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英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江淘

    所以,即便是最冷酷最没良知的长孙无忌,也从未考虑将他的三姊直接解决掉。

    可谁曾想,他的一时纠结和轻敌,竟致事与愿违,满盘皆输。

    早知会是这般结果,就算他狠不下心杀死三姊,也该废掉她的四肢,不给她留一丝反抗的机会……

    良久,酒水饮尽,只听“咣当”一声,酒壶突然间摔得粉碎。

    李世民似醉似疯抽箭、张弓、搭箭、撒弦,出手迅如雷电,旋身捷如鹰鹘,一箭快似一箭,箭如疾风骤雨一般,向四周激射而去。

    不知不觉,胡禄已空空如也,李世民搭上最后一支羽箭,将箭镞对准头顶上的一弯月亮。

    弦声颤响,利箭呼啸飞出,李世民仰头看着深沉的夜空,高声吟诵道“上弦明月半,激箭流星远……”

    一诗未毕,李世民忽然眸光转向最后一支羽箭落下的方位,厉声喝问道“谁”

    “大王,是我。”

    随着一声低沉的回应,黑暗的院墙角逐渐走出来一名身着皂衣的魁梧大汉,手中握着一支泛着幽冷光芒的细长物体,正是李世民射出的羽箭。

    借着月光,李世民上下打量大汉一眼,立时认出了对方,原来此人是曾经担任前秦王府郎将的罗进成,遂不假思索地上前问道“可是打听到了他们的下落”

    罗进成叉手行礼道“我们查探至今,暂未发现诸子踪迹,但请大王少安毋躁,属下必会赶在朝廷前面,将此事查得水落石出。”

    李世民面上闪过一丝不耐,挑眉道“那你夤夜犯险至此,又所为何来”

    当初,罗进成在太子妃郑观音面前谎报身份,从而将安陆王李承道骗出东宫,因此被处理案件的主官们列为杀害嫡皇孙和掳走其他皇孙的重大嫌疑人,如今唐朝各州县都张贴着罗进成的画像文榜,就连李世民也没想到他竟能潜入处于朝廷严密监视的宏义宫深处。

    罗进成恭谨地答道“属下不久前收到唐军内线送来的重要情报,可惜一直苦无办法面见大王,今日见百官庆宴,禁卫防备松弛,方才觅得良机到得此处,若有打搅,还请大王恕罪。”

    李世民扫了一眼四周,用下巴朝渐行渐近的几点火光指了指,低声道“走,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李世民和罗进成一明一暗地沿着墙根行走,转眼来到一处破旧的小院,确定四周无人,便齐齐翻墙而入。

    这个院子本为李世民媵妾韦尼子的居所,由于他的身份从一个亲王变成了郡王,相应的妻妾品级和待遇也下降了不少,按照唐代职官之制,郡王的媵妾仅为从六品,若无子嗣,只得与其他侍妾混居一院,而韦尼子正属此类,于是这里就被闲置了下来。

    李世民和罗进成进入主屋,没有点灯,只是打开一扇窗棂,让一道月光洒入屋中,待关好房门,二人在光圈中相对而坐,李世民便开口道“现在你可以讲给本王听了。”

    罗进成道“根据内线的密告,属下以为,护国公主上表朝廷的战报有不尽详实之处。”

    李世民不觉心中好笑,叹道“这权力果然是人世间最奇妙的事物,没想到三姊竟也不能免俗!”

    罗进成点了点头,附和道“属下以前也觉得护国公主超然若仙,定是个不在乎权势得失的世外高人……”

    李世民摆手打断道“此处亦不宜久留,你尽快将实情细说端详。”

    “是。”

    罗进成应了一声,有条不紊地讲道“朝廷宣告天下的战报说护国公主在龙游原与颉利进行的那一场决战中,我军总共阵亡六万,但事实上,此战之前我军在灵州回乐曾遭遇过一场大败,这六万阵殁者至少有四万殁于那场惨败,并且还有五万之众沦为突厥的俘虏,经过我们的耳目调查,指挥此战的将领主要有三人,分别是淮安王、谯国公窦琮、苑游将军钱九陇,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未能按照军令如期抵达集结点五原城,而突厥人也已抵达他们通往五原的必经之路附近,他们三人担心自己与突厥大军发生遭遇战,是以决定率兵向回乐进发,以便配合我军主力人马攻击突厥后方,然行军不密,被突厥侦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致全军覆没,后来就如军报上所述,逃至五原的三人担任奇兵为我军击破突厥立下大功,其中谯国公力战而亡,钱将军负伤残废,唯有淮安王相安无事。”

