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覆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榴弹怕水

    堂中诸人俱皆变色,便是刘备在喘了一口粗气后也缓缓颔首:“昔日董卓乱政在内,四十路诸侯分野于外,至于今日天下稍作喘息,确实是我兄的功绩……又或者说,平定天下,使民稍安,此功绩吾兄甲于天下。”

    郭嘉闻言忽然微笑,却看都不看刘备,只是盯着堂中诸多徐州人等继续言道:“而其二,便是大家上书卫将军行劝谏事了,那又如何呢正所谓‘受国之垢




第五章 君前愿报新颜色
    梅雨时节的末期,郭嘉和王朗是两个人与些许随从一起来到徐州的,而等到梅雨季节结束,金秋七月到来,他们却是四个人和些许随从一起离开的。

    王朗来之前便在卫将军长史吕范那里告了假,他已经许久没有去位于东海郡的老家了,着实想要回去看一看,再加上此番臧霸被关羽调略成功,举徐州北面要害琅琊全郡归降河北,王景兴不免动了将家族从东海迁移到琅琊的心思。

    至于跟着代持节杖的郭嘉一同北上之人,却是刘备在实际上获取了其余徐州大部以后派出的两位使者——正使唤做鲁肃鲁子敬,乃是徐州下邳东城人,副使唤做陈登陈元龙,也是徐州下邳人。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陈登本人的密友,唤做徐庶徐元直的,也一同随行,郭嘉倒是置若罔闻了。

    其实,陈登随着全族一起投向刘备以后,再加上他关键时刻的表现,在刘备即将清理徐州之时得此重要任命避开风险当然是可以理解的。至于徐庶,却是在当面拜谢过张飞昔日赠马之恩后,公开拒绝了出仕的邀请,决定继续游学四方,增长见识,打磨学问,却也不能说他什么。

    唯独鲁子敬其人,郭嘉几番交流之后,总觉的此人外儒而内秀,不是个简单人物,不免格外重视。

    话说,鲁肃和刘备之间倒算是有些许趣事和缘分。

    要知道,鲁肃出身徐州东城,而那个地方是下邳郡在淮南地区伸入九江的一处所在,地理上属于淮南,行政上却照理说不该在刘备治下。然而有意思的是,当年刘备依靠着陶谦在沛南立足之时,有过一个小插曲……沛南以睢水为界,其实有八县,刘备堂堂豫州刺史当时却只拿了六县作为存身之地,为何

    原因很简单,乃是陶谦当时年纪未到,身体倍棒,所以性格自然一如既往的糟糕,那段时间他干的恶心事可不止是把张昭下大狱……实际上,他当时觉得刘备能立足全靠他陶徐州撑着,于是干脆将沛南八县中挨着下邳国的两个县给当成报酬拿走了!

    拿的那叫一个理所当然,霸道至极。

    不过,等到刘玄德得到张昭提点,三千破烂兵南下淮河,横扫淮南之后,兵精粮足成了气候,居然没有讨还那两个县,而是在某一次接受陶谦邀请往广陵对付前彭城相薛礼的骚扰后,路过此处,见到此地深入淮南,便干脆趁机将东城县吞下。

    只能说刘备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实际上,当时中原是真的乱,所谓刘备、曹操、孙坚、陶谦等人是无法真正掌握所有战略空间的:

    譬如汝南有黄巾贼,有李通这种在朗陵实际上割据的小军阀;广陵有薛礼这种占据江海边缘,四处骚扰的失意者;九江、庐江有数以万计的湖匪水贼;沛北、梁国有大量坞堡,更不要说所谓宗贼、山匪之类的了……

    而且非只是这些,正如刘备和陶谦之间的小故事一般,孙坚和曹操,曹操和刘备,刘备和孙坚,同一时间类似的小插曲多的是……就好像当初孙坚为什么邀请刘备去替他平叛汝南,又要把颍水以东交给刘备其中一个不好意思出口的原因,乃是他生怕汝南叛乱作大,刘玄德借着他孙坚在南阳抽不开身的机会,直接以豫州刺史的名义用平叛的手段把那地方给占了,然后不还!

    到时候,他孙文台是翻脸呢,还是认怂呢你总不能说,请豫州刺史刘贤弟把你治下豫州汝南郡那几个几个县还给我吧

    当时的复杂状况还可以从孙坚许诺颍水以东地盘时的另一个小细节看出来——汝南在颍水以东其实足足有八个县,为啥只还七个,因为有个城父县在曹操手里!

