古风流应如是,屈躬下问犹不耻,十年寒窗如一日,皆为金榜题名时,今宵东方不见日,总有夜尽天明时,十年同窗如一日,愿君金榜题名时,万语千尽于此,盼君功成筑名士。”
这是王大锤在李柏然上考场之前写的,专门为了鼓励李柏然。没想到他竟然今天特意带在身上。
“要不是有你和狄仁杰帮忙,我即便侥幸能够中榜,肯定也是末流,绝对不会是现在这样的成绩。”看着手里的诗,李柏然哽咽道。
“今天你能够高中,这是大喜事,何必弄的如此沉重呢我帮助你,说难听点,也是为了我姐姐将来跟着你能够过上好日子。所以不需要你感谢。”王大锤摇摇头,对他说。
“你姐姐我将来一定会好好待她,既然成了夫妻,那就是一生一世都是一体,作为她的夫君,我一定不会让她受任何委屈。这是我做丈夫的本份。”李柏然紧盯着王大锤一字一句的说,如同盟誓一般,王大锤能够感受道这些确实都是他的肺腑之。
“你能如此想,说明我姐姐没有嫁错人,也说明我没有帮错人,只要你能记住自己今日的话,一直都这样谨守初心。”王大锤轻笑着说。
李柏然感觉坐在自己身旁的完全不想一个孩子,王大锤的气场太强,哪怕他比王大锤大了许多岁,可是在面对王大锤这样严肃的时候,还是感觉特别的压抑。
“多谢大锤弟弟提醒,我一定谨记在心。”李柏然下意识的保证道。
……
王大锤和李柏然他们刚回到家不久,官府报喜的差役就敲锣打鼓的上门报喜。
“请问新科进士李柏然是住在这里吗”报喜的人到王家大院问道。
“不错,李柏然是住在这里。几位差人是报喜的吧请稍候,我这就去通知我家主人。”
“有劳通报一下!”报喜的差役确认找到了地方,耐心等待。
门房早就得到了王大锤的叮嘱,等报喜的人一来立刻进去通知,门房自然不敢耽误。
得到门房的通知之后,李柏然和王大锤一家赶紧出门迎接。
“那位是陇右道李柏然”见有人出来,差役赶紧上前问道。
“我是!”李柏然赶紧上前。
“恭喜李老爷高中一甲第二名。”差役闻赶紧笑着恭喜道。
“多谢几位官差来报喜。”王富贵笑着将早就准备好的赏钱赏给他们。
报喜的官差顿时喜笑颜开,每年报喜都是很多人争抢的肥差,无非就是有赏钱。
王大锤一家不差钱,赏钱自然丰厚,几个报喜的官差互相看了一眼,都是喜上眉梢。
打发了报喜的人,又有很多左邻右舍听见喜讯前来祝贺。
“恭喜李老爷高中进士!”
“贺喜李老爷高中进士!”
“感谢各位邻里!大家同喜同喜!”李柏然和王富贵两人连忙致谢。
别人上门祝贺,自然不能晾着,王富贵和张翠花立刻给对方发红包,只要是来的,每个人都有,反正自己女婿中了进士,这是喜事,王家也不在乎这些银子。
得知女婿高中,王富贵特意让人换了好多铜钱,为的就是打赏前来道喜的人。来的人越多,说明王家在左邻右舍就越有面子。
前来报喜的人,真是络绎不绝,送走一波,又会有下一波。等到都打发走,天色已晚。
“柏然,你能高中真是太好了!十年寒窗苦读总算没有白费,我们家傲瑜的眼光还是不错的。”张翠花高兴的合不拢嘴,一个劲的夸李柏然,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
“恭喜姐夫!”
“贺喜姐夫!”
“也恭喜大姐姐!”
