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覆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榴弹怕水

    “为什么这么说”公孙不由蹙眉道。“袁氏根基深厚,名满天下,若是能与曹节相互勾结,掌握禁军,那……”

    “天下大势在于人心。”许攸当即嗤之以鼻。“当今天子刚刚成年,虽然有扩大党锢一事,但也有修筑石经,礼贤尊师之事。甚至对于河南以外的郡国而言,他们眼中的天子恐怕还是被阉宦所遮蔽的小孩子呢……总而言之,别看袁氏如何如何,可天下人心如今七八成都还在北宫!”

    公孙微微颔首。

    “再说了,真要是和天子摆明车马的对抗,公族出身的袁氏怕是要人心尽失的。”许攸继续笑道。“本朝传统,能侵犯君权而执掌朝政的,无外乎就是阉宦和外戚而已,哪里有公族的份他们这些人想要做事,也是要靠着这两者的发号施令才能有所成……阉宦当权时敷衍着阉宦,外戚当权时追随着外戚,最好的局面不过是把二者架空罢了,但也只是架空罢了!”

    话到此处,许攸不禁向前倾身,重重的拍了一下对方的大腿:“文琪啊,你得明白,这些公族之所以为公族,便是无论何时都不失体面,不失大节,不失独立,却又能在关键时刻稳固朝堂,不然,要他们何用士人首脑一旦成了公族,那就跟士人不一样了。”

    公孙再度微微颔首,然后却是忽然盯着近在咫尺的许攸笑出了声来。

    “文琪这是何意”许攸不禁一怔。

    “无他,我只是在可惜子远你的通透,还有逢纪的才智、辛评的沉稳……”公孙连连摇头笑道。“你们这么多俊才投身到了袁本初身边,本就是要继承党人之志,诛除阉宦,澄清朝堂的,却不想被人家天下楷模的亲爹给缚住了手脚。袁氏一族自然可以八面玲珑,可身为党人领袖的袁本初一身前途却都寄在了诛除阉宦这四个字上面,也是可怜可叹啊!”

    许攸闻言也是释然一笑:“不瞒文琪,袁本初最近也是常常如此感慨的……不然我哪里会这么轻巧来你这里”

    公孙陡然一怔:“想不到天下楷模袁本初居然对自己亲父心怀怨念”

    “摊你公孙文琪身上,你怨不怨”

    公孙为之默然……虽然不晓得这袁逢什么时候死的,但想来他这一死,应该也就是袁本初和袁公路肆无忌惮的开始吧袁隗那厮尸位素餐,宛如木雕,这等人物只凭一个叔叔的身份恐怕确实约束不住这两位吧

    “文琪可还有别的要问吗”眼看着对方不说话,许攸不禁认真催促道。“机会难得。”

    公孙认真想了一下,但终于还是直接起身了:“天色尚不是很晚,我送子远回去吧!”

    “那百金与珍珠……”许攸倒是毫不客气。

    “自然会与你。”公孙不以为意道。

    许子远大感满意。

    两人步出室外,来到门前时,外面已经是银装素裹。

    “北国风光……”公孙一声感叹,却又闭口不言。

    “文琪啊文琪。”眼看着果然有仆人将一个小木箱抬到了自己的车上,许攸却是忍不住上前拉住了公孙的手。“难得文琪如此大方,可我却早早的托身于袁本初了……”

    公孙懒得理他。

    “不过,且说一句正事。”许攸拽着公孙手道。“我今天说的这么透彻,为何不见文琪有丧气之意啊”

    “我为何要丧气”公孙当即睥睨问道。

    “曹节、王甫主导朝政多年,诛宦一事本就要是要趁着政潮虎口拔牙。”许攸不以为然道。“现如今又有袁氏态度暧昧,隐隐相为表里,此番恐怕要难上加难……”

    “那又如何”公孙不以为然道。“若有一日,我能提此二人之一头颅,从铜驼大街上走上一遭,便是千难万难也值回来了!”