    城父虽然属于汝南,但其实就在涡水下游,距离当年曹操和公孙珣洗澡的地方不远,那地方曹操尚未起兵,就被曹仁领着几千个混混给占了,属于曹操的原始地盘,而曹氏在涡水的影响力太大了,孙坚其实力有未逮。

    这些东西,说白了,就是这些水平比较高的军阀们之间又拉又打又要照顾大局的外在表现而已……总体而言,大局是大局,可私底下还是要争地盘,抢人口的。

    以斗争促和平,以斗争赢得尊重嘛!

    回到鲁肃那里,当时刘备到了广陵,轻松击败薛礼,然后搂草打兔子占据了下邳东城,第一时间就去找鲁肃,这是因为鲁肃少有壮志,慷慨散财,名声在淮南地区是很大的,与刘晔这些淮南本地的人才相互之间也都是好友,刘玄德早就听说过他。

    然而到了东城才知道,鲁肃跑了!

    这厮在东城见到此地混乱,时不时有薛礼这种人骚扰,所以干脆迁移往淮南去了……刘备赶紧回到淮南,再派人去巢湖附近征辟鲁肃,一打听才知道这厮居然又跑了,乃是起了出仕的心思,这一次准备去荆州投奔刘表!

    于是刘备赶紧亲自去追,追到江边换上船再去追,一路追到江夏也没见到人影。

    然而,等他沮丧至极回到自己在淮南的大本营寿春后,这才惊讶发现,鲁肃居然就在此地等他呢!

    原来,鲁子敬犯二杆子乱跑的时候,也担心自己这是不是有点不靠谱,于是临行前专门来寿春找自己好友刘晔商量,把刘子扬差点给逗笑了——摆在眼前的明主你不投,乱跑啥啊

    鲁肃就辩解说,这刘备一个燕人,咱也不知道他,而大丈夫一旦委身就要生死相从的,这是是能轻易投奔的吗

    刘晔也懒得多说,而且刘子扬又何尝是省油的灯这位从小杀人不眨眼的货大手一挥,干脆用强把鲁肃给关起来了,等刘备回来才放出去。

    而等到鲁子敬见到了刘备,并得知对方为了追自己差点一路追到江夏以后,这才感激涕零,纳头便拜,从此成为了刘备心腹之人。

    平心而论,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又或者是孙坚,他们在中原、淮南都绝非顺风顺水,或者说如今这天下正逢乱世,谁身上又没有几个故事呢而如果刘备或曹操日后不能定鼎天下,这些故事又有谁在意呢

    回到眼前,鲁子敬与郭奉孝带着陈登、徐庶一同往北,途径琅琊,原本想要拜会正在收编琅琊臧霸部的镇东将军关羽,却不想因为泰山盗匪于毒为臧霸部属昌烯所释,趁乱逃窜,浮海南下,关云长此时正在震怒……知道老上司脾气的郭嘉不好多待,匆匆留书致意,便再度启程北上了。

    转入泰山郡,过济北,走东郡,从苍亭渡河,再往西行便是魏郡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河北中原似乎也就是一水相隔,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壁垒分明。

    而进入魏郡,徐庶便主动告辞,自行游历去了,陈登虽然不舍,却也无话可说——下邳那次经历,对二人的打击几乎是一样的,徐庶决定多走走多看看,陈元龙还能如何呢

    等数日后,七月下旬这日中午,一行人进入繁华至极的邺城,刚刚在东门内的驿馆住下,尚未来得及感叹游玩,便得知卫将军公孙珣要召见他们——此时,公孙珣正在城外西南铜雀台工地上视察,但听说是鲁子敬、陈元龙为使者后,却一刻也不愿等,直接传唤。

    鲁陈二人不敢怠慢,带上刘备准备的礼物便复又匆匆出城往邺城西南面的漳水畔铜雀台而去了。

    话说,由于夯土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汉代的台式建筑其实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军营中的夯土将台,军事堡垒的夯土外围,政府、学校、祭祀建筑的夯土地基,都是极为普遍的。而铜雀台作为一个执政集团彰显威仪的建筑而言,其规模也是毋庸置疑的。

    不说别的,哪怕此时尚未有多少建筑立于台上,单独的一个十丈大高台,便也显得震撼人心了。

    时间已经到了傍晚,鲁肃拾阶而上,登台谒见公孙珣,尚未来到台上便闻得一个声音于头顶当面而来:

    “人言利刃在手,杀心自起,登高望远,豪气自生……子敬淮南英杰,以为此处如何啊”

    鲁肃和身侧陈登一起匆匆抬起头来,却见到一个只有唇上留髭而不蓄颌下须髯之人,身材高大,鹖冠剑袖,正含笑负手立于台阶正上,居高临下而问。

    鲁、陈二人观其容貌颇显端正,言语清朗也显年轻,好像只有三十二三岁的样子,再加上其人身上连个印绶都无,还以为是邺城此地哪位重臣家的子弟闻得淮南使者至此专门来找茬呢!

