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父亲现在提出要养一些鸡,母亲虽然有些担心,但听了是为了儿子的成长,也就不怎么考虑了,毕竟报纸上也在宣传要开放要改革,即便被人知道他们家再养鸡,想必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们大肆批判,大不了不养了而已。
“东来,两只鸡仔恐怕不够吧!”
母亲想通之后又觉得刘琅的父亲只买两只鸡有些少了。
“放心,我明天再偷偷地去买两只,咱们先买六只鸡,我明天就做个鸡笼子放在外屋,没有人会发现的。”
刘琅的父亲早有打算。
第二天刘琅的父亲一下班,果然又带回来两只鸡仔,还有几根木头,接下来的周日放假,他找出斧头、锯子、刨子,花了半天的时间做成几个鸡笼子放在外屋,顺便又把被铁屑扎破了的自行车车胎补好。
做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和一位父亲,在这个年代里要是不会两样“手艺活”,那这一家人都会被人耻笑。
他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儿子会把几只鸡仔弄死,可是看到的是刘琅和它们玩的高兴,几天的工夫下来,几只小鸡看到刘琅就围着他叽叽喳喳地叫着不停,刘琅也“学着”父母拿些小米喂它们吃。
有了几只小鸡,让刘琅的生活少了几分沉闷,平添
第十六章 神童出世
刘琅的母亲产假结束已经上班,平时就他和太奶在家,有时奶奶也会偷偷溜进来看看自己的孙子,不过大都是在太奶睡觉的时候,如果太奶坐在炕上她是不敢进来的,看来太奶给奶奶留下的阴影面积实在巨大。
刘琅现在不过四五个月,虽然走路什么的没有问题了,生活也能简单的自理,但五个月大的孩子当然不能出去跟其他孩子野,没办法,他就把家里的书籍都找了出来,天天地看着。
家里的书很少,刘琅的父母二人自从工作后恐怕就没看过书,二叔和三叔上学时的课本也不知弄到哪里去了,姑姑的书本保存的很好,但每一本都被她用心的保存了起来不让别人动,只有老叔的课本随意的扔的那都是,刘琅在家里找到了几本就拿过来翻了起来。
屁孩子的书看起来实在是让人头疼,刚刚学过的课本就已经被折的够呛,外皮和扉页被撕的支离破碎,里面每一页都花的乱七八糟,这哪是上学读书,根本就是在吃书。
刘琅眼前放着小学四年级第七册语文课本,整个课本已经是彩色印刷了,在这个沉闷的时代有了一丝色彩,封面是四个小男孩在踢足球,象征的孩子们的活力,翻开第一页就是一张图片,是那位前苏联伟大导师列宁的一副插图,对应的课文是“绿色的办公室”,也就是这本书的第一课,课后有几个问题,另外还有十个生字,什么“圣彼得堡”等等。
这篇课文刘琅已经不记得了,不过第二篇课文他可是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味书屋”,课文描写的是一代“文豪”小时后的学习生活,为了激励自己还在课桌上刻了个“早”字,像一个含苞未放的花骨朵。
另外还有“珍贵的教科书”,“海底世界”,“春蚕”,“李闯王渡黄河”等课文,这些文章带着刘琅又回到了自己童年的那个时代。
当然,在如今的刘琅看来,这些文章很多都带有这个时代的特色,除了一些科普和古文外,那就是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的偏向,时代的特点从这些课本里一览无遗。
刘琅不会去用后世的眼光来评价这个时代的意识,也无意去贬低或者太高,他之所以要看这些书主要是去提醒自己的父母,自己要“学习”了。
凭刘琅现在的知识储备,当然用不着来学习这个时代的知识,他本身就对这个时代有着很深的研究,未来近四十年内所有的大事件都牢记于心,想要成为亿万富豪都没有任何问题,但毕竟自己现在回到了这个时代,变成了一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纵然自己被家人当成了天才,但是天才也不能不学就会吧,他要展现出来的是一个一学就会的天才,而不是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神棍”,所以假装学习飞快发展就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儿子,你这些字都会了”
只是一天的时间,刘琅就把三本书中的生字都写在了一张纸上,以至于父母回家的时候被吓的不轻。
“嗯,我都会了!”
刘琅用那天真无邪的眼神看着父母点了点头。
五个月大的他已经可以没有障碍的和父母交流,但五个月大的他能在一天之内把基本语文书上的生字都写下来,还是让父母觉得不可思议。
“这个字怎么念”
父亲指着一个“圣”字问道。
“嗯,是圣彼得堡的圣字……爸爸,圣彼得堡是什么”
刘琅反问道。
“唉呀妈呀!神了,我儿子神了!”
父亲抱起刘琅一蹦三尺高,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圣彼得堡是苏联的大城市!”