    “这倒是实话。”许攸连连点头。“莫说是此二人的头颅,便是袁赦等其他随便中常侍的头颅,你能提着在洛阳走一遭,那天下人就再无人敢只视你为边郡一武夫了,你公孙身上最后一道桎梏也就没了……将来,公孙氏因为你一跃而起成为天下顶尖世家,也未可知。”

    言罢,这位为人通透、才智高绝的南阳‘凶淫’之徒,便转身上车,紧紧抱住那一箱财货,赶紧打发自己的车夫速速回家去了。

    公孙负手立在门前,目送对方冒雪而去,这才转过身来回家。

    稍倾,赵芸从何进府上回来,只说已经交代清楚;然后又有家人从卢植处回来,说卢老师受了礼物,却不会来此处过年,而且把美婢退了回来,并直言要公孙‘安分守己’!

    对此,已经彻底了解情况的公孙却是不以为意了。

    一夜大雪不说。

    然而,所谓‘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之事,只是没了官做的穷书生自我安慰罢了。实际上,对于公孙这种位居中枢的朝廷命官而言,接下来的才是一年最麻烦和最辛苦的时间……因为随着正月初一的临近和大雪的融化,一年一次的大朝会马上就要在南宫嘉德殿举行了!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朝廷需要赶紧清理各部门的堆积事物,需要招待和安置天下所有郡国的王侯与上计吏,甚至需要加紧修建坍塌的南宫城门。

    这一天的这个活动,连天子都没法偷懒的!

    实际上,从天色未亮开始,在京的宗室、列侯、将军、官吏、博士,恰好在京履职的两千石,外加上从各郡国赶来的上计吏、盐铁专官,还有赶回来的监察官员,等等等等……总之,数千官吏就已经开始在严寒中于南宫殿前列队,准备参与这场大朝会了。

    上来自然是繁琐而必须的各种礼仪。

    大鸿胪和太常,一个负责引导一个负责纠察,奏乐,迎奉天子,唱礼,行礼,献礼,手舞,足蹈……一连串的礼节只把处在最外围的公孙弄的头昏脑涨,偏偏又不得不小心翼翼。

    好不容易折腾完了,天也已经亮了,京中六百石以上官吏终于得以进入广阔的嘉德殿跪坐列席,而这个时候也意味着要开始正经议事了。

    当然了,公孙的位置太低下,只能勉强看到和听到堂中央一些活动,再往上的天子还是云里雾里,偶尔听到几句声音,样子那真是瞅都瞅不见。

    先出列的赫然是司徒杨赐,他要按照批次接受各郡国的上计吏进行汇报。

    当然了,真正的汇报资料都在尚书台和三公府各处,这里只是把资料拉上来做个样子而已,所说的也一般是场面话,基本上一问一答一应就直接下去了,然后赶紧换下一批人上来……

    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官面文章也出现了一次难以避免的尴尬场面交州七郡陷落了四郡,而这四个郡中的上计吏怎么都想不到,出发时还好好的局面会变成这个结果,因此只能在大殿上直接顿首,以实相告。

    于是乎,理论上执掌‘民事’的司徒杨赐,直接免冠请罪,但是上面又赶紧安慰,让他重新加冠而立……开什么玩笑,免三公再正常不过,但也不能在大朝会上当着全天下人的面免吧那简直是在逼人家自杀!

    接着,是新任司空陈耽出列,这个位置是前汉的御史大夫转变而来的,换言之,应当是理论上监察系统的首脑……而他出列,自然是要接受各州刺史,或者说刺史使者的汇报。

    当然了,轮到交州的时候,这个也挺尴尬。

    随即,太尉孟也没能免俗,甚至更加倒霉……因为除了交州失陷以外,北疆出塞大败,几万人死在那里,三个两千石将军直接贬为庶人,一年一度的总结,怎么都绕不过去。

    实际上,等这一波场面功夫做完以后,整个朝堂之中,上千官吏,就都有些面色不大自然了起来。

    接着,是九卿奏事。

    为首的太常刘逸无可奈何,只能将之前尚书台雌鸡化雄,还有南宫大门无辜崩塌之事一一上奏。

    这个时候,年轻的天子再度开口,只说此事事关重大,当让大长秋曹节、中常侍王甫二人统领百官,议论此事。而凡是三公、九卿、博士、尚书、在京两千石及刺史、议郎、侍御史,皆可上前依礼自陈己见。

    百官差点没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这种事情居然是让曹节、王甫二人来主持!这简直就是让贼人自己审自己吧

    就连公孙听到此处也是一脸的不可思议……然而这就是大汉朝最具特色的阉宦政治!你以为万事俱备了,结果宦官却总能从最核心的地方直接扭转局势!

