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对,刚才他是拿石头来的,这么一大块石头要是打脑袋上,还不开瓢呀!”

    一旁的几个工人也是附和道。

    “刚才他拿石头差点打到我,还好我躲得快。”

    刘琅反应多块,一下子把自己变成了受害者。

    “我……我……我没………!”

    卢福财的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想反驳对方,可话就是说不清楚。

    “卢福财,你把你儿子看好了,别总拿石头跑来跑去,要是打着别人,哼,到时候你就要倒霉了!”

    刘东来冷冷说道。

    “放屁,你们爷俩竟敢合起来欺负我们,今天我跟你们没完!”

    卢福财气的七窍生烟,要跟李东来玩命。

    “你们在干什么”

    突然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一声大喊阻止住了卢福财。

    “哼,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敢打架,正好派出所说要抓人,再打都他妈的给你们送进去!”

    来人是轴承厂的厂长,指着两人就破口大骂。

    “派出所,我不怕,那地方我也不是没去过!”

    卢福财还大喊大叫,可就在此刻,外面传来了大喇叭的声音。

    “犯罪份子孙占东,犯打架斗殴罪,执行枪决;犯罪份子侯建




第四十五章 暴风骤雨
    刘琅前世没有看到这“壮观”的场面,今世自然不能错过,这些天来,每天都有数辆绿色的解放卡车在街上飞驰而过,车厢里犯人被捆的五花大绑,低着头,后背上还立着一块木牌,两旁各站立一名警察,神色肃穆威严至极,车上的喇叭上播放着这些犯人的恶事,走一路放一路。

    那些犯人先是在市中心的街心广场伟人雕像下面接受公审,当场宣判死刑,然后直接拉到刑场行刑,但在此之前还须经过游街示众。

    这游街的场面让刘琅可是记忆深刻。

    前面由鸣着警笛的警车开道,后面紧跟着一辆辆解放牌大卡车,每辆卡车上站着一名将要被执行死刑的犯人。

    犯人被五花大绑,由于将临的死亡和游街的耻辱而面如土色。

    他们胸前挂着木牌,上面写有名字、性别、年龄及罪行等,在他们的名字上面还画着黑色的大“x”。

    行刑车沿途播放广播,宣传“严打”斗争,控诉犯人罪行。路过的大街小巷,引来无数百姓围观,公安人员在旁边维持秩序疏导交通。

    车上的犯人一个个面如死灰,车下的百姓们也是吓得不轻,各个脸色苍白,

    如此“壮观”的场面恐怕在此以后就绝无仅有了。

    同时各地的校园还经常张贴审判犯人、游街示众、刑场行刑的实景照片,张贴这些照片的本意,与游街示众一样,意在教育民众遵纪守法,希望祖国的花朵从小见证残酷的行刑场面,长大后不会重蹈覆辙。

    对“生”才刚刚有些朦胧体味的孩子,面对“死刑”这两个字眼,心中必定是生出恐惧。尤其是血肉模糊的死刑场景印在幼小孩子们脑海里,成为成长记忆里长久挥不去的一抹阴影,别说是这帮小孩子,就是刘琅父母这样的大人看到也是双腿发麻,心中暗暗发誓:以后千万别犯事。

    刘琅还记得“八三严打”时有这样一句口号:“可抓可不抓的,坚决抓;可判可不判的,坚决判;可杀可不杀的,坚决杀。

    这么做好不好就算是三十多年后,很多人都在争论,有人说“严打”践踏了法律,让很多无辜的人也遭受了磨难;也有人说“严打”打击了许多违法犯罪分子,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和社会生活安定,收效明显。

    总之是各有各的道理。

    在刘琅看来,“严打”势在必行,没有“严打”,还真的无法遏制社会上越演越烈的刑事案件。

    但社会上出现如此多的刑事案件,究其根本还是在法律不健全的原因,十年浩劫之下,法制的建设根本没有,人们也不在乎法制,没有贫富差距的情况下自然无话可说,可一旦有人赚了钱,其他人立刻眼红起来,对金钱的贪婪加上法制的缺失,别说是中国这种落后国家,就是发达国家,社会必然出现混乱。

    而法律的健全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撮而就便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尽快的打击犯罪,“严打”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严打”降临,每天大街上都有解放卡车载着“罪犯”飞驰而过,刘琅从父母的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谁谁被抓了起来,爷爷也时常告诉家人,尤其是刘琅的二叔,让他不要惹事,可以说,在这时候每个家庭都是人人自危,



第四十六章 增产两成
    “老胡,上面就是因为知道你“胡大敢干”的名号才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你们辽北,你们可是咱们新中国的长子,现在老子有困难,你第一个就得跳出来,要不然养活你这个大儿子干什么”

    “哈哈,还大儿子,自古大儿子就不讨好,赚了钱都要给小儿子和孙子们花,现在深市搞什么特区,连土地都买给了资本家,让那帮人大发横财,有能耐让他们这帮家伙去搞煤炭搞石油,怎么反过来还让我们倒贴他们了,这笔账反正我是算不明白,你们谁能算明白了告诉我,也让我学习学习。”

