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咱们俩打一场,谁赢了谁是觉远,谁输了谁是王仁则!”

    &nb




第四十一章 八三年的国家春节联欢晚会
    社会上的种种混乱,即使在阜城这种小地方都能感觉出来,大街上不时有打架斗殴的事情发生,学校和学校之间,甚至工厂和工厂之间数十年乃至上百人的冲突都时有发生,某个周末,刘琅的父母带着儿子到农村的姥姥家,半路路过一片小树林就看到里面聚集着数十名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每个人都拿着木棍石头,随各自带头的人一声大喊,双方冲在了一起,石头乱飞棍棒乱舞,顷刻之间就有十几个人被打的头破血流倒在了地上。

    这一幕把刘琅的父母吓得不轻,不要命地瞪着自行车飞快“逃跑”。

    在一九八二年,很多人心中都多了不少的戾气,看谁都不顺眼,看到钱就要抢,阜城这种小地方都是如此,更不必说有钱的大城市了,不过刘琅并不担心,因为一场大风暴就要来临了。

    一九八三年的春节,刘家人格外的高兴,因为这一年三十夜里八点整,电视里出现了一台名为春节联欢晚会的节目,纵然三十年后这台节目不时引起人们的诟病,但不可争议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的出现改变了今后数十年里国人们过年的习俗,逐渐成为了所有华人在过年期间必看的节目,就算人们再怎么讽刺,但要是不看这节目,过年似乎就少了什么。

    刘琅很有幸能见证这一时刻的到来,即便这八三年的春晚在他眼里实在是简陋无比,但在从没有看过类似节目的家人眼中,这简直是一台好到无法想象,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节目。

    “这……这个人的声音就是动物世界的那个人!”

    当一个年轻的男子出现在电视机里发出声音时,刘琅的老叔就认出了他的声音。

    “好吧,这就是那赵老师了。”

    刘琅自然知道自己的老叔说的是谁。

    “这两个人就是老马和老姜!”

    刘琅的二叔也听出了两个人的声音,这两位的相声早已经传遍了全国,没听过他们相声的人少之又少。

    “看,这个人就是说相声的侯大师!”

    刘琅的爷爷一下子认出了电视里正在说话的那位穿着一身长袍的老者,这位侯大师可是自己的偶像。

    “文秀,快看,这不就是大众电影里的晓庆吗”

    刘琅的父亲看着电视里一位年轻的女子大声招呼正在外屋做饭的媳妇,以前看的都是“死”人,现在总算看到活的了。

    这些人刘琅都认识,在接下了十年二十年里他们将会频繁的出现在电视电影之中,只是现在都是年轻的不像话。

    接下来的节目看得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如痴如醉,歌曲、舞蹈、京剧、相声、魔术等等,还不时有人出来说几条谜语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们猜,家里有电话的可以直接打过去,说是有奖品可以拿,可是在这一年什么样的家庭会有电话

    这一年的节目没有多少能值得称颂的,就是那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后来还颇为传唱,另外当《少林寺》主题曲牧羊曲唱起来的时候,刘琅的老叔格外的兴奋,这可是他的梦想呀!不过这个梦想刚刚萌发就被家人“扼杀”在了摇篮里。

    九点多种的时候,邻居周爷爷带着家人来拜年,顺便留了下来,一同看起了春节晚会,十几口子磕着瓜子,喝着小酒坐在小小的屋子里,不时发出哈哈大笑的声音,而外面也开始响起了鞭炮声,一九八三年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之声中渡过了,而刘琅也已经三岁了。

    八三年的春节刚刚过去,古老的沈城还沉浸在春节的气氛之中,一辆从首都驶来的火车缓缓驶进了站台,站台上停着两辆拉达小汽车,三个人站在车前,为首的正是肖南光肖老。

    火车停下,乘客们纷纷走下车来,这个时代还没有所谓的春运,过年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家中渡过,所以火车上没有多少乘客,这些乘客里大部分都是南方人,托着大包小裹到北方来做生意。

    很快,有三个人随着零零散散的人群走下车来,踩着厚



第四十二章 问题很多
    坐在一旁的明亮看到两人要斗上气,急忙出来打圆场。

    “董老,我跟您汇报下工作吧,去年这批学生我们辽北省已经全部分配到岗,前些日子我专门到工厂去看了看,问了问老工人,这批大学生的确非常好,又懂知识又肯吃苦,工厂的效率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明亮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我可是听说了,你们辽北省今年的任务可重呀,煤炭、钢铁、石油上缴的数量比去年要多出百分之二十,这可不是小数目呀!”