王大锤的几个姐姐也是高兴的不得了,一个劲的给李柏然和大姐王傲瑜道喜。
大姐摸着自己的肚子,脸上满满的
第229章 几家欢喜几家愁
当天晚上,王家灯火通明,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儿子做了开国子爵,现如今女婿也中了进士,王富贵两口子自然高兴的不得了。不但给前来报喜的发了红包,就是府里的下人也都跟着沾光了,统统都有赏钱。
当天虽然送礼的不少,不过都是街坊邻居,到了第二天,上门送礼祝贺的人更多。当然了这些人大多数是冲着王大锤的面子来的,毕竟李柏然虽然高中一甲二名,可是在长安城里的熟人并没有几个。
同时皇上今年要亲自殿试的消息一公布,立刻在读书人之间引起一阵喧哗。
要知道这个时候科举制度才刚创立不久,所以并不完善。殿试并没有定制,就算是科举也是一年一次,除此之外还很多由皇帝特地专门举办的恩科。当然,到了唐朝中后期,皇帝亲自殿试就渐渐的成了惯例。
皇帝亲自殿试,那将来就可以说是天子门生,说出去也倍有面子,将来做了官,在同僚面前也会不自觉的被人高看。
皇帝要是看中你,那你可就真的发达了。所以对于这次考中的考生来说,参加殿试是一次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绝佳时机。只要殿试的时候,让皇上看中了,那后来者居上也不是不可能。
王大锤家前来祝贺的人多,那王勃身为王珪的亲侄子,又中了榜首,前来道喜的人就更多了,毕竟能够在万千学子中独占鳌头,那将来的成就一定不会低到那里去,更何况王勃还有王珪这样的朝廷重臣在后面扶持。
根据历史记载――王珪(570-639年),字叔玠,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南梁尚书令王僧辩之孙。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入召秘书内省,授为太常治礼郎。受叔父王頍牵连,逃遁终南山。唐朝建立后,历任世子府咨议参军、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为隐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后因杨文干事件被流放嶲州。
贞观年间,征召回朝,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礼部尚书、魏王老师,封永宁郡公。贞观十三年,病逝,追赠吏部尚书,予谥号为懿。
现如今是贞观六年,王珪目前是侍中,官居三品,也算是位高权重,皇帝近臣。
不过他已经老了,对自己的职位倒是不怎么看中,心里的希望就是他们王家后辈子弟中能够有人有出息,光耀门楣。所以,这一次侄子王勃高中榜首,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
王家后继有人,将来就算是到了九泉之下,面对列祖列宗的时候也不算无颜以对。
“子安,这次你能高中榜首,叔叔真是替你高兴。陛下特地准备亲自殿试你们,这样的好机会可不多,所以这几天你就好好在家复习准备,千万不能马虎大意。”王珪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亲侄子王勃说道。
“多谢叔叔夸赞,侄儿一定戒骄戒躁,好好在家里为殿试做准备,绝不给叔叔丢脸。”王勃虽然才十六岁,可是为人十分的聪敏,自然明白自己叔叔王珪不让他出门也是为自己好。
“好孩子,不愧是我王家的麒麟儿,只要你肯用心努力,叔叔我在后面再使使劲,等到我老了的时候,你也就可以独挡一面了。我们王家以后能不能在长青下去,可就全指望你了。”
“子安自幼受叔叔教诲,绝不辜负叔叔的厚望。”
“好好好,叔叔相信你。不过你的几个堂兄弟不争气,一个个的不学无术,他们要是有你一半的懂事,我也就放心了。”
对于自己的侄
第230章 殿试
贞观六年,五月十日。
东方的天刚露出鱼肚白,天微微亮,王勃就匆忙起来收拾,因为这天是贡士进宫参加殿试的日子。
李柏然也一样,今日起的特别早,因为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去太极宫。也是他第一次有机会面见九五至尊的皇上。
当然了,还有很多人跟他们两个一样,都是有幸此次参加殿试的考生,他们都心情忐忑又激动。能够和天子面对面交流,想想都激动的睡不着。
这次参加殿试的考生一共两百八十一人,等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就已经按时到了太极宫门口,排队等候。
参加了礼部组织的会试,他们这两百八十一人便被称作贡生。
王勃和李柏然两个人,一个是会试第一名,一个是第二名,所以他们有幸站到了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的最前面。
队伍分成三列,王勃在最中间左右分别是李柏然和获得第三名的贺强。
当然了,这可不是随便站队,都是有礼部的人现场安排的,也是按照他们在会试中的名次排列的。
与童生试、乡试和会试不同的是。殿试并不需要考生自备食物和笔墨纸砚,会由宫廷代为准备。
考试的地点安排在太极殿。
