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贱宗首席弟子
他的本意是为这位弟弟安排照顾一下,毕竟这也是庄夫子的意思。
庄夫子在那封简牍上写得很明白了:这是我庄周的弟子,你惠盎自己看着办吧。
以惠盎的智睿,再加上他在宋王偃身边为官二十年,怎么可能连这点暗示都看不出来?明显这是庄夫子那位长辈希望他惠盎照顾一下蒙仲这个弟辈的人么。
见惠盎面露诧异之色,蒙仲也明白这位兄长想必是误会了,遂笑着解释道:我此番服役从军,是为了想看看我兄长蒙伯生前所经历的战场,想看一看滕虎究竟长什么模样,并非是为了出仕倘若我接受了阿兄的美意,回去后恐怕真要被夫子逐出师门了。
说着,他解释了一下他兄长蒙伯被滕虎所杀这件事。
节哀顺变。
惠盎面色带着几许黯然宽慰了一句,心中恍然大悟。
记得此前他还纳闷,纳闷那位庄夫子怎么会叫弟子前来彭城,还特地写信让他照顾一下,没想到其中竟有这样的内情。
同时惠盎也意识到,庄夫子的本心,可能只是想让他弟子蒙仲亲身经历失道者之争的残酷,也就是所谓的磨砺。
而庄夫子暗示的照顾,应该是希望他妥善地保护这个阿弟吧。
可是考虑到战场上刀剑无眼,惠盎还是忍不住劝说道:阿仲,沙场上凶险未知,你乃夫子弟子,又继承了我族叔惠子的知识,为兄实在不忍你你要为你亲兄长报仇,为兄可以帮你。
蒙仲摇了摇头,婉言回绝了。
毕竟他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死滕虎,而是了结心中对滕虎的怨恨,他相信见到滕虎之后,他的内心会告诉他结果。
他二人正说着,忽然有府上的家仆进来禀报道:主人,大王请主人入宫。
唔,我知晓了。
与跟蒙仲说话时的和蔼和亲不同,惠盎微微点了点头,不失威仪地说道。
看到这一幕,蒙仲心中不禁感慨:若非是凭着庄子惠子的关系,以他蒙氏子弟的身份想要见到惠盎,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蒙仲暗自感慨时,却见惠盎看了他一眼,略一思忖后忽然问道:阿仲,想不想见见我宋国的君主?
蒙仲听了奇怪地问道:君主请阿兄商议大事,我跟着去不合适吧?
也并非是什么大事。惠盎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无非就是商量对待齐国的方式罢了。齐国的君臣也并非愚昧之辈,又岂会瞧不出赵宋两国的意图?正如你所言,我宋国攻伐滕国,其实已对齐国造成了威胁,但迄今为止,齐国只在背地里支持滕国,并未公然与我宋国撕破脸皮,甚至还多番派来使者试图拉拢我国。
在经过惠盎的讲述后,蒙仲才知道,原来宋国现如今是「秦赵」势力与「齐」势力的一个关键点,即宋国既能帮助秦赵两国威胁齐国,也能反过来帮助齐国威胁赵国。
而倘若齐国能说服宋国倒戈,那么,齐国就能毫无顾虑地阻止「赵伐中山」这件事,让中山国始终成为赵国如鲠在喉的那根鱼刺。
这也是宋国打了滕国两年多,齐国都没有直接派兵讨伐宋国,只是在背地里偷偷支援滕国的原因。
这让蒙仲感到有些不解:他宋国难道不是一个中等国家么?