    “提高百分之二十这么多去年我们省可是超负荷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指标,今年一下子提升两成,我看够呛!”

    肖南光有些吃惊。

    “那没办法,改革开放,沿海城市最先开始,现在南方什么都缺,不靠你们东北靠谁”

    董长山笑着说道。

    听到改革二字,肖南光眼睛一亮。

    “老董,你在上面耳目众多,那帮老人们对改革是怎么看的,我可是听说有人对改革很有看法呀!”

    “嘿嘿,老肖你可别套我话,我不过是个司级干部,上面的事情我可不知道!”

    董长山撇着嘴一笑。

    “你跟我还扯这个干什么明亮也和我一样不是外人,还有小王,他是我老战友的孩子,嘴可严的很呀!”

    肖南光指着开车的司机对着董长山说道。

    “哦!这样呀!”

    董长山微微点头。

    “也好,这也是我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仅供你们参考呀………现在邓老那是坚决的改革派,他也说了,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但是毕竟这是一件从没有过的大事,很多人还是抱有疑问的,其中最担忧的就是国家性质的争论………粤省的深市和蛇市已经成为特区,去年有几位省高官到深市考察,结果看到他们竟然把土地都给卖了,这一下简直是捅了马蜂窝,几位省高官回来后差点哭了起来,说是他们幸幸苦苦打下来的红色江山竟然一夜之间就被卖给资本家,再这么下去,社会主义国家就全变了,他们提出的问题也得到了上面一些老人的支持………不好弄呀!”

    董长山说道这里眉头紧锁,同样流露出一丝担忧。

    “把土地也给买了”

    肖南光也是有些惊讶。

    “可不是嘛,深市把土地卖了,那位“袁老板”更厉害,在蛇市搞什么竞聘制,连咱们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竞聘上岗,工资远高于别人,有人说他搞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一套,这样的人放到十年前,枪毙十次都不嫌多!”

    董长山接着问道。

    “哦!还有这事”

    肖南光听了也微微皱起了眉头。

    “这位“袁老板”不是提出了个口号嘛,什么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我看提的很好,凭这一点就比我强,至于说搞竞聘制……改革嘛,谁也不知道怎么改,蛇市是特区,就得有大无畏的精神,至于是好是坏,还得看效果如何。”

    肖南光慢慢地说道。

    “嗯,现在上面也有像你这么说得,尤其是邓老的态度,我看还是很坚决的,要不然也不会让他们搞下去了,但是反对声音一直都有,尤其是最近几年,社会的治安很不好,大案要案数目逐年提升,大部分都和钱有关系,一些老人们已经把这个问题归咎到了改革的头上,说是金钱的贪婪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思想,再这么下去,全国所有人都没心思搞建设了。”

    “嗯,你说得也是,这两年社会治安的确出了大问题,光是沈城,去年就发生了几千起大案子,这帮人是要管一管了………不过那是政府和公安的事情了,不用咱们操心了………老董,我



第四十三章 痞子
    过了三月,刘琅已经是三周岁了,每天父亲上班,他像往常一样就到工厂的收发室里看报纸,李铁已经辞职离开阜城追寻自己的梦想去了,门卫换成了一位快退休的老大爷,整天在屋子里抽着旱烟,弄的满屋子都是,刘琅实在待不下去,于是就拿着报纸在工厂里溜达,现在整个厂子里的工人们都认识刘琅,知道他是个小天才。

    这个时代的工厂就好像是一个社会,里面什么人都有,加上没有多少娱乐活动,所以只要有一件新鲜事就会很快传开,于是刘琅就成了工厂工人们平时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刘琅满月的时候曾经大病一场,然后就变成了天才,所以很可能被什么“脏东西”附了体。

    有人说刘琅很可能得了脑病,他的奶奶不是也得过脑病吗因为脑病的原因才让他变得聪明。

    还有人说别看刘琅现在聪明,但是以后恐怕会变成傻子。

    总之,很多人看到刘家出了个“名人”都有了嫉妒之心,从背后就散播谣言以平衡自己的心态。

    当然,也有巴结刘家的人,尤其是家里有女孩子的那些姑姑姨姨们,只要见到刘琅的父亲,就会凑过去要跟对方攀“娃娃亲”,搞得刘东来很烦。

    “哎呀,小刘琅又来了,小家伙长得真好看,来,侯姨给你一块糖吃。”

    刘琅拿着一张报纸跟着父亲向工厂里走去,迎面走来了一位跟父亲年纪差不多的女人,看到刘琅后就凑了上了,从兜里拿出一块硬糖。

    “谢谢侯姨了,我不吃糖!”

    刘琅笑了笑说道。

    “真有礼貌,来,小刘琅,你带着小妹妹一起玩!”

