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咱们可以更进一步的合作
刘琅亲自带着小安德鲁参观了整个厂区,他对那台“探索一号”不太感兴趣,觉得这机床有些过时了,“探索一号”在小安德鲁眼里当然过时,可是他却忘了中国的制造业平均水平是个什么程度,和德国相比恐怕比两国的人均收入还要远,但拿这台“探索一号”数控机床的技术含量来说,两国的差距已经大大的缩小,只是差了一代或者一点二代左右,按照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来说,这点差距大概用上七八年就能赶上了,当然,如果放在中国,小安德鲁认为起码要用十几年,这十几年的差距当然不用烦恼了。
可是他却忽略了中国的平均工业水平,在一个工业水平落后德国至少四十年的国家能够诞生出一台数控机床,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只能说小安德鲁“政治”敏感性太低了,没有意识到本质问题,也可能他本身对中国有着浓厚的感情,希望中国的工业可以发展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工业集团要和他们合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振东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小安德鲁签署了合作协议,第一批合同金额就高达两百万美金。
看到二百万美金的合同到手小安德鲁乐的合不拢嘴。
“吉米,你可真是财大气粗呀!什么时候你到德国我一定要好好款待你,带你去唱歌,带你去吃我们最好的美食!”
“小安德鲁,你难道没有想过我们有再进一步合作的计划可能比如说你们的零部件能不能交给我来做甚至再进一步,我们可以共同组建一家研发中心。”
“哦,把零部件交给你们来做不过我们已经在南方设立工厂了,我们双方的合作很愉快呀!”
“小安德鲁,你的那家工厂我知道,不过你那工厂生产的是什么品质的零部件只是普通车床而已,而我们这家厂子你也看到了,工人的水平不知道比他们高出多少,你看看这种tse—254轴承,专门用在数控机床上,一件的成本不过三美金,你们的成本是多少恐怕的二十美金吧!就算是把运费和关税加上,我们的零部件成本也就六美元左右,也比你们便宜至少三倍,有这么便宜价格的零部件你不用,你是个傻子吗”
现在中国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人力资源,光是工资一块就比西方发达国家便宜十倍以上,这就是为什么国外企业要在这里建厂的原因,比如衣服鞋帽等等,但是工业相对而言很少,不是说对方不想,而是国内工人工业制造的水平上不去,当年大众公司汽车国产化的几年培养了大批产业工人,另外国家对工业制造投入了大量资金也培养了一大片产业工人,他们还是有很高水平的,但是在发达国家看来还是不高,只能够完成一些“初级”设备的制造,高尖端零部件还差得远,没有产业工人的支持建厂当然无从谈起了。
但是北方工业集团不同,工人的水平远超平均水平,就算是北方工业集团工人的工资高,但那是跟国内其他企业相比,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北方工业集团人均月工资达到了一千五百块人民币,大概是两百美元左右,那年工资就是两千四百美元,而德国现在的工资达到了两万一千美元,这还是因为两德合拼后人均收入下降的原因,如果单算西德的工资水平已经接近两万四千美元了,产业工人还会更高一些,能达到两万六千美元,基本上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十倍左右。
光是人工一项就差了十倍,如果折算到一个零部件上,那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显现出来,即便是把运费都算在内,一件零件从中国运到德国也便宜的多,这跟国家现在的煤炭价格是一个道理,国家自己煤矿出来的煤炭价格要高于从欧洲运来的煤炭价格,原因就是人家一座年产百万吨煤炭的大矿所有工人加起来也就几百不过千人,跟国内那些动辄过万,甚至十万的大矿相比人工这一块差了数十倍,这就是现代化的优势,根本不是用人数来堆能够相比的。
刘琅的话让小安德鲁动了心,不过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工人的水平真的能达到制造标准码
小安德鲁特意在厂房里仔细的看了起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这帮工人怎么每个人都有“绝活儿”,那娴熟的技艺和标准化的动作简直比他厂子里的那些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工人还要厉害,这本事不应该在中国的产业工人身上出现呀!
再看看制造的那些零部件的标准,完全符合德国的工艺标准,各项参数或许有差距,但起码工艺水平没问题,只要将需要的参数拿过来,看样子对方就能制造出来。
这一下小安德鲁就郑重起来,他没有想到北方工业集团工人们的水平竟然是这么高。
“吉米,这些工人都是怎么教出来的难道是那个苏联人不对,那个家伙自己都晕头晕脑,他可没那么高的水平………奇怪,太奇怪了,不应该呀”
工人的技术水平是一种传承,一是师傅的传承,二是大环境的传承,只能是工业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出现高水平的产业工人,在小安德鲁看来这两条在中国的不具备,除非是从国外挖来大批的产业工人手把手的传授本事,但从这些工人的手法来看不是这样,因为他们的工艺技术更加的细腻,有些地方甚至比他的工人还要好,难道是岛国人
“小安德鲁先生不要胡思乱想了,咱们谈的合作,怎么样你有没有想法”
两人的交谈很随意,没有什么正式会谈的感觉,毕竟他们都是“一把手”,只要两人同意这件事就算成了。
“这我得好好算一算成本问题,吉米,你把这件feq—133的报价单给我,杜汉,你替我算一算这个价格拿到我们工厂里的成本是多少”
小安德鲁让一位随行人做一下准确的测算。
“这么简单的计算还算什么我告诉你………!”