    但下一瞬间,几乎是同时,鲁肃和陈登齐齐瞥见了此人腰上一柄刀把极长、制式怪异的佩刀,却又各自慌乱,随着一旁郭嘉一起下拜行礼,口称‘卫将军’!

    “非是官寺接见,何必多礼琅琊入手,行程圆满,本该让奉孝先去休息的,但听说鲁子敬至此,不敢怠慢,倒是辛苦奉孝了。”公孙珣往下行了半步,先行扶起了郭嘉,并称赞一时。

    “职责所在,岂敢称辛苦”被扶到台上的郭嘉赶紧俯身称命。

    “既然来了,且随我登台一游吧,志



第六章 旧恩如言亦难收
    王凌看到公孙珣笑而不语,却是重整旗鼓,再度凛然质问:“使者此何言也!卫将军之功绩天下皆知!”

    “在下不善言辞,此实言罢了。”鲁肃坦然拱手作答。“卫将军的功绩和恩德天下人都知道,但离乱之时,镇压淮南使淮南重归安定恢复生产的,不是卫将军乃是我们刘豫州;而彼时屯田豫北,使中原少饿死些人的,也非卫将军而是曹奋武;驱除袁术这种祸害中原之辈,或许打出旗号的是卫将军,但提刀于阵前奋不顾身的却是故孙破虏;而这两年,中原士民得以交通往来,各地能使商旅辐辏,更是曹奋武和我家刘豫州一起并立南阳之功……这些事情就摆在那里,难道是假的吗”

    王凌一时语塞,他本能的觉得哪里不对,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言语中的恳切与事实。便是台上其他众多大臣学者、俊才学生,也都有些异样,司马懿和王粲更是若有所思。

    “这位王县令,你为一州政绩第一,想来一定知道下面士民百姓的心思与认识。”鲁子敬见状继续缓缓言道。“天下乱了这么久,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加在他们身上最大的恩德便是能避开战乱、能吃饱饭、能安心生产,简而言之乃是能活命罢了!这个时候,加在他们身上最大的恩德便是能‘活人’,其余种种皆不值一提……而中原之地乱了十年,据在下所知,除了颍川一带还有人记得卫将军当年去彼处平了黄巾,所以稍显感激外,其余各处却没几人知道卫将军。便是从某些地方知道了卫将军这个称呼,却也不一定知道此人是谁!”

    台上众人神色各异,而王凌却愈发慌乱,因为他知道鲁肃所言可能句句是实,中原的士民百姓真的不会感激公孙珣。实际上,当他本能回头去看此番刚刚认识不久,出身淮南的蒋干,以寻求帮助时,却发现对方竟然一直低头不语,俨然是心中有所顾忌。

    换言之,出身淮南的蒋干心里恐怕也明白,鲁肃说的是大实话。

    非只如此,便是之前出列的王粲虽然愤愤然难平,却也有些焦急之色……丧父后数年一直养在公孙大娘身前的王粲原本是想说一些防疫啊、教化啊、制度啊之类的东西,但鲁肃死死钉住了从底层士民角度来看的‘能活人’这个天大的‘恩德’,一时间他还真不好反驳。

    实际上,何止是王粲,此时台上诸多人物也都若有所思,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乱世之中,确实是天大地大,不如‘能活人’来的大……你再能打仗,再能杀人,也是比不过能活人的……总不能说活人的不如杀人的,那算是什么话

    而要是以此而论,刘备和曹操的确在中原根基深厚,深得民心,而公孙珣也确实不值一提——后者也能活人,但活得是河北、三辅之民,而这一点鲁肃也并没有否认。

    “在下以为,使者所言俱为诚实之言。”就在台上一时陷入僵局之时,王凌身侧另一边,那个容貌俊秀的司马懿却忽然思有所得,直接上前一步,口出惊人。“于中原士民而言,唯曹奋武、刘豫州为当世英雄,卫将军不值一提……但下面士民百姓因为身处离乱只以个人感官而论,如使者这般自比邓禹的人物,却也执此小道,看不清煌煌大局,岂不可笑”