    李世民听罢冷笑道“三姊以一场大胜掩盖一场大败,不过是为了替他人消灾,聚敛人心,她知道谯国公、钱九陇曾经都是本王的支持者,性格又颇为自负,所以特意给此二人分派九死一生的危险任务,而叔父虽亲近本王,但在朝野中颇有势力,她定会予以照顾,如此一来,既可以解决掉本王的人,又能使得叔父对她感恩戴德,呵呵,端的是用心良苦呀!”

    罗进成进言道“大王,属下以为,我们不能坐视不管。”

    李世民眸光一动,说道“这是自然,你明日便启程前往洛阳走一趟,把这个情报再对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三人讲一遍,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罗进成抱拳道“属下遵命!”166阅




第三百五十一章 天辅国师
    武德九年,十二月十五,清晨。

    激昂的晨鼓声中,一轮红日光芒四射,从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殿宇宫阙。

    东宫通往大兴宫的道路上,两匹通体雪白的骏马拉着一辆豪华马车徐徐向前行驶,车前由两名头戴折上巾、身穿武官襴袍的年轻女子纵马开道,而两列甲胄鲜明的骑士则手持枪槊,整齐肃然地护在马车的两侧。

    马车在大兴宫的北门前缓缓停下,一名袅袅婷婷的小宫女姗姗走出车厢,然后站在车门旁,抬手掀起车帘,旋即现出一位清丽绝俗的女冠,头戴莲华巾,身穿青霓衣,手执一柄玉如意,风姿秀雅,仿若不食人间烟火的瑶池仙子。

    李曜走下凤辇,抬眸望向巍峨的宫门上方,见到那“玄武门”三字,眸中不由闪过一丝黯然,但目光转瞬又充满了自信,向前踏出的脚步亦越发坚定起来。

    宫门隆隆打开,一员顶盔贯甲的禁军武将朝她大步迎来,单膝一跪,抱拳拜道“左监门卫中郎将刘世宝参见护国公主尊驾!”

    “免礼。”

    李曜抬手虚扶他起来,问道“二郎首次值守宫门,可还习惯”

    玄武门作为李曜以后进入皇宫的必经之地,为避免重蹈李建成的覆辙,她对宿卫玄武门的将卒进行了一场最彻底的大换血,而欠她一条命的刘世宝自然成了担任玄武门城门郎的最佳人选。

    刘世宝恭敬地叉手道“多谢贵主关心,臣能回京入职,不知羡煞了多少边将,岂有不习惯之理况且能为贵主效力、为朝廷尽忠,实乃我刘世宝的莫大荣幸!”

    “那就好。”

    李曜点点头,便领着兰韶英和刘季瑶两名女侍卫迈入门洞之中……

    ……

    ……

    今天是望日,只要没有请病假、事假,在京职事及不厘务的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必须临堂朝参。

    大兴殿外,百官云集,李曜沿着殿阶拾级而上,不时浅笑点头回应那些向她施礼问好的官员。

    护国公主摧破突厥,斥地千里,一举扭转中原与漠北的强弱格局,可谓功比卫霍,对于她成为本朝唯一临堂朝参的女子,绝大多数公卿都觉得理所当然,实至名归。

    但同时又令他们感到叹惜的是,按照皇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度,护国公主作为一个皇女,并没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不过,如果退而求其次,只是掌管佐理军国大事之权,倒是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唐朝国家初创,当前的体制漏洞颇多,虽然女子不能封爵入仕,却没有彻底阻绝女子从政的途径。