    而听到天子御令,曹节、王甫二人也当即快步下阶,然后一左一右各自扫视百官。前排的官员被看到后,大多直接低头不语。而连前面的高官都不敢上前的话,那后面一年才只能‘见’一次天子的低阶官员更是不敢越阶言事。

    一时间,摄于这二人的赫赫凶名,上千人的朝廷竟然一时鸦雀无声!

    “漂亮!”

    不知道是不是脑子抽了,反正坐在最角落里的公孙见到如此情形后反而是心中不由暗赞。

    当然,他是有理由的……因为如果袁逢和曹节合流的话,那此番政潮说不定还真就让这两个大宦官给挡过去了。既然如此,不如就让他们在天子和百官面前裸的展示自己的威风,且看看百官如何继续暗流汹涌,再看看天子是如何看待这两位‘老宦官’的。

    然而,不待某个小人心中暗自为阉宦的威风高兴数息呢,那边却是忽然有人天不怕地不怕地站起了身来……却正是司徒杨赐。

    当然,这位还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人家可是三世三公的帝师!除非来场正儿八经的政变,否则曹节、王甫最多也就是把这位再撵下三公之职而已。

    话说,杨赐开口便是《春秋》,一堆典故听的人头晕眼花,不过他倒是通过这些直言不讳的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这些天象、灾异都是标准的坏事,如果朝廷和天子不能做出恰当反应的话,是要出大乱子的!

    甚至,交州沦陷,本身就是之前对日食、地震不够重视而引发的后果。

    话到此处,曹节当即束手代替天子发问:“既如此,天子有话问司徒,此事当做何解”

    “此事易尔。”杨赐毫不犹豫的捧着笏板对曹节应道。“出现如此事端全都是因为阉尹之徒,擅传国政。《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所以,只要陛下能斥远这些阉尹佞巧之臣,然后速速征招一些真正的清高之士,那么上天自然会展示威仪,这些灾异也自然就会消弭!”

    从阉字出口之后,王甫便当即面色涨红,然后就一直怒目而视,但曹节却是一脸淡然,他一直等到对方说完,这才从容问道:

    “那敢问司徒,朝中到底谁是佞巧之臣呢”

    “回禀陛下,”杨赐继续抬了下手中的笏板道。“此间是大朝会,佞巧之臣也都在此处,此时当面斥责,无疑会相互攻讦,使得朝会难以继续……臣斗胆,请陛下允许朝中欲言此事者回去后直接上书,让陛下御览!”

    曹节回头看了看御座,然后便毫不犹豫的对着杨赐点了下头,道:“善!”

    杨赐当即满意的坐了回去。

    这下子,殿中当即群情激奋,以至于很多人都在交头接耳。

    “肃静!”曹节微微抬声,并再次扫视了一边大殿各处的百官。

    &nbs




第十一章 夜访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很少有人活着的时候就被直接定论为‘一代名臣’,并引申出各种典故、各种逸闻、各种神异之类之类的。

    但毫无疑问,桥玄是个例外。

    毕竟,这位公认的后汉名臣成名太早了!

