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猛士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两千大秦府兵已经开始在山谷里搭建营地,城池一时还修不起,但营寨必须马上立起来,先立临时营地,等回头还要加固,直到山城建好。
在此之前,两千府兵,并不会分兵。
“郡公,请到营中休息,郡城建好前,也就只能请郡公跟我们一样在这简陋的营中为圣人办差了。”王胖子笑着说道。
菩萨默不作声的点点头,心里明白过来,看来这王胖子和刘都尉是暂时不想让他离开这秦营回部落去了。
第1469章 五年巡边
开元十二年冬。
开元神武圣文天皇帝的车驾缓缓驶入洛阳城正门,历经五年的皇帝出巡在划了一个巨大的圈后终于又回到了洛阳。
五年前,皇帝车驾也从此门出,前往泰山封禅,继而往东出蓬莱入旅顺,巡视关外,再北上会盟、奚、契、室韦、铁勒等诸侯,然后又沿着长城一路向西,经边塞九关,慰问戍卫守边将士,看望屯田移民百姓,皇帝的车驾经范阳、大同、到榆林、五原再到灵武,又往西经武威、张掖,直出玉门关到达安西、北庭,最后车驾甚至一直到了河中,经咸海到里海,直抵伏尔加河畔。
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割草三百里出迎。
皇帝带着一支二十万人的军团,抵达伏尔加河畔,这让统叶护震惊万分,皇帝这二十万大军,还仅有六万秦军,另有安西北庭河中大夏四道的诸藩十四万。
沿途诸国纷纷为皇帝修道参天至尊大道,大秦四道的文武们也是赶建了无数烽墩、驿站、军堡。
统叶护在里海北岸向大秦天子膝行跪拜。
皇帝则在诸藩臣面前,册封统叶护为突厥可汗、伏尔加国公,可萨叶护则被册封为高加索郡公。
在曾经纵横中原北方草原大漠南北的突厥被中原一次次击败后,统叶护终于带着残余的十几万帐突厥子民向中原天子臣服,皇帝也让突厥得以存留。
甚至还让统叶护成为了整个突厥的可汗,但是如今的突厥只剩下了在里海畔伏尔加河流域、顿河流域、高加索一带地区的地盘了。
里海东海岸以东,尽是大秦的疆土,再没有突厥的份,就算是西域的原突厥诸部,两厢十设,留下来的这些部落,现在也都不能再举着突厥的旗号,他们全都成为大秦的分封诸侯,各自打起自己的部落旗号,全都紧密团结在大秦红旗之下,向圣天子效忠。
统叶护得到大秦天子的册封,也终于能不用再时刻提心吊胆,怕大秦再杀过来,他们的臣服,换来的是能有一个安稳的新家,不再受战争的威胁。
统叶护将女儿送入秦宫,儿子送到皇帝身边为侍卫,每年朝天子进贡物,接受儒家进入突厥传播儒教。
新的突厥也同意大秦将在其境开辟丝路,并如河中大夏诸藩国一样,允许丝路二十里内,皆为大秦直辖,大秦可筑烽墩、修驿站,设要塞军堡,驻巡路骑兵,移罪犯屯田。
这些条件全都勒记石上,刻立碑文,永为盟约。
而相对的,大秦天子也向天盟誓,只要突厥一天不背叛大秦,则大秦一天不会对突厥用兵,突厥永为大秦之诸侯藩国,统叶护和可萨这一个公国和一个郡国,将世代沿续,代代得到大秦天子的册封,大秦且有保护两诸侯的义务。
若两国受到外敌之入侵,大秦有出兵救援之义务。
盟约勒石铭记,统叶护终于也松了口气,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诚,他直接拿出了一万匹马,十万只羊做为对天子的第一次进贡,并送出了突厥贵族们家的一千名女儿和三千个突厥贵族子弟,一千突厥贵族之女将由皇帝带回中原,赐婚给宗室和诸侯们,三千子弟则将加入大秦军队,成为皇帝的侍卫,或为皇帝戍卫边疆。