刘琅说了一通数字,最后得出了一个结果,这个零部件拿到德国后的总成本是五点五美金,而在德国本土则是二十七点八美金,相差了五倍。
那位杜汉满头大汗,旁边的翻译拿着成本表的说着,然后杜汉用计算器不停的计算,二十多分钟后总算把结果算了出来,跟刘琅的一模一样。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技术上也得合作………
“小安德鲁,你还不信,你们德国产品的价格都在我的脑子里,甚至整个世界同产品的价格我都知道,我提出和你合作是要帮你,当然,我的产品也能卖到国际市场,我们这是双赢,但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你们,对于朋友我是不会亏待的!”
刘琅笑着拍了拍对方那如同厚墙一样的肩膀。
“好,那我要看一看这几种零件的检测报告,不是你们设计的参数指标,而是真正的检测报告!”小安德鲁指着五种零部件说道。
他现在已经重视起这个问题了,如果质量过关,那么他真的要考虑和刘琅合作了,不,不用考虑,应该说马上合作,因为不论任何商品都要考虑价格,价格同等的情况下看质量,质量同等的情况下看价格。
德国市场比较完善,对于价格也有要求,虽说是市场经济,但毕竟还有行业协会,同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相差过大,一般说来差价会在总价百分之五左右浮动,比的就是谁的成本低。
大公司技术好,工艺水平高,那成本自然就低,百分之五看似不多,可是需求量如果巨大的话,那优势就明显了,比如一件小小的螺丝帽不值几个钱,百分之五可能也就几分钱,可是如果在前面加上一百万件,那就是几万块钱了,这就显现出优势。
安德鲁斯公司的产品价格没有太大的优势,要是有优势当年也不至于频临破产,发家完全靠的是中国市场,可以说是中国市场养活了他们,如今开始研制数控机床,花销巨大,每年光是研发费用就占了利润的四成,比那些大公司研发比例还高,毕竟他们是“弱势群体”,不前进就是死,要想赶上对手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
研发费用中有一块就是材料费,包括零部件和原材料,比例也不小,如果他从北方工业集团运来一部分零部件,同样的质量价格却是国产的五分之一,这不就相当于变相降低了成本,可以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核心技术的研发上。
这笔买卖很好算,根本不用动脑就能想出来。
“吉米,这笔生意我做了,甚至我可以给高出你们本地价格的百分之十购买,只要你们的产品质量过关。”
小安德鲁现在变得迫不及待,他这个人很有意思,对技术不是太精通,主抓企业管理,但是这方面也只能算是一般,说白了他本身就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
好在他掌握住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抓住了中国改革开放这个“风口”,不是有句话嘛:就是一头猪站在风口中也能上天,安德鲁斯公司现在就是那头“猪”,而且整个世界这样的“猪”还不少,无一例外都上天了。
虽然“猪”上了天,但指望做更多的事情有些难为他了,比如小安德鲁,他就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不是很明确,只知道现阶段要把数控机床给弄出来,这倒是没错,因为核心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要掌握核心技术就不愁市场,可这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来完成,在这段时间里你怎么办难道就关注着研发而不关注市场吗
这显然是不对的,六七年前各方对于中国市场还有顾虑,谁先进入谁就占便宜,但是现在形势又有了变化,各方都在争夺中国的市场,你稍有马虎很可能就会被人取代。
当然,中国市场太大,这样的危机暂时还少一些,但也不是绝对,一样的产品或许会各占一部分市场,但如果出现一件更好的商品,那它就会占据大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家电行业,比如电视、电冰箱企业,经过数年的“军阀混战”,那些没挺住的企业都衰落了,最后留下的必然是最好的企业,小安德鲁显然对这种经济形势敏感度不足,肚子变大了,可是脑袋没成长。
刘琅找到他纯粹是看重对方和中国的关系,小安德鲁已经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甚至对中国有一种感恩的态度,事实上也是如此,没有中国市场的支持,他这家数十年的“老店”恐怕已经成为历史了,而且这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对他们也很好,帮他解决了很多问题,让他非常感动。
正因为如此刘琅才给了他一个“机会”,说白了就是给他“甜头”,让他多赚点钱,可这是有“代价”的。
刘琅希望借着这个机会把北方工业集团的牌子在欧洲打出来,公司的未来是整个世界,现在就要着手向欧洲“渗透”,我现在技术不如你们,制造不出太高端的产品,可是你们欧洲也不是谁都能用得上高端机床的,高端机床制造出的产品用于高端产品,因为这些产品对精度要求更高,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产品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那制造这些产品的依旧是传统机床,这是升级换代的过程,毕竟现在只是九二年,即便是美国,数控机床也没有得到大范围的使用。
在这种形势下,北方工业制造出的产品就有市场,只是在国内属于先进产品,到了欧美发达国家就成了“落后”产品,但落后产品也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竞争,论竞争能力,没有哪个国家会比中国更有优势。
刘琅通过一系列的“演示”终于让小安德鲁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又亲眼看到了测试实验,所有指标完全符合欧洲的标准,这个标准又让小安德鲁大为惊讶,因为中国的标准和欧洲的标准存在着差异,基本上同种机械产品会相差两个级别,但是北方工业集团的制造标准一直采用欧洲标准,产品完全可以直接拿过去使用。
“小安德鲁,这回你放心了吧!”
