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刘琅,谢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一定会办好的!”

    林则泉也不废话,马上“表决心”。

    “林大哥,你是我的私人律师




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关小组
    刘琅写的那篇文章被鲁明志交到了上面,但几天下来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音讯,也不知道那些高层们看没看见,当然,这些事情不是刘琅所能管的,他现在已经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马上引进的电炉身上。

    只是十几天的时间,花费十万美金的aod电炉就从港岛入关,然后经专门部门的保护下运到了首都,随同而来的还有两位德国专家。

    电炉被安装在了已经准备好的车间里,经过德国专家一系列的调试后达到了生产标准,两位专家走后,来自保钢、鞍钢的三十多位工程师和工人们也随之进驻车间,再加上华夏大学派出的十几人,一个由五十人组成的攻关小组开始了不锈钢冶炼技术的研发工作。

    这三十多人中有十二位是大学生,看来刘琅的意见起了一些作用,虽然距离刘琅所想还有一些差距,可起码也算是一种进步。

    “刘琅,四机部专门下了文件让我们派出五名大学生参与技术攻关工作,这件事是你做的吧”

    王鹏做为保钢公司的攻关组长也为刘琅的能量而感到震惊,能让顶头部门下正式文件督促,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王老师傅,让年轻人尽快成长起来也是国家的政策,我不就是一个受益者吗”

    刘琅笑道。

    “你呵呵,谁能跟你这个天才比不过这次电炉的攻关,我们和鞍钢是真正的主力,你可不能小心眼呀!”

    王鹏开玩笑地说道,他有这样的自信,毕竟保钢和鞍钢都是以冶炼技术起家,专业方面是比华夏大学要有优势的,尤其是保钢,他们自己也有一个特种钢材车间,同样也能生产出不锈钢,只是这种不锈钢的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而且产量也非常低,每年也就几百吨的产量,仅用在国家的国防工业中,即使这样也让保钢有了很多经验,与其他厂子相比要好很多。

    “王老师傅放心,我们华夏大学的宗旨是发展国家的工业技术,既然是国家的工业技术,那就无所谓保钢鞍钢,咱们都是一家人,不管是谁取得成绩,都是成功,而且,不管谁取得成绩,也要公开让另外两方共享!”

    刘琅回答。

    “嗯,没问题!”

    王鹏一口答应了下来,他也是老革命了,大局观还是没问题的。

    人员全部进驻华夏大学组成了不锈钢冶炼攻关小组,熊怀志担任攻关小组的组长,他德高望重,没有人会反对,而第一天,所有人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

    每一位前来的技术人员每个月都给五十块钱的补助,比很多工人的工资还多,所有人一听脸都乐开了花。

    这就是人性,在刘琅和熊怀志这些人心中,把先进的技术吃透然后为我所用,这件事根本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但是对于一些工人们,尤其是上了一些年纪的老工人来说,他们没有那么高的觉悟,只要能赚到钱,然后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就足够了,让他们大老远的跑到首都来干活,还不知道多久能回去,虽说这是命令,可很多人心中还是不高兴。

    别人看不出来,刘琅怎么能看不出来,所以他提出了发补助的办法。

    对于这种补助,他们的企业可从来没有发过,干活是应该的,免费吃住就已经不错了,哪里会再给你钱

    所以刘琅干脆自掏腰包,每个人都一样,一律每月五十元,一共五十多人,一个月下来就是两千五百多块钱,对于普通人来说绝对是巨款,可是刘琅手里可有几十万,就是所有人干上一年的时间他也没有问题。



第二百九十八章 倚老卖老
    华夏大学在极短时间内就解决了变频的问题,是因为华夏大学有陈春生这么一位国家顶级专家,这项技术对他来说不过是简单的升级而已。

    华夏大学二十天攻克变频器,也算是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当然,刘琅觉得不是奇迹,完全是陈春生团队的功劳,要是没有他们,华夏大学也得耗费数个月的时间,这就是人才的作用。

    华夏大学也不藏私,在周六下午的交流会上陈春生做为主讲把所有技术都讲了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陈春生在前面讲,其他人在下面听,那些年轻人全都是拿着笔纸在认真的做着笔记,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而那些老工人们就显得很随意了,不少人抽着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似乎对方讲的他们也能听得懂。

    aod电炉冶炼法并非是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国家也掌握一些不锈钢的冶炼技术,所以对不少老工人来说,陈春生所讲难度并不大,回去好好研究几天时间就能完全明白。

    “陈教授是我们国家同行业的专家,他的介绍深入浅出,我想大家都应该理解,下面请吴教授将电容器的进展说一下!”