原本皇帝亲率二十万大军前来,若统叶护不肯臣服,终究免不了一场大战。而今,大战消弥,于是里海畔气氛一片欢乐。
甚至随皇帝前来的那些中原商人、粟特商人们,都争相拿出各种商货,与突厥人交易。
在伏尔加河盟誓后,统叶护又亲自牵头,促成了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前来与大秦皇帝会盟。
这次会盟,大秦皇帝罗成最终与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在高加索西北的黑海东岸正式会面。
罗马此时与波斯的战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双方各拉上盟友,在生死决战。
罗马因为先前大秦皇帝突然率大军西来,使的重要的盟友突厥不得不回兵防御,让他在高加索这一战场,形势危急。
如今皇帝与突厥达成了宗臣关系,虽然这对罗马长远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罗马还是希望突厥成为他们的铁杆盟友,并成为隔绝实力越来越强劲不断西扩大秦的缓冲带。
可现在火烧眉头,他也就顾不得其它了。
甚至最终突厥统叶护向秦天子称臣,这里面还有罗马主动劝说的作用在,罗马希望统叶护能够尽快与秦天子达成盟约,以便能够尽快的率领突厥军团回到高加索战场,为他分担波斯大军的压力,以牵制波斯部份兵马。
希拉克略不顾战局紧张,亲自赶到高加索来会盟大秦天子。
他希望大秦天子能够带着他西来的二十万军团,加入讨伐波斯的战争中,若是罗马能够率此二十万大军加入战争,再有突厥十万大军,则波斯必败。
只不过皇帝却笑着拒绝了。
在长达十天的会盟中,大秦皇帝谈的最多的是大秦与罗马友好条约,对于罗马,大秦强调会加强丝路北线,过去丝路经河中过咸海然后一直北走到罗马,这条线是千难万难,也很少走的。
而现在,大秦搞定了突厥后,愿意花大力气,加强开拓这条丝路。
大秦只愿意通过丝路向罗马更多的商货,包括他们需要的一些军事物资,却不会直接出兵。
最终,希拉克略也只能无奈的同意了罗成的提议。
大秦与罗马在高加索签订了两皇盟约,也称为高加索条约,条约正式以两国皇帝的名义签署,划定了两国的边境,大秦的边界直抵黑海。两国将黑海从中划界,东半边归大秦,西半边归罗马,而北面的亚速海完全划归大秦。
当然,实际上,黑海东面到里海东岸这广阔的地区,实际上是划在大秦帝国下的藩属诸侯伏尔加公国和高加索郡国之内。但两国现在都是大秦的诸侯国,故此这些地方自然也是在大秦疆域之内。
罗马皇帝最终从罗马这里得到的,是皇帝允许统叶护的伏尔加公国和可萨的高加索郡国出兵协助罗马。
另一方面,就是大秦增加了一笔给罗马的巨额军事贷款,这笔钱用于增加向大秦的军用物资的采购。
再一个,就是大秦承诺加强丝路北线,加强与罗马的贸易量。
最后,希拉克略离去的时候,把自己带来的罗马公主留下了,他主动提议,两国联姻,以加强联盟。
皇帝娶了希拉克略的女儿,于是名义上两国就成了亲戚之国了。
第1470章 三皇盟约
当大秦皇帝与罗马皇帝在高加索达成了两皇盟约后,波斯皇帝坐不住了。眼看着波斯联盟趁着罗马内乱,夺取了罗马大量的土地,现在罗马居然跟大秦达成了这么重要的盟约。