“放心,完全放心,我真的没有想到你的工厂会这么厉害,我们合作吧!”
“等一等,小安德鲁,我们的合作不应该只限于零部件的买卖,刚才我也说了,咱们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比如技术合作,我知道你们正在进行数控机床的研发,那我们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合作呢”
刘琅再次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
“合作这方面怎么合作”
小安德鲁问道。
“这样吧,你跟我来看看这里!”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拿钱换技术
一年前刘琅就告诉过其他人,苏联即将解体,当时没有人会相信,即便苏联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但是大家都觉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此强大的国家断不会就此消亡。
但是现在不同了,刘琅的嘴简直都神了,美国和yike这场战争的结果谁能想到是这样完全就是按照刘琅的“设定”进行的,事实证明,他不仅仅对经济和科技有着最深刻的研究,还对军事和政治有着独到的认知,他说苏联要完蛋,恐怕对方真的活不了多久了。
当初刘琅预测今年下半年苏联就会解体,还有几个月的时间,看来国家也要做出一定的应对了。
白为任已经有了打算,要尽快把这个情报上报最高层,一切就按照刘琅预测的为前提做出应对方案,以防止有些意外发生,甚至是不是也可以在其中获得些好处就像刘琅在岛国那样
当然,这件事还要研究探讨,今天这个会议不谈这些问题。
“秦老,刚才您说大飞机的进展很喜人,那么有没有困难有的话可以提嘛,在坐的财政部门,工业部门,他们可以帮你解决”
白为任把苏联的话题岔开接着询问秦烈。
“问题当然不少资金什么嗯,国家每年给我划拨一个多亿,不少了关键还是在零部件和材料方面,我说的突破只是设计方面,但是设计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就要做出样品来,现在咱们国家的零部件不过关,无法达到设计的标准,这是个大问题。”
秦烈提的问题很现实,飞机不是画就来,而是做出来的,做出来后还得上天,每个零部件都要经受住严格的考验。
“这个问题那得问问刘琅了,刘琅,你说怎么办”
白为任又看向了刘琅。
“没什么好办法,只能不断研制,不断突破,最后达到标准,这个过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秦老说十年时间可以实现我们国家自主大飞机的成功,事情这种成功也是指所有相关产业的成熟,是一个系统工程,我还是非常认可秦老的看法”
刘琅打了个哈哈。
“你这个小鬼头不过你说得也没错,十年时间,那就是下个世纪了,到时候我们这帮人也都彻底老了,只有你刘琅才正值年少,到时候这个重任还是要落在你的身上。”
说来说去,白为任还是把问题留给了刘琅。
刘琅心中有些好笑,不过也是惊讶于白为任的应变能力,他自己的反应速度绝对是世界顶级,毕竟智商太高了,别人一个问题得思考半天,而他只要片刻工夫就能思考数个问题,并且做出最准确的判断,所以他从来没有在辩论上落下过下风,如果他去参加辩论,恐怕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白为任能跟得上他的思路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别看白为任也都五十多岁了,可思路非常清晰,反应速度比年轻人都强,他的能力确实比别人强出一大块。
刘琅笑了笑接着说道。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我可不是神仙,北方工业集团也不是什么都能做,起码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我们有很多大学生这些人可都是宝贵的人才,十年时间足够培养出人才了,秦老,国家的大飞机计划是一个至少一两代人的事情,我们不光要把飞机制造出来,还得为国家培养出接班人。
当年熊教授为了国家培养出很多人才,如今有几位也成了我们公司的中流砥柱,所以我希望咱们能尽快培养出下一代但科学家,我们北方工业集团正准备和华夏大学合作,在华夏科技建立一个研究所,我们双方互利互补可以更快的提高,而今年我们还会扩大招聘,吸收更多的大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刘琅不是再推诿,他说得的确是实话,即便北方工业集团以后会成为国际型的大公司,但他们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了,事实上一个大飞机的零部件某一个国家也都无法独立完成,这不是能不能的事情,而是值不值的问题。
未来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为什么要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利益最大化,耐克公司的工厂都建在中国,因为这里的人工成本低,成本低价格就具有优势,也能有很多的利润,大众公司也是如此,未来的飞机产业同样是这样,很多零部件都要在国外购买,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国家要做的就是掌握最核心的技术,比如发动机要有完全自主的技术,要拥有自己的专利,这才是王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