    交流会上四个攻关小组都要把这一周的进展情况做一下介绍以达到技术共享,这也是刘琅制定的规矩。

    一位年纪六十左右岁的老教授马上来到黑板前讲了起来,一边讲一边在黑板上不停的画着各种电路图,刘琅坐在第一排认真的记录着,这些老教授的经验和学识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就是刘琅也得好好学习,同样,那些年轻人也在下面记录着,偶尔还会有人提出一些问题,吴教授也毫无保留的对其解答。

    一个多小时后,吴教授演讲完毕,他的攻关小组虽然进展的速度不是很快,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只要攻克前几道难关就会有突破性的进展,到时候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刘琅觉得用不了三个月的时间也可以完成工作。

    “下面,王鹏,你们谈一谈这一周的进展吧!”

    熊教授点名王鹏。

    “老陈,这一周你那里有了一些进展,你上去说一说吧!”

    王鹏看了眼身旁坐着的一名老工人,对方的年纪跟他差不多,满头白发,手上都是老茧,显然是一位常年身处一线的工人。

    “我嘿嘿,王总,我哪里会说什么我嘴笨,只会干活,还是让年轻人说吧”

    对方笑道,抽着烟坐在那里没动。

    “老陈,咱们现在是讨论技术,不是在作报告,在这方面你那四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比我还长,这点小问题不在话下,去,给大家讲一讲!”

    王鹏再次说道。

    “什么四十多年的工作经验拿到手里的钱跟那些二十多岁小同志都是一样的,没用………小钱,你上去讲一讲嘛!”

    他指了指坐在旁边的一位年轻人说道。

    “我……”

    那个年轻人看年纪也就二十四五岁,应该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听到对方点了自己的名字脸上顿时涨的通红。

    这是什么级别的交流会带头的都是国内最顶级的专家,他们这些二十多岁的学生很多内容听都听不懂,只能先记下来回去慢慢消化,让他们站出来给这些人讲,谁有这胆量也不合规矩。

    王鹏脸色微微一变,这个老陈看来是有情绪!可再有情绪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发难呀!

    刘琅在一旁冷冷地看着这个老工人,这个人话里话外都是牢骚。

    &nbs



第二百九十九章 训斥
    二十多天的时间,刘琅已经和所有人都熟悉了,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他们对刘琅这位传说中的人物早就“仰慕”已久,这一次近距离接触后更是被对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再加上华夏大学那些学生们的全力拥护,在他们心中刘琅已经成了年轻人的带头人,有着很高的威望。

    听到刘琅问自己,那位学生赶忙再次站了起来。

    “我……我说不太好吧!”

    “什么不太好,年轻人就要有胆量有冲劲,要是连说出自己所学的能力都没有,以后怎么为国家做贡献,你上去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年轻人不怕错误,就怕不敢,不要像一些人那样唯唯诺诺,去!”

    刘琅盯着对方说道。

    “这……!”

    对方有些不知所措,目光还投向了那位“人渣”。

    “不要看别人,你要记住,我们才是国家的未来,今天所有人研制出的成果,到最后都要由我们掌握,那些跟不上时代潮流的人,早晚会被时代淘汰!”

    刘琅用力一拍桌子大声说道。

    “对,钱进,有刘琅为你撑腰,你还怕什么上去说!”

    华夏大学的那些学生一起大声喊道,刘琅的话对于他们来说如同“圣旨”一样,有刘琅支持,怕个毛线呀

    “你们………!”

    那位姓陈的老工人不是傻子,听出来刘琅的话就是针对他,换做旁人,他早就站起来大骂了,可是面对刘琅,他真没有那胆子,而且他听说每个月的补助可是刘琅自掏腰包,万一得罪了这个小孩子不给他钱怎么办所以只能低着头装作没听懂。

    周围的同学这么一叫,钱进也觉得心中一热,放下包袱拿起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走到黑板前,把这些天来自己的攻关小组研究的一些东西讲了出来。

    半个小时后,钱进走下了讲台,虽然他说得还很肤浅,甚至一些地方都出现了错误,但刘琅还是带头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

    “好,这位钱进小同学说得非常好,可以看出这些天来你非常刻苦,值得表扬。

    年轻人可以不会,但是不能不学,只要认真学习,再难的问题也有解决的那一天,正所谓学无止境,你们看看刘琅就知道了,他的学问不亚于一些老师和教授,可还是每天认真的学习,这就是榜样………而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同志,要做的就是让年轻人少走一些弯路,让他们尽快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不要藏着掖着,再说,我们有什么东西需要藏着掖着这种aod电炉人家美国都已经发明了二十多年时间,咱们现在还要组建攻关队伍去研究这种人家用了二十多年的设备,难道这值得自豪和骄傲我们应该感到耻辱,感到悲哀,这个时候还不团结一心,只想着那点私利,等你们老了没有人会尊重你们!”

