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琉璃满京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衣布衣出

    尤其琉璃作坊的人手更多。

    她当时的计划,是为了能最快最多的培养技术工人,以便尽快扩大玻璃生产。

    从作坊开工以来,她做的最多的,就是让工匠工人们不断的烧制各种配方的玻璃,熟悉玻璃液性能和各种塑形手法。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琉璃作坊花费如此长时间,直到年底,才烧出第一批玻璃。

    只是,人一旦多了,难免会不好掌控,而且人性各异,谁知道在银钱的诱惑下,有多少人会出卖琉璃作坊的利益。

    为了以后更多玻璃的技术能保密,夏宴清利用近期不能卖白玻璃的时间,借着卖剩余瑕疵玻璃的机会,让人们看到玻璃的巨大利益,给那些喜欢剽窃他人成果之徒以便利。

    由他人耗费财力人力,替琉璃作坊测试雇工的人品,何乐而不为呢

    起码现在看来,计划正在按照她预定的方向、顺利的进行着。

    她只需要等着看,有多少人出手,又有多少已经签了保密文书的工匠工人,为了眼前小利,违反保密协议。

    要知道,违反保密协议的代价,那是很大的。

    今天夏梓堂在兵马司当值,窑场是邵毅带人看守的。再过两天,把玻璃宫灯送出,窑场就不用这么多人守着,大家各自回去,各做各的事情。

    今天不但要开退火窑、夹花玻璃出成品,还要接着烧制暖房需要的玻璃,所以作坊的工人都在场。

    出炉这种操作,作坊众人已经做过很多次,虽然因为这次的玻璃价值很高,而小心翼翼,但过程依然熟练顺利。

    当雕花玻璃一块块摆在众人面前时,饶是白先生和何中正这些亲自参与玻璃制作的人,也都激动的几乎眩晕。

    如此金光闪烁、银光粼粼的贵重物品,并非只有天上有,居然也能出现在人间。

    烧制这批玻璃时,为了能映衬金银画作,夏宴清特意选了含硫配方,让玻璃的透明色泽中,带了点浅浅的琥珀色。

    此时看来,这隐隐的琥珀色,衬得金银画作更加尊贵大气。






第一百五十七章 赏银
    


    白先生抚过一张张夹花玻璃,喃喃自语道“若非亲眼所见,我是真不敢相信,人世间居然真有如此奇幻瑰丽之物。”

    邵毅终究是男子,虽然心下称奇,却还记得事情很急。

    从玻璃出炉、到人们的连番观赏感叹,已经将近一个时辰过去了。

    邵毅提醒道“时间不等人,制作宫灯的工匠还等着呢,这就让人把玻璃送过去吧。”

    白先生这才惊觉,笑着说道“瞧瞧我,光顾着感叹,险些把正经事忘了。”

    何中正和乔辰生领着工人,小心翼翼把玻璃按组分好,捆扎结实,再做好防震,才往一旁的打磨工作间送过去。

    琉璃作坊这边,白先生拍了拍手,把作坊中工匠、工人的视线集中过来。

    “这两批玻璃不比寻常,是要赶时间做出来,进献给皇上的。两批的玻璃品相都很好,也没耽误时间,这里面,在场各位都有一份辛劳。

    之前东家说好,大年这几天的工钱,按平日的三倍算,能把活做好,还有额外赏钱。现在活儿赶出来了,我这就给大家盘算盘算收入。”

    果然要兑现了啊,工匠们个个注意力集中,生怕听漏了一个字。

    白先生继续说道“过年赶工的三倍工钱,大家伙儿若是自己没算清楚,待到歇工的时候,在账房处询问。至于赏钱,现在就可以领了”

    领赏钱,还是人人有份,白先生自己都替这些工人高兴,声音也大了几分。

    月底发工钱倒是在大家的意料之中,可东家赏钱,难道现在就发吗

    大家都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了。眼睛四下扫着,果然就见旁边的小门打开,窑场的账房先生捏着一本账册走进来。

    账房身后跟着两个小伙计,两人手上各托着一个盖着红绸的托盘,看起来分量还不轻。

    工匠和工人个个看的眼睛发亮,纷纷在心中猜测,托盘上到底放的是银子还是成串的铜钱。

    白先生含笑说道“领工的工匠,每人领银十两”

    “十两,十两银子”白先生话还没说完,就引起下面几个工匠的阵阵惊呼。

    他们做工匠行这么多年,往日里劳苦一年的工钱,合起来也只有十几两。

    可如今,除了日常工钱,光是过年这两次赶工,就有十两银子。这和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有什么区别

