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不过赵弘扬马上笑道。

    “老丁呀!你说得没错,不过呢!显然这本书你们没有仔细看呀!你翻到第三十五页,倒数第八行,上面写着这么一段话,我给各位读一下:

    第三产业的第一阶段是要丰富产品种类以先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吃、穿、住、行等等,这第一阶段最是容易。

    但随着社会持续发展,人们将对所需产品的要求不断提升,食物不光要能吃,而且要有营养,味道要好,品种也要极大丰富,这需要有强大的一产做为根基,穿衣也是如此,衣服不仅仅只是为了保暖,还要结实美观,甚




第三百零六章 五老现身
    会场之中,众人激烈的讨论着,突然会议室的门被推开,一位秘书急匆匆地走到赵弘扬身旁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

    “什么邓老他们几位来了快,大家快去迎接!”

    赵弘扬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其他人一听也明白了,赶忙纷纷站起向门口走去。

    赵弘扬带着几位副总理刚走出会议室大门,迎面就来了十几个人,大多数都是警卫,他们簇拥着五位老者向这边走来。

    “邓老、陈老、杨老、王老、侯老你们来了怎么不先告诉我们呀!”

    赵弘扬小跑几步到了近前。

    “弘扬呀!我们几个听说你们正在开会,闲着没事就过来看看,来,大家都进屋,咱们一起开!”

    邓老笑呵呵地说道。

    “闲着没事闲着没事你们五个人能凑到一起能一起过来不是没事,应该是有大事才对!”

    所有人心里都在嘀咕。

    一帮人簇拥着五位老者走进了会议室,他们五个人可是真正的国家元勋,战争年代就已经大名鼎鼎,邓老不用说了,陈老的资格不比邓老低,而且这么多年来始终身居高位,是国家经济方面的掌舵人。

    杨老始终追随伟大领袖,从一名士兵开始,战争时期虽然比不得邓老统领数十万大军,可也是开辟出一大块根据地,成为军中的主要将领,现在也是军中的真正实权人物。

    王老就是王振东的父亲,战争年代出了名的不怕死,被人称为“王疯子”,南征北战,所到之处敌人听了他的名号都要闻风丧胆,现在和杨老一起掌管军队。

    王老和侯老能文能武,战争年代冲杀在前战功赫赫,和平年代管理国家也是成绩斐然,是不多见的文武双全。

    他们五个人年纪加起来都超过了四百岁,不过身体还算硬朗,还有几位元老没有来,比如木老和许老等,他们这些人不是年纪太大就是身体不好,如木老,今年都快九十了,即便没病行动也不便,还有几位身在外地,也就没有过来。

    不过邓老这五位老人的决定就足以影响整个国家了。

    会议室的长条桌子两侧又多了五张椅子,由于人很多,即便桌子很大,可也坐不下这么多人,吴荷等一帮专家只能在后面坐下。

    邓老自然坐在主座。

    “大家不要站着嘛,坐,都坐!”

    邓老一边说着一边坐了下来,然后陈老杨老等五人也坐了下来,其他人这才跟着坐下。

    “弘扬呀!你们在开经济会议吧!今年的经济怎么样呀”

    邓老问道。

    赵弘扬他们是在讨论刘琅这本书,并没有讨论经济问题,不过邓老既然问了,他当然不能说其他的事情了,当即把今年的经济情况说了一下,毕竟现在已经是年末了,各个省市各个部门的经济指标基本上都已经确定。

    赵弘扬马上说道。

    “私有经济开始大量增加,尤其是南方的粤省、闽省,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百一十,多是生产衣服、鞋帽以及食物的企业,市场上非常活跃,他们为当地增加了至少一成的税收,贡献很明显,但是也有一些问题随之出现,比如很多集体企业,甚至国营企业纷纷出现问题,最典型的就是海盐衬衣厂,上半年还盈利二百多万,可是仅仅三个月时间产



第三百零七章 改革必须要进行下去
    “邓老您说得没错!”