十万突厥骑兵将随时从高加索一线杀过来,直接就能威胁到波斯的都城泰西封。
尤其是大秦与罗马达成的贸易协议,将会让罗马现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松缓过来,波斯将难以再继续卡着罗马的脖子了。
库思佬的使者一批又一批的赶去求见大秦皇帝,一次又一次的携带重礼前来。不过在会盟期间,皇帝并没有怎么理睬他们。
直到盟约达成后,皇帝才正式接见了波斯皇帝的使者。
一番充满东方风情的宴席款待之后,皇帝提出愿意与波斯皇帝会盟。
会盟的地点,皇帝选在了条支喀布尔。
这是大秦大夏道重要的一座城池,也是丝路上的重镇,贸易大城。位于大夏道的中东部,处于兴都库什山的南麓,条支河谷。
这里是连接中亚和南亚的丝路必经之路,往东是兴都库什山的开伯尔山口,这是通往南亚天竺大陆最重要的山谷通道。
山口东面的乌丈那、健陀罗、固失蜜等国占据着勃律国南面肥沃的信度河流域,并直抵天竺海。
曾经的贵霜、厌达都曾经兵过开伯尔山口,征战信度河流域,抢夺这片肥沃的土地。
故此虽然大夏大半处于高原,多是山地、戈壁沙漠等,但这是一块极重要的战略要地,不仅往东可通天竺大陆,而且往西正是波斯。
皇帝选择到此会盟,有很深的用意。
与罗马皇帝会盟,缔结了高加索条约,而与波斯皇帝会盟,也是要缔结一个正式的边界协议。
皇帝从高加索东返,回到咸海畔在火寻城休息了段时间后,不再走来时的药杀水路线,而是改走咸海另一条汇入大河乌浒水,往西巡视康国、石国、曹国等国,对于河中昭武诸胡国王,皇帝颁诏册封。
诏封安国为安息郡,封其国王为安息侯,东安国为木鹿郡,封其国王为木鹿侯。
诏封何国王为贵霜侯,以其地置贵霜郡。
米国王为南谧侯,其地置南谧郡。康国王为康居侯,其地置康居郡。
西曹国王为瑟底痕侯,其地为瑟底痕郡,小史国王封那色波侯,其地置那色波郡。
史国王封伎沙侯,其地置伎沙郡。
石国王封大宛侯,其地置大宛郡,拔汗那国王封休侯,其地置休郡。
皇帝以千泉山以南,葱岭以西,乌浒水以北之地,置为河中道。
在河中道,皇帝诏封十八侯,置十八郡,其中朝廷正郡三,诸侯郡十五。
三郡分别为拓折郡塔什干,真珠郡费尔干纳,萨末健郡撒马尔罕,这三郡所处之地都是在河中道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肥沃的山谷盆地和绿洲,三正郡控扼要地,品字相连,同时还监视着河中实力最强的康国等几个诸侯藩国。
皇帝在河中逗留了小半年,在三个正郡各驻军一万二,同时亲自指导河中道丝路上驿站烽墩军堡屯庄以及巡营的完善。
随后皇帝车驾往东南,过乌浒山进入大夏道。
皇帝在大夏也会见诸侯,设十八郡,诸侯郡十五,正郡也设立了三个。
三正郡为姑墨郡、月氏郡和条支郡,三正郡自乌浒河而下,南北一线相连,扼守的也正是重要的丝路交通线。
皇帝在大雪山下兴都库什山与波斯皇帝库思佬二世会盟,波斯皇帝出波斯国境跋涉千里而来。
波斯皇帝带来了两万近卫军随驾护卫,其中就有强悍无双的波斯重装骑兵,不过当波斯皇帝看到大秦皇帝身边,同样有一支强悍的重装骑兵后,就收起了那份炫耀之心。
波斯有精良的索子甲,可大秦的明光甲也一样十分精良。
更别说,秦军还有彪悍的陌刀重步兵,以及攻城无双的神机大炮。
波斯皇帝对大秦与罗马的盟约有些不满,抱怨大秦皇帝不该让突厥人为罗马效力,而罗成笑着以突厥只是大秦的藩属,朝廷并不会过多干涉他们为由敷衍过去,这让库思佬很无奈。
