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鼎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戍边铭东

    而且以老带新,也能更快的形成战斗力。

    壶关靠拢的时间有些晚,虽然赵海相比徐勇,与自己的情分更足一些。但赵海却是比徐勇头脑要好上许多。

    靠着自己支援的那些钱粮,他连消带打,已经基本掌握了壶关的大局。相比于完全招架不来的徐勇,赵海明显更有当土皇帝的本事。

    不过无论赵海如何挣扎,却是挡不住李征已经开始的渗透。尤其是他用匠户换李征钱粮这个空子,一下子让他的努力消失了大半。

    看着原本过的最凄惨的匠户们,如今个个虽然还达不到每日荤腥不断,但顿顿已经可以吃饱了。

    而且最令人羡慕的是,匠户的粮饷发放的还十分的准时,靠着粮饷养活家小已经不成问题了。甚至一些大匠,还有结余的钱财,可以给家小购置一些新布做衣服了!

    最直观的风向便是,原本无人肯嫁女过去的匠户,如今也一下子吃香起来。许多人都开始将女儿嫁到匠户处,只为时不时能够来打一下秋风,为一家老小混上一顿饱饭。

    人都是不患贫而患不均,看着原本还不如自己的匠户,在搭上李将军这条线后立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还很佛性的军户们都坐不住了。

    这数月来,壶关军户的怨恨就一直居高不下,只是因为潞州府各地都不太平,才没有出现众多逃亡的人。

    但眼下韩店处已经和李征合流的刺激下,众多的军户顿时发现自己有了选择,从十多天前,许多军户不顾寒冬腊月寒风刺骨的困境,纷纷加入逃亡的队伍之中。

    赵海也曾几番派人拦截,却是效果不佳。许多派出的人,出去了就没有再回来,甚至就连他费力收来的家丁,都开始有人动摇。

    毕竟赵海只是让他的家丁吃饱,就已经花尽了心力,想要让他们如同匠户营那边,隔三岔五就有荤腥,那简直就是要了他的老命。

    眼见局势越来越不稳,无可奈何之下,赵海也只能召集麾下商量对策。

    说是商量对策,实际上也只能说是问问下面的人对于投靠李征,到底有没有人有意见。

    出乎他的意料,下面的人对于投靠李征完全没有抵触心理。

    这些人可不是下面的军户,对于韩店之事已经打探的明明白白。

    李征收编他们的条件可是极为优厚,尤其对于现在的壶关更是如此。

    毕竟召集壶关的军户已经逃的十去四五,他们空有大量的田地,却是无人可以耕种。这些田地若是无人耕种,没有产出,那与荒地又有什么区别

    在这个灾年中,流民遍地的情况之下,居然会出现人力不足的局面,委实是一件可笑之事。

    但这事却是的确发生了,而且不仅仅是本地的军户,就算是新来的流民,前几天还算听话,但一打听到潞州府内的事情之后,逃亡便不可避免。

    他们试过很多办法留下这些人,但只要一日他们不忍痛割出大量的肉安定人心,拿不出和李征同等的财物安定人心,这种局面就是无解的。

    有人看管时,流民们还能被约束,但一旦离开监视的人的视线,大量的逃亡就不可避免。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人能够确定这逃亡何时难能终止。这似乎完全取决于李征那边的田地数量,但他们又绝望的想起,李征这一次征战长子,屯留,似乎得到了大量的田地,这会儿应该是来者不拒的。

    至于什么时候能够满足他的胃口,没有一人能够保证,但田地一荒就是一年,谁也不愿意受这个损失。

    那此时接受李征的收编便是最好的办法了,至少这是保证他们利益的最好办法。

    看到一致同意接受李征整编的手下们,赵海却是沉默了。

    不同于徐勇那个夯货,赵海却是看的出来李征的意图。更清楚的明白,一旦李征这个护田队成立并且站稳脚,就会完全将他架空。

    这并非是耸人听闻,毕竟长子等三地传来的情报都显示,李征征召的所谓护田队,可是五日一操的!

    这种强度的训练,虽然远远不及李征本部日日操练的强度,但却是将大明众多的军队比了下去。

    而自己的家丁,如今能够做到的,还只是十日一操。而且还是只操半日,可以想象的到,若是这所谓的护田队几个月半年以后,将是何等强悍的存在!

    可以想象,壶关这里有一支不仅人数上远远超过自己,而且精锐程度也远远超越的军队在手,到时候还有自己说话的可能吗

    而且他已经不止一次以沉默拒绝了李征的暗示,若是这般被架空了,会不会被秋后算帐这一点也不能不令左右为难,心中更是放不下自己这土皇帝的地位。

    不过这一次他沉默的时间还没多久,便收到了一则惊人的消息。也许是因为他挡了别人的财路,他下面的人已经开始收罗他的黑材料,准备收拾他了。

    而且带来消息的人还善意的提醒他,在长治城内的李征明显已经有耐烦了,也许这次的倒赵事件,背后有李征的影子也说不定!