母亲在一旁回答。
“苏联是什么”
刘琅既然要装就要装的像点。
“苏联可是个大国,
第十七章 未来的大学生
“什么儿子你把这些书都看完了”
父亲把眼睛瞪的比牛还大,嘴巴张开久久都合不拢。
“嗯,看完了!”
刘琅点着头。
不是刘琅敷衍他们,而是他的确看完了。
或许是自己大脑发育过早的原因,刘琅发觉自己的记忆力要远远强于前世,前世的他智力也就稍稍强于普通人,曾经他测过智商,大概是一百二十左右,比平均水平一百零几要高一些,而在今世,他的记忆力要远强过前世,这些小人书他看了一遍后每一副图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
“爷爷考考你!”
刘琅的爷爷拿起一本书。
“大孙子,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意思”
刘琅抬头看了一眼。
“这是官渡之战,写的是曹操和袁绍打仗,曹操虽然兵少,但是足智多谋,袁绍虽然兵多,但是骄傲自大,结果被曹操杀的打败。”
“这本呢”
爷爷又拿起一本平原作战。
“这本是抗日战争的故事,写的是游击队长李向阳带领着部队保护老百姓,把鬼子打的屁滚尿流。”
“这本呢这本呢”
刘琅的爷爷又拿起几本,结果刘琅都讲的清清楚楚丝毫不差。
“哈哈,神了,真神了,我的大孙子就是神童呀!”
爷爷高兴的把刘琅抱了起来大笑道。
“咯咯咯!”
刘琅在爷爷的怀里也笑个不停。
“哎呀,我这个大孙子是个神童,咱们可要好好的教育培养,东来,文秀,从现在开始,我大孙子要看什么书,你们就给他买什么书,嗯,等以后他肯定能考上首都大学,为我们刘家光宗耀祖。”
这个时代毕竟还封闭的很,刘琅的爷爷能想到的最好培养孩子的方法就是让他看书,然后考上国家的最高学府,要是放到二十多年后,一个人家里要是出现一个五个月大就会看书的孩子,恐怕一下子就会被媒体知道,然后就会被冠上天才的名号,不知有多少媒体上门来采访。
刘琅的性格是喜欢低调,他可不喜欢自己穿着开裆裤去接受采访,好在这个时代没有炒作这个概念,就算是自己稍稍地展露一下也不会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我儿子以后会上首都大学,成为一个大学生,哈哈,那咱家可就祖坟冒青烟了!”
即便在这个时代,首都大学的名声也是天下闻名,在普通人眼里能到那里上学的人都是状元一样的人物,毕业后必定会成为有名的人,当个厂长都不在话下,或许努力努力还能当上市长高官这样的大人物,对于刘家这个只出过中专生的人家来说简直是高不可攀,现在刘琅被认定为能到这种大学上学的人,一下子就成了家里的宝贝,一家人几乎都要把他供起来了。
“唉,我的爷爷爸爸呀!你们的眼界能不能高一点,成为一个大学生就把你们乐成这样未来你们的孙子和儿子可是要改变国家的人物,到那时不知你们想起今天的事情会怎样。”
刘琅偷偷想着。
刘琅开始读书了,而且以极快的速度不断学习着各种知识,老叔和姑姑他们的书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被他看完,当然,这是刘琅给父母家人看呢,因为这些书对他来说根本就没有用。
半个月后,家里人凑到了一起在讨论刘琅什么时候去上学。
在爷爷看来,自己孙子现在的知识水平应该不亚于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水平,要不去上
第十八章 过年
刘琅的爷爷把自己上学时学过的书籍都拿给刘琅,都是化工类的专业书,对于刘琅来说十分难懂,但闲着也是闲着,一个多月下来对于简单的化工产业也都有所了解,最让刘琅感兴趣的是在这些书里有几本俄语教程,掌握一门外语成了他这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或许这就是做为一名重生者的福利吧,刘琅的记忆力几乎达到了变态的程度,基本上看过一遍的书就能完全记住,说是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也不为过。
转眼之间到了年底,几个月的时间刘琅的俄语突飞猛进,虽然刘琅不知道自己的俄语水平能达到几级水平,但他估计已经基本上能够和俄国人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了。
“唉,自己还是太小呀!”
