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小进士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楚人十八子
    袁方没有在此停留,因为他们要赶往前屯卫。

    从中前所出来也是有很大的变化,几个月前袁方所看到的景象是一片片的农田长满了荒草,野地里少有牛羊驼马,整个荒野充斥着一股股腥膻之气味,路上有很多一具具被鞑子所劫杀的辽民尸骨。

    现在一路上已不再荒凉,农田上的荒草已被辽农铲除,一块块的农田已经被开垦出来,正等待着春播的来临;野地也不荒凉,整个大地已经有了早春的迹象。

    一路行走,给袁方最大的感觉就是空气中的气味已不再有血腥,新鲜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已经回到前屯卫的赵率教正在城外的农地里赶活,得到袁方已经来了的消息,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活来到路边迎候。

    从距前屯十几里开始,袁方就看到了在道路两旁翻耕土地的辽民,越是靠近前屯卫就能看到越多的劳动场景,在田地里劳作的有军有民,甚至有男有女。干枯的荒草被点火烧掉,新生的树根被挖出,辽远广阔的关东大地显示出了其应有的勃勃的生机。

    这种场景如果是发生在关内就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但发生在被鞑子蹂躏过的关外,就显得非常喜人了。

    快接近城门的时候,袁方远远地看到赵率教在路边等候,他紧勒缰绳,让马缓行地走到赵率教跟前。

    赵率教行礼道“末将赵率教恭迎袁大人”

    袁方下了马,来到赵率教面前,他看到赵率教满身的泥土,一头大汗,于是问

    “赵将军,你是刚从地里来的吗”

    “回袁大人,末将正带领部属开垦荒地。”

    别看赵率教是个军人,他不仅会打仗而且还会种地。

    袁方满意地点头道“你们发展生产做得很好,走,带我进城去看看你们的城防做得如何

    大家都牵着马,与赵率教一同步行入城。

    袁方与赵率教并肩同行,他发现赵率教手掌有血迹,于是孙承宗问道“赵将军的手是怎么回事”

    赵率教连忙把手放到身后,袁方道“你别藏了,我都看到了。”

    赵率教见隐瞒不住,便回禀道“回袁大人,这手是刚才不小心,被农具划了一下。”

    “要紧吗”袁方关切地问。

    赵率教把手掌伸了出来给袁方看“没事了,你看,血都已经止住了。”

    袁方道“没事就好。你们在田地里劳作也要把郎中带过来,如果是因为种地而减员,就得不偿失了。”

    大家说着话,便走进了前屯卫的城门。

    袁方在赵率教的陪同下登上了城楼,他看到倒塌的城墙已经得到了修缮,城门也是新做的,比袁方原来所见的那扇城门厚重了许多。

    袁方站在女墙边,眺望远方,问赵率教“城里有多少人马”

    赵率教答道“回袁大人,末将统领五营人马,每营三千人,一共一万伍千人。”

    “有多少百姓”袁方又问。

    “有五六万人。除了军人的家眷,过冬以后从东边逃过来的人越来越多。”赵率教答道,“现在城里已经住不下了,有一万多人分去中前所那边居住。”

    袁方问了他最关心的问题“百姓们都有地种吗”

    赵率教兴奋指着一片田园风光的郊外“我们这里有的是肥沃的土地,只要是登记造册的百姓,都能够分到土地。”

    袁方又问“你们一共开出了多少地”

    赵率教思忖片刻,道“大约有十万亩上下。”

    “开出这么多的土地准备种些什么”

    “高梁、豆子、还有谷子、瓜菜,什么都种一些。”

    袁方看到城外原来的护城河也已经疏通,只不过现在不是雨季,河水很浅。袁方沿着城墙走了一段,看到城墙上配置的火器不多,建议赵率教要加强火器方面的发展。

    看完城外,袁方又把目光移向了城内,此时正是夕阳西下,他看到城里的房舍鳞次栉比,家家烟囱正冒着枭枭炊烟,家家户户都开始为下地开荒的人准备晚膳。

    从城墙走下来,袁方问赵率教“我看你们翻地有牛,你们的牛从何而来”

    “换来的。”赵率教道。

    “换来的跟谁换的”袁方追问道。

    赵率教道“从蒙古人手上买来的。我们用布匹和粮草在蒙古人那里换了一些耕牛和马匹。”

    袁方严厉地批评赵率教“目前我们与蒙古各部落的关系非常地复杂,虽然现在他们都投靠了我们,但有多少是真心实意的还很难说,所以我们与之交往一定要慎之又慎。你这样自作主张地与他们通商,一不小心你很有可能会成为我大明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在皇上面前参你资敌之罪。你要谨记,边关的任何商贸行动都要与我大明策略保持高度一致。虽然你换来的耕牛和马匹对我大明是有利的,但是,今后可不能这么办了新兵制很快就会颁布下来,按照新兵制,你是要斩首的。”