    为了让李曜得以正常参与朝政,老皇帝和重臣们经过一番激烈而漫长的研讨,找出了一个争议相对最少的法子,那就是利用李曜的出家人身份。

    道教讲究阴阳平衡,认为男承天统谓之阳,女承地统谓之阴,男不能独生,女不能独养,男人女人乃是相依相存的关系,故其教义主张男女平等,而道教为大唐国教,护国公主又拥有御赐的玄门法师名号,于是继当年册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之后,李渊又重施故技,以星为名,如法炮制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头衔,特封明昭公主为“天辅国师”,并参照东宫制,允其暂代太子自置官属,以此表彰她的丰功伟绩,除了不能继承皇位以外,其他皆与储君无异。

    随着一声“百官进殿”骤然响起,朝官们纷纷停止谈笑,从左右殿门依序而入。

    其实今天李曜是第一次上朝,由于“国师”不同于后妃,临朝自然没有“垂帘”这档子事儿,再加上李曜严重缺乏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所以当她站在御案右侧,与众朝臣相视而立之时,竟是坦然自若,毫无拘束之态,直教不少人暗自称奇。

    待满朝文武列班站定,宦官便开口传唱道“圣人驾到!”

    在悠扬的雅乐伴奏下,李渊顶着两个黑眼圈,晃悠悠地坐上了龙榻,百官齐齐躬身行礼“臣参见陛下!”

    李渊打了个大大的呵欠,才抬手一扶“众卿平身。”

    随即,他瞥见某些人在打量他的女儿,脸上登时闪过了一丝不悦,指着御案内侧一角“来人,给明昭……国师看座。”

    宦官置好绫锦蒲团,李曜一坐下,就发现自己被高大的御案遮去了视线,而下面的朝臣踮起脚尖也只能瞧见她头顶的玉簪和发巾,李渊斜倚在龙榻上,一脸满意地道“这,就是你以后听政议事的位置了。”

    李曜唇角微微抽了一下,欠身应道“明真……谨遵父亲安排。”

    李渊呵呵笑了笑,向内侍颔首示意,那宦官立马从袖中拿出一份卷轴,拉长了嗓子朗读道“天辅国师护国明昭公主明真,慧能定谋帷幄,明可察秋毫之末,宜令听讼,在兹恤隐,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服者,于显德殿上启,令明真决断。今若有固执所见,谓理不尽,然后闻奏,钦此!”

    朝臣们听罢面面相觑,神气古怪,竟无一人愿意发表看法。

    这一道敕令,只要不是聋子,在场的人都听得出这是皇帝又向护国公主放权了,而且他们也全都看得出这位老皇帝已经失去了一国之君应有的精气神和使命感。

    不过朝臣们却不得不服太穆皇后生养孩子的本领,儿女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现在就剩一个嫡女都可以把皇帝、太子所有的活儿全干了,而且还干得很不错。

    所以他们除了无语,还是无语……

    良久之后,御案下方一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大殿的宁静“明真有奏!”

    “请讲。”

    李曜手持笏板,侧身道“明真曾闻谚云‘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自汉时起,河套即为水草丰美、耕桑之沃土,然武德初,朝廷以‘此地绝远,先属突厥,交相往来,吏不能禁’为由,废置当地州县,绝其烽燧城郭,强迁百姓寄居于灵州,致使灵、夏以北门户大开,北狄长驱直入,几番威胁关中,而今突厥势力渐衰,碛北人心浮动,已再无南下之力,是以明真建议,在河套复置丰州及其下辖九原、丰安、永丰三县,徙百姓回返故土,恢复当地屯垦畜牧之业,此外还应在丰州以东,诺真水以南,紫河以西,榆林以北,此方圆千里之地设置州县,移军民戍边屯田,以固我大唐新土!”

    李渊捋须沉吟片刻,忽然叹了口气“当年突厥强盛,汝兄建成兵屯北疆,颇多艰险,故朕才同意废置此州,能收复这偌大一片土地,说起来都是明真的功劳啊。”

    他说着,又看向群臣,朗声问道“众卿对此怎么看”

    朝堂之下,登时响起一片整齐的回应声“臣等附议!”

    李渊和颜悦色地对李曜说道“好!那朕就准奏了,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突厥残威犹在,此二边州毗邻碛北,须得派遣两位智勇兼备的英才担任都督才能保得这一方平安,却不知明真心目中可有合适人选”

    李曜颔首道“回禀父亲,二人皆已在殿外等候。”



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唐之志
    英雌我命由我第三百五十二章大唐之志“宣,右卫将军韦云起、右屯卫将军史大奈进殿!”