    不对,十两银子能买多少馅饼啊还是东家的赏钱更合算、更实惠一些。

    已经有人在合计,家里要不要添置一样家具,是否能给家里婆娘买只银簪子、给妞妞买两朵绢花了。

    其余帮工和做杂事的工人,则满眼羡慕,有手艺就是不一样啊。

    如果他们好好做事,能得东家赏识,是不是他家孩子,也能来玻璃作坊做个学徒。只要他家小子能把这玻璃手艺,学上一两成,想来以后娶媳妇、成家就不愁了。

    白先生笑着伸出手掌,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噤声。

    待到惊呼和议论声小下去,白先生继续说道“工匠副手赏银七两,其余工人赏银六两,杂工赏银五两。”

    欢呼声轰然响起,有两个年少些的杂工甚至举着拳头跳了起来“发财了,发财了啊”

    “这下赚大发了。”

    年纪大些的人则互相拍打着对方的肩头,说着道喜的话,乐呵的嘴都合不拢。

    然后就是清一色的“谢东家赏”的声音。

    夏宴清笑眯眯的看着,枉她之前还在犹豫,要不要剥夺大家节假日的快乐。

    哪想到事情这么简单,总共算下来也不过三百多两银子,就能让这些人如此高兴。

    这份欣喜,那是一定超过回家过年的。

    只不知,这份快乐和感恩的分量有多重,有人给出更多银子时,这些人是否就把今天的欣喜和感谢置之脑后,去做那背信弃义的事情了

    何中正和乔辰生也替众人高兴,可手里还有一批活要干呢,“好啦好啦,别吵啦。赶紧把赏银领了,咱们这就开工。”

    众人立即相互簇拥着、拍打着,在账房先生坐就的桌子前排队。

    等到众人都走开,近处没人了,邵毅看着夏宴清脸上的神色,才低声问道“这些很感恩、很知足的人,有多少是你能信任的”

    夏宴清目光依然落在洋溢着喜悦的人们身上,摇头说道“不知道。”

    邵毅心中的猜测又坐实了几分。

    他又问“我打听的,外面的玻璃,昨日已经卖到三百多两银子,若玻璃价格继续上涨,只怕有人会对咱们这玻璃生意起意。夏姑娘可有应对之策”

    夏宴清听出邵毅语气中的试探,而且后续的事情,她还真想让他帮忙,便反问“邵公子觉得我该有应对”

    “我觉得,夏姑娘之所以用那么低的价格卖出玻璃,其一,是不想把玻璃的价格抬得太高,以免以后大量产出,会让人对夏家和夏姑娘名下生意,生出怨念。”

    夏宴清诧异的瞄邵毅好几眼,这家伙,居然猜的这么准吗

    “既然邵公子说这是其一,那么,其二和其三呢”夏宴清问道。

    邵毅笑着摇头,“夏姑娘高看我了,没有其三,只有其二。其二,是夏姑娘想让居心叵测的人,看出琉璃的巨大利益,引得他们对琉璃作坊的技术出手。不知我猜的对不对”

    “对。”夏宴清给予了肯定,又问道,“然后呢邵公子为什么要说这些”

    既然说了,出点儿力、帮帮忙,那就是应该的吧

    “这个,这不是里面还有我的一小点分成吗我想问问夏姑娘,我能做些什么”

    夏宴清一听这话,立即就满意了。

    这么积极主动、肯做事的人,她若是不用上一用,连她自己都对不起。

    “是这样,我想着,先给窃取之人便利,让他们随意使银子收买作坊的人。咱们也不用花工夫盯着,等过上两三个月”

    邵毅只听她说了个开头,就松了口气。

    他真担心,怕夏宴清让他帮忙盯作坊里的人、有没有出卖琉璃技术。

    在没有怀疑对象的情况下,那得派出多少人,一天好几个时辰的盯着他们

    不是他怕做事,而是他也没有那么多信得过的人手。

    事实证明,他白担心了。他媳妇出乎意料的聪明,只是让他两三个月之后,去盯生活开销或言行变化较大的人。

    这就好办了。





第一百五十八章 观灯
    


    正月十三申时末,由兵马司派兵士护卫,四辆马车离开清韵斋窑场。

    至此,窑场恢复了正常秩序,从开始给宫中赶制进献物品开始,一直到装了玻璃宫灯的马车离开,夏家派来护院的家丁和庄丁,才都各自回家做自己的差事。

    邵毅和夏梓堂也不用再整日守在窑场。

    说起这个,夏宴清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的。为了这档子事儿,这俩人,大过年的,连个和亲朋好友一起聚聚的机会都没有,把时间都耗在这儿了。