而对此,惠盎笑着解释道:我宋国不强,但也不弱。
事实上,宋国还真的不弱,要知道在二十年前,在初继位的赵王雍的运作下,就曾形成「赵韩宋」三国对峙「秦魏齐」三国的局面,让秦魏齐三国不敢妄动,最终作罢了「瓜分赵国」的心思,由此可见,宋国其实不像蒙仲以为的那么弱,纵使比不上秦齐,却也要比卫国鲁国燕国强得多。
在惠盎的怂恿下,蒙仲遂跟着这位阿兄,一同坐上了前往王宫的马车。
说到底,他对那位宋王偃也存在着好奇,想亲眼去看看那位他宋国的君主。
彭城城内的王宫,不得不说很是雄伟壮丽,惠盎带着蒙仲在宫门处下了马车,一同迈步朝宫内走去。
此时就能体现出惠盎在彭城在宋王偃身边的地位,按理来说,似蒙仲这个完全陌生的面孔进入王宫,最起码也得盘问一下,但由于惠盎在旁,那些守宫门的卫士愣是对蒙仲视若无睹,仅仅只是让蒙仲交出了腰上的佩剑而已,连搜身都省略了。
由此可见,惠盎的确深得宋王偃的信任。
进了宫门后,惠盎带着蒙仲在一队卫士的指引下,徐徐走向宫内深处。
期间,蒙仲四下观望,瞧见宫内琼楼殿阁不计其数,脸上遂露出几许古怪的表情。
仿佛是猜到了他的心思,惠盎笑着解释道:这些殿阁,并非大王命人建造,而是「辟公」。
他口中的辟公,即宋国曾经的君主宋辟公,昏昧荒淫,在位期间多次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遂被宋王偃的兄长剔成君夺了君位。
蒙仲这才释然。
不多时,惠盎与蒙仲二人便来到了宫内的一座校场。
只见这座校场,以青砖铺地,整齐有序,周围错落有致地竖立着两种旗帜,一种是以杏色为底白色为字的宋旗,另一种则是以白色为底金色为字的宋旗。
又有一队队孔武有力的卫士持戟而立,整整齐齐,让蒙仲误以为自己来到了王师的军营,而并非身处王宫。
见蒙仲面露诧异之色,惠盎又笑着解释道:大王自幼便崇尚勇武,纵使如今已临近五旬
刚说到这里,他也不知是瞧见了什么,忽然声音戛然而止,脸上亦皱起了眉头。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蒙仲便看到校场立着一名手持弓箭的男子,只见这名男子身穿杏金两色的衣袍,正挽着袖子拉弓瞄准前方。
想来便是他宋国的君主,宋王偃。
而在宋王偃的面前大概十几丈处,有几名卫士举着一根长竹竿,竹竿上还吊着一物,具体是什么,蒙仲隔着远没有看清,见惠盎皱着眉头快步走上前去,他连忙跟了过去。
就在这时,只听嗖地一声弓弦响动,远处那几名卫士所举的长竹竿上,那不知是何物的东西忽然炸开,好似有什么液体随之溅开。
哈哈哈哈。手持玉弓的宋王偃见此哈哈大笑,而站在他身后的一群人,亦随之恭维称赞。
大王!
惠盎沉着脸走了过去。
听到声音,宋王偃回头瞧了一眼,见是惠盎,便一边将手中的玉弓递给身边的侍从,一边指着远处笑问道:惠盎啊,快过来,你可见到方才一幕?哈!本王勇武否?
惠盎还未开口,宋王偃身边就有一名目测四五十上下的男人笑着称赞道:宋王勇猛不减当年啊。
惠盎走上前,淡淡扫了一眼那名开口恭维宋王偃的男人,旋即拱手对宋王偃说道:大王,臣恳请日后莫要再行此事。
宋王偃听了后有些不高兴的说道:莫非又是儒家那些人在嚼舌根么?
非也。惠盎正色说道:此‘射天’之礼,源自殷商之君武乙,武乙暴虐,并非明君,大王岂能效仿于他?
惠盎,你休要听世人胡言乱语,他们晓得什么?
宋王偃不高兴的说道:还有儒家那些人,至今还在说什么「天授周为天子」,此天命所归简直胡言乱语!