    当初在太原官寺里,公孙珣跟董卓两个人拎着一把断了的破刀在那里互相吹捧,然后还拿人家桥玄的事迹当榜样……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呢答案是快四十年前的事情。

    而且说句实在话,人家桥玄四十年前搬倒一任两千石的时候,只是一个县中小吏,而公孙珣当初则是一个千石司马,难度和水平差的真不是一点半点。

    还有当初刘宽刚刚拜为太尉,公孙珣跟阳球在太尉府上相互吹捧的时候,说什么要把不接受征召的人绑到官寺前面……这其实也是有典故的,而且还是和桥玄有关系。

    大概在二十年前吧,桥玄当汉阳太守,征召一个人为吏,结果对方摆出了一副名士架子,称疾不去。于是桥玄就直接告诉他,你敢不来,我就按照鼓励寡妇再嫁的行政命令,把你那快五十岁的老娘给嫁出去!吓得一郡的人纷纷过来求情,这才作罢……讲真,这还不如杀了对方呢!

    除此之外,这位桥公身上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是可以写入志怪小说的……

    不过,抛开这些不说,对于官场人物来说,桥玄身上最让人服气的正是那‘百折不挠’四个字。

    这四个字,此时还称不上是成语,也没有因为记载在什么碑文和史书上而成为典故,但自从某个人无意间说出来以后,确实成为了当世人们对桥玄的一个公论……因为这位桥公在年轻时,曾多次宦海沉浮,一次主动弃官,一次被下狱为城旦,一次又被免职为庶民,所谓三起三落,却不曾失过半点志气。

    当然了,公孙珣不知道的是,真正让百折不挠这四个字彻底和桥玄绑定,并流传后世的,其实是一件尚未来得及发生的事情……

    “这是桥公的孙子”公孙珣亲自赶车把桥玄送到对方府邸前的时候,一个裹着厚重外套坐在门前灯下,大概才**岁所谓总角之龄的小男孩便兴奋的迎了出来。

    “非也。”桥玄先是在车下颤巍巍的揽住了小男孩子,然后才失笑解释道。“这是我的幼子……真要是孙子,怎么会这么宠溺呢”

    公孙珣不禁再度打量了一下这位垂垂老矣的大汉名臣,也是暗自佩服。

    而这边,桥玄低头继续摩挲着自己幼子的脑袋,笑着叮嘱了几句,便推了一把自己的幼子,说是外面冷,让他先行入内喊家仆备饭,然后才继续扶着公孙珣的手腕往门内走去。

    话说,人家桥玄虽然出身不错,而且早三四十年就是两千石了,但家中却是简简单单,仆人都没几个,家具物件更是少的可怜,配合着所谓官修的偌大府邸,着实显得冷清。

    “我当年也出任过度辽将军,总揽北疆军事,现如今却垂垂老朽,说话都显得精力不济,”桥玄边走边说道。“所以也没几个人愿意来我这里。不过有意思的是,偶尔来些客人,却都是些像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

    公孙珣心中微动,不由直言道:“桥公,刚刚确实是我失言了,若你有所见教,还请直言。”

    “不算失言。”桥玄不以为然道,说话间已经扶着门框踏入了二门。“我当年比你大七八岁的时候,在河南尹那里当属吏,去汇报工作,那河南尹梁不疑让我站着汇报文书,我当时就把文书扔地上辞职不干了……跟我相比,你这种背地里骂个人的泼妇行径,又算个什么事当面骂,袁逢难道就会杀了你”

    公孙珣满脸通红,便赶紧撒手,然后后退一步,再度躬身谢罪。

    “本来以我的年纪,不该再过问这些事情。”桥玄丝毫没有理会对方的赔罪,而是停下脚步自顾自的拢起袖子言道。“再说了,我从顺帝年间就入仕,前后经历五朝,见的多了,也就对这些宦官、外戚之类的事情没什么想法了……宦官与外戚联手主导朝政架空成年皇帝你见过吗被毒死的小皇帝你见过吗”

    公孙珣无言以对。

    “不过,这阉宦和外戚终究是刘氏的家奴和亲戚,一身权势都来于刘氏,所以他们之间折腾出来一百种花样也没什么可说的。唯独,”桥玄话到此处忽然微微叹气,冬日间的白气登时弥漫在了他的脸上。“唯独这袁氏,说实话,我还真是第一次见到和宦官联手的公族首领,也不知道袁逢这小子到底想干吗……”
1...5253545556...38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