一方面是太极殿够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太极殿够庄重,能够显示出皇上和朝廷对人才的重视。
宫门一开,传礼官出来传话,阅卷官先行一步,紧接着两百八十一名贡生紧随其后。
所有贡士分成三列进宫,过宫门时需经过搜身检查,不须宽衣,但需将自己的殿试身份凭证递上,由搜检之人详细比对检查,再搜过身,便可进入宫门内。先行进宫门需要等候,待所有考生皆都进门后,由传礼官带路,往太极殿方向去。
太极殿是皇宫正殿,是皇宫举行重要的典礼仪式的场所,建造的十分的辉煌大气,同时又充满了威严。
正殿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三层汉白玉台阶,下面是宽阔石砖铺设的院落,从南至北放眼望去隐约可见太极殿的宏伟。
“进到皇宫之内,当趋步低头而行。”
在这个时代,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乃是一种极高的荣耀,除了少数公卿外,就算是六部尚书进宫也要低着头小快步而行,因为不能让皇帝等你。
众贡士虽然都是第一次进宫,但对于基本的礼法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若耽搁了时辰,可能就不是被训斥一番那么简单,连杀头都有可能。
到了太极殿外,空旷的广场两侧各摆三列案桌。
案桌之后均设有一方裹着布的蒲团,一会儿殿试作答,需要考生跪坐在蒲团上进行答题,而这一答就是一整天。
案桌上摆着笔墨纸砚,纸上是草稿纸,用镇纸押着,同时有盛着水的笔洗,水则是用来研墨所用,考生考试中途若要如厕,必须有侍卫亲自陪同。长达一天的殿试,并不会提供膳食,早晨起来吃过后,中午即便饿了也得忍着,直到下午考试结束之后才能离开皇宫。
众贡士站定,耐心等候,稍后十四名殿试阅卷官会出来面见考生,紧接着皇帝李世民才会露面。
考试开始之前先是点名,所有贡士根据礼部会试的考试成绩,从前到后。依次点上一遍,同时会以礼部所记录考生之籍贯及体貌特征对考生进行二次检验,防止有替考情况发生。
随后是发考试作答成题的卷子,即答题纸,谓之“散卷”。
考生需要自行将姓名、籍贯及三代履历写于答题纸上,也是为防止考试官提
第231章 限时做答
殿试与乡试、会试在号舍内考试不同,这是一次在皇宫太极殿外举行的露天考试,天气晴朗还好,若是遇到阴天下雨,考试便会相应延期。
考试的日子都是由钦天监算出来的,但即便是科学昌明的时代,也无法精确判断一天内是否刮风下雨,更别说让钦天监的人提前好些日子去算,这本身就有点儿撞大运的意思。
好在老天爷给面子,这天的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惠风和畅,在这样的环境下考试,也能很好的发挥众贡生的水平。
在场的两百八十一人,都是天下读书人里的佼佼者,今日能够在皇上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学,自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按照试题仔细分析作答。
王勃的才学在众人中可以说是最出色的,因此他答题的速度也算是最快的,别人还在琢磨试题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动笔作答。
李柏然也不差,仔细的分析了试题之后,不慌不忙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作答。
因为他们两人在最前面,所以最受瞩目。他们没有发现李世民从开始考试之后,目光基本上就一直没有离开过他们两个人。
李世民笑着将魏征叫到自己的身边,看着底下的考生问道:“魏爱卿,今年的科考学子们的才学如何趁着现在有空,你不妨给朕说一说。”
皇上亲自问话,魏征自然不敢拒绝,当然了也不是不敢,毕竟他可是出了名的“魏喷子”,李世民没少被他喷过。
不过李世民问的是正经事,这次科考本来就是他主考,一手负责出题阅卷等系列问题,现如今李世民向他问话也是理所应当。
魏征上前躬身施礼,顺着李世民的目光看了一眼王勃和家柏然的位置,明白李世民问的不是别人就是他们两个。
“回禀陛下,今科考试,托皇上您的福,诸事顺利,考生们都非常的争气,没有发现舞弊者,倒是发现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比如头名的王勃和第二名的李柏然,以及第三名的贺强。”
“朕相信魏爱卿的眼光,他们三个能如的魏爱卿的眼,想来才学肯定不错。”李世民轻笑。
“为陛下和朝廷办事,唯尽心尽责而已。”魏征脸色一喜,躬身对李世民恭谨道。
“好一个尽心尽责而已,朕果然没有看错人,朕想不如再给你加加担子如何”李世民笑着问。
魏征闻,不由得面带惶恐之色,“陛下,万万不可,臣如今的地位已经够高了,再说臣如今已经年迈,恐怕要不了多久就得告老还乡。”
“大唐立朝之前,朕征战天下四方,全靠房玄龄替朕出谋划策,但是在朕登基以后,很多时候都是靠魏爱卿来提醒朕的失误,可以说没有你在身边,朕恐怕要犯不少的错误。”李世民闻感慨万千。
“陛下重了,这些都是身为臣子应尽的本份,臣的谏,陛下能够听的进去,这是臣的福气,也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