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进了屋,热气顿时扑面而来,一家人围着刘琅一家人寒暄一阵后就开始了各自的“工作”。
大舅二舅拉着刘琅的父亲坐在炕稍支起了一张炕桌开始打扑克,三舅老舅两人在后面扒眼,刘琅的姥爷则是带上花镜在一旁用扑克开始给来年的年景“算卦”,至于那些女眷们则开始为午餐做准备。
而刘琅则坐在土炕上,这种感受他已经有将近二十年没有体会到了。
姥姥家的土炕可是太大了,能容得下七八个人睡觉,要是挤些,就是十个人也能躺下,刘琅这样的小孩子都能在炕上跑了,在前世,一直到刘琅上大学时姥姥家都是住在这栋土房子里,虽然低矮简陋,可是透过窗户就能看到外面的一个大园子,现在是冬天,园子里什么都没有,可要是到了春天,这个园子就会被姥姥姥爷种上各种蔬菜水果,什么葱、茄子、西红柿、黄瓜、梨、山楂、大枣等等,到了秋天,一园子都是丰收的景象,这里便成为刘琅的乐园,每次来都要摘上不少的瓜果。
不过刘琅最喜欢的还是夏天,小时候一到暑假,刘琅就住在姥姥家,天天和周围的一群年纪差不多的孩子疯玩,到河里摸鱼,到林子里采蘑菇,有时在山上还能看到野兔子,一帮半大孩子就会围追堵截,一天下来所有孩子都变成了土驴一般,累地像个死狗,睡一觉后第二天又生龙活虎。
刘琅之所以会喜欢待在姥姥家,一来是因为这里有山有水,不是城市所能比的,二来,做为独生子,从小就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在城里居住,周围没有一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兄弟姐妹,而在姥姥家里刘琅,终于找到了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
大舅家的大哥和大姐不过比自己大上四五岁,勉强算是同龄吧,这两个家伙现在还是傻头傻脑,看着刘琅这个表弟也不吭声,小孩子嘛,第一次见到生人
第二十章 崩爆米花
新的一年开始了,刘琅的家里又恢复了平静,自己每天都和太奶待在一起,太奶又老了一岁,精神上还好,天天坐在炕头看着刘琅呵呵地笑着,而刘琅只能用看书的方式排解这无聊的生活,好在父亲去年买回来的鸡仔已经长大了,一共是五只,被父亲圈在了外屋的鸡笼子里,有时刘琅会亲自动手给它们喂食,拿些干草配上米糠,搅拌后放在手上伸到几只鸡的嘴前,它们就用嘴不停地啄着。
这些五只鸡里有四只是母鸡,平均一天能下一枚蛋,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四斤的产量,凭空多出三四斤鸡蛋,这样的生活对于刘家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
转眼间,刘琅就渡过了一周岁的生日,母亲为儿子煮了一碗鸡蛋面条,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刘琅一家光荣获得了“五好家庭”的光荣称号,一个奖状被挂在了墙上,上面写着: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标语,下方落款是阜城市妇联。
这是刘琅一家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父母和爷爷奶奶都很高兴。
“对了,我从厂里的公会那边听到了个消息,说是过些天市里要举行一次健美娃娃大赛,所有三岁以下一岁以上的孩子都能参加,我已经替咱们的儿子报名了。”
“健美娃娃!”
听到这四个字,刘琅想起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刘琅平生第一张彩色照片,摄于八一年,也就是现在这一年,照片上他拿着一个拨浪鼓,一副心花怒放的表情,不过样子看上去有点傻,照片右下角就写着阜城市健美娃娃纪念的字样。
当然,这个大赛的过程刘琅是不知道的,恐怕也就是数个数认几个字而已。
“健美娃娃大赛这个好呀!”
这个消息立刻引起了全家人的兴趣。
“比赛那些孩子怎么跟我的大孙子比你们看看,现在我的大孙子都开始学习高等数学了,我看他现在都能去考大学,一帮小屁孩子,不去!”
