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汉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榴弹怕水
堂堂一国执政,国都尚在,居然专门跑过来投降
还恳求战后依旧由他执政
还要送出自家大王
还要量一国之物力,结自己之欢心
从这几条讲,此人真的是无德到了极点,绝无半点忠诚可言!
然而,公孙珣却也听出了对方真正有所坚持的地方,那就是让汉军无论如何都不要去攻打高句丽国都,而是允许高句丽用一种虽然屈辱却依旧维持一个国家实体的形式进行全面投降!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明临答夫无疑是在尽全力维护自家国家的存续……毕竟,如今高句丽兵马主力俱丧,仅凭着都城那一千五百宫廷卫队和一些贵族的私兵,即便是‘团结一致’也不过就是‘未必可下’,而一旦攻下的话,那传承近两百年的高句丽恐怕就要真的亡国灭种了!
这个时候说到忠诚,难道还有为了国家存续而不惜一切更忠诚的行为吗至于这种忠诚背后隐藏的些许个人和家族私心,也未必就不行吧
私心和大义,忠诚与奸黠,个人与国家,真的就势不两立,不得不二选一吗
再说了,过个几百年,若高句丽尚存,那他明临答夫指不定还是忍辱负重的典型呢!
“我再问莫离支两件事情。”公孙珣踱步到对方身后,也是终于重新开了口。“望你坦诚以对。”
“在下必然知无不言。”明临答夫赶紧应道。
“当日你为何要同意可虑的荒唐计策”公孙珣捏着手里的青铜酒杯认真问道。“可虑是被前途迷了眼,但你身为国家执政就没想过此战的风险吗倾国一战,落得如此下场,你难道没有预想过一二吗”
“实在是将军神武英明……”
“这话就不必多言了。”公孙珣不由冷笑。
“非是吹捧,乃是实言。”伏在地上的明临答夫认真答道。“当日我乃是从可虑口中得知将军虚实后,又犹豫再三方才应许的……将军今年不过二十出头,又出身世族,年纪轻轻便执掌襄平这种大城,年轻气盛、立功心切才是正理。然后一万大军中,一半是各自为战又只会骑射的杂胡,三四千是不过成军数月的辽东民防,只有玄菟本地的一千五百人算是精锐,如此军队一旦离开坐原半步,谁又敢说没有覆灭之虞呢”
公孙珣这次倒是没有打断对方。
“而将军你呢,非但吞饵而去钩,而且领着一群杂胡、民防守卫得当,让我们四五万大军在坐原营前几乎绝望。恕在下直言,此战之关键正在于将军能够统合贵军全军,上下一体,该守则守,该战则战;也在于我们高句丽人三心二意,难以坚持……”
“就是这里了。”公孙珣忽然再度打断打断对方。“我听于畀留所言,你们国中局势不稳,以至于他可以在战事不顺之后立即联络军中贵族夺你权柄……既然国中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又为何要一意孤行,主动挑起一战呢”
“畀留还活着吗”明临答夫不由昂首问道。
公孙珣没理他。
明临答夫当即点头:“是,在下篡越了……回禀将军,正是因为国中局势不堪,才要冒险一战的!”
公孙珣依旧无言,只是静待对方说明。
“将军。”明临答夫坦诚解释道。“我高句丽立国近两百年,一边像是扶余、鲜卑那般以宗族部落为主行事,一边却也在不停学习大汉典籍,建立城市,释放奴隶,提升国人地位。时至今日,是个明白人都知道,建立明文法度,变成大汉那种制度才是正理。然而部落宗族的势力太大,便是我们这些管理国政的明白人,也都是大族出身,又怎么可能做到割自家的肉以完善国家呢”
话到此处,明临答夫不禁黯然:“如此,国中便陷入到了两难的局面,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偏偏大势所趋,国人、贵族相争越来越激烈,而我这个还能勉强维持局面的执政又越来越老!这种情形下,除了去打一个大胜仗,还有什么法子能让国中鼎沸之势暂缓一二呢而要想打大仗,不去招惹大汉,难道要去搜刮三韩至于说想要打胜仗,不去诱敌深入,难道要去碰大汉的坚城要塞吗”
公孙珣闻言不由心中暗自感慨!