    随着宦官的一声声唱名,两名武官并肩从殿门口向御案走来。

    左边一人虽然苍老,身材也略显干瘦,但行姿挺拔,面相英武,目光锐利,举手投足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正是出身京兆韦氏的一代名将韦云起。

    而另一人年约四旬上下,生得膀大腰圆,浓眉阔口,目若铜铃,一把卷曲的虬髯几乎盖住了他的半张脸,走起路来沉重有力,在地板上制造出声声闷响,令人有如见熊罴之感,显见就是为大唐屡立功勋的突厥族将领史大奈。

    待韦云起、史大奈拜揖礼毕,李渊向二人微笑着说道“两位将军在北方早已久负盛名,皆是通晓突厥内部事务之人,方才国师奏请复置河套及榆平之地的州县,朕已同意,却不知二卿可有相应的安定边疆之策”

    话音刚落,韦云起便慷慨激昂地开口答道“臣闻突厥颉利败遁碛北之后,不知稳定人心,竟还纵容汉家逆臣赵德言等人乱政,以致回纥、延陀等部先后举义反抗突厥,兵法有云‘欲取之于势,则须识之于势,以利已之力困敌人之力’,故此臣以为,朝廷应尽快遣使招揽举义诸部首领,对其予以大力支持,而河套和榆平若经营得法,必然物殷俗阜,诸如兵甲粮草等军资,只需就地取材,即可供应举义诸部所需,如此不出数年,扫清北患之大事可成矣!”

    李渊抚掌赞道“昔闻韦卿曾孤身赴北借兵破胡,朕对此甚感惊奇,如今看来,果真名不虚传!”

    当初,雄心勃勃的隋炀帝杨广刚登大宝,正乘龙舟游玩江都,乍闻契丹南下进犯天朝,不由龙颜大怒,遂派遣平日充当突厥语翻译的通事谒者韦云起前去讨伐。

    韦云起单枪匹马来到突厥,凭着隋炀帝的诏书和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向启民可汗借到了骑兵两万,可这些突厥人军纪散漫且毫无斗志,于是韦云起将全军分成四路,每路再分为五营,每营相距一里,规定闻鼓声而行,闻角声而止,无公事不得驰马,三令五申,击鼓而发,违令则斩首示众,自此突厥将卒见到他都是膝行莫敢仰视,唯他马首是瞻。

    而后,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领地,为了打契丹人一个出其不意,派突厥人谎称到辽东柳城与高句丽人交易,契丹人不疑有他,对突厥骑兵未加防备,韦云起趁机发起攻击,一战平定契丹,俘斩四万余众。

    尽管大隋王朝像昙花一般,国祚仅维系了三shibānián就结束了,但名将辈出,猛将如云,而在这些璀璨的将星之中,韦云起虽不及杨素、史万岁、韩擒虎等不败之将那般震古烁今,可他创下的这般传奇功绩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韦云起行揖道“陛下谬赞,前朝功名皆已是过眼云烟,臣惟愿立功当下,为大唐的江山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卿忠心可嘉,朕甚是欣慰。”

    李渊微笑着朝韦云了点头,又目光炯炯地看向史大奈,亲切地问道“史卿是否还有高见”

    史大奈原姓阿史那,出身突厥王族,早年随父迁居中原,后来襄助李渊起事,成为开创大唐的元从功臣之一,这才被李渊赐姓为“史”,因为他性格惇固,遵礼仪,守信义,对大唐忠心耿耿,是以李渊一向对他颇有好感。

    史大奈突然单膝跪地,两手“啪”地一声,向李渊抱拳道“大唐之志所指,即为臣长刀所向!”

    他这话虽短,但却铿锵有力,尽显大丈夫豪迈本色。

    李渊听罢,果然精神一振,激动地从龙榻上长身而起,走到史大奈面前,亲手扶他起来,看着史大奈和韦云起两人说道“二卿所言,深合朕心!丰州、榆平非二卿无可任者。”
1...8384858687...10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