    赵弘扬连连点头,想不到老人家看书比他还要仔细,竟然在书中找出了海盐衬衣厂的问题所在,这一点他都没有看出来,同时这也说明,这本《第三产业浪潮》远比他所想的还要“深邃”。

    《第三产业浪潮》可不是《小岛经济学》,《小岛经济学》是刘琅照搬原样,算不得他的作品,当然,这一世这本书的作者自然就是刘琅,谁也抢不去,而《第三产业浪潮》是刘琅专门为国家所写,其中有借鉴《第三次革命》中的内容,但更多的是总结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国家服务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应对性的办法,非常具有造作性,可以说,如果严格按照刘琅书中所写的去做,那么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应该发生的悲剧都会避免。

    当然,一些实例性的问题刘琅不能明写出来,他总不能说我早就知道海盐衬衣厂会破产吧只能靠读者的细心研究自己发现了,比如说邓老就找到一个答案。

    刘琅写这本书只是为了让国家的改革开放少走一些弯路而已,至于说完全杜绝那些问题和困难,别说他的这本书了,就是他真正把国家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全写出来,其他人照搬原样也未必能够做到。

    国家的改革是无比复杂和困难的大事件,这个过程不光要处理各种问题,同时也会让国人积累无数经验,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改革一帆风顺,那么国人也不会变得如此坚韧,企业的抗风险程度也会大大降低,这对国家来说反倒是不好了。

    所以刘琅不会主动的跑去一个个解决问题,他也没那些工夫,他要做的只是给大家一个提示而已,只要有人能在书中找到一些启示就足够了。

    “邓老,您的提醒非常及时,刚才我们也在讨论这本书,但您提出的问题,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没有看到,看来大家还要多学习呀!”

    冯友军插话道。

    “呵呵,你们也不年轻了,最年轻的也有五十多岁了,虽然你们很勤奋,但是很多东西不是靠年纪就能学得来的,比如书里划分出各种三产业的门类,这些东西我活了八十多岁都没有想到过。

    唉,这就是年纪的优势呀!小家伙到美国去了一趟,回来后就理解了我们这些人数十年都理解不到的东西,即便他聪明绝顶,但更重要的还是他年轻,头脑活分,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国家的改革不光光是企业在改革,我们这些人也要改革,要多增加一些年轻人,让头脑灵活的人来领导国家,你们说是不是”

    邓老看问题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推进改革终究还是需要人来推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新鲜事物都要产生,就如刘琅这本书中所写,在场的人连很多词汇听都没听过,你如何让他们去处理这些陌生的事情

    “邓老说得没错,我们干部现在平均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很多同志精力上都跟不上了,干部年轻化是必然的过程!”

    赵弘扬马上回答。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国家耽误了一些时间,人才培养方面没跟上,年轻的干部还在成长当中,没有达到独当一面的高度,我们这些老家伙们把重担放在他们手中还是不放心呀!”

    一旁的陈老突然开口道。

    邓老微微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国家改革开放也快七年了,七年说短不短,人生又有几个七年呢但是说长呢,感觉也是一晃。

    这七年时间国家也有了些进步,老百姓的生活也大大好转,要不然也不会去买那些衬衣了,同时也引进了一些项目,比如西德的大众汽车,但是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不快,什么电冰箱了、洗衣机了、电视机了等等,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还是不多,远远不够老百姓的需求!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改革,要让老百姓在最短的时间内过上好日子!”

    邓老



第三百零八章 写入五年规划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刘琅,又是这个小家伙,我没见过这个小朋友,但是这一年来他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呀!你们说说,这个刘琅为什么这么厉害”

    陈老不再和邓老在改革速度上纠缠,话题一转就落在了刘琅身上。

    “陈老呀!这个小孩子可是不得了呀!我那三子跟他交往非常多,每次提到他,全都是称赞,别的不说,光是勇力集团因为刘琅,今年就有几百万美金的外汇入账,这些钱要是去买飞机大炮,足够装备一个军了!”

    说到刘琅,一旁的王老来了兴趣。

    “老王呀,你儿子算是得到个宝贝了,还有木老,他那孙子跟刘琅形影不离,几乎就是他的小跟班,听说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一旁的杨老开口道。

    “还有他在世界上为国家争了光,尤其是买到了aod电炉,这份功劳真是不小呀!”

    侯老也开口道。

    五位老人同时夸奖一个人,这种事情可是前所未有过的。

    “半年前我还觉得小家伙未来不可限量,现在看来,我还是看走了眼,他现在就能为国家做出贡献了,而且这贡献,我也不知道会有多大,尤其是这本《第三产业浪潮》,我个人觉得比咱们写的五年规划还要具有指导意义,以后咱们再写规划时完全可以参考这本书来进行!”

    邓老拍了拍面前的书说道。

    这个评价太高了,但是没有人觉得不正常,尤其是吴荷这些经济学家,即便邓老不说,他们也准备要这样做了!

    “还有一点,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要制作成册在国内发行,尤其是政府里的广大年轻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刚才邓老也说了,咱们的干部现在还没有成长起来,正好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好好学习学习!”