刘琅的爷爷显然对这种“低级”的比赛没什么兴趣。
“爸,这种比赛就是个玩,刘琅现在也都一岁了,天天待在家里多闷呀!让他跟其他小孩子玩玩挺好的。”
刘琅的母亲则在一旁说道。
“嗯,爸,文秀说得没错,我儿子这次去一定会出名,到那时整个市都会知道我们家的刘琅,到那时咱们脸上也有光呀!”
父亲也赞同妻子的观点。
“孩子是你们的,你们同意就行,不过我觉得还是没什么意思………你们自己决定吧!”
爷爷也不再坚持了。
这个健美娃娃大赛定在六一儿童节,距离现在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刘琅的母亲特意到百货商店买了三尺花布,然后每天下班回家后就开始给刘琅做起了衣服,家里有一台蝴蝶牌缝纫机,还是五六年前奶奶买的,花了三百多块钱,比当时爷爷一年的工资还多,不过后来奶奶得了病,缝纫机就归了刘琅的母亲。
刘琅看着母亲坐在缝纫机前,双脚踩着下面的踏板,手上拖着花布在案板上跟着上下起伏的针尖不断移动,随着“哒哒哒”的声音,不一会儿的工夫一个衣服胚子就被缝制出来。
刘琅不尽的感慨,时代的变迁就在这一点一滴慢慢改变,等再过十年时间,这种老式的缝纫机就要被淘汰了,等再过二十年,年轻人哪里还会穿自己缝制的衣服
时代的确在变化,外面的天刚刚变暖,刘琅在屋子里就听到了外面传来的一声吆喝声“蹦爆米花了!”
“蹦爆米花!”
刘琅一下子就从炕上跳了下去,吓得坐在炕上的太奶一跳,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刘琅就跑出了屋子,推开外面的铁门来到了门口的大院子之中。
只见胡同里来了一身乌七八糟的人,满脸漆黑好像一个乞丐,不过他肩膀上挑着一个扁担,一边的箩筐里放着一台奇怪的机器。
胡同里已经跑出了两三个孩子,围着他跑来跑去,显然他们对这台机器产生了兴趣,不过他们似乎不知道这台机器是个什么东西。
 
第二十一章 变化的时代
“哎呀,怎么变样了”
那几个孩子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怎么放进去只是一缸子玉米粒,出来却是这么多的东西,这简直有违他们的世界观呀!
“都别看着,来,帮周奶奶把爆米花装上!”
周奶奶拿来一个脸盆,把网兜里的爆米花倒了进去,满满一盆呀,一颗颗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你们尝尝!”
周奶奶随手抓了几把递给了那几个小孩,他们随即扔进嘴里。
“太香了,太香了!好吃,好吃!”
几个小屁孩从没有尝过如此美味的食物,一个个跳着脚的大喊大叫,纷纷把手伸向周奶奶的盆里还要吃。
“你们赶紧回家找爸爸妈妈,让他们拿粮食出来,苞米、大米、高粱米都行,快去快去,别总吃人家的东西!”
蹦爆米花的男子一边说道一边伸手拦着这几个孩子,要是等这几个孩子吃饱了,他还怎么赚钱了!
“你等一会儿,我回家找我妈去!”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撒腿就跑。
“我回去找我奶去!”
另外一个孩子也向家跑去。
“刘琅,过来,和周奶奶回家吃爆米花去!”
周奶奶向躲在院子里的刘琅招了招手。
“嗯!”