    这个消息一下子让赵海沉默了,虽然他觉得这不象是李征的作风。但事关利益,他也不敢保证会不会有这个可能,而且这段时间,他与李征越发有些疏远,甚至已经有些陌生了。

    再次沉默了半日后,赵海便完全放弃了抵抗,直接命一个千户替自己去和李征谈判,便颓然的回房休息了。

    李征的答复自然极快,一切以韩店例,让所有壶关官员都吃了一个定心丸。

    消息传开,壶关军户逃亡的势头直接嘎然而止。甚至有之前逃走的,也开始陆续回返,毕竟祖地若还有希望,谁会愿意背井离乡

    壶关官员自然无人干涉,他们巴不得有人回返,毕竟治下有人,他们这官当起来才会有意思!否则,下面可以管的人竟然空空如也,就算自封个皇帝,那也尴尬无趣的紧!




第七十七章 新年
    李征难得的这几日并没有在军营中度过,虽然他在潞州府已经统一了军事权,但相对的,他自己的麾下也有相当大一部分置到了四地。

    好在这些分散出去的大部分都是新兵,而且为了不给人以口实,李征也是半强制的让这些人‘退役’,到了各地成立护田队。

    刚刚得知自己要被‘退役’,许多新兵顿时不干了。但好在李征如今对下面的掌控力远远超过以往的将领,然后保证了这些人所得军饷不会比现在低,这才让人心安定了下来。

    虽然有人隐约提出想让李征拿田地来补偿,但这些人无一例外的被李征强制退了役。如今李征手中的田地虽多,但李征肯定不会愿意就这般白白拿出来,有句话不是说么,难以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眼下田地不仅是李征手下人的盼头,更是李征回收赏赐维持通货膨胀的最有力武器,当然不可能这么的随便发下去。

    眼看年头将近,虽然不抱什么希望,但手中有钱有粮的李征还是觉得再扩一次军。

    出乎他的意料,募兵工作十分的顺利。只是募兵五百人,但闻讯而来的青壮人数却是超过了三千!

    既然小看了如今大明人力资源的丰富,李征当然开始挑挑捡捡,很快五百身强力壮的青壮便挑选完毕。

    看着那些眼巴巴年头军营,却是没法入内的青壮们。如今家大业大的李征一人给了一斤粮食,既是让他们不白跑这一躺,又可以借他们的口宣传一下潞州军的作风,方便下次扩军的时候,还能有这种积极性。

    临近年头,新兵虽然募兵完成,但年内训练明显是不可能的了。

    痛快的发了一个月的粮饷之后,李征便直接让这些人各回各家,来年初八再回军营报道。

    至于有人会领了粮饷直接跑路的可能性,李征并不在乎,毕竟如今在潞州敢这般赖自己东西的真的很需要胆量的。

    数日时间一晃而过,转眼便是崇祯四年的大年初一。

    李征名义上的上官如今是在太原,在潞州府中比他大的也只有知府卢怀真。虽然他身为刺头,而且曾三番五次的在卢怀真面前跋扈。

    但这大过年的,李征还是知道轻重的,老老实实的去知府衙门拜了年。没有规矩的李征,在一众文官小吏面前,自然是没有什么人理睬,不过李征并不在乎这些人的目光,拜完年后,便直接离开衙门,这也是武夫拜年文官的惯例。

    等李征回到游击府后,却是被府内热闹的气氛吓了一跳。

    几乎整个潞州府,所有有资格,或者觉得自己有资格的武夫们几乎全部到齐。熙熙攘攘的一屋子人,李征根本就记不了那么多。

    人群中,李征熟悉的人甚至连三成都不到,能叫的上名字的估计连两成都没有。

    一片颂祝词声音中,李征不断的笑着跟各个认识的不认识的打着招呼,一直忙活了半个多时辰,众人这才慢慢安静了下来。

    中午时分,李征吩咐开了宴席,招待这些远近而来的下属们。

    内堂的有两桌,其余人都是在屋外吃席。能进内堂的,都是李征最亲近的老部下,这些老部下中唯一一个坐立不安的便是赵海。

    虽然他也是被列在内堂之中,但是所有人都有意无意的在疏远他。虽然李征对他依旧是一副很客气的样子,但言语举止中并没有疏远的意味,但客气太过却也是距离的一种表示方式,在座的谁也看的出来。

    作为李征最早的夜不收部下的一员,赵海完全算的上是嫡系。只是他作为潞州事权统一最后也是最顽固的钉子户,这种做法已经决定了他已经不在是核心圈子的一部分。

    他如今能够还坐在这儿,只是往日的情份还在而已。但这情分,绝对不可能永远的存在,只能说用一分少一分,下一次,他还能不能坐于此地,已经是显而易见之事了。

    虽然赵海心中滋味难明,但是李悦,徐勇,陆平,苏浩等人却是兴奋莫名。

    “大哥,我敬你一杯!只有跟着你,俺李黑子才不算白来这世上一遭!”