话说,明临答夫这番话,倒是让公孙珣对他老娘平日所讲的一些玄而又玄的事情多了不少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亲眼看到这些聪明人、明白人如何将自己的国家败坏成这样,怕是真还以为他们是什么悲情英雄呢!
说了半天,不就是因为自家私利,所以明知哪条路是对的却不愿施行吗反而宁可去拿整个国家的前途赌一把!毕竟,国家是他们所有人的,又不是一家独有。
但是反过来说,自己这一战若是首尾不够干净,那是不是反而让这个国家彻底扔下了历史包袱,然后来个破而后立呢
“这件事情我懂了。”一念至此,公孙珣却又终于折返回了上首的座位上。“还有一问,尚需要请教莫离支!”
“请将军直言。”明临答夫赶紧再度俯首。
“莫离支觉得,国家存续这种事情,真的可以寄希望于敌人的大度吗”公孙珣认真问询道。
而此时,周边的汉军军官们也是个个紧张不已……他们也看出来了,毫无疑问,自家将军接不接受投降高句丽人的投降,应该就在这一问一答中了。
“那我还能如何呢”明临答夫颤抖这抬起头来,面色白的如同自己胡子一般。“公孙将军,你虽然年轻,却是一个懂得利害之人,请您明鉴,若受我降,则所获远大于破城灭国!”
“当面欺瞒一个死人,这种事情我公孙珣还做不出来,”公孙珣将一直没喝的那杯酒连杯带酒掷到了对方面前。“我直言好了,高句丽不除,于我或许所得更多,但于百年后的辽东数郡汉家百姓而言,却必成大患!遗祸于后人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做的。”
被泼了一额头酒水的明临答夫伏在地上,浑身瘫软,俨然是已经听懂了对方的意思。
“拖下去砍了!”公孙珣平静吩咐道。“人头送到坐原剧太守那边,也算是给他个交代了,再让留守坐原的文典和子伯即刻发兵来此处,准备围攻高句丽国都……换杯子来,我等且行宴饮,以飨诸位数日苦战之功。”
明临答夫当场就被拖拽了出去,而就在旁边有人奉上新的酒杯之时,徐荣却是忽然闪出。
“将军!”徐伯进单膝跪地,颇有请罪的味道。“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攻克高句丽都城,那在下愿意先行领三千骑兵,急速进军到集安山下。届时,若高句丽人没有防备,便可以仿效纥升骨城这里一般直接拿下,若是他们有防备,也可以威慑一二……”
“不必如此了。”公孙珣微笑抬手道。“先锋是要派的,但我刚刚已经有了人选,徐司马连日作战,不妨休整一二,等来日攻城,还是需要你出大力的。”
徐荣当即不敢再言。
宴饮继续,然而宴罢之后,连续几日,公孙珣却只是在纥升骨城这里安抚军心,重整士气,还往高句丽主要通道上派出大股骑兵扫荡威吓,防止有什么人打起旗号,收拢败兵,却唯独没有见到他按照之前所言往高句丽都城派出什么先锋。
但偏偏又没人敢询问此事,因为这几日全军上下在他面前都有些两股战战的感觉。
要知道,汉胡联军七八千骑兵一股脑的冲入这座高句丽第二大城中,固然是一手战略上的好棋,但大军进入敌国城市,和狼群进入了羊圈基本上没什么区别……毕竟嘛,这年头的军纪,尤其是一只杂牌军的军纪,不用
第三十四四章 国破