    对方身后跟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这是她的女儿,走路还有些不稳,拉着自己妈妈的衣服有些胆怯。

    “侯晓娟,赶紧把孩子送托儿所去,我家刘琅可没工夫帮你看孩子。”

    刘东来在一旁赶紧说道。

    这个侯晓娟对刘琅非常热心,每次见到他就给糖吃,而且还要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刘琅,叽叽歪歪心烦的很。

    “刘琅,你拉着小妹妹一起去幼儿园吧!”

    轴承厂有自己的幼儿园,里面都是职工的孩子,之前刘琅也去过几天,不过跟一帮说话走路还不顺溜的孩子在一起只能让他感到头疼。

    “我家刘琅去什么幼儿园快去快去,别磨磨唧唧的了!”

    刘东来有些不耐烦了。

    说完就拉着儿子向工厂里面走去。

    此时的轴承厂里已经发出了隆隆的轰鸣声,尤其是走到锻压车间外面,大地都微微发颤。

    轴承厂,顾名思义,是生产机械所用的轴承。

    阜城是一座小城市,就是三十多年后,城市里也不过只有一百多万的人口,但别看小,在八十年代早期,这座城市里可是拥有轴承厂、机床厂、矿山机械厂、总机厂等数家大型重工业企业。

    轴承厂制造的是轴承,机床厂制造的是铣床磨床,矿山机械厂则是制造矿山设备,比如矿车、矿灯等,至于总机厂,那是把这些零件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成的机械,然后运往矿山。

    可以说,一个小小的阜城就能一条龙把一件大型的矿山设备给制造出来,完全做到了自给自足。

    不光是这些重型设备,阜城里还有轻工机械厂,可以加工纺织机等设备,而下游还有纺织厂,设备出厂后直接运到纺织厂里就能开工生产,各种毛巾就会源源不断的被制造出来买到全市老百姓的手里。

    数十年后不是总是说要发展完备的产业链条,形成上下游的供应链,比如南方的一些城市,有的企业生产纽扣;有的企业生产衣袖;有的企业生产领子,加起来是一件完整的成衣,这种方式让当地的经济飞快的发展,可是很多人不知道,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北方的很多城市里就已经具备了这种条件。

     



第四十四章 八三年的大事件
    两人双臂互搭对方肩膀,同时交力就开始比了起来,这一下周围立刻就围上了十几名工人,在一旁大喊大叫起来。

    “刘哥,来个大背跨!”

    “刘哥,抱他的腰!”

    这些人跟刘东来关系好,都站在了刘东来这一方。

    不过卢福财看样子的确是练过,力气上虽然不如对方,但是招式上比刘东来要好一些,双腿很稳,刘东来根本就抓不住对方的破绽,两个人有些僵持起来。

    “什么时候还都有这种怂人!”

    刘琅心中也是满满的怒气,没事找事,不找事就浑身耐受,这种人天生就要给他足够的教训,要不然以后总是叽叽歪歪。

    刘琅心里想着,担心自己的父亲吃亏,正好看到旁边地上有一块木头,大小适中非常得手,砸在对方头上既能造成杀伤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他刚要去捡那块木头,结果卢福财的那个儿子就跑到了他的面前。

    “呼呼呼!”

    对方有五岁左右,虽然刘琅现在只有三岁,但身体长得很快,外表看上去也有五岁左右的样子,不过对方身体同样也很壮实,个子比刘琅要高出小半头,看着刘琅龇着牙,一副挑衅的样子,一看就是一个小痞子。

    “我曹,你个小屁孩还敢挡我我连你爹都不怕,还怕你”

    刘琅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论起巴掌就是一个大嘴巴。

    “啪!”

    清脆的声音响起,把对方打的愣在了那里。

    “你………你………你敢打我!”

    对方一下子就扑来过来。

    “这边再来一个!”

    刘琅反手又是一个大嘴巴。

    这一下直接就把对方镇住了,这个孩子捂着火辣辣的腮帮子不知所措,片刻之后嘴巴一抖就哭了出来。

    “哇哇………!”

    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子再痞能痞到哪里去,被连扇两个嘴巴子当场就大哭起来。

    “怎么回事”

    刚才两个小孩的争斗大人都没看到,现在听到哭声两人马上分开都跑了过来。

    “爸,他打我,打我脸!”

    卢福财的儿子一边哭一边大叫。

    “他想那石头打我,我就打他了!”

    刘琅指了指对方脚下的一块石头,这石头是刚才他拿在手里的,不过被自己两巴掌给打掉地上了,现在正好背锅。
1...1011121314...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