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1980之强国崛起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城风沙

    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会让社会成为一片繁荣景象,一旦人们有了钱,他们的需求就会增加,所以赚钱不再困难,这表面上看是一件好事,但是也会带来问题,那就是所有人都会把心思放在赚钱上,什么行业赚钱快、利润高就会去做什么,这就会造成人们的浮躁心理,进而产生种种问题,比如说造假、欺诈、行骗等等。

    如果说这些都是个人行为,那好办,国家制定法律约束即可,但要是国家都这么认为,这可就麻烦了。

    对于国家来说,单纯的服务业带来的只是不扎实的财富,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绝不是比拼单纯的金钱,而是拼的核心技术,什么是核心技术那只有高科技产业。

    高端的工业可以制造出顶尖的车床,冶炼出高强度的材料,有了这些就会有自己的汽车、飞机、轮船和火箭。

    有了这些,即便西方国家想要制裁我们,我们也有能力捍卫国家的安全,因为我们能技术并不比他们差,甚至还比他们强。

    所以,国家一定要全力扶持工业的发展,要拥有独立自主的高科技工业体系,要培养自己的工业人才,不要被金钱所迷惑,要把这些金钱用在正确的地方……。

    这就是刘琅第二部书中所要写出的内容,是一种警示,万万不能再重复历史的老路。

    可以说,第二部书才是他想说的话,他不希望别人能够全部理解书中的内容,只要有那么几点被别人接受,那就会改变些许的历史,国家的发展必然也会向着更好的一面。

    当然,这两部书刘琅需要时间来写,整好他这半年里没有别的事,电炉和这两部书成为了刘琅的全部。

    华夏大学的变频部分已经在技术上得到了解决,但是要将它给造出来,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些零部件华夏工业科技能够给造出来,但是有一些就需要相关的机床厂来帮忙了,为此两名教授拿着图纸到沈城的第一机床厂请求帮忙。

    aod炉的技术算不得世界顶尖,或许连世界一流水平也够不上,再加上这是一支国家最顶尖的冶炼制造团队,所以每一天都一点点进步,这些进步看似不大,但技术就是如此,一旦基础被攻克,剩下的就是时间问题,两个月后,保钢团队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炉体设计方面已经差不多了。

    经过刘琅和熊怀志的“敲打”后,那些老工人们也收敛了不少,不得不说他们的经验都是宝贵的财




第三百零二章 有条不紊
    说到孙明凡,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筹备着三厂的私有化,很多事情都已经有了一些眉目,经过政府的评估,他需要花费八十万才能买下整个三厂,这笔钱不是小数目,他从银行贷款四十万,剩下四十万,刘琅和木小虎各出二十万,每人各占半分之二十的股份,孙明凡则是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剩下的百分之五则是为留在三厂的员工准备,只要他们不辞职,按照厂里的各项规定行事,就会享受每年厂子的分红,退休后的养老金也从这百分之五的股份中出。

    别看现在三厂职工的股份没有多少,但随着厂子不断的发展,这百分之五的股份会不断的增长,想象刘琅前世的“美得”,巅峰是市值足有数百亿元,百分之一就价值数亿,每年的红利都多达数千万,到那时,员工们的收益就非常可观了。

    当然,很多员工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而在他们去留的问题还有过一段小插曲,孙明凡承包三厂后就直接把那些调皮捣蛋不愿意守规矩的员工给开了一批,这些员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除,只是从三厂除名而已,公职并没有开除,孙明凡也没有权利开除他们的公职,一这些人中一部分被上级管理部门分流到其他企业,一部分干脆提出了不要公职去当个体户,也算是适应时代的潮流了。

    精简之后三厂还剩下两百多名员工,现在孙明凡接手三厂实行私有化,这些员工们就要做出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抉择了,是自动退出保留自己的公职还是不要公职跟着孙明凡去干

    孙明凡自然希望这些听话的员工们跟着自己,又是召开大会又是单独谈话,最后还是有五十多名工人选择离开,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工人,在他们看来,即便现在三厂的收入不错,可是谁又说得准以后怎么样万一哪天黄了,他们如何生活一份有安稳的工作才会让自己有安全感。

    留下来的工人很多都是三十左右岁的青壮年,靠着自己的双手多赚钱才是他们现在想要的,这些人的手艺比起那些老工人们还差一些,不过刘琅已经准备着手派出熊怀志的学生给他们进行专业方面的培养,凭着年轻人的头脑,相信很快他们就会独当一面。

    在刘琅看来,八十万买下一个厂子还是很便宜的,主要是三厂现在的效益非常不好,虽然在今年因为变形金刚的原因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因为收益比例的问题,他们的收益也不是很多,除去工人的工资和偿还所有的费用后已经所剩无几,这让那些官员对三厂的未来也没有多少信心,但是他们不知道,现在的三厂已经再无外债轻装上阵,第四批的变形金刚模型已经运往美国,这一批总共是两万件,将会给他们带来二十多万元的收益。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了,三厂已经制造了五万多件模型,距离全年目标七万件指日可待,孙明凡算了算,只要完成目标,他手里就有了将近三十万的资金,在转制后这些钱就是他个人的财富,抛去工人的工资外,起码还有二十多万元的剩余,完全可以制造出一条生产线来。