当波斯皇帝提出要大秦皇帝下旨制止突厥出兵协助罗马时,罗成却提出要让波斯把大夏南面直到大海的那片沙漠戈壁划给大秦,皇帝的理由是这样一来,大秦在大夏以南也有出海口,将来海陆丝路相连,能让大秦与波斯的贸易更上一个台阶。
毕竟那片地区以前也曾为贵霜、厌达等拥有过,而且这片地方也很贫瘠,不过面对这无理要求,库思佬直接拒绝了。
真要算起来,那波斯还在很久很久以前,就拥有过吐火罗,在这里设立过行省呢。
说到最后,波斯也顶多愿意维持现在的边境线,承认大秦对原来突厥攻灭厌达后所占据的吐火罗之地的继承权,包括后来突厥灭厌达后不顾盟约,把本该分划给波斯的那一半吐火罗之地又抢走的那部份,也愿意承认归大秦。
波斯皇帝只希望能够得到大秦的支持。
不仅限于大额贷款以及军备的出售,还包括其它商货的全面贸易,他们更希望是能得到秦军的直接支持,尤其是希望得到大秦远洋贸易舰队的支持。
这支远洋贸易舰队,原是南海舰队一部份,后来单划出来,实力强劲,拥有大量新式的宝船,远洋航行性能优良,且武装出众,波斯希望得到这支大秦远洋舰队的加入支持,以便他们在即将进行的君士坦丁堡围攻海战中,对罗马取得绝对优势。
为了能够得到这支精锐的远洋武装舰队的支持,波斯皇帝愿意拿出极有诚意的雇佣费用。
可不管波斯皇帝愿意拿出多少金币来,罗成都不愿意,哪怕最后波斯皇帝咬牙提出,愿意把大夏南面波斯边境划出一片地来,罗成都没同意。
波斯皇帝虽愿意划出那么几百里地来,可两国那处边境,是大沙漠和戈壁滩,只有少量的小绿洲,这么几百里地,离海岸线又还远,本就只有一些部落牧民居住着,这种几乎相当于无人区的缓冲边境线,要来何用。
既然波斯不肯真正的给地盘,光给一个五六百里的大沙漠,皇帝是没兴趣的。
这次的会盟足足持续了一个多月时间,直到罗马皇帝希拉克略已经请统叶护率领着突厥大军出高加索,杀入波斯边境,库思老才不得以结束会盟。
最终波斯也一样没能得到秦军的直接出兵支援,大秦皇帝只是给波斯借了一大笔贷款,然后双方谈定了一大笔宝船战舰的采购合同而已,不过这批战舰要完成交付,最快的一批也得在三年之后了。
这对于波斯来说,有些无奈,但也只能如此,最终罗成与库思老二世签定了大秦帝国与波斯帝国的两皇盟约,划定了疆域边界,库思佬二世承认了大秦对原突厥在吐火罗的全部地盘,并且还大方的附赠了南面那五百里大沙漠的一半给大秦。
在完成了盟约后,库思佬皇帝便带着从罗成这里购买到的三千套大秦具装甲骑套装,匆匆的返回波斯。
而皇帝也开始北返。
皇帝北返到葱岭时,勃律国再次发生内乱,国都被攻破,国王与王室尽被屠光,勃律叛军甚至围攻大秦在勃律的军城驻兵。
皇帝接到勃律秦军求援信后,干脆挥兵越过葱岭走廊瓦罕走廊直接杀入了勃律国。
第1471章 亲手扼杀
天兵降临,皇帝麾下的精锐禁卫近出动,瞬间就横扫夹在昆仑山、葱岭、大雪山(喜马拉雅)之间,信度河上游流域的这个山地之国。
那些土著叛军是勃律国中反对勃律国王臣服内附大秦的贵族们,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些人就如挡车的螳螂一样,被横扫一空。
就算是扼守再坚险的山城,可在神机大炮面前也不堪一击。
原本勃律国中秦军分驻了一个团两千兵力,还无法对付这些叛军,但当皇帝亲率的出巡大军出动,他们就是土鸡瓦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