    赵率教道“末将感谢袁大人及时提醒,今后再也不敢擅自做主与他们进行商贸往来。”

    袁方点头道“记住就好。你们不能光顾种地,军队的训练也必须抓紧。”

    赵率教解释道“前两个月天冷,我们是早晚两头安排训练,中午乘地化开的时候开荒;现在早晚不怎么上冻了,就上午练兵,下午开地。所以我们是种地练兵两不误。”

    此时,赵率教的一位家兵走过来在赵率教耳边低语,赵率教听完后挥挥手让家兵先离去,然后他对袁方道

    “袁大人,末将在府上设了一桌酒宴为您接风,还请袁大人赏脸”

    袁方笑道“客随主便,一切听从赵将军的安排”

    于是一行人跟随赵率教去了他府上赴宴,当晚袁方就住在赵府。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位老太太
    第二天赵率教率领他的五营人马出城练兵,袁方观看了一万五千人的练兵阵,秦羽明跟在袁方的身边,一边观看兵士操练,一边向袁方讲解阵型。

    整个练兵过程进行了一个时辰,操练结束后,袁方便带领秦羽明等几个人继续上路,向这次行程的终极目标宁远而去。

    因为观看练兵耽误了一些时间,袁方他们直到午时才离开前屯卫,一路的策马飞奔,终于在太阳下山前赶到了中右所,中右所也有部队守卫,这里的将领是何可纲。

    中右所的情形与前屯卫大致相同,兵士们在何可纲的带领下,一边练兵一边开荒,也立下了不菲的功勋,袁方充分地赞扬和鼓励了何可纲,并在中右所住了一晚。

    天亮之后袁方一行继续向宁远出发,经过半天的行程达到了宁远城。

    宁远是明宣德三年由当时总兵巫凯奏请修建的一座卫城,它西距山海关二百七十里,是辽西走廊的咽喉要地。在它的西北方向是松岭黑山余脉。

    这里有首山、九龙山、五顶山等著名山岭,东南为浩瀚的渤海。

    而北山与南海之间是一线窄窄的平川,宁远城就如同一座山关座落在平川之上,成为了山海关的前沿屏障。

    宁远与山海关就是辽西走廊山海之间的东西两座大门,也是东北与华北之间的交通枢纽,出关和入关都要途径这两座城关。

    宁远城的南面便是觉华岛,觉华岛冬季冰合能渡,夏日一苇可航,觉华岛的存在,在军事上与宁远城形成了掎角之势,这样就更凸显了宁远城的战略地位。

    宁远城初建之时,城高三丈,还有一条七里长的护城河。经多年经营,这里成为一座十分繁荣的军事重镇。

    去年的广宁之败,明军弃城内逃,一溃千里,把宁远城拱手让给了鞑子,鞑子兵烧杀掠抢,整座城池被拆掠殆尽。

    几个月前袁方曾来过这里,当时的景象是一片荒凉萧瑟。现在这里驻扎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的将领就是祖大寿。

    出城迎接袁方的正是祖大寿。

    祖大寿是从觉华岛过来的,他带了三四百人的队伍来这里,这里与前屯卫就是天壤之别,整个城池跟袁方之前所看到的没有多大的差别,这是因为祖大寿他们从觉华岛过来还不到半个月的原因。

    祖大寿见了袁方说了大多数将领所说的同样的话,其内容都是盼星星盼月亮地欢迎袁方回来。

    袁方知道祖大寿能打战,所以没有对他过多的责备,只是轻描淡写地问道

    “你们为何如此晚才过来宁远”

    祖大寿答道“回禀袁大人,末将受孙督师之令,前往十三山营救辽民,故而晚来宁远。”

    袁方又问“我听说是你们孤军前往十三山,你们解救了多少辽民百姓”

    祖大寿答“原本蒙古插部答应与我一同前去,谁料他们出尔反尔众按兵不动,使得我孤军奔袭二百余里,解救回了六千余人。”

    袁方摇头道“可惜可惜,十万人才解救回六千。”

    祖大寿纠正袁方的说法“袁大人,在十三山并非十万人,而是四万人。”

    “四万人”

    “对,四万人。”祖大寿肯定地说道,“在十三山只有四万辽民,如果加上十三山附近的也许就有十万。”

    “十三山附近”

    “是的,袁大人。在十三山附近,比如塔山、连山、杏山、大凌河、右屯,甚至锦州,都有不少的辽民需要我们去解救。”

    袁方这才听明白,原来解救十万十三山辽民指的并非十三山一地,而是十三山整个区域。他认为派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远奔二百余里去解救十万辽民是个不明智的举措,更何况中途还要横渡大小凌河,祖大寿他们能够解救回六千人已经是个不小的胜利了。