刘琅慢慢地走了过来。
刚才的一幕他已经太久没有看到过来,在他的记忆里,自己四五岁时最喜欢吃的就是爆米花了,当然,味道是一方面,他喜欢的是看蹦爆米花的过程,尤其是每到最后掀锅的时候,对他来说最是激动人心,一帮孩子都躲得老远捂着耳朵,随着一声巨响之后再围拢上来,一把把拿着香喷喷的爆米花使劲地往嘴里塞。
这可不是色香味俱全,而是色香味响俱全,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全都用上了。
刘琅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曾经看过美国人的一部纪录片,记录的就是这种被称为大炮式爆米花机的“神器”,当时在网络上就引起了自己同龄人的共鸣,因为在那个时代,这种大炮式爆米花机就很少出现在街上了,毕竟这东西本身不卫生,再加上有些危险隐患,另外这巨大的“爆炸声”会引起往来行人的不满,但在这一九八一年,北方的孩子们从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东西,一小杠子玉米放进去出来一盆香喷喷的爆米花,这简直就是魔术嘛。
刘琅一边吃着爆米花,一边看着,不一会儿的工夫就出来了一帮人,即便是大人们也有十几年的时间没看过蹦爆米花了,一个个拿着苞米和高粱米递给这个男子,他接过钱后笑呵呵地开始摇动起这部“神器”,随着一声巨响,周围的孩子就高声欢呼围了上去,样子比过年还要高兴。
“这时代真是变了!”
刘琅在回忆童年的时候想到更多的就是这个南方人竟然会不远万里到北方来蹦爆米花,要知道这可算是私营经济,去年父亲养了几只鸡都心惊胆战的,现在这个南方人就不远千里到北方来做生意,他可是亲眼看见就在刚刚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这个南方人就崩了六锅爆米花,也就是三毛钱,按照这种速度,他一天下来恐怕能赚三块多钱,一个月就是将近一百元钱,比阜城里工资最高的矿工还要赚钱,至于说成本,至多就是一些木材和煤块而已,这种东西满大街都有,根本就不用钱。
刘琅前世最佩服的人就是南方人,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人,这些人仿佛天生就有做生意的头脑,而且最不怕吃苦,什么样的累活脏话,只要能赚钱就会去做,这种品质绝对值得北方人学习。
接下来的时间里,总会有一些南方人挑着扁担吆喝的走过刘琅的家门,有蹦爆米花的;有买糖人的;有修鞋修手套的,还有焗锅焗盆的,这些清一色的都是南方人,一个个穿戴着埋里埋汰,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但可以想象,再过十年二十年,这帮人必定会成为有钱人,即便不是那种大富大贵的人,也定必普通人强出很多,他们都是国家第一代的私营业主,他们的行为已经把北方沉闷的经济体制撬开了一丝缝隙,改革的种子已经开始在北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了。
阜城四季分明,冬天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三十度,身在室外,穿再厚的衣服也抵挡不住那刺骨的严寒,而到了夏天,近四十度的高
第二十二章 悲催的一代
在刘琅的前世,他曾听父亲说过,小时候不到五六岁就要干家务活,七八岁时就要帮忙照顾自己的兄弟,十多岁时就天天出去捡煤球捡木材贴补家用,有时犯了错误,那就会遭到父母的打骂,哪里能像刘琅小时候这样被捧在手里当成了明珠。
刘琅父亲生活的那个年代,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最大的孩子常常比最小的孩子大出二十多岁,比如刘琅的父亲和刘琅的老叔就相差十六岁,要知道他的爷爷也就比父亲大十六岁而已,可以说,作为长兄的父亲事实上相当于父亲一样。
孩子多家里的大人自然就管理不过来,那就只能大的带小的,但是一个两个还好,要是三个四个,那也就只能以野生的状态放养了,就像刘琅的老叔,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自己,家里有饭自己就对付一口,没有饭就挺着,反正也饿不死,身上的衣服也都是曾经哥哥们穿过的,至于说孩子的学习,哪里有人会去在乎
但是到了刘琅这一代人形势就不同了,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开始了计划生育,报纸上常常出现的词语就是“计划生育好,国家来养老………!”