在此期间,蒙仲偷偷打量眼前这位宋国的君主,据他观测,宋王偃大概四五十的年纪,发须已略有些斑白,但面上气色却很好,体格健壮孔武有力,与其说是君主,其实更符合带兵打仗的将军形象。
大王
惠盎还要再劝,却见宋王偃挥了挥手打断道:行了行了,你这家伙就是扫兴。
说罢,他目光一瞥,便看到了跟在惠盎身后的蒙仲,遂随口问道:惠盎,这小子是谁?
见此,惠盎只能暂时作罢规劝君主的心思,转换了一下情绪,介绍蒙仲道:此乃我弟。
你弟?
宋王偃愣了一下,一脸不可思议地问道:你父亲不是早年就过世了么?你何来弟弟?
此时惠盎便笑着解释道:此子,乃庄夫子之弟子,蒙仲!且庄夫子又代我族叔惠施教授此子名家之学,因此于情于理,此子都算是我弟。
庄夫子?方才恭维宋王偃的那名中年男子惊讶地问道,上下打量着蒙仲。
见此惠盎便为蒙仲介绍道:阿仲,这位是我宋国国相,仇赫大夫。
『哦,原来他就是那个取代了惠盎阿兄作为宋相的赵人。』
心中了然之余,蒙仲朝着仇赫拱了拱手:小子见过仇大夫。
话音刚落,就听身背后传来宋王偃的一声呵斥。
好啊,你就是庄周那老物的弟子?既是庄周的弟子,还敢出现在寡人面前?!
蒙仲错愕地一转头,却见宋王偃不知何时已手持利剑,沉着脸咬牙切齿地看着自己。
第43章:宋王偃(二)
『什么情况?』
见宋王偃手持明晃晃的利剑指着自己,纵使是蒙仲,一时间亦有些六神无主,下意识转头看向惠盎。
他不信惠盎会故意害他。
而此时,惠盎则对蒙仲露出了几丝看似有些无奈的笑容,并摇摇头示意蒙仲不必惊慌。
起初,蒙仲并不明白惠盎这是什么意思,直到宋王偃咬牙切齿地问了一句:你惧不惧?
听到这话,蒙仲就隐隐有点猜到了:宋王偃,这是在吓唬他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庄子的弟子,而庄子曾屡次拒绝宋王偃派去邀请其担任国相的使者,以宋王偃霸道的性格来说,真当他心中不生气么?纵使他还不至于因为这事而对庄子怎样,但吓唬吓唬庄子的后辈弟子,这总没有什么吧?
在明白过来后,蒙仲逐渐镇定下来,思索着该如何对应宋王偃的恐吓。
半响后,他点点头说道:小子心中惧怕,因为您这柄剑看上去很锋利。
宋王偃闻言一愣,脸上饶有兴致地说道:你这话颇为不甘啊。你畏惧的,仅仅只是寡人手中的利剑么?好!说罢,他将手中的利剑随手丢给随从,旋即又问道蒙仲道:那么现在呢?
蒙仲回答道:您还戴着我宋国君主的冠冕,穿着我宋国君主的衣袍,是故小子畏惧。
宋王偃闻言笑着问道:你是想说,你畏惧的是‘宋君’,而并非‘戴偃’,是这样吗?
不。
蒙仲摇摇头说道:纵使大王摘掉冠冕脱掉王袍,混迹于民,小子见到仍然会感到畏惧,因为您是这样,小子是这样。他比划了一下二人在身高与体魄上的差距,然后又平静地说道:您单凭身高体格上的差距,就足以使小子畏惧,又何必持剑恐吓呢?再者,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真能让您感到愉悦么?
话音落下,周围鸦雀无声,惠盎的表情从最初的无奈,已经变成了眼下的好笑,而宋相仇赫,则看着蒙仲平静的面色暗暗称奇。
至于宋王偃本人,则是在听了蒙仲的回答后半响没有回过神来。
足足半响,他这才问惠盎道:惠盎,寡人是被这小子说教了么?