    袁方问祖大寿“解救回来的辽民都安置好了吗”

    祖大寿回答“因为时间匆忙,现在辽民暂时安置在了觉华岛,我们先过来宁远这边,等这边的局势稳定下来再把六千辽民接过来。”

    祖大寿说完,恭请袁方一行进城。

    袁方看到城门破烂不堪,建议祖大寿先把城门修复,这样可以让百姓们更有安全感。

    走进宁远城,这里已经没有一个城市的样子了,到处都是断壁颓垣,很多房舍连屋顶都没有了,一片凄凉景象。

    走了几百步,好不容易看到有一户人家,袁方主动上前去探访。

    这户人家的屋顶是用茅草新盖上去的,门口虽然有一扇木门,但是门没有关,从门口能够看到屋里有一老一少。

    袁方很有礼貌地在门外问“屋里有人吗”

    从屋里走出一位老太太,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四五岁大小的男孩。

    “你们是什么人呀”老太太颤颤巍巍地问道。

    秦羽明上前答道“我们是官府的人,这位是袁大人,袁大人来看看你们家。”

    老太太道“我们家有什么好看的,都被鞑子抢光了,你们都看到了,房屋也被他们烧了,这屋顶还是新盖的,你们再看这门,这门都关不严实了,家里空无一物。”

    袁方问“就你们祖孙俩吗其他人呢”

    老太太道“我儿子和儿媳下地干活去了,这不,刚分了一块地,官府说了,我们能开多少地就有多少地,所以能干活的都下地里去了,就剩我们祖孙二人在家。不怕官老爷您见笑,等一下我们祖孙二人还要去地里送饭。”

    袁方来了兴致,他接着问“你们吃的是什么呀”

    老太太叹口气道“这年月还能有什么好吃的呀,鞑子一来把东西都抢光了,现在只能吃野菜小米粥,这小米还是昨天去府衙领回来的。”

    袁方又问“你们领了多少小米呀”

    老太太警惕地看着袁方,然后答道“不多不多,够我们一家吃两个月的。”

    袁方又问“街上怎么不见其他人”

    老太太道“都下地赶活去了,现在街上你是见不到几个人的,除了老人孩子。这位官老爷进来喝口茶吧”

    “多谢老人家茶我们就不喝了,赶紧去地里给你儿子媳妇送饭吧,别耽误了他们干活。”



第一百六十四章 孙承宗的六馆
    袁方一行在宁远城住了一晚,第二天他视察了宁远城的城墙,现在的城墙多半都被鞑子所破坏,急需重新修筑。

    祖大寿说了一大堆的困难,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钱,袁方答应先拨十万两给祖大寿,让祖大寿尽快地把城墙修筑起来。

    袁方提出要去城外看一看百姓们开垦田地,祖大寿坚决不同意,他说宁远城郊还有鞑子出现,很不安全。既然祖大寿这样说了,袁方也就不再坚持,他要祖大寿尽快把觉华岛上的那六千辽民迁过来,加快这座城市的基础建设。

    袁方正在与祖大寿谈论着事情,赵率教派人从前屯过来禀报,孙承宗已经到山海关,请袁方立即赶回去。

    袁方只好下令回关,出发前,他命令祖大寿,从觉华岛增调一些人马过来,为迎接大军进驻宁远城作好准备。

    袁方离开了宁远,一行人经过两天的行程,返回了山海关。

    回到山海关袁方才知道,这次回到山海关的只是孙承宗,阎鸣泰还在京城没有回来。

    袁方一到山海关没有急于回府,而是直奔山海关总兵府。总兵府并非是总兵的府邸,而是山海关最高办事机关所在地,督师和经略的府衙都设在这里面,当然,总兵衙门也在里面。

    袁方来到孙承宗面前行礼道“学生拜见恩师”

    孙承宗微笑道“袁方呀,本督一回到山海关就感受到了一股紧张的练兵之气氛,全军上下都在勤于兵事,与本督离开前的情景大不一样,之前的人浮于事、敷衍散漫的风气已荡然无存,这都是你治军之功呀快说说,想让本督给你什么赏赐”

    袁方道“这都是恩师的治军之道而形成的一股正气之风,学生只是恩师授权在山海关的一个执行者,学生不敢冒功领赏。”

    “哈哈哈”孙承宗长笑一声,道,“不愧是本督的学生,完全领悟了本督的精髓。”

    袁方恭维道“这都是恩师教导有方”

    孙承宗问“你来山海关有些日子了,而且又出关巡视了一圈,对现今之状态有何看法呀”

    袁方道“学生去过了义院口一带,又去了前屯卫、中前所和宁远,前屯卫和中前所都治理得很好,军事生产两不误,就是宁远城有些跟不上。”
1...5960616263...7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