    鲁肃心下无语……他很想说自己从来没自比‘邓禹’,但此时公孙珣就在身侧假装看落日,驳斥这个反而显得没意思。

    于是乎,其人面不改色,而且也没有因为对方尚未加冠便不重视,反而微微拱手,以作请教:“请河北明经第一稍作提点。”

    司马懿失笑而答:“其实在下区区束发少年,如何敢提点淮南英杰只是有一问如鲠在喉,不问出来,便心中郁郁,今日有幸登台游览的好心情也要全无;而问出来,又怕让使者难堪,反而坏了使者今日好心情。”

    “无妨。”鲁肃赶紧摇头,心中愈发无语……如今这个局势来做使者,说白了就是来看看公孙珣的战争准备如何,难道还指望像走亲戚一般愉悦

    “请问使者。”司马懿见状正色拱手相对。“你所言俱为实言……然,刘豫州能施恩德于淮南士民,不正是因为卫将军的恩德加于他身吗若无卫将军,刘豫州安能为刘豫州于士民百姓而言,活其人者为大英雄大豪杰,那敢问于刘豫州而言,使其居于今日英雄位的卫将军,又算是他什么人!刘豫州都知道言必称吾兄,行必比吾兄,为何到了使者这里,却是卫将军无恩德加于淮南了呢”

    鲁肃陡然一滞。

    “说的不错!”一旁王凌也醒悟了过来。“使者真是狡辩!若无卫将军讨董功成,何来刘豫州、曹奋武从容割据地方若无卫将军予以官职名爵,何来刘豫州得为中原事若无卫将军讨平袁绍,何来中原从容攻略袁术”王凌连番发问,问到最后已经难掩鄙夷。“足下号称淮南英杰,自比邓禹,眼中却只有什么淮南、中原、河北、三辅,却难道不懂得这些俱为天下一隅吗邓禹佐光武成天下事,难道是个眼睛里只有南阳一地的狭隘之辈吗”

    鲁肃刚要再去争辩,那边王粲也反应了过来,即刻上前随之迫问:“正是此理,使者口口声声中原中原,淮南淮南,其实不过是地方姿态,离心离德,所谓为地方私利而视天下为无物罢了……以此来臧否卫将军,就不怕被天下人耻笑吗”

    “其实两位王兄不必如此义愤填膺。”司马懿忽然再笑。“莫非刚才没听到吗这位淮南邓禹少有壮志,彼时便标田卖宅,分财结士,俨然是野心勃勃,意图大事……这种出众人物,哪里会不知道什么天下地方,中枢分野的区别又哪里又会眼光狭隘分明就是觉得天下大乱,正逢其时,他这种豪杰人物正可以为了一己之野心而分裂天下……”言至此处,司马懿侧身向身后诸人躬身一礼,方才以手指之,冷笑难耐。“换言之,这位要的天下,乃是刘豫州为光武事、他为邓禹位的天下。至于我们这些河北、三辅人,即便是于乱世中追随卫将军勉力维持时局,安抚天下,他们又怎么会领情呢”

    鲁肃再内秀外儒,此时也不可能忍耐的住了,其人终于变色厉声呵斥:“天下自是汉室之天下!刘豫州不可为,卫将军便可为了吗!在下言止于刘豫州而无视卫将军,固然是眼界狭隘、心存野心,那尔等言止于卫将军而无视长安天子,又算是什么如王县令,你固然是七品职务,不也照样佩戴千石印绶以示汉臣之身吗”

    司马懿僵在原处,那只手既不好继续指下去,却也不敢轻易放回,而是和王凌、王粲一起不由背生虚汗……他们三个毕竟年轻,只顾口舌之争,却忘了这种话题说到最后,迟早会延及这个天大的纷争和忌讳!

    而偏偏卫将军本人还正在一旁凭栏远眺漳水漫漫呢!

    一时间,随着台上众臣齐齐转向公孙珣,鲁肃也觉得尴尬……说到底,最后搬出天子来其实还是他自己也词穷了,而且身为一方使者,跟着一个县令还有两个束发少年争成这个样子,便是让对方也词穷,那又有什么可值得称赞的呢

    何况,卫将军还在身侧……自己此番出使名义上乃是代替刘豫州来问候卫将军的,私下里是观察局势看看河北战备,但无论如何都不是来宣战的。

    在这里吵吵来吵吵去,赢了输了又有什么意思呢

    落日余晖来到最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一直负手观景的公孙珣对身后置若罔闻,而是静静看着漳河落日不语。

    过了许久,随着初秋时节的夕阳微微一跳,那最后一片明显的太阳便只剩下一片云霞尚在。
1...263264265266267...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