非也。惠盎忍着笑说道:此子回答了大王您,他说他畏惧大王您。
可寡人听到的,可不是这么回事啊。
话是这么说,但宋王偃脸上却无恼怒之色,笑着对蒙仲道:小子,看在惠盎的面子上,寡人就饶过你,否则,单凭你是庄周那老物的弟子,寡人就要他停顿了一下,这才不痛不痒地说道:就要好好教训你,挫一挫那庄周的气焰。
蒙仲眨了眨眼睛,没有说话,因为他感觉宋王偃对庄子的恨,实际上就是求贤不得的怨气罢了。
这不,明明上句话还要教训蒙仲一下,结果宋王偃的下一句,便是询问蒙仲有没有兴趣当官。
可能是担心蒙仲拒绝而使宋王偃不快,惠盎在旁解释道:大王,我弟这次入世历练,您知道,道家弟子对于仕途从来漠不关心,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德行。
唔。宋王偃点点头,称赞道:寡人知道,宋銒也好,庄周也好,道家弟子素来如此,远非儒家那帮人可比。
从他的语气中不难看出,他对儒家的印象并不好。
而事实上,宋王偃曾经与儒家的关系并不差,想当初儒家圣贤孟子路径宋国时,宋王偃还曾派人送上资金,资助孟子周游各国,而孟子在他的言论中,亦称呼宋王偃为宋王,并无贬责。
哪怕是后来宋王偃大逆不道地自称为王,孟子也没有对此说什么,甚至于还对弟子「万章」说:(宋王)不行仁政便罢了,如果行仁政,普天下的人都将仰起头来盼望他,要拥护他做自己的君主;齐楚两国尽管强大,有什么可怕的呢?
由此可见,宋王偃与孟子的关系其实还是不错的。
不过最近两年,由于宋国攻伐滕国,使一部分儒家弟子感到不快,以至于陆续传开桀纣再世的谣言,抹黑宋王偃的名声,而宋王偃也是看在孟子惠盎等人的面子上,看在儒家的名气上,才没有理会那些口无遮拦的儒家弟子。
但是在心底,他自然会感到厌恶。
由于蒙仲乃是庄子的弟子,且又是惠盎引荐而来,因此,宋王偃并没有在意此子在旁,领着惠盎仇赫二人一边在校场中散步,一边就当前的战况做出讨论。
讨论的事项很简单,即齐国派来了调解的使者,希望宋滕两国罢战,同时在私下给宋国许诺了些好处,希望拉拢宋国背弃与赵国的盟约,转投齐国,帮着齐国牵制赵国——最起码要求宋国保持中立。
而目前在宋国担任国相的仇赫,他是赵国派来的,在得知此事后,当然要劝阻宋国倒戈齐国,否则,非但赵王雍筹备攻伐中山国的计划得搁浅,甚至于赵国还要面临「齐宋」两国的夹攻之势。
因此,仇赫希望宋国尽快铲灭滕国,毕竟滕国一旦灭亡,宋国的兵力便可以部署到「南湖(微山湖)」的北侧,对齐鲁两国以及齐国的薛邑造成无可估量的威胁,齐国在感到威胁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与宋国爆发战争,这就变相转移了赵国的压力,使赵国能毫无顾虑地进攻中山国,拔除这根如鲠在喉的鱼刺。
但宋王偃呢,他虽然不舍得放弃即将得手的滕国,但也不希望与齐国撕破脸皮,毕竟宋国单独面对齐国还是非常吃力的,更别说还是为了赵国攻伐中山国的目的。
因此,宋王偃希望赵国尽快攻伐中山国,这样一来,齐国将同时面对「赵伐中山」「宋国伐滕」这两桩事,纵使派兵援助,赵宋两国也是分担压力,这样就避免了宋国单独面对齐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