年关将至,公孙珣已经下定决心要在光和元年年内结束这场一波三折的‘冬狩’了。
实际上,当天空越来越阴沉,甚至开始响起少见的冬雷以后,所有人也都知道,这场最后的战斗是拖不得了,否则说不定就会有什么恶劣天气来袭,届时一个不小心搞出大规模非战斗减员可不是什么玩笑话。
不过,所有人也都对及时结束这场战争保持了乐观心态……因为就在大军团团围住四座城门然后建造攻城器材的时候,高句丽的国都中的情形也是随着少许人员的逃离变得暴露无疑。
原来,公孙珣的‘先锋’计策起了奇效。
弥儒先三日回来,兄长当面惨死在面前让他几乎失去了理性,再加上明临答夫已经被公孙珣处决,所以他几乎是刚一回到城内就毫不犹豫的动员起了本部的贯那部族人,然后对群龙无首的椽那部进行了毫无心理负担的攻击。
而且,由于有战后追责的大义在,再加上平日里也有不少人对明临答夫的压制感到不满,所以这种时候,很多贯那部以外的人都参与到了对椽那部的围攻中。
而椽那部几乎是在短短的两三日内就被灭族,人头滚滚,连婴儿都没放过的那种。
这还没完,先行控制住了局面的弥儒到底是杀红了眼,眼见着于畀留回来后,他又把目光对准了后者……毕竟此人也应该要为可虑之死负部分责任的。而于畀留虽然一开始还有些气度,希望能够团结弥儒一起对抗汉军,但随着刚入城当晚的一次不成功袭杀,他还是迅速抛弃了幻想,并转而连结旧部意图反扑。
要知道,于畀留虽然回来的晚一些,可毕竟是做过左相的,本就是可虑和答夫死后国家政权理所当然的执掌者,根基深厚根本不是弥儒能相比的。只不过,弥儒毕竟早来三日,对椽那部的清算也起到了极大的震动效果,再加上贯那部同仇敌忾,所以倒也不怕他。
于是乎,二人数日间攻杀不断,却始终不相上下。到最后,城中几乎是一分为二,于畀留占据东城,弥儒占据西城,各自控制一半,甚至连仅存的一千多宫廷戍卫军也是一分为二,王宫同样是一分为二。
至于失去了宗族势力的高句丽大王,明明是躲在自己的王宫中,却瑟瑟发抖如同一条丧家之犬了。
这个时候,两拨人还能记得分出一些城内民夫和奴隶上城头装个样子,已经算是他们心忧国事了。
“下雪了!”
这日中午,眼见着天空开始飘起的白絮落在自己鼻尖上后变得冰凉起来,胡子拉碴且双目通红的于畀留终于是有些清醒了……他刚刚失去了王宫,正在去夺回的路上。“汉军不会再等了,马上应该就要攻城了!”
“那该怎么办”一旁于畀留的庶弟不禁茫然问道。
“告诉弥儒,我受不了这种敌人立在门前,自家人却相互残杀的局面了。”于畀留忽然觉得全身酸软,然后他当着上百武士的面脱掉了自己身上满是暗红色污垢的铁甲,并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而且我也没力气了。他不就是想杀了我给自己兄长报仇吗跟他说,我把命给他,让他领着人去城头好不好!”
“兄长在说什么胡话”此言一出,旁边于畀留的弟弟当即跪地反斥。“连日攻杀,两族早已经成了生死仇敌,若是你白白死了,那弥儒还不放过我们又如何便是他放过我们,弥儒都知道为自己兄长报仇,我就会甘心在他手下效命吗再说了,弥儒这么早被俘,又这么早被放回,回来后又如此疯狂,谁知道他有没有在汉营中投奔了汉人将军兄长你不要忘了,弥儒的哥哥可虑本就和城外汉人将军家中有交往,天知道可虑到底是不是汉人奸细!”