    三厂靠着变形金刚的“微薄”利润就有了初始资金,而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就是勇力集团和火家了,五万件变形金刚模型带来的收益是五百六十多万美金,一家各占百分之四十就是二百八十多万,简直就是赚爆了,当然,



第三百零三章 都在变化
    在林则泉那边,他随着奈特到美国已经办好了股权方面的所有手续,耐克公司也开始制作第一款球鞋,一切顺利的话,这一款球鞋在八五年年初就会上市,而且按照刘琅的意见,奈特也找到了nba总裁斯特恩,提出了打造篮球巨星的战略,毫无疑问,这个提议和斯特恩的战略是一致的,耐克公司也找到了未来的篮球之神,现在正和对方商议合作的事情,不过价钱方面还没谈妥,耐克公司希望双方签一个五年价值一百五十万美金的合同,乔丹觉得这个价格有点低,想要一个七年二百八十万美金的长约,这让奈特觉得有些风险,因为纵然是魔术师约翰逊和伯德,他们的球鞋合同每年的代言费也不过是三十万,你一个刚出道的毛头小子凭什么比这些大牌赚的还多

    刘琅听到后气的想要骂街,七年二百八十万美金的代言费对于篮球之神来说简直就是打劫,别说二百多万,就是一千万也是白菜价呀!

    “妈的,有个屁风险!我那百分之十的股份就得靠乔丹帮我赚呢!”

    刘琅二话不说就打了一个越洋电话,和奈特唠唠叨叨了半天,光是电话费就花了好几千块,最后对方才下定决心,按照七年二百八十万美金的价格签了下来。

    “真是想不到这一世我还成了篮球之神的老板,等以后要是有机会,看看能不能买下一支球队玩玩!”

    对于“至死”都在关注nba的刘琅来说,未来所有球星都在他的脑海里,他要是拥有一支球队,光是靠选秀就能组建出一支全明星球队来,想一想都让他兴奋。

    当然,现在当然不会了,要买也要等他长大了再说。

    进入到了十二月份,攻关小组经过三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工作,aod电炉的所有技术已经基本被攻克,而技术方面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国内不少工厂也在为不锈钢炉制造着各种零部件,每天都有大量的部件被运入华夏大学放到大家的面前,然后再进行组装调试,可以说,当电炉的技术被攻关小组吃透的那一刻,国家的第一台不锈钢冶炼炉也会随之诞生,这就是国家的力量,在国家机构的统一协调下,全国很多部门都运转起来,工作效率非常的高,当然,功劳最大的还是熊怀志带领的攻关小组,没有他们在技术方面的突破,国家在不锈钢领域想要提升还要等上至少两年的时间。

    就在中国第一台高质量不锈钢冶炼炉即将诞生之时,一年来屡屡上报纸,被做为承包制标杆的海盐衬衣厂破产了,厂子步年生也因“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罪名被扔进了监狱,海盐衬衣厂从辉煌到落魄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这立刻再次引起了关于如何企业改革的大讨论。

    海盐衬衣厂破产的消息还是吴荷告诉刘琅的,对方拿着报纸非常兴奋,好像倒闭的是他的死对头一样。

    刘琅这几个月将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冶炼炉的制造中,对了,他每天晚上还要写书,所有时间都花费在这两个方面,要不是吴荷,他都把这家企业给忘了。

    “我看看报纸!”

    刘琅把吴荷手里的群众日报接了过来,半个版面都是描写海盐衬衣厂的事情,几乎把这家厂子的前世今生都写了出来,而在末尾编者按也做了总结,点出了衬衣厂破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半年来南方有大量的私人衬衣厂出现,他们的厂子制作的衬衣西服在价格上不比对方高,还在质量和设计方面占有优势,再加上海盐衬衣厂为了扩建把资金都投入到了大修厂房之中,反而忽视了衣服本身的质量。

    不重视市场的变化才是倒闭的关键,这个总结还是比较准确的。

    “工厂扩建所用的都是银行



第三百零四章 第三产业浪潮
    “第三产业将席卷全世界,这个认识真是大胆,可是书中又写的如此详实,似乎刘琅看透了未来的发展………先不说他的预测是否正确,仅就对第三产业的划分,世界上恐怕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了!”