    李悦举起瓷碗,跟李征碰了一杯,一脸的痛快。

    其他人轰然叫好,人人举起杯子,痛快的大口喝着。

    他们这批老兄弟,除了王永的骑兵队是李悦直辖没有外镇以外,其他人如今都是地方上的一把手。这可不是他们之前在官军中那般的没什么战力的叫花子兵,这些兵个个都是精选的青壮!

    有潞州营之前的官兵榜样在前,各地募兵进程极为顺利,五百人的定额基本上都是一日便齐。

    不仅如此,他们还能从数倍候选人中从容挑选。这五百人的队伍虽然没有朝廷的大义名分,但其他的待遇却是相差不多。

    大家最初跟着李征,虽然血战连连,减员严重。但却无人埋怨过李征,相反若不是李征带领着他们突围,那他们估计要么早就战死沙场,要么就是被建奴抓了回辽东当一辈子的包衣奴才。

    因为他们的功劳,这才让他们从最普通的小兵,几乎每个人都是平步青云,最差的都是连升数级。

    跟着李征来到潞州之后,更是从微末开始,靠着最初的两百人,不断的征战,不断的胜利。

    这一路的的仗,真可谓他们这辈子打的最畅快的战斗。无论面对谁,无论对方人数有多少,从来都是摧枯拉朽一般的胜利。

    到了如今,他们个个都是地位极高,数百人的上官,而且更是个个都是拥有着对过去来说想都不敢想的田地和银子,人生的际遇之奇,还有谁能做的到

    对带给他们这种天翻地覆变化的李征,他们自然是充满感激和敬畏,发自内心的拥戴。

    “大人,壶关的郭大匠来了,要求见大人。”

    众人杯筹交错,正喝的正酣之时,一个亲兵快步行了进来。

    事实上若非李征有过交代,壶关匠户那边如果有消息传来,无论何事都要尽快告诉他知。这个亲兵是很不想在这个当口传这个消息的,一个小小的匠户,委实是有些上不了台面的人,竟然在这个时间来求见将军。

    “让他上来吧。”

    李征听了郭老头这个时候来,也是来了兴趣。

    “大人,火铳已经制作出来了。”

    不久之后,郭老头便被人带了上来,一上来便是兴奋的叫道。

    “真的!”

    李征原本还有些迷离的眼睛一下子便清醒了过来,不可置信的问道。



第七十八章 颗粒火药
    大厅内一片寂静,人人都是十分感兴趣的看着跪在地上的郭老头。

    这里的人基本上都是李征的心腹,当然明白自家将军对于火铳那念念不忘的心理。虽然他们大多对于极易炸膛的火铳不感兴趣,但人人都知道自家将军从来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

    因此一听说火铳制作完成,对于这个新火铳也顿时来了兴趣。

    知道后世是热武器一统江湖的李征自然是最兴奋的,但他的兴奋中却是带着浓浓的疑惑,他这从匠坊打转回来还不到一个月,怎么可能火铳的制作就这般的突飞猛进了

    眼看着这么多人注视着自己,而且这些人似乎个个身份地位都不低,还是没有从过往见官就恐惧的心理中解脱出来的郭老头,顿时感觉一阵阵的颤栗。

    “你无需害怕,且先告诉本官,你如何,唔,来都来了,有什么事,先出去找个位置,吃了这顿饭再说!”原本还想安抚两句的李征,看到这么冷的天头上还不断冒出汗水的郭老头,顿时改变了主意。

    在这个场合下说这种事,不仅让这郭老头压力倍增,更是有些让今日这喜庆场面有些败兴,让自己这帮子小弟觉得受了冷落,还是稍稍等等再说也不迟。

    命人将郭匠头带下去安排位置吃饭,堂内的气氛慢慢恢复正常,再一次开始杯筹交错起来。

    不过这一次李征没有再象之前那般来者不拒,而是慢条斯理的喝着酒,陪着这帮子老兄弟们聊聊家常。

    “俺觉得雁岭山铁矿矿工人数还是不足,一天挖不出多少矿,要多增加一些人手。”负责韩店方向的李悦,趁着酒意,也开始向李征提起了要求。

    “韩店那边本官管不着,你要人就自己去雇。不过不能强行拉人,而且要给工钱!”李征沉吟了一下,便直接说道。

    “得了!要的就是大哥这句话。”

    李悦痛快的答应了下来。

    如今的大明别的不多,破产的流民多的如过江之鲫,只要李征钱粮保证的上,有的是人愿意下矿换一口吃的。

    潞州府各个地方的开垦田地,整修水利,开挖灌井和开矿,如今都在繁忙的进行中,由于这个时代科技手段极为落后,纯粹人力的做事,不仅进度极慢,对于人口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大,可是经历过两场大型的战争,潞州境内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也许潞州营在李征的控制之下,对于普通百姓的杀戮并不算大,但其他的流寇、山贼们得势或者消亡之时,对于普通百姓的杀戮都是极为巨大。
1...2324252627...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