    胡卫国撇了撇嘴说道。

    “老胡,你这话就有些偏颇了,那深市是特区,可以自己搞一套,这是试验田嘛,改革开放谁也不知道怎么搞,那他们先试验试验,现在看来还是有些经验可以借鉴的,只要有能借鉴的经验,我们就要支持,你们辽北也要支持,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借鉴怎么借鉴我辽北省也把土地买给资本家那我胡卫国不成了大汉奸了吗这事咱可做不出来。”

    “哎,老胡,你多想了,土地这个问题只是个特例而已,既然是试验嘛,就有好有坏,总不能一开始就全是好处吧,你要把眼光放在别的方面。”

    “别的方面好,我举个例子,去年我到首都开会,在一家宾馆里住,结果喝到了一种叫做什么………可乐的东西,说是美国人的一种商品,那味道呀!简直比药汤子还难喝,跟红茶想必都差的十万八千里,更不必说茅台酒了,把这种东西引进来就是改革开放了我想不明白!”

    “胡书记说得没错,那种饮料还有个毛病,喝完了肚子里都是气,憋得人好难受,也不解渴,简直是一无是处。”

    坐在胡卫国身旁的一个人接口道,他叫陈铁龙,是辽北省的高官。

    两人这么一说,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哈哈大笑,这种在首都内部流行的美国饮料不少人都喝过,的确是有股怪味,跟药汤子没什么区别。

    “别说你们了,就是我喝那东西也喝不惯,不过年轻人倒是很喜欢。”

    丁惠中笑道。

    “老丁呀!你说年轻人喜欢,就是问题了,改革开放我们都不反对,国家要富强嘛,谁都想吃得好穿得好,但是帝国主义就是帝国主义,不会无条件的帮助我们的,他们卖我们这种饮料有着什么打算我看没有好打算,都是坏算计,就是想腐蚀我们的下一代,以达到他们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咱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上当受骗,要是等我们这帮老家伙都死了,那些喝着这些饮料的人执掌国家,这可怎么得了”

    胡卫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不安,这也是在场很多人心中的忧虑。

    “老胡,老陈,你们疑虑是对的,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嘛,现在首长们也在探讨,这改革到底怎么进行,土地问题也只有深市一家弄,其他地方是不会搞的………再说,现在也有好的一方面,沪市已经和西德合作,准备开始制造汽车,西德会给我们国家带来数亿的投资,还会增加就业,你们看,这不是改革的好处嘛!”

    丁惠中说道。

    “不就是造汽车吗四个轱辘一个车厢,有什么困难的,把我们的大卡车给他缩小两号就成了,还用跟西德人合作”

    胡卫国答道。

    “哈哈,老胡呀!这造汽车可不是你说的那么容易,跟德国人谈判我也参加了,对方那种要求真是苛刻的要命,一个螺丝都要按照他们的图纸设计,你辽北省是工业大省,全国工业最发达,但是在我看来,即便是你们也造不成这种零件。”

    “有什么造不成的主席说过人定胜天,我就不信一个破零件就能难倒我们数万工程师,我看就是德国人故意为难我们。”

    胡卫国不以为然地说道。

    “好好好,你说得都有道理,咱们先不谈这个问题,你就说国家给你们下达计划能否完成吧,只要你表态,等下次去首都我就请你喝酒,不,喝那种可乐,让你尝尝“受气”的滋味。”

    “受气”的滋味我现在就



第四十七章 加大生产
    肖南光跟着众人走了出来,心里也在不停的盘算,胡卫国这个人他很了解,都是当年打过仗的老军人,对国家的忠诚那是没话说,国家让他去死也不会有半点迟疑,但是思想上就有些保守了。

    国家为什么要改革开放不就是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老百姓的生活也很困难不得已而为之吗所以改革势在必行,那么什么是改革开放呢就是要打开国门,放眼世界,让自己走出去,了解世界接受世界,在肖南光眼里就是要打破陈规放手一搏。

    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改革开放,这个问题整个国家都没有人完全能够说得明白,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用自己的脚趟出一条路来。

    现在的改革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长,遇到的问题不知道有多少,现在就瞻前顾后,迟疑不定,这么下去怎么实现国家的富强梦想

    国家现在要辽北省扩大产能,虽然一下子提高二成有些超出辽北省的能力范围,但起码说明南方的需求增大了,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了,这就是个好现象,你胡卫国做为一省之最高的领导,就要坚决拥护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怎么能当面发起牢骚呢

    有些不妥,有些不妥呀!