    和往年一样,从正月十三开始,就陆续有花灯展出,人们也开始了为时三日的赏灯,只是花灯数量不是很多,相应的人也不多。

    到十四的时候,大多数买卖商号和富贵之家,都能把各自的灯笼挂出来。

    各家各户经常是一家大小一起出来,就连日常不怎么出门的大姑娘、小媳妇,也能在这天出来看看灯、凑凑热闹,家境好一些的,还能买些零嘴儿和小物件。

    也就是正月十四这日晚间,朱雀大街和东市、西市大街的北端,各悬挂出一对亮眼的宫灯。

    在天光暗色尽去、夜幕渐浓之时,各种颜色、各种样式的灯笼,都展现出色彩缤纷的光晕,观灯的人也陆续出来。

    这时,穷人富人能在同一个街巷行走、在同一盏花灯下观赏。

    大呼小叫、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也能在这时,讨一枚铜钱,买几粒糖豆或别样小吃。

    虽然灯笼众多,人声喧嚣,却依然难掩玻璃宫灯迸射出的炫美光彩。

    远远望去,在数不胜数的各色彩纸、宣纸的光晕中,亮丽的玻璃灯笼,吸引大大小小、男男女女的视线。

    如今,京城百姓大多都知道,这世上、皇宫中,出现了一种薄而透明的片状物,可以镶嵌在窗户上。

    玻璃窗户不阻挡日光照射,视线还能穿过窗子,看到屋外的情形。

    经过人们指点,街上观灯游玩的人,很快就知道,大街尽头的那处格外璀璨的亮光,就是玻璃做的灯笼。

    一时间,观灯的街道更加热闹,议论声、解说声中,人们慢慢往大街北端汇聚。然后就是众多不同的人的同声惊叹。

    展示玻璃宫灯是皇帝的吩咐,而且宫灯贵重,官府安排有看守宫灯的人。

    这些人已经过了最早的惊艳,这时便有了蔑视别人的资格。

    一个兵士听人指点,说这就是玻璃时,挑着下巴,用炫耀的语气说道“说什么呢这可不是普通的白玻璃,这是用夹花玻璃做出来的宫灯。”

    下边一个书生见兵士的态度还算不错,问道“我们也看到那金丝牡丹图了,但那不是贴在玻璃上的吗终究也还是玻璃的吧”

    兵士嗤笑一声,高高的指着灯笼,“瞧见没那金色牡丹的脉络枝干、镂空叶子,那可不是贴上去的,那都是夹在玻璃中间、和玻璃筑成一体的。若是贴上去的,还用得着高悬在这里吗亏你也敢说。”

    “啊和这透明之物铸成一体的这怎么可能”那书生惊呼,别的人也一起惊呼。

    有另外的声音咋舌“知不知道玻璃如今的价格几何听说已经叫价到六百两了,却依然没人肯出手。这种夹了牡丹图的,这得值多少银子啊”

    “是啊,如此精美的画作,看看,还有那细如蚕丝的纹理,是如何完好无损的置于玻璃中间的啊堪称巧夺天工”

    众人一边细细观看,一边指点着议论,“哎哎,你们看到牡丹丛中有蜂蝶了吗看看,就是那个,还在动的”

    立即有人惊呼“果然是呢的确是蝴蝶和蜜蜂的样子,颤巍巍的在动呢”

    众人闻声看去,花开富贵的牡丹图未能阻隔宫灯中的烛火,在一片晶莹剔透的花影扶疏中,果然有几只若隐若现的蝴蝶和蜜蜂在颤颤而动。

    有了这几只蜂蝶,立即让玻璃宫灯的富丽堂皇,染上盎然的趣意和生机。

    “天呐,果真是上天眷顾,咱们才能看到如此神奇之物吧这,这怎么做出来的啊”惊叹声不断。

    另一个兵士笑道“没见过吧瞧见那里面了吗那里面是极细的铁丝,顶端焊上去的蜂蝶,才有那颤悠悠、像是活过来一样的感觉。是不是瞧着,好像真的在飞一样”

    一个老者啧啧称赞一番,说道“玻璃已是稀世之物,而把金丝画作融入玻璃,更是高明手段。这是皇上他老人家仁爱圣明,否则,尔等小小百姓,哪里能看到天宫才有的神奇之物”

    众人看去,有人认出,低声告知身边的人“这位是在顺天府衙做事的官老爷,我在衙门外见过的。”

    “哦哦哦,那就没错了,一定是皇上仁爱,把宫灯展示于民间,让咱们开眼的。”

    “也不知这做出玻璃的是什么人,又是用的什么手段,居然能做出如此神奇之物”
1...5152535455...116
猜你喜欢