    陈老接话道,他对这本书评价也是非常高,当然,在他看来这本书里还有有些东西没有说到,不过谁又能做到全知全能呢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陈老,不如找时间我带刘琅去看看您”

    赵弘扬看到陈老对刘琅非常热心开口道。

    “用不着,你们不要去打扰刘琅,他现在正在做正经事,另外也不要过多宣传他,那样做对他不好,而且以后他要做什么,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你们都要支持,现在他才五岁,我倒要看看等他到十岁的时候还能做出什么事情!”

    邓老马上挥手道。

    “哈哈,老邓呀!你把这个刘琅都当场宝贝了,简直比你孙子还要金贵!”

    陈老笑道。

    “不是我把他当成宝贝,而是国家把他当宝贝,他这样的宝贝越多越好!”

    邓老马上道。

    “对,我也同意邓老的话,我看没有人能教刘琅,反而咱们这些人都得向他学习,弘扬呀!你有工夫去问问他,看他还有没有再写什么东西,要是有,就给我拿一本来!”

    王老也跟着说道。

    “老王呀!你读书你懂几个大字”

    一旁的杨老笑道。

    “老杨,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怎么不读书了这本书我就看了十遍,比你们看的都多!”

    王老大叫道。

    “哈哈,你还看十遍你这笑话太有趣了!”

    另外几位老人听了都大笑起来。

    其他人想笑还不敢笑,都使劲的憋着,王老这个人性格直爽,只懂打仗的事情,所以是个大老粗,看书这件事那是肯定不会发生的,显然他是在吹牛。

    “弘扬呀!回去你把这本书总结一下,把书里的精华都提出了,然后印刷成册组织所有干部都要学习,对了,稿费自然要给刘琅了,他现在也需要钱!”

    邓老道。

    &n



第三百零九章 下一步要搞机床
    几个月的工作让刘琅也受益匪浅,这台炉所有的技术不能说完全掌握,但是画出图纸来是没有问题,这可是一个拥有上千件零部件的复杂图纸,当刘琅花了一天时间将第一幅完整图纸画出时,除了熊怀志和华夏大学的师生外,其他人差点没趴在地上喊师傅。

    什么是天才让其他人感到“绝望”的才是真正的天才,那些老工人们总以为自己有多能耐,可在刘琅面前却是那么的愚蠢,你们那点本事连给对方提鞋都不够。

    当然,冶炼炉能够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制造成功,不仅仅是他们这个攻关小组的功劳,还有很多制造工人在背后支持,因为有不少零部件华夏大学无法制造,只能交给国内顶尖的机床厂,比如沈城第一机床厂和京南第三机床厂,他们的功劳也不小。

    不过在制造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那就是制造零件上遇到了麻烦,沈城第一机床厂、京南第三机床厂虽然在国内属于顶尖水平,可在制造某些零件时也很吃力,不得不派出技术人员对机床进行重新组装,以求在短时间内把所需要的零部件给制造出来,但在质量方面也与原有的aod电炉有着不小的差距。

    好在这电炉的技术没有超过太多,即便是困难重重,在全国各个工厂的配合下完成了任务。

    此时,熊怀志和刘琅正站在那台正在不断组装的炉子前,十几位年轻人正按照图组装,这一次也让他们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机会。

    “国家的工业还是底子薄呀!人家西德那家三百多人的厂子每年能够制造几十台电炉,可咱们动用了全国之力才勉强把制造出一台炉来,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熊怀志看着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说道,这次“大会战”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但更暴露出很多问题,熊怀志心怀国家,绝对不会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的。

    “没错,技术再好也要用机械给制造出来,咱们没有顶尖的机床,很多零部件都是靠着手工打磨给弄出来的,效率低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确度太低,这台冶炼炉即使成功了,以后也要不断维修,故障率还是无法得到保障的!”

    刘琅也是微微摇头说道。

    “不管怎么说,一旦冶炼炉投入生产,一台炉每年就能冶炼出数千吨高质量的不锈钢,只要五台炉,咱们国家在国防方面的需求就能满足,再扩大十倍产能,老百姓的一些需求就能满足了,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不错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呀!”

    熊怀志鼓励道。

    “咱们还差得多,华夏工业科技要做的可不仅仅只是这一台炉,咱们下一步要开始研究机床!”

    刘琅说道。

    “没错,机床是最基础的,但也是最重要的,没有机床,那些高尖端的设备就无法制造,我们是要着手开始准备了!”

    熊怀志点头道。

    高尖端的机床,尤其是数控机床的技术可比制造一个不锈钢冶炼炉要难多了,这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有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一些技术可以群策群力来攻克,但是经验就无法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短时间内提升了,西方大工厂中的那些工人都是经过几十年一代代的传承才掌握了经验。
1...8687888990...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