好吧,养不养老那是数十年之后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就是每个家庭变成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地位立刻就飙升起来,所有的家人都将这个孩子当成宝贝,整个社会的家庭关系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刘琅的前世,到了九十年代之后,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个词汇“八零后”。
老一辈人对“八零后”这一代人充满了矛盾的心理,其中更多的则是某种不满和愤怒,他们认为这一代人自私自利不懂感恩,不听话,充满了叛逆,在他们嘴中,这一代人似乎成为了堕落的一代。
可是事实上呢待九零后和零零后逐渐长大后,这种论调就再没有出现过了,刘琅这代人虽说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小也经历过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从计划经济转型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剧变也一一感受,社会上的巨大变革给这群世界观还没养成的年轻人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矛盾冲击,这是时代带给他们的特质,绝非不能用一个“八零后”就能概括的了的。
而同时,这一代人本身所担负的压力也绝非老一辈人所能想象,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等到了二十年之后,这一代人首先就是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三十年之后,作为独生子的他们又面临着养家的压力,而到了四十岁左右,他们的父母都开始变老,他们又要独自承担为父母养老的压力,在刘琅看来,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所肩负的压力绝对比老一辈更大,因为老一辈兄弟姐妹多,可以共同承担,可他们呢
在重生之前,他和妻子两人养育着一个女儿,对这个女儿也如同掌上明珠,只要力所能及他们就会为女儿提供各种资源,虽然也有压力,但是小康水平还能维持,但他们夫妻两人的父母都已经步入老年阶段,即便四位老人也有工资不需要夫妻提供多少帮助,可是一旦要是有某位得病,那可就要命了,到那时,他们两人既要照顾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这种压力简直能把人压垮,想象就会让刘琅不寒而栗,但是这样他们也只能站直身子用尽全力,因为没有人会帮助你,这是历史赋予他们的“责任”,根本无法推掉。
所以说,在刘琅看来,虽然现在自己这代人被父辈爷爷辈们当成了掌上明珠,成长过程中被标上“八零后”“堕落地一代”这些极富感**彩的词汇,但等到这些人长大后,他们注定会成为“悲催的一代”。
礼堂里面一片乱哄哄,足足过了半个小时,三支队伍才勉强站好,那些组织者也被小孩子们闹得满头大汗。
“来,你们先跟着我上台!”
一周岁到两周岁的这支队伍先被组织者带上了礼台,大概有二十多个孩子,刘琅就身在其中。
“你们听着,每六个孩子一组,按照我的命令进行比赛,最快完成的就能获得奖品!”
带头的一个说道。
礼台上面铺着一块巨大的地摊,长度足有二十米,所有人都站在一边,而在另外一边则放着不少的玩具,什么积木了!什么七巧板了!还有铅笔橡皮之类的东西,大约有十几样。
“第一项比赛就是看孩子们谁走的最快,只有从地毯上走过去拿到那些玩具就归孩子了,好了,你们六个家长把孩子放在这边
第二十三章 前世的妻子
很快,就轮到了刘琅这一组,随着工作人员一声令下,加上刘琅一共七个孩子被放到了地毯上。
“儿子,你喜欢什么自己去拿吧!”
刘琅的父亲根本就没在乎,这种比赛对于他的儿子来说根本就是个屁。
“嗯!”
刘琅点了点头就向对面走去,步伐稳健跟大人一般,只是几步就来到对面,然后准备拿起一个玩具结束这无聊的比赛。
“姑娘,快过来!”
一个熟悉的声音突然在刘琅耳边响起,他抬头一看,只觉得脑袋有些恍惚,这不是自己二十多年后的岳父吗
刘琅的妻子叫做洪玉,和自己是高中同学,但是在高中他们两人没有多少交集,甚至相互之间都没怎么说过话,后来自己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虽然不是国家重点院校,但也是一本学校,学的是建筑专业,而洪玉地成绩比自己要好很多,考上首都的一所大学,学的还是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