    熊怀志非常激动地说着,他年轻时脾气很火爆,尤其是对徒弟,对方要是不好好学真敢一脚踢上去,同样他也非常无私,凡是做他的学生只要认真学,到现在都成了行业里的专家。

    现在他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也看淡了,但对于那些有着师傅的名分但不好好传授本领的人还是非常痛恨,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你有什么好骄傲的国家的科技都不行,你那点东西算个屁还藏着掖着。

    要是换成年轻时的他,对那个姓陈的师傅绝对是没什么好脸色,甚至当场指着对方开口大骂也很正常,现在自然不能这么做了,但话里话外已经流露出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在警告其他人。

    那个姓陈的老工人满脸通红,要是有个地缝他都能钻进去,但他不敢反驳,因为熊怀志说得句句在理。

    不光是他,还有几位老工人都低着头不敢与熊怀志正视,任何私心杂念在熊怀



第三百章 第三产业的崛起
    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国家现在也认识到了,要不然也不会恢复高考,不会成立少年班进行加速培养,但还是那句话,国家的改革开放是全世界数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事情,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崛起的速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不光是外国人,就是国家的领导们也没有想到。

    飞速崛起的中国让无数人富裕起来,也蒙蔽住了很多人的眼睛,让人忽略了很多问题。

    在前世,很多专家以“后知后觉”的方式重审这一场横扫整个中国,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改革开放时就会发现,大量的财富都是来自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因为第三产业无需太多积累,只要有人有市场即可,而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别说是服务自己了,就是服务全世界都没问题,而同时世界的第三产业也在这个时代复苏,全球化的浪潮已经积蓄很久,天时地利人和全都被中国占据,想不变强都不行。

    可以说,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国家改革开放成功的关键所在,速度快、无需太厚的积累也是三产业的特点。

    中国靠着三产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就彻底改变了孱弱的局面,反观西方的发达国家,他们变强的过程就曲折而缓慢。

    可是,快有快的坏处,慢有慢的好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让人们忽略了很多根本问题,最大的就是对工业发展的忽视。

    诚然,国家在十几年里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兴工业企业,如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种家用电器几乎霸占了世界的所有市场,“made&nbp;in&nbp;china”的标牌横扫天下,但是这些电器归根结底还是为三产服务的,属于典型的快速产品,只要一条不是很复杂的生产线,再加上简单的研发,从开工制造到投放市场,周期至多一年时间,要是再长,很可能就会被其他新型产品取代了,从时间上就能看得出来它们的技术含量不会太高,附加值也没有多少,靠的就是国家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别看“中国造”的品牌遍布全球,但却没有多少太过称赞的地方。

    反观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崛起与第三产业没有多大关系,重点全部是放在了农业和工业方面,从蒸汽时代开始一步步走来,人才和资金都是为这两个产业服务,他们经历了电气时代、自动化时代,每一步都无比的扎实,从上至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看似缓慢,可是根基牢靠。

    事实也证明,即使到了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工业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新材料、智能芯片,哪一个不是依靠强大的工业体系制造出来的第三产业就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生愉悦,可是没有画笔和纸张,这些画卷就只能印在肥皂泡上,一吹就破。

    可是这个规律在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中被很多人忽略了,待到被国家的高层发觉,并想要改变时才发现这个改变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

    首先就是人的问题,十几年的飞速发展让社会上充满了一种浮躁情绪,每个人都想在短时间内去赚钱,很少人会沉下心来去专心做一件事情,而工业的发展恰恰要放下杂念以一种匠人精神去对待。

    第二个问题就是那时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差距已经很大了,这种差距甚至都超过了刚刚建国时的差距,人家西方发达国家靠着高科技产品在十几年间飞速占领了世界,即便你中国能够研制出同样产品,但想要进入市场和人家竞争,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两个方面都因素造成了国家在高科技领域方面的落后,虽然后来奋起直追,可即便是到了刘琅重生的那一年仍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

    刘琅要把华夏工业科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实验室,他相信这一点还是有希望办到的,但是一家实验室哪里够用要整个国家都重视起来才行,这就需要那些领导人们制定相关的政策。

    用行政命令



第三百零一章 国家未来五年发展问题之设想
    《国家未来五年发展问题之设想》是刘琅要写的第二本,是专门写给国家的高层,绝对是绝密级别的内部资料。

    如果说《第三产业浪潮》这本书谈的是希望,那这本五年发展谈的就是国家“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工业技术的忽视。

    国家现在底子薄,急需引入外资,而服务业就是一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外资的办法,同时中国又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这些劳动力就是金山,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外国人早晚会发展这笔“财富”,到那时海量的外汇势必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国内。
1...8485868788...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