一连串的反问,让于畀留不由黯然起来,而左右无法且无能为力的现状越想越无奈,最后居然只能是当街痛哭起来。
“剧公!”就在此时的城外,一座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下,公孙珣却是笑吟吟的后退一步,对着身旁的剧腾做了个手势。“攻城在即,正该激励士气,要不您先来一段”
“哎,行吗”剧腾闻言也是惊喜莫名。
讲实话,剧太守虽然之前总是乱蹦乱跳,但那也是因为他心里清楚,他根本夺不了公孙珣兵权,所以才希望藉此刷存在感,从而在洛阳那边尽量的露脸。
然而,公孙珣屡屡把他怼回去不说,还确实是胸有成竹,之前一仗足堪载入史册不说,此番征讨高句丽国都他更是早有秒策,两个降将放回去,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把高句丽人最后的防御力量给泯灭的无影无踪。
这种时候,我们剧太守其实已经很服气了,所以也是万万没想到对方临到最后居然这么愿意给他面子!要知道,此时阵前率先鼓励一番,回去写奏折的时候,照实话一说,指不定尚书台就把这最后攻城的功劳给按在自己头上了呢。
早知如此,何必之前闹得那么僵硬
“剧公随意。”公孙珣果然是真的不以为意。“快下雪了,你我不要耽搁为好,今日务必拔城。”
“那就多谢了。”心情大好的剧腾当即鹖冠束甲,然后昂然上台,而全军将士有认得有不认得的,全都好奇观望。
“诸位将士!”剧腾昂首挺胸,扶刀立身于台上,然后扬声喊道。“攻城在即,望诸君努力向前,奋勇杀敌,我必将诸位功劳详细记载,一一向洛阳天子汇报……”
台下众人闻言反应不一,但多是保持了对剧腾的尊重,几句话讲下来,还在公孙珣的带领下热烈鼓掌了一番,然后议论纷纷……讲实话,这种怪异的表达方式让剧太守很是有些不适应,没有欢呼声也让他颇为失望。
但不管如此,该露脸的还是露脸了。
接下来,剧腾走下高台,公孙珣则扶刀拾级而上,却也是站在了白马旗下的高台之上。而等他甫一站稳,刚才还一片嘈杂的军阵却是陡然鸦雀无声,看的一旁的剧腾眼皮直跳——一将之威,焉至于此
“自月初出兵算起,已历近月,”公孙珣一开始倒是没有刻意大声,只是随口道来。“辛苦诸君奋勇作战了。不过,凡此种种辛苦,过了今日也就有个了断了,因为我等身前正是立国近两百载的高句丽国都,打下它,万事皆休。而且,城中高句丽百余年积攒来珍宝财货,也足够让诸位不枉此行!”
此言一出,军阵中不免轰然,自上至下,皆不能免俗。
头上飘雪渐渐明显,公孙珣却静静等着全军安稳下来才继续言道,而这一次,他的口音未免响亮了不少:“诸君,昔日在坐原,尔等应该从自己官长那里听过,我曾与军中诸将敷血为誓,此次出战,我公孙珣分文不取,所获尽归于诸君,今日,此言依旧历历在目,也绝不反悔!”
台下将士刚要欢呼,却被公孙珣抬手制止:“我今日直言好了,高句丽国中青壮一战而尽丧,国运尽系于一城,而此城如此松怠,岂不是天命我等覆灭此国”
“事到如今,我直言不讳,此战得胜,当亡其国,灭其种,俘其王,并毁其社稷,废其城垣,断其传承!”
“届时,高句丽人口,当尽发于塞外各郡士民为奴,所以不许擅自杀戮!”
“届时,非只此城,凡国中财货一分为三,一与天子,一与军官,一与士卒,我与剧太守则分文不取!所以,入城后大宗财货当取子共分,不可私藏!而我与剧公若违此誓,当以天雷共噬!”
听到此处,台下汉军胡骑俱皆按捺不住,齐齐欢呼雀跃,而真正懂事的军官、吏员却早在那句亡国灭种之言时惊得目瞪口呆。
尤其是剧腾,根本就没听到后面自己被立誓的荒唐之言,因为早在亡国灭种之言时他就已经面色煞白,不敢多言半句,不敢轻动半步,宛如见了真龙的叶公一般!
“开战!”欢呼嘈杂之中,公孙珣轻轻拔出自己的断刃,然后也是轻轻吩咐了一句。
随即,各级军官恍然若惊,也是各自催促攻城。
“塌顿头人,该走了!”莫户袧良久才反应过来,然后赶紧压抑着乱蹦的心跳去催促手下进军,然而甫一回头,却发现身旁还有一人未动,就顺便催促了半句。
“大丈夫当如是!”塌顿恍惚间回国头来,看着莫户袧失态言道。“就该一言而毁一国,一令而废一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