    关于第三产业的划分,书中一条条写的非常详细,具体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销售和仓储业;

    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

    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行业,虽然他们不产生经济利益,但却是一种服务行业,也应划入三产。

    如此细致的将三产业划分出来,在国家历史上,乃至世界的经济著作中也是没有过的。

    在吴荷眼里,光是对三产业划分这一部分内容,这本书就堪称一部经典之作,更不用说刘琅还做出了近似考证似的预测,如果真是如此,这本书足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神作,其地位可以与《资本论》相提并论。

    但是书里面还是有些地方让吴荷感到不甚理解,尤其是刘琅“预测”在几年之内世界的冷战格局将会彻底消失,这怎么做到的书中是说意识形态的敌视终将在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向往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这话说得就很含糊不清了,似乎缺少让人信服的证据。

    吴荷哪里知道,冷战结束的标志就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土崩瓦解,美国终于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没有了对手,冷战自然就结束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部《第三产业浪潮》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启示,甚至有可能成为国家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部经典著作。

    “想不到,真得是想不到呀!刘琅到外国去了一个多月时间,回来后就会对世界产生了如此深刻的认识,我在国外待了一年多时间竟然连一丝一毫都没发现………这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吧!”

    吴荷苦笑一声,自己这帮经济学家每天调研走访,试图把握住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可始终看不清一条清晰的道路,结果刘琅随便在美国溜达了一圈,回来就有如此大的发现。

    更“气人”的是,刘琅天天泡在车间里弄的一身油渍麻花,显然人家的精力都在机械工程上面,压根对经济没怎么上心……你让这帮搞了一辈子经济改革的专家们怎么活呀

    即便吴荷大度,可心中也有些不是滋味,或许这就是上天赐予华夏民族的礼物吧!他也只能以此借口慰藉一下自己了。

    这本书很快就被吴荷交给了国家高层,立刻就引起了剧烈的轰动,仅仅一周后,赵弘扬总理和所有政府负责人就坐在了一起,还有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所有人手中都拿着一本《第三产业浪潮》。

    “各位同志,这本书想必大家都看过了,是吴荷教授给我的,我又让人在一天内排版印制成书,然后就给了大家,相信这几天里你们都会有一些看法,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本书。”

    赵弘扬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地说道。

    “这本书………不得不说,写的非常好,尤其是对第三产业的划分,绝对是一项创举,如此之



第三百零五章 这是一本经典巨作
    “吴荷教授说得非常有道理,这本书不光在大方向上说得非常明确,还在具体细节上有很详细的描述,其中最让我关注的就是人力资源这一条。”

    厉为宁教授站了起来。

    “按照书中所写,美国和欧洲那些发达国家也将进入到一个消费为主的服务业社会,大量的商品被生产制造出来,但是他们的人工工资非常高,普通的工人每个月工资是一千两百美元,按照汇率来算,那就是将近六千人民币,而我们国家现在的平均工资一年不过五百块钱,连人家一个月的十分之一还不到,这巨大的差异对于那些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无疑如同猫见了老鼠一样,这个论断非常符合逻辑,也符合资本主义的本质,而且在我看来,也的确会对我们国家起到积极的作用。

    你到我们这里办厂,最起码就要有固定资产投资吧!还要支付工人的工资,这无疑就是刺激了国内经济,而且通过建设工厂也能引进先进的技术,我们各得其所。”

    厉为宁接着吴荷的话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看来你们经济学家对这本书很推崇嘛!”

    赵弘扬笑道。

    “我们不仅仅是推崇了,如果未来真的按照书中所讲这样,那这本书就会成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宝典之作,对于国家的意义,在我看来无异于资本论对于经济学的意义。”

    吴荷马上回答。

    “吴教授,你对这本书的评价很好呀!”

    冯友军微微一愣后说道。

    “不高,不高,资本论阐明了经济学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只是要想发现需要有极为深刻的洞察力,但是这本书不光做到了这一点,还在规律上延伸出对未来发展的设想,虽然是设想,但我觉得很有可能发生,一旦真的被书中言中,这就是预测了,对未来做出预测进而提前做出准备,这种本事谁有

    当年的马克丝在著作中曾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做出了准确预测,现在刘琅又对第三产业浪潮做出预测,两者相比,我看刘琅更胜一筹!”

    厉为宁高声说道,他对这本书的评价甚至比吴荷还要高。

    在坐的那些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吭声,他们很多人其实不怎么懂经济,只是觉得书中对第三产业划分非常详细,但还不太明白这本书会对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而在那些经济学家眼里,如果世界真的会以书中所言那样发展,那么国家完全可以将改革开放的中心放在服务业上,围绕着三产全力发展,这就会顺应世界潮流,无疑会少走无数弯路,说是指明方向也不为过了。

    “经济学家们的态度还是很乐观的嘛,不过三产是服务业,咱们国家总不能光靠着服务业吧,工业才是基础,没有工业,哪里有飞机大炮钢铁轮船没有工业,卫星不能上天,核武器也不会被发明出来,我看这本书有些偏颇!”

    主管工业的副总理丁惠中有不同的意见。

    “丁副总理说得没错,二产才是国家的根基,所有人都跑去搞三产了,二产不是黄了吗那怎么能行”

    旁边的一位部长也跟着说道。

    “对,一产农业也是重要的,没有粮食,我们吃什么我看这本书有很大的缺陷!”

    刚才总理和常务副总理一直再说这本书的好处,其他部长也没插话,现在丁惠中副总理说出自己的疑问,他们立刻开了腔。

1...8586878889...4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