当人过了三十岁后就会感叹自己的压力太大,常常会羡慕那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但是现在,刘琅恰好反了过来,希望自己快快长大,这个时代机会太多,随随便便就能赚到大钱,可是他连一岁还没到,一个没满周岁的孩子总不能抛头露面跑到社会上去翻云覆雨吧,现在他能做的就是慢慢等待,待自己再大一些,哪怕是四五岁的时候再找机会。
转眼之间就到了年底,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刘琅的父母和爷爷一下子买了十几斤猪肉、五斤鸡蛋和不少的面粉大米,另外还有苹果、糕点等等,还买了几挂鞭炮,刘琅的老叔看到这些食物高兴的不行,而最让他兴奋的还是那几挂鞭炮,他每天在这些鞭炮跟前转悠,趁着大人不注意就卸下来几个零散的炮仗偷偷燃放,外面零下二十度的低温根本挡不住这些野孩子们的热情,纵然是脸手被冻出道道口子也不在乎。
在这个年代,虽然食物匮乏,吃上一顿饺子都觉得不易,但那种年味可不是二三十年后所能相比的,家家户户辛苦了一年,就等着过年时吃上一顿好吃的,距离大年三十还有一周的时间,酸菜缸里的酸菜就被捞了出来,刘琅的母亲和奶奶把酸菜和猪肉剁碎开始包饺子,数百个饺子放到盖帘上放到外面冻上,还有数十个豆包也被冻的能砸死人。
除了包饺子外,家里还买了两只鸡、两条鱼,有鸡有鱼才算圆满,可以说,这样的饭菜一年下来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
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聚到了一起,母亲和奶奶下厨,其他人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打着扑克,刘琅闲着无事就窜到了外屋看着母亲和奶奶烧火做饭。
只见母亲在一个不大的罐子里用汤匙挖出了一大块乳白色的荤油,这可真是荤油,完全是用猪膘熬出来的,这个年代人的肚子里没有什么油水,在几十年后,一个人去买猪肉只会买瘦肉,但是现在,去买猪肉时没有人喜欢瘦肉,都希望副食品商店的服务员多割些肥膘,越多越好,最好全都是肥膘才好。
把这些肥膘买会回家后放在热锅里,不一会儿的工夫就会被炽热的温度烤出油来,人们就把黄橙橙的猪油收集起来,等到温度降下来,这些猪油就变成了一坨乳白色如同皮冻一样的物体,每次做菜都挖出一勺来,这样做出的菜就会香气扑鼻很有味道。
这种做法放在二三十年之后,怕是没有人会吃,但在这个人人肚子里没有油水的时代,没有荤油的菜就不叫菜。
现在是过年了,刘琅的母亲特意多挖了几勺荤油放在锅里,不一会儿的工夫乳白色的硬块就化成了黄橙橙的液体,散发着浓郁的肉香,然后再把酸菜和鸡肉
第十九章 姥姥家
前世的刘琅小时候记忆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到姥姥家去玩,那种放飞自己的感觉绝对是他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即便是在他近四十年的人生中,那种愉快的回忆也没有任何事情能够代替。
刘琅的姥姥家是在农村,说是农村,其实只能算是郊区,距离刘琅的家不过六七公里左右,可是这个时代还没有大搞城市建设,连最宽阔的马路也不过十几米宽,而且还都是土路,在路旁站上半天也看不到一辆汽车经过,在这样的路上骑自行车,要是天气好的时候还好些,可要是坏天气,那就悲惨了。
前几天阜城刚刚下过雪,几天过去,路上依旧有很厚的积雪,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义务除雪的说法。
刘琅的父亲骑着那将永久二八自行车,母亲则是抱着刘琅坐在后座上,这一路行来先是经过了满是积雪的道路,后来出了城区后道路越来越窄,最后只有三四米宽,而是这条道穿过一片泥泽,要是在夏天,两旁都是半米多高的荒草,泥泽的深处还能看见很多坟头,要是晚上没人敢走这条路。
过了这片泥泽后还要经过一座十几米长的铁桥,下面是一条已经冰封了的溪流,上面还有不少人在冰上玩耍,过了这座桥后再走上一公里才能看到一座座低矮的房子,而刘琅的姥姥家就住在这里。
从刘琅家到姥姥家,短短六七公里的距离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有时上坡刘琅的父亲骑不动还要母亲下来帮忙,这一路走来几乎用跋山涉水来形容也不为过,待到走进姥姥家的院子,刘琅的父母都是大汗淋漓,额头上的汗水在寒冷的空气中都蒸腾出雾气来。
“我的大外孙来了!”
姥姥和姥爷从屋子里迎了出来,后面跟着刘琅的大舅、大舅妈、二舅、三舅、老舅、二姨和老姨,对了,还有大舅的儿子和女儿加上一条土狗也跟了过来。
姥姥和姥爷也是多子多孙,一共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刘琅的母亲家中排行老二,也是现在唯一一位城市户口的城镇职工。
“大姐,姐夫你们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
才十三岁的老姨第一个窜到跟前,接过大姐手里拿着的年货。
“让我看看这个天才大外甥!”
二舅接过大姐怀里抱着的刘琅。
“二舅好!”
之前这些舅舅和姨们都进过城去看了刘琅,刘琅开口就问好也不算是太过突兀了。
“哎呀!不到一岁就能叫二舅好了,小家伙,认识我吗”
其他几位立刻凑了过来。
“大舅、三舅、老舅、二姨老姨你们好!”
刘琅马上就来了个集体招呼。
“哈哈,真是个天才,真是个天才呀!”
大家听了顿时哈哈大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