    肖南光心中暗道,但是他也知道胡卫国当着一位副总理的面“放炮”绝不是无的放矢,他的主张在高层那里是有很大基础的,改革开放是邓公一手主导的,但邓公绝不是一言九鼎,很多老人对这种提议都有不同意见,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进行改革开放尝试一下。

    现在看来,改革绝对是利大于弊,而且还是远远大于,看看现在沈城的老百姓身上都穿上了“的确良”,“的确良”这种材料可就是从国外进口的纺织机制造出来的,很多人还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短短两三年就范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些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改革这几年也有很多不符合国家利益的缺点出现,这也是造成高层的意见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原因,肖南光就怕反对的意见占了上风,到时候风风火火的改革就会面临夭折的危险。

    肖南光微微叹了口气,改革的路上绝非一帆风顺,他希望改革一直进行下去,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省、辽北省顾问委员会成员,听上去好听,但已经没有多少实权,话说回来,胡卫国算是有实权吧,丁惠中算是有实权吧,但改革的总负责人那只有寥寥几个人而已,他们才是决定改革开放是否可以进行下去的关键人物,其他人只能执行,他肖南光更是差得远。

    现在肖南光的任务就是培养出一批人才来,为国家以后的发展贡献力量,做好这些他就心满意足了。

    丁惠中带来了国家的任务,胡卫国和陈铁龙表态坚决服从任务,这会议刚刚结束一天,由上至下的命令就发了出来,今年钢铁、煤炭、面纱、石油的产量都要大幅度增产,每个城市都被下达了指标,而且是死命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完不成,那就要接受严惩。

    而阜城也接到了来着省里的命令,今年煤炭产量要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去年全年产煤一千万吨,那今年就是一千两百万多吨。

    这个命令一下,阜城的领导顿时傻了眼,一千万吨已经



第四十八章 自己去买
    很快,轴承厂就出了问题了,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原材料的问题,制造轴承的钢材没有了,剩余的钢材只能维持不到一个月的生产,如果再不进钢材,半个月后就会停产。

    往年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现在都是计划经济,一年的产量年初省里就已经下达,所有钢材都已经预留,但是今年因为产量增加,原定的钢材超出了计划,但开始的时候所有认也没理会,既然没有钢材就上报,省里会统筹调配的,可是轴承厂上报到市里的请求迟迟没有得到答复,眼看着生产钢材所剩无几,厂里的领导有些着急了,于是找到了市里,一问才得知,全市的钢材都出现了短缺,上报到省里得到的答复却是让等一等,

    等一等怎么等市里下达的任务命令即便是在全力开工的情况下也未必能百分之百的完成,真要是再等上个把月,那就彻底完不成了,到时候后果谁来承担

    厂里的工人们无所谓,有活就干没活休息,但是厂长可有些受不了了,厂里要是完成不了任务,到时候他会受处罚的,于是隔三差五就骑着车子到市里去问,不光是他,周围工厂的厂长们都不断地到市里供销处去找,可等到的结果都是没有货,要等一等。

    这一等就是半个月的时间,厂子里的钢材全部告罄,要知道这钢材可不单单是供应轴承厂,还有矿山设备厂、机床厂、齿轮厂、弹簧厂等等,这些厂子都是需要钢材的,轴承厂没有,他们同样也没有,所有厂子全部停工。

    这些厂子一停工,煤矿上的生产也立刻减缓下来,矿上的机械全部还是五十年代苏联时代留下来的,三十年过去了还在使用,大故障或许还不多,但是小毛病绝对是常态,今天修修那里明天补补这里,如果正常的生产是没问题的。

    可因为增产,矿上所有的设备完全是高负荷运转,这一下就超出了机械的使用极限,在高强度的磨损大量机械发生故障,尤其是那些容易损坏的零部件,换上没两天就要更换新的,其他工厂全力开工还好些,现在他们趴了窝,零部件跟不上,矿上的机械只能又恢复到了正常生产状态,按照这样的速度,到年底能完成省里下达指标的一半就谢天谢地了。

    工厂的厂长们着急,阜城市的市长更着急,简直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矿务局的局长天天跑到市里来催促,可他们又有什么办法钢材全部是省里统一调配,省里不给他们怎么办只能给省里供销部门打电话询问,得到的消息就是全省材料紧缺,所有材料都以重点城市为先。

    重点城市是什么城市简单说就是辽北省排名前五的城市,沈城市、连海市、鞍河市、锦东市以及抚阳市,这五座城市在辽北省的地位要高于阜城,自然要可着他们先来了。

    其实这就是生产力不足所造成的矛盾,当年国家大炼钢铁之时就是如此,一方面还想大干快干扩大产能,一方面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到最后只能生产出一堆废品,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现在的情况是原材料还不够,但结局都是一样,所以说这种不符合实际的计划根本就不可行。

    但不可行又能怎样行政命令根本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份,不完成就要倒霉。

    阜城市市政府内,市长卢建设正在给全市的干部们开会。

    “各位,现在我们阜城市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原材料紧缺,在这么下去省里下达的任务一定是完不成了,我向陈高官求援,得到的结果就是让我们自己想办法,给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要问问各位,谁有办法就提出来。”

    卢建设去省城数次,想要请求供销厅发材料给阜城,可人家压根就不理会他,他现在是彻底没办法了。

    在座的所有人都没吭声,一个个拿着茶缸子喝着茶水,有的人连头不抬一下。
1...1112131415...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